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關於孫權的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關於孫權的讀書筆記

  導語:亂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以下小編整理了三國演義關於孫權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一、孫權生平:

  孫權(182年12月22日-252年),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

  公元229-252年在位。幼年跟隨兄長孫策平定江東,孫策英年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他仁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229年)稱帝,建立吳國。

  252年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諡號大皇帝。

  二、孫權成長:

  孫權在小時候便跟著哥哥轉戰各地,見過世面,而且他又很愛讀書,歷史、文學各方面都廣泛涉獵,這使得孫權初步具備了文韜武略。

  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機會給又準備的人。加油讀書吧!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孫權有著開朗的性格,也很能容人-----培養孩子的情商吧,孩子成功的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為了讓弟弟早日成材,孫策讓他去做了一個縣的縣長,這時的孫權只有十五歲。孫權很能幹,孫策也是個好哥哥(家長)

  今天的家長朋友也要讓孩子早日當家,接受必要的歷練。

  三、臨危受命穩固江東: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死,臨終時,孫策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然後又將印信交給了孫權,現在大任已經落到你的肩上,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孫策死的時候也很年輕,年僅二十六歲。孫權也沒有辜負哥哥的希望,在二十七歲時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自己的霸業。

  四、龍圖霸業縱橫捭闔-----《榻上策》:

  能臣魯肅。他對於孫權就好像諸葛亮對與劉備一樣,他也曾經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那樣為孫權分析過天下大勢,名為《榻上策》:“現在的漢朝已經無法恢復元氣了,但是曹操也很難短期內將他清除。現在將軍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後方,以便對抗曹操。穩固自己的領地之後,再等待有利時機,四處征討,最終將長江兩岸廣闊的領地據為己有。到那時便可以稱帝號令天下了。

  五、剿撫山越穩固後方:

  孫權聽從了魯肅的謀略,開始穩固江東,適時地出擊,擴充領地。孫權集中兵力終於解決了山越人的'問題,後方得以徹底穩固,這為他下一步對外用兵奠定了基礎。

  六、攻滅黃祖佔領夏口(顯現了孫權的知人善任):

  解決山越人之後,孫權開始進攻割據在長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黃祖。208年,黃祖部將甘寧因不受黃祖賞識,而投奔孫權。孫權知人善任,待他如同舊臣,甘寧於是提出劃江而治,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戰勝了黃祖後,孫權將夏口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七、赤壁大戰三分天下:

  在孫權躊躇滿志地想繼續進兵荊州時,曹操卻領兵南下,在他之前進入荊州地界。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同時盡力聯合暫時寄居荊州的劉備,共同抗擊曹操,然後再尋機奪取荊州,奠定帝王大業。以後孫權的行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的計策施行的。魯肅又提議孫權將周瑜請來商議。周瑜回來之後力主抗曹,這堅定了孫權的信心。劉備和江東終於聯合起來做抗曹的準備。周瑜領兵出擊,在赤壁和曹操的軍隊遭遇,周瑜採納了大將黃蓋的計策,用苦肉計取得曹操的信任,說要投降曹操。然後用十艘戰船裝滿柴草、油脂,用火攻燒掉了曹操大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狼狽北撤,損兵折將,死傷過半。赤壁一戰,曹操大傷元氣,三國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

  年僅27歲的孫權就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成為一方霸主!

  八、智勝關羽謀奪荊州:

  虎女不嫁犬子-----驕傲的關羽

  白衣渡江:呂蒙和孫權依照計策行事,等呂蒙回來後,孫權便派了一個無名的儒將陸遜去接替呂蒙的職位。

  陸遜到任之後,馬上給關羽寫了一封信,信中極力地吹捧關羽,說他神勇無敵,自己仰慕已久,請以後有機會多多指教。關羽見信後便信以為真,放鬆了警惕,就像呂蒙他們預料的那樣,將荊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調到襄樊助攻去了。孫權最後還是將關羽父子抓獲,開始不想殺關羽,但眾人一致勸說,最後將關羽父子斬首,荊州到此全部奪回。

  後來人們便用“過五關、斬六將”來形容成就,而用“敗走麥城”形容一個人的失敗和挫折。(“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為虛構)

  千萬,萬千,不可驕傲自滿也!

  九、彝陵之戰力挽狂瀾:

  陸遜火燒了替關羽報仇、發兵來攻的劉備八百里連營,最後使劉備連病帶氣死在了白帝城。

  曹丕為了增強對江東的遙控,要求孫權將自己的兒子送到魏國都城做人質。孫權始終不肯,總是找藉口推辭,最後曹丕以此為藉口,說孫權心不誠,於是發兵攻打江東。孫權為了對抗曹丕,又派人向劉備請求和好,劉備此時也無法收回荊州,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後方,也同意了。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二者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和曹操激戰的時候,孫權親自乘船觀測敵情。曹操手下大將以為是來挑戰的,就想出擊,曹操則認為是孫權來觀察軍情的,不準出擊,只是增加了防備。孫權觀察完了,命令回本部大營,還命人奏樂助威。曹操見孫權竟有如此過人的膽略,江東的戰船井然有序,很是驚歎:“以後生兒子就要生個像孫權這樣的,如果都像劉表那樣的兒子,連豬狗都不如。”

  十、真正的草船借箭:

  一次,孫權又乘船到曹操軍營前來刺探軍情,曹操命令放箭阻止。孫權所乘大船的一邊因為滿是羽箭,船開始傾斜,孫權立即命令將船掉頭,這樣另一邊也很快射滿了箭,船又平衡了,孫權這才下令回營。

  十一、開發江南:

  發展外交,近似於今天的改革開放。

  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孫權注重發展生產、富國強兵。

  孫權為擴大勢力,曾於黃龍二年(公元230年),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亶洲”,吳軍勢力達到了夷州(即臺灣島),揭開了大陸與臺灣交往的歷史序幕,孫權還進一步鞏固了對交州的統治,積極派人與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諸國建立友好關係,以後,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諸國,與印度建立了外交關係。

  十二、溝通夷洲(臺灣):

  根據可靠記載,到了三國時代,臺灣明確稱為夷洲。三國時的吳國立國於江南,領域包有會稽及東南濱海地帶,和海外的關係極為密切,造船事業與海上交通的發達都超過了前代,所以孫吳政權對於海上經營頗為注意。

  十三、經略遼東:

  首先,是開闢了江左直通東北地區的海上交通。

  第二,孫權對遼東的經略,加速了江左與東北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

  可以說,如果沒有孫權,南部沿海不會有後來的繁榮。是孫權促進了中國的全面發展(之前的中國,信奉得中原者得天下)

  十四、孫權成功原因:

  1、讀萬卷書書,行萬里路。形成文韜武略

  2、知人善任,任賢用能。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後記:

  看過少年英雄孫權:家長的育兒經會有昇華吧!孩子們自己的成長路也會自己來選擇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