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的粽子作文7篇

有關家鄉的粽子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粽子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1

  每當我想起家鄉的粽子,都會讓我口水直流,現在回憶起來仍然是記憶猶新。雖然我吃過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但都沒有向像家鄉的粽子一樣好吃。

  家鄉的粽子是用十幾種材料拼組而成,有糯米、蝦米、板栗、五花肉、花生仁、臘肉。。。。。。

  粽子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非常困難,一不小心就會把鹽放多了,或者是包漏底了。。。。。。

  在做粽子的時候,要注意三大要點:

  一:要事先準備好竹葉,然後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記著,不要把它變成“漏斗”。

  二:要把之前準備好的配料跟糯米混在一起,在炒熟。

  三:用勺子勺幾勺配料放在圓錐裡,在包起來。最後再用一根繩子給即起來。

  粽子營養高。有蛋白質、維生素的多種營養成分。

  在粽子的背後,還藏著一個讓人淚流滿面的故事。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後來,送粽子漸漸的變成吃粽子。

  家鄉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2

  說起我們家鄉的粽子,那可是有說不完的話。一說起來,那誘人的香味彷彿在我的唇齒間纏繞著。

  粽子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粽子大多以三角形為主,再加上外層包裹著一片粽葉,看著就像一個穿著綠袍子的三角形胖娃娃,粽子還是分口味的呢!蛋黃味有些鹹,蜜棗味有點甜。但其中我最愛媽媽做的那種獨特味道。

  每當到了端午節,媽媽便會開始忙。媽媽準備好了粽葉,糯米,和各種餡料後,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的方法可真特別那!她用稻草灰把糯米浸泡一下,再把餡料放進糯米之中去,把糯米捏成三角形,最後把綠色的衣服給它穿上,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拿來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它的綠衣裳,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啊,無論是這香味,還是這口感,都令人回味無窮。一口咬下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沁人心脾。媽媽做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鹹味,又有誘人的色彩。

  大家都說,一道菜只有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成為一到真正的美味佳餚,粽子可是俱備了這三點呀!

  這就是我們家鄉別有風味的小吃-----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3

  家鄉有許多讓我懷念的東西,其中家鄉的粽子香時常讓我懷念。

  小時候,經常看奶奶包粽子,奶奶的手法嫻熟,我學不會,只會一個勁地聞著粽香,邊聞邊高興地拍手大叫:“好香的味道啊!好好聞啊!”便追隨著香味朝煮粽子的鍋灶走去。

  每回吃粽子,總是吃不夠,一口接著一口,狼吞虎嚥,卻怎麼也吃不滿足。

  一粒粽子,對於我來說卻是人間美味,每當奶奶對我說:“吃完這粒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會撐了。”我就會開始細嚼慢嚥,品味其中的滋味,十分不捨的樣子。

  吃粽子,聞粽香,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不知從何時起迷上了聞粽香。

  現在,我吃著那有蝦,有肉,有香菇,有板栗,有蛋黃……的買來的粽子,雖然香味那麼濃郁,但是我看到這樣香噴噴的粽子,卻對這樣的粽子食之無味,毫無興趣。

  在我的夢中,我常夢到在家鄉吃粽子聞粽香時的情景,時常在我夢到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家鄉粽子的時候,媽媽就叫醒了我,心裡久久回味。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用鍋灶煮出來的粽子,聞不到那淡淡的粽香了。

  今天,我再次夢到了這個夢,我感到了一股粽香漫我心田。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傳統端午佳節。雖然傳統端午佳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傳統端午佳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傳統端午佳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傳統端午佳節特色。

  傳統端午佳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傳統端午佳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在這天,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傳統端午佳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傳統端午佳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傳統端午佳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傳統端午佳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傳統端午佳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去歡迎你。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5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到了包粽子的時候。

  每到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要包粽子。這個風俗起於何時我也說不清。聽大人們說,大約在兩千多年前,一個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在汨羅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裡,以防魚呀什麼之類的東西把他的屍體給吃了。就這樣,這個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就成了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

  包粽子要用箬葉,箬葉長在山上。端午前夕,山裡的村民們就揹著竹筐到山上採摘回來,挑到市場上賣。人們就到市場上把箬葉買回家裡。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把箬葉拿出來,放到水裡浸溼、洗乾淨,然後把粽子包好、煮熟,到了端午節那天就擺上桌,人們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粽子,那感覺就像過年一樣,熱熱鬧鬧,多麼有意思。

  說起包粽子,那可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包粽子那天,每家每戶都端著個桌子,擺出幾張凳子,把洗好的箬葉,浸好的糯米一起放到院子裡。那些村姑村婦們就坐在院子裡一邊包著粽子,一邊聊著天,嘻嘻哈哈的,顯得多麼快活。她們手裡拿著一片箬葉,中間對摺成一個漏斗形,然後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進摺好的箬葉裡,壓緊、按平,再把口子封住,成一個三角形樣,用草蓆捆好,十個十個為一提,包到百來十幾個的時候就打住了。這時,她們提著包好的粽子回到屋裡燒水煮粽子了。

  煮粽子是一件費時的工夫。你必須坐在灶前,一邊看著火,一邊燒水煮。待柴燒完後,你得給它加柴;水燒乾了,還要添水,一直等到粽子煮熟為止。這樣前後花費的時間大約要一兩個小時。要是火力不足的話,煮上個三五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

  粽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稜形的、四角形的、金字塔形的,最多的還是三角形。粽子不但式樣多,而且品味也各有千秋,有用瘦肉做餡包煮的,也有用青豆摻和包煮的;有紅棗的,也有花生米的,總之多種多樣。粽子裡面放些小蘇打或硼石之類的防腐劑,煮出的香味可濃了,吃一口又香又韌,味道好極了。

  我最愛吃粽子。一口氣能吃它三五個還不夠癮。媽媽說我是個“粽子寶”,我才不管她說這麼多呢。

  又到了五月端午,又是到了包粽了的時候。故鄉的粽子啊,令我多麼懷念。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6

  今天上午,我和範奕均一起在家裡學,之前準備是;一碗調好料糯米,一些粽葉,蘭草和調好料肉。

  媽媽拿起兩張粽葉把葉子圈起來變成一個漏斗形,但一個小洞也不能有,接著把糯米裝進去,把肉埋進米里,再把口封住,最後用蘭草把它緊緊地綁好就OK了。

  我看了以後已經急不可待了,立刻抽出兩片葉子要圈起來,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來,只好讓媽媽幫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糯米倒進去,挑了一塊大大瘦肉放進去,在我要封口時“沙——”“啊喲!我粽子”我大叫一聲米全撒了,媽媽見了直搖頭,連聲說不行,媽媽把著我手輕輕媽媽說“好了”,現在我該看一看範奕均包粽子了,哈!她包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沒有糯米(她超愛吃肉)。媽媽把包好粽子放進高壓鍋了煮,不一會兒熟了,我們吃了好幾個,味道太好了。

  我以後要多練習,你會嗎?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7

  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粽子,把一張張粽葉裡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乾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辟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而我一到端午,就最愛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嘉興五芳齋的粽子。

  雖然說,五芳齋的粽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粽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說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迷你型的一口粽了,這一口粽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這隻能是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在家裡,大家一般都是裹一些比較正常大小的粽子。裹粽子的程式非常複雜,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乾淨,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淨的糯米倒些醬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著把肉和糯米裹到粽葉裡(具體手法較難,我就不解說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