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的對聯故事(精選5篇)

諧音的對聯故事(精選5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諧音對聯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諧音的對聯故事 篇1

  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歐陽修是宋朝的大詩人。有很多人都去拜訪他,請他指點詩文。有個能做幾首詩的公子哥兒,不服氣。他逢人便說:歐陽修也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有什麼了不起!我非跟他比個高低不可。這天,他去找歐陽修。在路上,他碰見一箇中年人,他問:老兄,你是去找歐陽修的嗎?中年人點點頭說:是呀!於是倆人就一路同行。公子哥兒把自己去找歐陽修的事向他說了一遍。中年人說:看來你很有學問,做一首詩如何?公子哥兒看見前邊有一棵枯樹,就隨口吟道:前邊一枯樹,分成兩個杈。中年人接下去說:春至苔為葉,冬來雪作花。公子哥兒一聽樂了。行啊,老兄。有了你,我就更不怕歐陽修了。二人走著走著,看見一群鵝跳到河裡。公子哥兒又來勁兒:對面一群鵝,撲通跳下河。中年人又接了下去:毛浮綠波動,頸曲作清歌。公子哥兒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說:想不到你還真有兩下子。走,上船。過了河,就離歐陽修家不遠了。他們上了船,公子哥兒還在賣弄:你我一隻舟,去找歐陽修。中年人微微一笑,又接了兩句: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

  諧音的對聯故事 篇2

  話說以前某村有兩個讀書人,一個老者,一個年輕人。老者是過了鄉試的秀才,每以正宗讀書人自居,瞧不起年輕人。年輕人雖未經鄉試,但也讀了不少書,是才高八斗之輩,則以自己文思敏捷而看輕老者。某日,兩人約定比試才學,比試的專案是對對聯。老者出的上聯是:“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在這一聯中,“眼珠子”暗喻諸子百家,“鼻孔子”暗喻孔夫子。中國封建社會尊孔的時間居多,歷來孔子的聲譽都在諸子百家之上。老者自比孔子,而把年輕人比作諸子百家,譏諷年輕人不識相。年輕人看了此聯後,完全明白箇中含義,於是也出一聯:“眉先生,須後生,先生不比後生長”。在這一聯中,“眉先生”暗喻老者,“須後生”暗喻作者自己。眉毛雖比鬍鬚先發生,但後來還沒有鬍鬚長得長。年輕人試圖以此自然現象提醒老者,雖然你比我年長几歲,但你的才學並不見得就一定比我高。在此輪對聯比試中,兩人實際上打了個平手。

  諧音的對聯故事 篇3

  凌濛初五十中舉

  傳說凌濛初五十多歲才中舉人,為了這點功名,還差點送了老命。

  這一年冬天,凌濛初上京趕考,信心十足,可偏偏遇上個貪財的考官。凌濛初沒有送禮,又一次名落孫山。

  凌濛初又氣又恨,要找考官說理。半路上下起了雪,凌濛初見路邊有個破草帽,就戴在頭上擋雪。來到考官府,見門上貼著“愛才如子,執法如山”的對聯,凌濛初頓時火冒三丈,上去“刷刷”添了幾字,變成了:

  愛才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

  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

  這一下可惹禍了,幾個家丁蹬蹬蹬跑出來,如狼似虎,把凌濛初押上了廳堂。

  考官一看考生凌濛初頭戴破草帽,氣勢洶洶地說:“我看你,頭戴夏,腳穿冬,肚裡哪有春秋?”

  凌濛初兩眼噴火,道:“我看你,面朝南,背朝北,心中光想東西!”

  考官惱羞成怒,一張狀子送到了刑部。刑部尚書一看狀子,嘿嘿一笑,說:“木匠做枷枷木匠,斬!”

  凌濛初早就呼說刑部尚書原先是個翰林,就嘆了口氣回道:“翰林監斬斬翰林,絕!”

  刑部尚書一驚:這人出口不凡,定有隱情!就慌忙說:“慢!”把凌濛初重新審了一遍,立刻真相大白。刑部尚書馬上給宰相呈文,要求赦免凌濛初。宰相也是晟舍人,早聽說家鄉有個叫凌濛初的才子,一看呈文,就連忙召見。他見凌濛初鬚髮皆白,同情地說:

  上鉤為老,下鉤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凌濛初悲憤地回道:

  二人為天,一人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過天。

  宰相一聽,唷,真是個才子呢!這對子含蓄地說出了科場的舞弊。於是就硃筆一揮,在刑部的呈文上批了個“準”字;並向考官推薦凌濛初為舉人。考官見宰相推薦,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就說:“再出個上聯讓凌濛初對對,如真有奇才,就送他個舉人。”

  考官領著凌濛初來到一座孤山的小廟裡。廟裡空空蕩蕩,只有一個執刀跨馬的泥塑將軍。考官冷冷一笑,出了上聯:

  孤山獨廟,一將軍單刀匹馬;

  凌濛初淡淡一笑,向廟外一看,見河上有兩個漁翁在釣魚,眼睛一亮,從容地對道:

  隔河對岸,兩漁翁雙竿垂釣。

  考官無奈,只好點凌濛初為舉人。

  諧音的對聯故事 篇4

  周起渭聯對服眾

  周起渭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提督等職。

  一個夏日的早晨,康熙皇帝到了周起渭的居室。他見周起渭床上枕頭底下壓著許多書,翻了一下,又多是古籍,驀地有感,即出一聯道:

  枕耽典籍,與許多賢聖並頭;

  萬歲突然而至,周起渭已是心頭一驚;又見康熙帝出聯考他,更感突然。他忙跪倒在地,口稱:“臣接駕來遲,罪該萬死!”康熙忙說:“愛卿請起,朕無事,隨便走走。”說著,把周起渭扶起,問:“剛才朕出的聯,卿能對否?”

  也是周起渭情急智生,他見康熙手搖扇子,就忙對道:

  扇寫江山,有一統乾坤在手。

  一時博得龍心大悅,康熙頻頻頷首道:“卿有才,愛卿確是大才。”第二年,康熙親點周起渭為浙江主考官,這一年,周起渭只有23歲。

  周起渭自小聰慧無比,12歲就能吟詩聯對,尤喜遊山玩水。周起渭接到主考浙江的聖旨後,就順道先到鎮江,去遊金山風景和古剎金山寺。金山寺方丈也是一個滿肚皮學問的老學者,他見周起渭來遊山景,連忙殷勤招待。老方丈曾耳聞過許多有關周起渭“巧聯妙對”的軼事,今目睹風采,見是一個似乎稚氣未脫的年輕人,心裡想:會不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老方丈畢竟上了年紀,陪著周起渭遊了一天,腳頭也覺得有點重了。傍晚,老方丈陪著周起渭在喝茶,這是一間傍山面江的僧房,望出去一覽無餘。方丈傍窗而坐,一邊細細品茗,一邊海闊天空聊天。窗外暮色蒼茫,只見沙灘金黃一片,水天一色。突然,一陣暴雨襲來,豆大的雨點砸在沙粒上,似乎嘣嘣有聲。老方丈兀地有感,就隨口出一聯道:

  雨打沙灘,沉一渚,陳一渚;

  這是一個比較難對的聯,“沉”、“陳”兩字,讀音相同,其意相反,老方丈有意要考一下週起渭的才學。周起渭心裡有數,這時,剛好小沙彌捧來一對大紅燭,擺在視窗,燭光被風一吹,火焰立即傾斜,周起渭靈感一動,隨即對道:

  風吹蠟燭,流半邊,留半邊。

  老方丈佩服的五體投地,忙道:“大才,老衲不敢得罪貴人了!”周起渭卻很謙虛,說:“小可蒙高僧誇獎,不勝榮幸!”

  第二天,周起渭風塵僕僕來到杭州。店鋪裡早已住滿了前來應考的文人,不少舉子紛紛求見。有的想拉關係,以拜見為名,通通關節;有的想來目測一番,周起渭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當然,其間也不乏刁鑽古怪之人。有姓朱姓王的兩位貢生,想當面來難難周起渭,考查一下週起渭的真才實學。

  周起渭與朱、王兩貢生一番寒暄之後,姓朱的立即口出一聯,要周起渭對。聯曰:

  東鳥西飛,滿地鳳凰難下足;

  把自己比成“鳳凰”,意存揶揄,朱貢生出聯後,甚為自得,坐在椅上抖著腳,存心要看周起渭出洋相。不料周起渭略一沉思,即對道:

  北龍南躍,一江魚鱉盡低頭。

  朱貢生聞聯臉紅,拉拉王貢生的衣角,想溜了,但王貢生一動不動,也出一聯曰:

  洞庭八百里,波濤濤,浪滾滾,宗師由何而來?

  聯語氣勢磅礴。連朱貢生聽後也為之一振,欲走的雙腳停住了。須臾,只見周起渭也驀地從椅上站起,朗聲對曰:

  巫山十二峰,雲重重,霧靄靄,本院從天而降!

  朱、王兩貢生碰了一鼻子灰,這才知道天外有天。據說他們後來同時中舉,也得一官半職,並且還能終生謙虛待人呢!

  諧音的對聯故事 篇5

  明朝政治家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湖廣江陵(今屬湖北沙市)人。居正這個名字是後來取的,他原來的名字叫白圭。張居正的祖父聽人說,世間的狀元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當他快要得重孫子的時候,就日思夜想,巴望天上的星宿能光顧門庭,給自家添個有出息的後代。一天,當他又躺在床上動這個心思的時候,忽然看見許多晶亮的星星在眼前晃動,一輪明晃晃的月亮從天上落了下來,掉在他家的水缸裡,化作一隻雪亮的白龜。正在這時,一陣嬰兒的啼哭聲把他從睡夢中晾醒,他的重孫子降臨了,老爺子根據這個夢就給化取了個“白圭”的名字。

  張白圭生得眉清目秀,活潑伶俐,聰明穎悟,逗人喜愛。兩歲牙牙學語時,就認得《孟子》上的“王曰”二字。五歲入學,十歲通六經大意,十二歲中秀才,一時轟動荊州古城,被誇為“江陵神童”。

  有一次,張家祠堂請來了一個巫師,手舞足蹈,裝神弄鬼,自稱“文殊菩薩附身”,嚇得在場的男女老幼紛紛跪下,磕頭如搗蒜。只有白圭不信這一套,在一旁冷眼相觀。巫師十分窩火,裝腔作勢,藉著菩薩的口吻說:“好大膽的頑童,竟敢冒犯吾神!你將來命運一定是:富貴無心想,功名兩不成。”

  白圭的.父親連忙替兒子請罪說:“菩薩保佑,童言無忌。”白圭滿不在乎,哈哈大笑,對巫師說:“你這個傢伙倒是講了兩句實話。‘想’字無心是個‘相’,‘富貴無心想’,就是說我將來富貴無比,位至宰相;‘戊戌’兩字都不是‘成’字,‘功名兩不成’就是說我將在戊戌之年登科,取得功名。”

  巫師惱羞成怒,張口便罵:

  狂蕩子,豈是聖門弟子?

  白圭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冒失鬼,假充天上神仙。

  巫師鬥不過小小年紀的白圭,只得垂頭喪氣地溜走了。

  張白圭被大家誇為“神童”,但他自己總是說:“鄉親們過獎了,學生哪裡是神童。”本來嘛,天才出自勤奮,神童在於用功,世上哪有天生的神童?

  張白圭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十二歲那年參加了荊州府的考試。考場設在荊州城南門附近的文廟書院,這是荊州的最高學府。開考那天,白圭提著考籃,帶著文房四寶,隨著一大群讀書人走向考場。當他們正要透過文廟書院前的三座青石小橋進入考場時,忽聽一陣呦喝聲,原來是荊州知府李士翱坐著八抬大轎監考來了。眾考生連忙四散讓路,低頭回避。白圭跟在幾個鬍子一大把的考生後面,不慌不忙地邁著小八字步,只當沒有什麼事一樣。李士翱在轎子裡一眼看到了,心裡有些奇怪:這麼小的考生,還沒有見到過咧;再看他那神態,也跟別人不一樣。李士翱停下轎來,吩咐隨從把他叫到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帶著瞧不上眼的口氣說:“你這小小孩童,也來本府應考?待我出個對子讓你對,對得上就讓你過這青石小橋,對不上就請你速速回家。”白圭撲閃著一對機靈的眼睛,回頭看看遠遠圍觀的眾考生,再看看眯眼凝視的李知府,隨口說了一聲:“大人請。”李士翱朝書院裡面兩棵高大參天的古樹一指,念出上聯:

  大文廟,兩棵樹,頂天立地;

  白圭隨手把考籃一舉,對出下聯:

  小學生,一支筆,治國安邦。

  李士翱一聽,兩眼忽地一下閃光,而眾考生都瞪大眼睛呆住了。李知府心想,這小孩子有點名堂,就點了一下頭,打著官腔說道:“小學生出言不凡,且待考場上見。”

  到開卷的時候,李知府搖頭晃腦念著一份考卷,嘴裡不住地稱讚,吩咐手下按考卷號碼查出考生姓名來面見。當那名考生站在他面前時,他先是一愣,隨後馬上堆出一臉笑容,驚喜地說:“原來張白圭就是你呀!不想果有文極,難得難得。”就這樣,張白圭以優異成績考中了秀才。

  湖廣巡撫顧應璘非常愛才,聽說江陵出了一個神童,就特地前來荊州府進行視察。此時正當六月天氣,顧應璘一行人風塵僕僕,汗流浹背。進入荊州城南門不遠,見路旁有一座小廟,門楣上書有“東司廟”三個大字,廟前有一棵大樹,綠陰如蓋,顧應璘便吩咐在此處歇腳。這時從廟裡傳來一陣琅琅讀書聲,顧應璘情不自禁地尋聲而去,步入廟中,見偏殿內坐著十數個孩童正在唸書。教書先生一見巡撫大人駕到,連忙上前參見,請顧巡撫坐下。廟裡的和尚聽說巡撫大人親臨,連忙從廟後的西瓜地裡摘來幾個大西瓜,獻給官員們解渴去暑。顧應璘見景生情,雅興大發,隨口吟誦出一句上聯:

  東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禮物;

  唸完便要教書先生應對下聯。教書先生措手不及,張口結舌,急得滿頭大汗。他的一個學生連忙替他解圍道:

  南極仙翁朝北斗,天大人情。

  顧巡撫一聽,十分高興,把這個學生叫到身旁,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小學生回答:“學生名叫張白圭。”

  顧巡撫喜出望外,面前這個小學生,就是他要尋訪的“江陵神童”。興奮之際,口中不覺又吟出一聯:

  雛鳳學飛,萬里風雲從此始;

  張白圭隨口應答:

  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

  顧巡撫欣喜異常,隨手解下腰間的金帶贈給張白圭,並把他留下來問長問短。當問到他為什麼起了這麼一個生僻的名字時,白圭回答說:“學生此名乃是家府太爺爺所取。“接著一五一十地把他曾祖父如何為他取名的事說了一遍。

  顧巡撫聽完,笑著說:“想必是老太翁求孫心切,月亮怎會變成白龜?”白圭說:“學生自幼啟蒙,即讀聖賢書,深知子不語‘怪、力、亂、神’。天下成敗得失,事在人為;夢幻之言,本不可信。家太爺平生急難賑貧,扶危濟困,每言願以自身作草蓆,使人睡臥其上。足見家太爺本意,在於期望學生日後能以利國利民為本,勿忘祖德皇恩。”

  顧巡撫見他說得頭頭是道,越加感到這孩子可愛,於是說:“本巡撫看你才華出眾,抱負非凡,將來可望成為國家棟梁之才。不過若論為官做人之道,至關緊要的,乃是秉公居正,萬萬不可像牆頭草隨風搖擺,如此方不負平生才華抱負,也有利於社稷黎民。你看,將‘白圭’改作‘居正’如何?”張白圭覺得這話說到了自己的心坎,連連點頭稱好。從此,張居正這個名字就替代了張白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