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摘抄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摘抄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透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下面給大家整理了《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1

  “我們也是星塵。”“我們是幾十億年前熊熊燃燒的那場大火所爆出來的一點火花。”——挪威喬斯坦·賈徳《蘇菲的世界》

  世上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這個問題一直為人類所津津樂道。這個其實就是“我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等諸多問題的一個形象表述,都是人類在追問自我從何而來,是否存在的問題。我是誰?我是否存在?我花了十八小時五十五分鐘時間閱讀完了《蘇菲的世界》電子書,這本書會不會隨著虛擬資料的撤銷而煙消雲散?到時我該懷疑自己是否看過這本書,還是隻是夢遊了一番。於是,非得去書店買一本紙質的《蘇菲的世界》回來,才心理踏實的覺得自己確實在過去的十天時間裡被喬斯坦·賈徳狠狠地“愚弄”了一把。

  在追著《蘇菲的世界》超二分之一多的時間裡,我跟著那個14歲的少女蘇菲陷入了一個又一個謎團,在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與蘇菲一起開始思索,企圖解開這些謎團。“許多人對於這世界的種種也同樣有不可置信的感覺,就像我們看到魔術師突然從一頂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一隻兔子一般。”這小白兔就好比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處的微生物。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著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於是,一個又一個的歐洲歷史上試圖解釋自己對人類、對社會、對世界,乃至對宇宙的看法,試圖看清楚“魔術師”的哲學家輪番登場,隨著神秘的艾伯特之口,他們的哲學主張在蘇菲的世界裡漸次展開——從遠古神話、自然派哲學家,德謨克里特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經過了中世紀對基督教義及真理的探索的哲學家,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笛卡爾、斯賓諾莎、洛克、休謨、柏克萊,再到康德、黑格爾、祁克果、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等等,這簡直就是歐洲的一部哲學史,曾經,現在,乃至未來都將對人類的心靈世界造成巨大的衝擊。雖然,對書中的許多哲學觀點還是一知半解,模模糊糊,但不可否認這真的是一本“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的奇書。

  在我一直為蘇菲所遇到的奇異的事情而疑惑不解的同時,我感覺蘇菲就是一個鄰家女孩,正經歷著一段奇遇,那時,我的心情隨著蘇菲的心情而起伏不定。我渴望早點看清那個在明信片上出現的六月十五日生日的,有個糊塗的父親——把生日禮物託給與她素不相識的蘇菲轉交——的十四歲女孩席德的真實身份。可是,隨著艾伯特和蘇菲意識到自己被席徳的父親——一個聯合國駐黎巴嫩的少校——控制並作為女兒生日娛樂的禮物時,我的心也隨之糾結起來,那是一個怎樣的“神”一樣的人物呢?居然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能耐大到能夠預測到艾伯特和蘇菲的行蹤舉動,並隨意調動文學作品裡的人物——小紅帽、賣火柴的小女孩、吝嗇鬼等等,來幫助蘇菲理解某種哲學思想。那些時刻,我分明感覺到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是那麼的觸手可及,而席徳與她的少校父親只不過是那面魔鏡裡的一個影像而已。

  當以為是影像的席徳與她的父親慢慢浮出紙面,真真切切的存在於地球上時,蘇菲“突然領悟到了生命只不過是一場夢境而已”,於是,她陷入了“存在的焦慮”之中。我是真實的存在嗎?“如果我們是虛構的人物,我們就沒有權利相信任何事情。”但他們心有不甘,於是艾伯特和蘇菲開始了試圖反抗少校的控制的歷程,最後在花園宴會上“消失”,“溜出到了故事外面去了”。原來,蘇菲和艾伯特只不過是少校艾勃特筆下文學作品的主要人物而已。說起來真的極具反諷意味。我明知道自己在閱讀一部文學作品,作家喬斯坦·賈徳筆下的人物本就是作家虛構出來的人物,可我卻為蘇菲和艾伯特是否存在的命運而感嘆,為少校操縱他們思想而緊張。既然蘇菲和艾伯特都是艾勃特創作出來的故事人物,再退一步說,少校和席徳也是作家喬斯坦·賈徳創作出來的人物,一切看似真實的卻並不存在,我又何必感嘆他們誰是存在的誰是不存在的呢?

  薩特認為:“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那些文學家創造出來的人物縱然再鮮活,富有生命力,卻始終不是由人物自身創造出來的,歸根到底,都是虛無。然而,他們又分明存在,蘇菲和艾伯特逃出少校故事之後,開始了秘密趕往席徳的家,途中遇到了一個格林童話故事來的老婦人,老婦人帶領他們走到一小塊林間空地,那兒有幾棟薑餅、糖果、糖霜做的棕色小屋,院子裡有一群人在跳舞,“其中許多蘇菲都認得,有白雪公主和幾個小矮人、懶傑克、福爾摩斯和小飛俠。小紅帽和灰姑娘也在那兒。許多不知名的熟悉的人物也圍在火堆旁,有地精、山野小精靈、半人半羊的農牧神、巫婆、天使和小鬼。蘇菲還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巨人。”原來,這又是另一維度空間的存在。從古到今,無數的文學家創造出來無數的生命,這些生命靈魂總該有個安頓之所吧?

  下午坐公交車時,看著車載視屏裡的深海里五彩斑斕的魚,腦海裡盤旋著的都是這些魚存在有何意義?難道就是為了在漆黑的海底游來游去?擴而大之,身邊的花草樹木、飛鳥蟲獸,乃至自然萬物,它們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壽命長如山川,短則如朝生夕死的蜉蝣,它們的存在是不是隻是為了點綴這寂寥的宇宙?地球是不是就是一面魔鏡,造物主透過魔鏡能看到自己創造出來的作品在循著各自的軌跡活動?而現在人類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才發明了電影電視,讓人類可以看到動態的自我生命。從這個層面來看,人類是否就是書中的少校,而造物主就是作家喬斯坦·賈徳?如果造物者是一個魔術師,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類是不是就是魔術師演變出來的一個又一個幻影呢?如果是這樣,那我們人類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又有何不同?終歸都是一個個虛無的影像罷了。兩者生存的空間也該是平行空間吧!

  炎熱的夏夜,人們總喜歡仰望浩瀚的天宇,深情凝望那一顆顆或明或暗的星辰,可是,“當我們注視著銀河中一顆距離我們有五萬光年的星星時,我們看到的是那顆星球在五萬年以前的情形。”此時,你是否有種失落?有種恍如夢境的感覺?是否想知道那些此刻映入眼簾的星星此刻是否還在?是存在還是虛無?如果此時,離我們最近的一顆距地球有四光年的恆星上有一個人正用一具強力的天文望遠鏡對著你看的話,他看到的將是四年前的你,而此刻的你將在四年後才被看見。此時,你是否覺得追問人的是否存在比追問我是誰更有意義?

  人生如星塵,能在地球上駐足多久?物質終將逝去,靈才能在永恆之鄉永生!

  在《蘇菲的世界》裡,喬斯坦·賈徳用巧妙的方法講述了一系列深奧的哲學問題,真是讓人佩服!即使被“愚弄”也心滿意足!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2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寫給15歲的小孩看的?哦買噶的,神童。所以我只好老到現在才看。眾所周知,這是一本介紹西方哲學史的小說,比羅素大哥的《西方哲學史》要好看很多,而且情節離奇,在書寫到一半的時候出現了令人毛骨略微悚然的情節:一個人的世界存在於另一個人的意識中,此人最終逃出了他人的意識,而這一切還是在第三個人的意識之中。像我這樣一個唯物主義者稍微會為其他讀者小朋友擔心一下。

  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是始終貫穿西方哲學家頭腦中的若干問題之一。而“自然萬物是由什麼組成的”則是自希臘哲學以來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最早希臘人認為萬物是土氣水火組成的,而後德謨克利特斯認為原子構成了萬物。從此以後,萬物的構成在西方哲學家心中基本上就大致是這個樣子,略有變化。不過與其說沒有變化,不如說他們放棄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相比中國哲學家,我反而認為這是一種聰明的選擇,我們在金木水火土的學說之後就再也沒有過太多進步,反而將此學說玄化至極,以至於至今仍有人以此謀生。

  “命運是誰主導的”是希臘人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拜神是各種族先人都需要的重要的生活內容,西方人將其逐漸演變成宗教政治生活,並以此統治國家。我始終很同情西方人在神的問題上所操的心,所有20世紀之前的哲學流派,都必須在發展自我理論的基礎上對神學有所交代。有時候這種交代實在太牽強,所以哲學家就會一命嗚呼,比如哥白尼(雖然他是天文學家,但是他的天文學觀點也改變了哲學)。在這些一命嗚呼的先人背後,往往站起來的是一批能夠動搖統治階級的人才,即使黑暗的中世紀長達一千年,也有完蛋的一天。但神的這件事情上,中國人顯然更加聰明,聰明在我們從來不用一成不變的神做文章,而用隨時可以重新解讀的“傳統”來穩定社會。祭天拜神其實都不是衝著神去的,而是衝著“傳統”,祖宗章法去的。“大逆不道”這種事情是不能做的。但是究竟什麼是“傳統”,這個是可以與時俱進的。於是我們的封建社會制度才會變成道行幾千年的老妖,非要用外力才能消滅。

  “世界是感官感知到的那樣,還是理性*認識到的那樣”是第三個西方哲學家辯論了數千年的問題。我始終覺得這件事情非常不可思議,為了搞清楚“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在動”的問題,他們居然死磕了這麼多年,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中國人就不,除了莊子偶爾因夢見一隻蝴蝶而引發對唯物還是唯心的思考之外,沒有哪個哲學家跟這個問題糾纏不清的。不過我有一個很私人的答案:因為我們最早最御用最NB的哲學家孔子壓根就不跟我們討論心靈問題,只跟我們討論偽裝心靈以穩定社會的問題,而我們的天朝老大又都尊重傳統……

  這大概是我讀完啟蒙讀物《蘇菲的世界》受到的教育,我時常這麼想:為什麼人類僅能遺傳生理特徵,不能遺傳智慧?為什麼這些問題一定要我們重新學習才能知道答案呢?又或者,這些問題難道真的算是問題嗎?提出這些問題的人難道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結果,哲學家們就會如此說:堅持懷疑、反對傳統、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3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裡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裡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裡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裡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裡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4

  人的天職在於勇於探索真理,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順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苦難就是人生的老師,然而逆境則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逐步邁進了深奧的哲學王國的人口,哲學問題更進一步激發了蘇菲的好奇心,正是這好奇心使她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當今社會,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們所缺乏的,如果每個人都懷著一顆好奇心,便會慢慢指引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讓一位十四歲的少女理解了這些深奧又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這就是好奇心傳遞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將哲學的理論、真理與名人一生理念傳授於她。世界像奇蹟一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所學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探索真理,然而事實真相遠遠要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拜倫說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是從容與平靜面對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難免,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寬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對待,對待失意和打擊更要如此,失敗不必氣餒,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橫在你面前的一塊大石頭,擺正它,蹬上去,說不定讓你的視野更開闊,心胸更豁達了呢?《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5

  偶然有一天,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使我重新認識了世界並收穫了許多哲學方面的知識。哲學本是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幾乎讓我成為了一個哲學迷,使我去追尋著“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了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這天起,哲學家艾伯特、席德、蘇菲亞、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個個出現,蘇菲也在運用少女的悟性和後天知識企圖解開謎團。然而,事實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異……

  “蘇菲”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裡面探索從古至今的哲學知識,從自然派哲學家開始,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在每一個時空裡的哲學思想都在這本書裡展示出來。其實,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在試著思考那些哲學問題,我好像不再是一個深居在兔子皮毛底處的人了,《蘇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來,使我用新生兒的眼光重新審視著這個世界,想要一睹那個魔術師的真容。

  《蘇菲的世界》,不但幫我學習了哲學知識,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個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534頁裡,艾伯特說的話:“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永遠不能放棄。”是啊,我們在校園裡學習就像哲學家探索真理的過程一樣,只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才能成功。例如蘇格拉底,他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和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後因此。蘇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饒,但他卻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於他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蘇格拉底堅持不懈,寧死不屈,最後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這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成功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飛速流逝,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我永遠不會忘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