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書筆記分享

道德經讀書筆記分享

  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老子在離開函谷關隱遁之前,留下一本傳世鉅著——《道德經》。其書按內容分為《道經》與《德經》兩個部分,其中《道經》闡述何為執行日月,包羅天地萬物的大道,《道德經》提出了聖人順應道而體現出怎樣的德行本性。

  後世有人評價《道德經》,說它不僅是哲學著作,更是文學鉅著。道德經全書僅五千餘字,但其書思想深邃,語言質樸世所僅有,為後世道家奉為不二之聖經。

  要完全讀懂《道德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要了解道家思想,《道德經》是不能避而不讀的。要讀懂《道德經》,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老子所說的道。只有懂得順應道而行事,才能體現出聖人之德。因此,道和德雖然是兩個內容,但是道卻是二者中的根基,無道者自然無德可以體現。

  《道德經》開篇,老子擲地有聲的扔下了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言辭精煉樸實,看似簡單的六個字,卻是將我們引入對這個道的理解的至關重要的一句話。

  要解讀這句話,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句讀方法。

  將原句分為三部分進行解讀:

  1、道

  2、可道

  3、非常道。

  解讀:

  道:這個道,先天地而生成的,瀰漫於宇宙之間,處於混沌的狀態之中。雖無形無質,卻是構成世界的本源動力,涵蓋於萬事萬物之中。道,無生無滅,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正如佛家《心經》中所言: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因它具有的永恆的特性,我們既可以稱之為“上帝”,也可以借用科學的說法,稱之為能量(能量具有守恆的特徵)。在這裡,我們排除一切有關於神創世界的可能性,即便神存在,它也只是被創造者,而我們此處所指的“上帝”只是對於大道的一個別名。無論我們順應道,還是違背道,我們都無法逃離道的範圍,就像我們無法脫離空氣而存活一樣。

  可道:道的本體雖不可見,但道的性質在卻一切事物中均有顯露。中國神話故事中盤古開天用一把巨斧劈開混沌,始分天地,始有陰陽萬物;而西方天文學研究得出的結論,宇宙誕生於大爆炸之中。這樣的`論述都符合道家無中生有的一個過程。可道,正是道在世界上具體的體現,是由道所創造的萬物所體現出來的道性。我們可以用感官去觀測來把握到的一些道的具體表現,如四季變化,植物枯榮,日月交替、陰陽五行的生克,都是可道的範疇。不過,我們雖能從道的具體體現中尋找道的影子,但是我們所看到的遠非道的實質,我們需要不斷去感悟,才能逐漸與道相合。可以瞭解到,可道,並不是道本身。

  非常道:明白了道的恆久和無形無質的特性,進而理解什麼是“非常道”就更為簡單了。一切變化之中的事物,雖含義道的性質,但因其本身有形有質,有生有滅,不能恆久,故與恆常的大道對比,我們將之稱為非常道。非常道雖具有道性,在道之中,其特徵卻是與道相違背的。

  擴充套件

  我們時常把科學家當做真理的代言人,認為他們總是能夠把準確無誤的真理揭示給我們的權威,但事實上科學家能夠探求到的道,仍然是“可道”的範圍。我們的科學在不斷打破舊的權威,不斷否定前人的結論中取得發展進步的,但至今仍然沒有揭開宇宙萬物最終的秘密所在。

  老子所感悟的大道,是涵蓋萬物的,究竟終極所在。科學研究,自然也是涵蓋其中的,也只不過是研究道,尋找道的一種手段罷了。科學家作為科學的探索者,在一個時期內所能夠感悟到的,瞭解的科學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即便是擁有了比肉眼具有更好觀測效果的顯微鏡,望遠鏡,我們也只是相對比起以前,對世界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而已。要說徹底瞭解了這個世界,那絕對是瘋言瘋語。正如哥白尼用科學證明了基督教會的地心說的錯誤性,而他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出的日心說卻也在後來被證實存在著嚴重缺憾。

  瞭解到了科學發展的規律,我們反過來解讀老子的話,就迎刃而解了。道,就像是科學的最終真理,是究竟的,恆遠的,無形無質卻又無所不在的,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也只能透過不斷的感悟和探求去接近,只能夠感受不能夠碰觸,透過觀察“可道”,從而尋求大道。在這樣的大道之前,我們的一切語言都只能顯得蒼白無力,唯有意會於心。而我們學道,只不過是學習如何能夠體悟到道的方法而已。若說誰能夠將什麼是道講的透徹,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所謂悟道,落實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同一個師父教匯出來的弟子,同一個教授帶出的學生,參悟到的道,研究出的成果,也可能是天差地別的。我們的一切努力,修行,也只不過是為了給悟道,接近道,提供一個切實的方便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