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的粽子作文6篇

有關家鄉的粽子作文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粽子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1

  在學校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著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係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裡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裡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摺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麼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裡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後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麼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2

  只要提到粽子,就會提到我的家鄉——嘉興。粽子是兩條粽葉包的,他呈三角體狀,外觀很樸素很美。一開啟,那陣陣濃郁的肉香就撲鼻而來,可是我不會理睬這香氣,因為他的味道更是美味絕倫!肉的味道滲透到一顆顆飽滿的糯米粒裡,所以那米粒呈棕色的。一口下去,黏黏的肉香米含在口中,你就捨不得把他嚥下去,總之一個香!

  你知道這美味的粽子是怎麼來的嗎?相傳在古時,一位叫屈原的愛國之士,因見國家危難而卻無法幫忙,便投河自盡。百姓為了不讓那些魚蝦吃掉他的屍體,就把燒好的米團扔向屍體。粽子誕生後,被一人傳了下來,在嘉興開了一家店,後越做越大,便傳名天下。

  粽子的製作雖不復雜,但假如你不會的話就會覺得好難好難。先把一片粽葉左右角交叉,然後倒入糯米,放好適合大小的肉塊,封口,再拿出一根一米左右長的繩子一遍一遍的綁緊,打結,這就是粽子半成品的製作過程。您別看他簡單,其實不容易,主要是複雜的幫線,讓我很暈頭轉向的。

  在小的時候,幼兒園裡組織我們包粽子,我學了十幾分鍾,終於會了。我用生硬的手法包著一個個粽子,但卻被幫線難住了。當看見外婆用熟練的手綁著粽子真的好羨慕,好羨慕。

  粽子帶給我許多感受,喜、羨慕、美味······粽子我雖好久都沒吃過了,但味道還是記憶猶新。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3

  提起家鄉的特產—粽子,我就想起了那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春秋時期,一位叫屈原的大臣,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了汨羅江。

  屈原死後,百姓把粽子扔進河裡去,讓魚兒吃飽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天長日久,吃粽子成了一種習俗。

  說到粽子的.材料,最重要的材料是蘆葦葉。不僅蘆葦葉是中藥,蘆花,蘆根也是中藥。而且蘆葦葉能去火,煮飯也很香,用它真是一舉兩得;配上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

  粽子生的時候是淺綠色的,熟的時候是深綠色的。當你把皮撒開時,你會發現最外面的一層是綠色的,吃上一口的時候,才感到它是那麼令人越吃越愛吃,最那麼令人回味無窮啊!

  我愛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4

  每當我想起家鄉的粽子,都會讓我口水直流,現在回憶起來仍然是記憶猶新。雖然我吃過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但都沒有向像家鄉的粽子一樣好吃。

  家鄉的粽子是用十幾種材料拼組而成,有糯米、蝦米、板栗、五花肉、花生仁、臘肉。。。。。。

  粽子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非常困難,一不小心就會把鹽放多了,或者是包漏底了。。。。。。

  在做粽子的時候,要注意三大要點:

  一:要事先準備好竹葉,然後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記著,不要把它變成“漏斗”。

  二:要把之前準備好的配料跟糯米混在一起,在炒熟。

  三:用勺子勺幾勺配料放在圓錐裡,在包起來。最後再用一根繩子給即起來。

  粽子營養高。有蛋白質、維生素的多種營養成分。

  在粽子的背後,還藏著一個讓人淚流滿面的故事。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後來,送粽子漸漸的變成吃粽子。

  家鄉的粽子,真是太好吃了!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5

  說起我們家鄉的粽子,那可是有說不完的話。一說起來,那誘人的香味彷彿在我的唇齒間纏繞著。

  粽子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食品。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為紀念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粽子大多以三角形為主,再加上外層包裹著一片粽葉,看著就像一個穿著綠袍子的三角形胖娃娃,粽子還是分口味的呢!蛋黃味有些鹹,蜜棗味有點甜。但其中我最愛媽媽做的那種獨特味道。

  每當到了端午節,媽媽便會開始忙。媽媽準備好了粽葉,糯米,和各種餡料後,就要開始包粽子了。媽媽的方法可真特別那!她用稻草灰把糯米浸泡一下,再把餡料放進糯米之中去,把糯米捏成三角形,最後把綠色的衣服給它穿上,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拿來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它的綠衣裳,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啊,無論是這香味,還是這口感,都令人回味無窮。一口咬下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沁人心脾。媽媽做的粽子既有適中的鹹味,又有誘人的色彩。

  大家都說,一道菜只有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成為一到真正的美味佳餚,粽子可是俱備了這三點呀!

  這就是我們家鄉別有風味的小吃-----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要裹香甜可口的家鄉粽子。

  談起家鄉粽子,歷史上還有個傳說。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著,投江自殺。人們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第二年人們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家鄉粽子。家鄉粽子外面包上箬竹葉,四角形狀,繫上五彩繩,再投進江裡。

  於是從那時到現在,人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裹家鄉粽子吃。家鄉製作家鄉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葉、細長的棕葉、糯米、板栗、臘肉、蜜棗。媽媽先把箬竹葉與棕葉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並用刷子洗乾淨,把臘肉切成臘肉丁;然後將箬竹葉圍成圓錐的形狀,像一個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層一層的平鋪在箬竹葉上,一邊放上板栗,另一邊放上蜜棗;接著將臘肉丁放在中間,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好像為板栗、蜜棗、臘肉蓋上雪白的被子;最後把箬竹葉裹起來,成為一個個家鄉粽子,每頭有兩個尖銳的小角,好像一個穿著綠衣裳,頂著四角帽的小精靈。這樣,一個家鄉粽子就做成功了。

  家鄉粽子包好以後,放在鍋中煮上幾個小時,便可出鍋拿來品嚐了。媽媽開啟鍋蓋,一股熱氣立刻衝了出來,熱氣中摻雜著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解開家鄉粽子的衣裳,裡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軟又黏,十分潤滑。一顆顆糯米就像一顆顆白玉珍珠,一邊的蜜棗散發出誘人的氣息,像一顆顆紅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紅了周圍的糯米,使白糯米換上了紅衣裳。蜜棗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雖有點苦澀,但苦盡甘來,使人回味無窮。

  吃家鄉粽子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放在鍋裡煮,可以放在火爐上烤,還可以切成片狀,放在鍋裡煎。家鄉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裡,儲存很久,想吃時再拿出來煮、煎著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間的友誼。

  家鄉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節裡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品。我愛你,家鄉的家鄉粽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