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精選12篇)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精選12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1

  哈佛,這所美國高校我們每個人對它都不會感到陌生,世界第一的名校,其中的一句名言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今天睡覺,你將做夢;今天努力,你將圓夢”。《哈佛凌晨四點半》就帶領我們走進哈佛學子的日常生活。

  本書主要講述了哈佛大學學生的學習氛圍,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學校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夠看到捧書閱讀的人,不論是半夜還是凌晨,哈佛校園中燈火通明。圖書館、教師甚至在餐廳中都會有學生在學習。校園中強烈的學習氛圍感染著每一位哈佛學子。他們在這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更不會穿著華麗的服裝在校園裡大放異彩,他們有的只是匆匆的步履,他們在用勤奮書寫著人生。哈佛並不是一個神話,它只是眾人努力的一個縮影。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如果你已經感覺到到了時間快要來不及了,那麼你其實已經領先別人一步了,如果你想成功,就要從此刻開始。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凌晨四點半的你,是不是還在沉睡於夢中,這就是你和哈佛學子的區別。成功與享受就好像魚和熊掌一樣,二者是不能夠兼得。

  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我們就應該努力拼搏,或許我們不太能夠凌晨四點半還要起來學習,但我們完全可以抓住應該學習的每一寸時光,為自己的未來拼一把!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2

  是什麼造就了成功?這個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在讀完這本書後煙消雲散。

  《哈佛凌晨四點半》從哈佛學子在大學時的學習情況、他們的學習方法寫起,敘述了哈佛學子在上課時的活躍與激情;在下課後的忙碌與沉著;在實踐時的冷靜與執著;在課外工作時的幹練與勤奮。這就是哈佛學子,這就是哈佛的真實面目,在我讀完整本書後彷彿接受了一番心靈洗禮。

  在哈佛,造就成功的是勤奮、是自信,是熱忱、是創新、是自律。這是我第二次放下書時的想法。在我們的印象中:在美國上大學,在哈佛上課都是輕鬆的;在哈佛上完大學的人在社會上一定是CEO、是總裁。後者的想法是錯誤的,而前者是不存在的。從哈佛畢業的人不一定是下一個比爾·蓋茨,但想在哈佛學習,你必須要付出無數的實踐,無數的時間和無數的努力!

  美國總統曾經在美國開學日發表一篇鼓勵人心的演講《我們為什麼要上學》,他說道:“……哪怕這一切都達到最好,哪怕我們有最盡職的教師、最好的家長和最優秀的學校,假如你們不去履行自己的責任的話,那麼這一切努力都會白費。發現自己的才能是什麼,就是你們要對自己擔起的責任。不管你決定做什麼,我都希望你能堅持到底,希望你能真的下定決心……”他的這篇演講詮譯了哈佛學子的一慣作風與學習習慣。

  在一個普通的凌晨四點半,哈佛圖書館內已經坐滿了認真學習的學生。無論在學生餐廳、教室、甚至是醫院,隨處可見勤奮學習的哈佛學子,他們對學習充滿了熱情。

  第三次合上這本書。我沉默了,是什麼造就了成功?不是自信、不是熱忱,甚至也不是機遇,而是你自己。在哈佛的校訓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假如你想在畢業以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如魚得水,並且得到大眾的欣賞,那麼你在哈佛求學期間,就不會擁有閒暇的時間去曬太陽!”是的,要想成功,就要不斷向前,付出努力,改變自己,使自己學會控制,學會付出,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贏家!

  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看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為什麼哈佛學子會如此成功,我明白了哈佛大學為什麼會巋然屹立。是什麼造就了成功?就是改變,想要改變國家、改變世界,甚至是改變歷史,就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3

  我有一個缺點,就是想到了什麼事,卻喜歡先放著等會兒再做,結果就是忘了。最近在看《哈佛凌晨四點半》時讀到了一個小故事,讓我深受啟發。

  索菲婭是哈佛大學藝術團的歌劇演員。在一次校際演講比賽中,她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最為璀璨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先去歐洲旅遊一年,然後要在紐約百老匯中佔有一席之地。當天下午索菲婭的心理學老師找到她,問了她一句:“你今天去百老匯和畢業後去有什麼差別?”索菲婭仔細一想:“是啊,大學生活並不能幫我爭取到去百老匯工作的機會。”於是,她決定一年以後就去百老匯闖蕩。

  這時,老師冷不丁地問她:“你現在去跟一年以後去有啥不同?”索菲婭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對老師說,她決定下學期就出發。老師緊追不捨:“你下學期去跟今天去有什麼不一樣?”索菲婭有些暈眩了,想想那個金碧輝煌的舞臺和那雙在睡夢中輕盈跳躍的紅舞鞋……她終於決定下個星期就前往百老匯。

  沒想到,老師又乘勝追擊:“所有用具都能在百老匯買到,我已經幫你訂好了明天的機票,你明天就去吧。”索菲婭激動地說:“好!”

  第二天,索菲婭就來到了百老匯,當時百老匯的製片人在招一部電影的主角,要經過百裡挑一地艱苦角逐才能勝出。索菲婭也報名了。

  她閉門苦練了兩天,第三天,她是第48個出場的,當導演看完索菲婭的表演後,當即選索菲婭為主角。

  於是,這個只來了百老匯三天的年青人,穿上了人生中第一雙紅舞鞋。

  如果是我,可能在老師問第一個問題時,就會想出不少理由來安慰自己:我需要在大學裡學到更多的知識,練習的時間更長些,準備得更充分,成功率更高些等等,然後就是一直拖著,夢想永遠只是夢想。而索菲婭不怕失敗,勇於嘗試,正是我們這些初生牛犢應該具備的精神,只有不斷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也不用定什麼偉大的目標,就從小事做起,該做的事情馬上就做,不要拖拉。從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沒有什麼來不及,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和“想到就立即做”的道理。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4

  當一抹霞紅透過地平線展現在人們眼前,你是否還在沉睡,但在美國,地球的最高學府——哈佛大學,莘莘學子們正在圖書館之中埋頭苦讀,他們雖然較為疲憊,但是,來自對學習的熱愛,衝去了他們的倦意,使之更為賣力的學習。

  哈佛大學,這裡走出了8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獲得者曾在此工作、學習,其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他們的學子是如何成功的?

  他們的學子很自信

  每一個偉大無比的奇蹟,都源於一種東西——自信。如果你擁有了自信,那你將脫胎換骨,信心將成為你生命的骨架,而你將會成為命運的主宰,主宰自己的一切。而一個沒有自信的人,會在眾人面前顯出無比的自卑,這會使別人對你的評價大打折扣,而你在別人眼中,就會是一個抬不起頭的人。

  他們的學子執行力強

  很多人都在說:“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這句話相當有道理,如果你會覺得晚,那你便是最早的,如果你今天留著口水偷懶瞌睡,而明天,你偷懶瞌睡的口水將會變成後悔莫及的眼淚,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但是,經歷了一次教訓後,長了記性,你還是可以做到速度執行的。

  他們的學子愛創新

  創新是來自命運對你的饋贈,你要接受它,就必須突破思維的極限,衝破頭腦的風暴,才能得到它的認可,開闢新的道路。答案,人人都以為看到的第一個才是標準的,但是,一定有第二種方法,第二種標準答案,正確的路不止一個,我們永遠有路可走。記住,能飛上天的,不只有鳥兒,還有思想與創新。

  他們的學子會找機會

  最好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但是並不是什麼人隨便都會遇到這種機會,機會,要透過自己的努力進行爭取。很多人沒有成功,並不是因為上蒼對他們不公,而是因為他們的無能與優柔寡斷,從而錯失了機會,失敗接踵而至,我們要做一個善於製造機會,並且會盡全力去爭取機會的人。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5

  凌晨四點半時的太陽,自凌晨四點半那一刻升起。——題記

  並沒有華麗的詞藻,並沒有生動的手法,沒有風,沒有雨,只是平淡樸實的文字點點滴滴在心中翻波湧浪。

  超級勤奮:一勤天下無難事

  它並不會告訴我勤奮的含義,卻詮釋出最優秀的人,往往是最努力的人。是的,天底下沒有天才,沒有可以不勞而獲的果實,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的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科爾的成功不在一日,不在一週,也不在一月,三年內所有的星期天足夠成就一個人。

  的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向前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才可能成功。我也因此銘記那條哈弗校訓中的一條:“假如你想在畢業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如魚得水,並且得到大眾的欣賞,那麼你在哈弗求學期間,就不會擁有閒暇的時間去曬太陽。“

  沒錯,今天課上流的口水將會是明天留下的眼淚。

  無敵自信:我相信,我能做到

  即使到了高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自信的存在。但也會失落,如果青少年缺乏應有的自信,便很難獲得理想中的'成功,即在自卑的的世界凡事皆”不可能“,但只有將”不可能“驅逐出境,將”可能“擁入懷中。那麼自信心就會像成功的催化劑,讓我看到自己的潛力所在,展現最佳的自己。

  或許人生可以在這本書後改變,因為它的確教給我太多太多,高度熱忱,速度執行,勇闖學海,突破創新,管理時間,自律自控。這種種真理、經驗、方法,無不給我以方向、動力、目標。一篇篇震撼人心的小故事下,是勵志,同時也是啟發,一個個偉人身上的閃光點,也值得去讚賞,去學習。即使無法向他們一樣成功,也至少讓自己人生增添許多價值。

  此書,不知是寫給哪類社會群體,但對於我們青少年,這處在凌晨四點半的太陽,彷彿點燃了什麼,或在蓄力一發,想要擁有更美的日出,期待更有意義的一天。

  哈弗校園凌晨四點半還燈火通明,激勵著我,看過就想去做。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6

  從讀了《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後,我有了很多的感想,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這本書中的一篇小文章——《懶惰,比勤奮更能消耗身體》。

  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它裡面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寫的:露西亞是美國一家家族企業的老闆,可她卻完全依賴於她的丈夫,從而變得越來越懶惰。

  後來,她的丈夫非常意外的死於車禍,隨這丈夫的去世,公司也跟著倒閉了,家庭的負擔都落再了露西亞一個人身上,並且她還要撫養兩個子女,面對困窘的境況,她不得不去工作賺錢。

  她每天把孩子們送去上學後,便替別人料理家務,晚上,孩子們做功課時,她還要做一切雜物。

  有一天,露西亞發現現代很多婦女都因外出工做而無暇整理家務。於是,她靈機一動,花了7美元買來了清潔用品,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瑣碎家務。

  為了這一份工作,露西亞付出了很大的勤奮與辛苦。漸漸地,她把料理家務的工作變為了一種技能。並且,她還成立她自己的專門的公司。

  後來,甚至大名鼎鼎的麥當勞快餐店也找她代勞,幫忙打理打理衛生。

  如今的露西亞擁有了自己的保潔公司,每天的訂單滾滾而來,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鬆懈,仍然夜以繼日地工作。

  這就是那本書中所說述的露西亞的故事。

  書冊有路勤為徑,在求知的路上,勤奮是多麼的重要。同樣,馬歇爾霍爾認為:“沒有什麼事比無所事事、懶惰、空虛無聊更加有害的了”。

  沒錯,如果懶惰就等於虛度光陰,歷史上那些美名流芳千古的偉人們也是透過汗水和努力換來的榮譽而如若不勤奮何來的汗水和努力。

  懶惰可以讓你變成一個只會空想的人,而勤奮卻可以為你未來的成功打下基礎。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7

  有位名人的女兒現在哈佛,父母也曾想讓女兒回國讀書,但被女兒堅定拒絕了。為什麼呢?(文章很長,看下去會受益良多)

  她說,哈佛校園裡,從不見華貴服飾,不見lv包,不見化妝,不見著名牌的教授學生,不見豪車接美女,不見晃裡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起步。哈佛不是神話,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

  日前,兩張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四點多學生仍在學習的照片,在網上迅速傳播。凌晨四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哈佛是一種象徵。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哈佛的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的。感覺哈佛的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於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美國總統有7位。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她告訴記者: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兩點,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

  餐廳裡、圖書館裡、教室裡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在哈佛,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一邊啃著麵包一邊忘我地在看書。

  在哈佛採訪,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學生學的太苦了,但是他們明顯也是樂在其中。是什麼讓哈佛的學生能以苦為樂呢?我的體會是,他們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還有就是哈佛學生心中燃燒的要在未來承擔重要責任的使命感。從這些學生身上,你能感到他們生命的能量在這裡被激發了出來。

  謝娟說,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孩跟我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透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

  北大女孩說,我在這裡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她說,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貢獻你的個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當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時間認真準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程序,而之前如果不讀那麼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

  謝娟說,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

  採訪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時,他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裡,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謝娟說,我也有同感,我們也對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進行了採訪,但卻很難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謝娟非常感慨地說,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說到中美大學生的比較,謝娟說,我有很深的感觸。我們的學生缺少吃苦的精神。我們的家長和學生認為高考前是最苦的,我們講的寒窗苦讀,很多時候是被動的苦,帶著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過濃厚的興趣。不少大學生經過高考的“獨木橋”後,開始在大學校園裡舒舒服服地等著畢業,上課想逃就逃;考試臨時抱佛腳。甚至有些家長也是從小灌輸給孩子這種思想,讓孩子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高考。於是,高考結束,學習變得不再重要。而在美國大學,尤其是精英雲集的大學所要付出的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學習是每個人的口號。要想變得強大就需要學習得更多,為此哈佛的課程安排多而且緊張。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學會發現和鑑別事實真相,堅持對事物進行嚴謹的分析,能夠理性、歷史地認識現實問題和道德問題。另外,練就長時間超負荷學習的毅力。

  當美國大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積聚能量為步入社會工作做準備的時候,身為中國的大學生卻長長地舒了口氣,覺得我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中國式的教育讓學生在高考前“用力”過猛,在該儲備能力的階段不僅沒有積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這種能量。其根源還在於我們的基礎教育。

  美國小學是知識的吝嗇鬼,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對知識總是有渴望的感覺。而中國的小學教育是一個貪婪鬼,把知識當成了免費的黃金珠寶。中國教育者不知道知識與智慧的關係,總是讓孩子直接得到越來越多的知識。美國教育的聰明就在於: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

  由於開始的時候,知識都特別簡單,比較容易得到感悟,知識也就容易變成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美國教育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中國教育是讓孩子透過感性認識得到知識,或者直接得到知識。美國教育一個月的知識量只相當於中國教育一天的知識量。相差29天,這29天就是感悟的時間。美國教育透過讓孩子感悟比中國教育多產生了一個東西:智慧。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多產生了一個東西:創新能力。在高中時期,美國學校培養的是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比較中國,中國的高中是老師填鴨式學習,讓學生習慣了依賴。能力、習慣上的差距,讓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在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

  哈佛的學生說,在哈佛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煉獄的感覺,對意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挺過去,以後再大的困難也就能夠克服了。而中國大學生認為,終於擺脫束縛,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於是,把大多時間用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我們在最該學習的時候斷檔了,這就註定了,我們的大學生被甩得越來越遠。

  在哈佛,教授們會時常提醒學生們要做好時間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遭罪。哈佛告訴它的學生: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哈佛沒有高樓大廈,只有新英格蘭的紅磚牆。即使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過在校園有一個決不起眼的停車位。畢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圖書館,尤其是一個個像圖書館那樣的人,或者說,一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裝的。

  有人稱史華慈是哈佛的一位類似東方的大儒,在他動過癌症手術的82歲高齡的時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時去辦公室工作,即使有時要倒下。而他辦公室裡掛大衣的兩個衣架,竟是用鐵絲胡亂纏繞而成的。某教授對學生說,你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學生想,那麼,我學四門課,我就沒有睡眠時間了,我就得倒貼睡眠時間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

  哈佛學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榮譽,而是一種證明。人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一一哈佛告訴你。哈佛是一種象徵,最高智慧的象徵,最高學府的象徵。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短短數語,引發深思,給人啟迪。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8

  週末,我閱讀了《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教育青少年如何在登上頂峰,仍要自強不息的勵志書,它對我的影響很大,徹底改變了我對學習的態度和觀點。

  在閱讀第一章時我就被它的題目吸引了,“超級勤奮:一勤天下無難事。”哈佛大學是世界頂尖優秀學子的聚集地,這些全世界學子的精英入校時就帶著令人矚目的光環,畢業走出哈弗的校門,就會有各大知名企業、跨國公司爭先前來聘用,職位不是CEO,也應該是高管吧,薪金起碼也得幾十萬美元到上百萬乃至更多,這麼已登上了頂峰他們,還需要勤奮努力地學習嗎?我帶著疑惑繼續閱讀,當我讀完這一章時,我的疑惑就像青煙遇到了強風似的不見了蹤跡,茅塞頓開:所有成功者都是付出超越常人的勤奮努力才能取得輝煌的成就,即使是已登上頂峰,也仍要自強不息。

  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幅場景:在哈佛的任何一個凌晨四點半——那時候的哈佛圖書館裡面,已經坐滿了認真學習的學生,他們認真的看書、專心地做筆記或者積極的思考問題……甚至在餐廳、教室和醫務室中,也不乏認真學習的哈佛學子。他們將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我也頓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不斷向前,付出更多努力的人,才可能成為真正的贏家。想想自己平時浪費的寶貴學習時間就感到慚愧,哈弗那些頂尖的學生都這樣珍惜學習時間,勤奮學習,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

  偉大的藝術家雷諾說過這樣一段話:“假如你沒有別人聰明,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能力,那麼勤奮將會彌補你的不足!假如你擁有明確的目標,做事的方法也很恰當,那麼勤奮將助你獲得成功!”因此透過閱讀這本《哈佛凌晨四點半》我知道勤奮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起到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我也懂得了即使是一個天才,如果不勤奮努力地學習,他終將淪為一個庸才,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同樣的,即使是一個平凡的人,如果他勤奮努力地學習,那麼他終將取得成就。

  我們沒有哈弗學子的光環,更要付出更多勤奮的汗水,去澆灌我們成功的花朵,才能採擷到豐碩、甜美的成功果實。

  一勤天下無難事,即使有一天我也能像哈弗學子一樣登上頂峰,也仍要不斷勤奮努力,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

  寒假我讀了《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他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讓我對世界名校哈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這本書主要講了哈佛凌晨四點半,圖書館裡坐滿了許多學習的學生,他們認真的看書,專心地做筆記,或積極的思考問題。除了哈佛圖書館,像餐廳、教室、甚至醫療室都不乏學習的哈佛學子。他們將所有可利用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感染著每一位學子。對他們來說哈佛就像一座不夜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地方就是一個圖書館,甚至自己有時就是一個移動的圖書館。

  看完這本書,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能讓哈佛學子如此勤奮學習,我覺得與哈佛精神和哈佛學風有關。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如果自己不努力,那麼,即便是天才也一事無成;每一個奇蹟都源於自信;為人處事中,還需多借鑑哈佛學子對事情處風的精神,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會看到哈佛凌晨四點半,除了哈佛的圖書館,還有自己在某處學習的身影。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希望我們可以更積極學習。這本書讓我明白多的是:哈佛不是神話,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

  我希望我可以在新的一學期中,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讓父母對我失望,不讓我對自己失望。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9

  前段時間在孩子的家長會上,老師提起過《哈佛凌晨四點半》這本書,所以一直就想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講了許多人生道理,告訴我們如何更好的對待生活,怎麼樣學習,要相信自己,要有夢想,有執行力,會創新,怎樣管理時間,要能自律。

  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很少見到哪個學生光吃不讀,也很少見到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

  於是,哈佛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服,不見化妝,更不見晃裡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10

  重新認識學習的意義。

  凌晨四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邊做筆記。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一百個正宗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服,不見化妝,更不見晃裡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這種巨大的壓力,讓學生磨練意志、感悟學習、提升創新能力。

  我頓悟: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

  加油吧!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兒!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11

  暑假中,老師推薦了一些小學生宜讀書籍,在其中,《哈佛凌晨四點半》的書名一下就把我深深吸引了,心想這個學校的學生凌晨四點半在幹什麼呢?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的翻閱起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六三六年,一座大學在美國拔地而起,對,這就是哈佛,一座歷史悠久的學校。哈佛培養了許多社會精英,他們中竟有40位諾貝爾獎得主。

  從書中我瞭解到在凌晨四點半,哈佛的圖書館裡還坐著看書的學子們,他們多努力呀,這又是為什麼呢?書中的一個例子就是很好的解釋,有一位教授問學生,“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學生們大多都回答了化學殺傷類武器,這種武器會傷害到生命,但它不是最厲害的,真正的答案是知識,偷,搶,或用金錢來交換都不行。然而只有透過學習才能獲得知識。

  哈佛的學子們個個都是經過層層篩選被錄取的,他們進了哈佛還那麼認真的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讓我十分佩服,所以我們小學生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的獲取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知識!長大後運用知識造福人類,為國爭光!

  哈佛凌晨四點半的讀書筆記 篇12

  在你在為誰讀書這一節中,哈弗大學前任校長勞倫斯.H.薩默斯教授在一次關於“學習力”的演講中,講了這樣一個我身邊的現象:

  暑假裡,吉文和一群小夥伴們一起到郊外玩,正當他們玩得很開心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小女孩哭了起來,說是必須趕緊回家。

  小女孩著急地說:“天哪!我竟然忘了看時間,今天的功課我還沒有做。”

  “現在是暑假,怎麼還有功課?”夥伴們問她。

  “是我媽媽讓我做的,如果沒有按時做完,她會揍我的。”那個小女孩哭著臉說。

  正如勞倫斯.H所說:“我為什麼要學習?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難產生強大的驅力。所以,對這些學生來說,不解決為什麼的問題,看不到學習的必要性,就永遠也不會具有學習的動力。如果我們不明白學習的動機,不明白讀書的目的,就會把學習當成負擔,把讀書當成任務。

  如果硬要給這個問題得出一個答案,我認為讀書是為了自己,為了父母,為了社會,乃至國家。我們讀書不僅能夠使自己有更好的條件以及更高的涵養,更重要的是能夠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