小學關於魯迅的故事作文

小學關於魯迅的故事作文

  導語:我最喜歡魯迅這種同情勞苦人眾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俯道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魯迅的故事,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的故事

  魯迅小的時候,愛買書,愛看書,愛抄書,把書看作寶貝一樣。

  還在進“三味書屋”前,他在自己的啟蒙老師——一位遠房叔祖父那裡看了不帶圖的書。這位老師曾經告訴他,有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怪物……可惜一時找不到了。這麼一部有趣的書,可把魯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夢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長媽媽也感動了。長媽媽不識字,她探親回來時,就設法給魯迅買回了這部書。一見面,長媽媽把一包書遞給魯迅,高興地說:“哥兒,有畫的《山海經》,我給你買來了!”

  一聽這訊息,魯迅欣喜若狂,趕緊把書接過來,開啟紙包看了起來。

  這是魯迅最初得到的心愛的書。後來,識字漸漸多起來了,他就自己攢錢買書。過年,魯迅得到壓歲錢後,總是捨不得花,攢起來買書看。

  魯迅小時候,不僅酷愛讀書,而且還喜歡抄書,他抄過很多書。顯然,抄書使他得益匪淺。他的記憶力那麼好,讀過的書經久不忘,這與他抄書的愛好是密切相連的。

  魯迅小時候對書籍特別愛護。他買回書來,一定要仔細檢查,發現有汙跡,或者裝訂有問題,一定要到書店去調換。有些線裝書,很容易脫線,他就自己動手改換封面,重新裝訂。

  看書的時候,他總是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看看手指髒不髒。髒桌子上是不放書的,髒手是不翻書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書頁上一刮,使書角翹起來,再捏住它翻頁的習慣。他還特意為自己準備了一隻箱子,把各種各樣的書整整齊齊地放在裡面,箱子裡還放了樟腦丸,防止蟲蛀。

  魯迅小時候養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他讀過的書浩如煙海。他購置的書,僅據《魯迅》上的“書賬統計”,從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冊。他收藏的書,總是捆紮得井井有條。魯迅一生清貧,最大的財產,就是他的這些寶貴的藏書了。

  第二篇:魯迅的故事

  在三味書屋讀書的那個年齡段,魯迅還跟隨母親到鄉下外婆家小住。魯迅的外婆家,是在紹興鄉下,叫安橋村。這個村莊離海不遠,極為偏僻。有條小河從村中流淌而過,把全村分為南北兩半。當時全村大約有三十戶人家,大半姓魯,靠種田和打魚為生的佔多數,有很少一部分人經營副業——做酒,並開一家很小的商店。魯迅是在春天掃墓後,隨母親前去的。就是在這裡,魯迅見識了許多更新鮮的風景和玩法兒,看到聽到了“社戲”。很幸運,魯迅能有這樣新奇廣闊的天地。

  因為魯迅從城裡來,算是遠客和貴客,所以村裡有很多小朋友得到父母允許,減少了日常勞作的份量,盡情地陪著迅哥兒玩耍。玩的方式很有趣,比如掘蚯蚓伏河邊釣蝦呀,或是一同去放牛呀,而最大的樂事卻是看社戲了。有一回,他們去鄰村趙莊看戲,魯迅日後是這樣回憶的:“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隻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拔後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待到母親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兩人一枝,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背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正是對船頭的一叢松林,..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於是趙莊就真在眼前了。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外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裡出現了。..”

  第三篇:魯迅的.故事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魯迅與紅辣椒的故事:

  魯迅先生從小就非常愛讀書。有一次,他成績非常優秀,學校獎勵了他一枚金質獎章。他不是把獎章收藏起來,而是把獎章賣了。他用賣來的錢,買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和一串紅辣椒。他把紅辣椒掛在自己的房間裡,有時晚上看書很冷或想睡的時候,就吃一個紅辣椒。辣椒把他辣得全身冒汗,這樣身體就不冷了,也不想睡了。他用這樣的辦法堅持讀書。由於他刻苦努力,魯迅終於成為了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現我們生活條件好了,再也不應紅辣椒來驅寒提神。但魯迅與紅辣椒的故事鼓舞著我們:只有勤奮刻苦學習,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第四篇:魯迅的故事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藥店去買藥,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裡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第五篇:魯迅的故事

  這學期的語文課,我們學習了好幾篇與魯迅相關的課文,例如《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魯迅小時候是怎麼學習的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家來到了位於紹興的三味書屋。

  魯迅小時候學習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書屋”,還請了一位叫壽鏡吾的老師教書。壽鏡吾為人正直,教書有方,在當地小有名氣。魯迅每天都和幾位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書屋裡面共有五張桌子和一張茶几,中間的一張桌子是老師壽鏡吾的,上面還擺著一把戒尺;其餘四張桌子則是學生坐的,散佈在教室的四個角落;而那張茶几,則擺在老師桌子的後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畫。左上角的一張木桌就是魯迅曾經學習的地方。據說以前魯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門的,但是一下課就有幾位同學在門旁跑來跑去,非常頑皮,他覺得太吵,影響了他的學習和休息,於是他就要求將座位換了。

  在魯迅書桌的右下方,有一塊玻璃,下面刻了個“早”字,還有來歷呢!原來有一次,魯迅因為貪睡遲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這滋味可不好受啊!於是,魯迅就吸取教訓,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個醒目的“早”字(雖然現在不能在桌子上亂畫亂刻,但以前好像沒那麼講究),來時刻提醒知己別再遲到了。

  魯迅還做了一個“三到”書籤,夾在自己的書中。書籤上寫著“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告訴自己,讀書時心、眼、口要一起用,這樣效果才會好。

  原來一代文豪魯迅先生的背後也有這麼多平凡的小故事,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不是很有啟發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