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隨遇而安》讀書筆記4篇

孟非《隨遇而安》讀書筆記4篇

  《隨遇而安》這部作品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回顧、從容講述。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孟非《隨遇而安》讀書筆記(一)

  這是一本什麼書?這是孟非寫於不惑之年的一本散文式的自傳,讀之可全面瞭解孟非小前半身其人其事。

  一、孟非的前40年:

  孟非生於重慶,成長在南京。酷愛重慶美食,尤其小面。由於偏科嚴重,沒考上大學,去印刷廠工作,經歷慘痛的工傷,和車間主任的摩擦,痛毆主任後離開印刷廠。後進入江蘇電視臺當臨時工,從幫扛攝像機開始,由於學習能力強,肯吃苦,做別人不願做的活,很快抓到了機會。

  二、孟非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讀完此書,自覺孟非成功有其偶然與必然。從孟非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家庭影響很大,父母都是電視臺工作人員,也許註定他離電視臺的工作有著一番天然的優勢;起點低,但肯吃苦,不論是印刷工還是扛著攝像機走南創北,為別人不願為之事,沒有眼高手低的臭毛病;學習能力強,不管是攝像、製片、主持,非科班出生,卻能做出專業更高的高度,機會來了,沒有儲備不是什麼人都能抓住的,任何經歷都是財富,沒有基礎,什麼都是空談;知識儲備和幽默感,是孟非這個文科生自帶屬性,對於從事文化型別的工作,尤其是他的撰稿和主持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永遠不要對別人的幫助有太高的期許,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孟非《隨遇而安》讀書筆記(二)

  看完了孟非的這本自傳後,我覺得很暖心。

  孟非的童年隱約帶著些“文革”的印記。那時候,天真的他跟著外公外婆生活在重慶那個溫暖的筒子樓裡。小時候,他因為成績差沒少捱打,喜歡兩分錢一碗的涼麵,會跟哥哥去三毛五一次的澡堂......那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鄰里朋友,帶給了他最美好的童年回憶。重慶人那固有的熱情、善良、淳樸、義氣也深深地烙在了孟非的心裡,或多或少了影響了他日後性格的形成。

  十二歲,孟非離開他生活了十二年的重慶,來到了南京、跟爸爸媽媽一起住進了“一望無際”的大房子裡。黑暗的高中生活折磨了孟非也造就了孟非:一個四年換過三個高中,理化生加起來都不超過90分,沒有考上大學的他,就是因為語文特別的出色,便踏出了日後輝煌的人生之路。他也曾失落過,老師的排擠、家庭的破裂;他也曾迷茫過,高考後混沌於深圳,終日做著的懶散的“無業遊民”,年輕的他和我們平凡人有那麼多相似的地方。

  一年的遊蕩,孟非終是回到了南京,在報社幹起了最低等的印刷工,一個月只有四十多塊錢。那時他的日子過的真的很一般:不是惡劣的工作環境和異常繁重的工作量,也不是那次異常慘痛、險些要了孟非左手兩隻手指頭的“工傷”,而是車間主任的刻扣工資、惡意刁難,最終導致他一怒之下在打完主任之後瀟灑離開了。他投到了江蘇電視臺——他爸媽工作的地方。最開始的他也只是個不入編的雜工,但是年輕的他在江蘇電視臺,有父母同事的照顧以及出色的業績很快讓領導眼前一新,慢慢的站住腳跟的他月工資一千多,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最終,已經具備所有成功條件的孟非在《非誠勿擾》一舉成名,舞臺上睿智從容、自然幽默的他光芒四射。看他的四十年,感覺成功源於三點原因:

  一是家庭環境和自身的天賦讓他在新聞文學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這是他要成功所要必備的硬實力。

  二是面對機遇他努力汲取,不停地學習,從《西域風情》到《奔向亞特蘭大》,條件艱苦,他也辛苦異常,但總能堅持完成任務,透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最終改變了命運。

  最後便是孟非從小養成的那種“隨遇而安”的性格,一個樂觀的心態總能讓逆境中的自己迎來柳暗花明的時刻,生活如此,幸福亦是如此。

  孟非《隨遇而安》讀書筆記(三)

  淡定從容,隨遇而安。

  ——題記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而每個故事卻又都千差萬別,但這個詞卻有點以不變應萬變的味道。隨遇而安,是指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它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孟非從重慶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印刷廠辛苦的工作以及走上電視之路的風風雨雨中堅持了下來。四十年的人和事,四十年的酸甜苦辣,最終被濃縮為四個字:隨遇而安。堅持自己的信念,踏實的做著自己手中的一切,這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積攢自己的閱歷,磨礪自己的意志。待到破繭成蝶日,終於翱翔在天空。

  書中每一句都透露著樸實與平淡。尤其是自序,寫的非常謙虛,但卻是發自內心,樸實真華。我無法真正領悟到孟非的那些斑駁的記憶,它們在他的腦海中,歷久彌新。誤解,嘲笑,刻薄……這些恰恰成為了他登上成功的階梯,斑駁的記憶一步一步地被他的腳步所泯滅。因為聰明的`人會把這些當作他們日以發憤的動力,而愚笨的人,選擇遺忘,認為那只是一場失誤罷了。

  三個月的新疆生活,孟非完全地融入了那塊土地,悠久的歷史和博大文化讓他沉迷。他曾想過有朝一日,放下所有,在茫茫戈壁灘上看長河落日,大漠孤煙,賞人生酸苦,品記憶辛辣。

  由一個印刷廠的工人,成為一位知名的主持人,這光鮮的背後,是一個人執著,自信的結果。雖然他的成功不可複製,但他對待人生的態度卻可以貼上。一路走過,風風雨雨不能白白承受。趁著有理想的時候,趁著有熱血的時候,趁著還有資本拼一把的時候,儘管放手一搏。

  隨遇而安也說明了孟非面對人生的心態,四十無惑,這個時候的人就應該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承認,雖然我們還是年少輕狂。摸爬滾打的時期,但是人生正因是這樣的歷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所以,如果還有遺憾,趁你還有現在。

  孟非《隨遇而安》讀書筆記(四)

  前段時間,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送了我一本當紅主持人孟非的作品《隨遇而安》。碰巧我那天在書店也看到了這本書,隨手翻了幾頁。當時就恰好被孟非書中的一句話吸引了:“我有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原則:永遠不要對別人的幫助有太高期待,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當時就有買書的衝動了。現在還蠻幸運的,朋友送的就是這本。如今讀完,還可以吧。就像作者序言說的一樣,書本確實沒有什麼很生動的組織語言和特別深厚的寫作功底,但確實是給人很真實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孟非本人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書本內容中間沒有什麼特別勵志的故事情節安排,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孟非在離異的家庭中長大、讀書、工作一直到至今成名的寫照,這反而讓人覺得比較貼近實際。畢竟現在在我們看來,夢想是個很不靠譜的東西。孟非的成功和所有人的成功一樣,都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有一點作者表達得很清楚,那就是:所有的成功都要自己努力的付出和不斷的堅持和積累。

  我認為,孟非的成功與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幽默開朗的性格和對職業的堅守付出是密不可分的。我非常同意孟非對成功的理解:“這個世界上,成功對一個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他們在乎我們的感受,與我們是否成功無關。”好像這表達的就是我們心中最想表達出來的東西,只是自己暫時沒有那麼強大的組織能力罷了。想想確實如此,是的,作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父母心底永遠都是希望我們健康平安!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一生的愛,與我們是否成功真的沒有太多聯絡。

  謝謝我的那位朋友送了我這麼一本書,我會慢慢去體會和理解的。這段時間開始就很喜歡看書了,對知識的渴望遠遠比以前強烈了許多。特別是從小就對汽車情有獨鍾,所以近期對汽車文化知識的學習尤為投入。雖然自己只是剛剛起步,但我想對汽車的熱愛與年齡無關吧。雖然不敢想能像孟非那般大器晚成,但對自己的定位漸漸清晰明確了很多。這段時間和一些同齡人或社會經驗相對豐富的人一同交流如今的就業環境和前景,總之還是有些收穫的。

  踏踏實實地做好當下,是我們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了。如果沒有現在辛勤的行動,再華麗和信誓旦旦,夢想都只會顯示得那麼的空洞無力。如果你還在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憂鬱或又在擔憂些什麼的話,那你就是在浪費自己寶貴而有限的精力,還不如把今天過得再充實一些,把自己變得更強大一些,男人的肩膀應該肩負起一切的。有些人在和別人說自己夢想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可笑,而有些人,我們會很敬佩。因為做我們在說的事情永遠要比說我們想做的事情更有現實意義。

  我們成長的環境和孟非那時已經不一樣了。如今除了高考,還有什麼不需要關係背景來為自己撐腰的呢?除非你是生活在真空裡。這反而讓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公平的事,至少會讓你在百忙中強迫自己抽出一點空閒的時間來思考人生嘛!至少巴神在踢球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你認為呢?如果這樣你還活著,為什麼不活得更精彩一些呢?對得起自己,我想是對人最基本的要求了。

  當你很閒的時候不妨到醫院的護理病房轉轉,你會明白你是多麼幸福的了!還有什麼想不通的呢?現在你最能做的事情是什麼?那你就把它做到最好就可以了。活在自己所認為那種面子裡的人,反而我覺得是非常悲哀的,還不如趁早回家種田隱居吧!你羨慕別人的時候卻不知有無數個人在羨慕著你,你說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首先對不起你的父母了。我們如今年少的時候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有意義的事,我認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至少多一些責任感。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夢想,就算它在現實生活中不堪一擊,但我們都不會放棄,因為那是生活的希望。如果你理解我說的這句話,我想我也會理解你。如果某一天你覺得這很可笑,那麼請你主動離開我,因為我想我們已經不再是在同一個世界了。隨遇而安,我理解的是對生活隨和而感恩的積極心態,對自己夢想堅定的追求!與那些所謂名利的成功真的無關。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