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讀書筆記

《德川家康》讀書筆記

  《德川家康》 , 一部暢述了日本戰國長河的史詩,一本影響了日本世世代代的長篇著作,從〈亂世孤主〉到〈長河落日〉 ,共13冊,550萬字,從德川家康的出生到他的往生,時間跨度近80年,歷史世界觀之龐大可與《資治通鑑》 媲美,智謀權謀不讓《三國演義》 ,是我閱讀過的最長,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忍常人所不能忍

  德川家康一生經歷的日本戰國時代,正是日本歷史上最混亂、最險惡的時代,幾乎每天都命懸一線,一步不慎,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家康自出生起,3歲便與母親分離,6歲被送往今川氏做人質,途中被劫持到敵方,在隨時都可能被砍頭的生死煉獄中一呆就是2年,在此期間其父親被暗殺,自身成了孤兒。成功返回本城岡崎城後,僅十日又作回今川氏的人質,在八歲到十九歲整整十二年間,他一直過著人質的生活,命運多舛,憂患重重。他身上正應了孟子的一句: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在今川義元與織田信長的決戰中,作為義元的部下,家康巧妙地保全了自身。義元死後,為化解信長對自己的疑心,他竟毅然下令處死自己的妻兒。然而,這看似令人可恥、自私無情的背後,實質蘊含著對其家臣、國民的深厚的愛和責任,在他心裡,早已有了為保全國家在必要時侯犧牲自身妻兒的覺悟,他早已不是為了他自己一個人而活!

  織田信長身亡後,豐臣秀吉乘亂而起,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天下人”。次年,豐臣秀吉親率原織田氏20萬精銳,與家康決戰,家康以聲東擊西之術一舉將從無敗績的豐臣秀吉置於舉手可除之地。在屬下眾人力主要乘勝滅掉秀吉之際,家康的選擇卻是:乘勝言和。放棄隨手可得的勝利而向敵人臣服,舉目古今中外,實在罕見。當時德川集團的實力並不足以一統天下,他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他選擇的,仍然是忍耐與等待。

  論文韜武略,信長更勝家康一籌;論軍事,論戰績,戰國時代恐更無人能出信長之右,信長最具開天闢地的王者之氣,然而他起於武功,也敗於武功,他的殘暴與恃才傲物使他最終被自己的部將倒戈,飲恨而終。豐臣秀吉長於變通,贏於“太極”,但終因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攻打朝鮮而迅速衰落。

  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家康始終臣服於別人的膝下,他沒有信長的雄才偉略,也沒有秀吉長於變通,也許你會覺得他是縮頭烏龜,然而,正是他忍常人所不能忍、在忍耐與堅持中慢慢儲蓄力量,使他最終結束了120年軍閥割據的戰國時代,統一日本,一舉奠定了明治維新之前,德川幕府長達260年統治的基礎。

  女性之光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女性往往成為政治利益的犧牲品,她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在政治與戰爭的漩渦中承受著巨大的煎熬。然而,正是這些女性,她們堅韌,忍耐,忠貞……是她們保留了這個民族的種子,是她們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優秀品德。

  家康的祖母華陽院與生母於大同因政治原因被迫多次改嫁,她們被迫接受著一次又一次政治聯姻。然而,她們並沒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憑藉自身的賢淑與堅忍打動了身邊的人。於大為岡崎城民留下了棉花種植技術,得知兒子竹千代在織田作人質後,更孤身一人向信長求助,求得他對兒子的庇護,暗中給兒子送衣送食,使得兒子在人質生涯中感受著母愛。

  華陽院和於大作為政治犧牲品,她們犧牲了個人的幸福和尊嚴,委屈求全。作為母親,她們把希望寄託給下一代,運用自身的智慧和勇氣庇護著下一代茁壯健康地成長。她們並沒有動人心魄的外貌,亦沒有滔滔淵博的'知識,她們只是平凡普通的婦女。《三國演義》裡的女性是“美人計”,《水滸》裡的女性是衣裳,是像男人一樣的“母夜,叉”,《德川家康》裡的女性,則是善良博愛的母親,她們默默地履行著母親的義務,就是這樣一群平凡而普通的婦女,為這個災禍連綿的年代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也許很多人忽略了這樣一點:男人走完了一生,他們就消失了;而女性走完一生,她們卻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就是她們的子孫,她們延續了生命,她們創造了世界。《德川家康》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讓你看到了平凡生活中最不平凡的一面。

  書的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謀略、詭計、殺機,但也充滿了忠貞、效命。人物豐富多彩,性格也各不相同,唯一不變的,就是主人公們的堅持與忍耐。日本在二戰後對美國惟命是從,然而,他在短短二十年內便東山再起,經濟突飛猛進,甚至一度威脅到美國。同樣的起點,為何我們歷經二十年後卻相距甚遠?我想,答案就在這裡。我們所缺乏的,正是這份堅持與忍耐。

  曾有人問:“杜鵑不啼,如之奈何?”

  織田信長:“杜鵑不啼則殺之!”

  豐臣秀吉:“杜鵑不啼則逗之啼。”

  德川家康:“杜鵑不啼則待之啼。”

  “忍耐乃長久無事之基石”,我想,無論是做人還是發展經濟亦是如此,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將一敗塗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