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

《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

  泰戈爾詩集語言簡潔、含蓄筆墨精煉,有名言警句穿插,畫龍點睛,很有韻味,下面給大家分享《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1

  著名印度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在長達近70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寫了50部詩,為了更齊全地讀到他的詩,我特地買了一本《泰戈爾詩選》,讀了之後,果然獲益匪淺。其中有《園丁集》《新月集》《採果集》《飛鳥集》等多部詩集,我從這些詩中讀到了濃濃的愛國情懷。

  泰戈爾認為,作為一個詩人,如果只是搬弄華麗辭藻或炫耀文字技巧,是無法通向神的。因此他的詩裡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卻迸射出對祖國濃烈的愛。他熱愛壯美秀麗的祖國山河,熱愛勤懇努力的勞動人民,熱愛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他也同情窮苦百姓,特別是無法得到重視的印度婦女。

  在印度的傳統上是十分重男輕女的,因為女兒出嫁必須有一筆豐厚的嫁妝,否則就嫁不出去。印度人如果生下女兒,家人就愁眉苦臉地拍手示意,表示兩手空空;如果生下兒子,家人就立馬敲鑼打鼓慶祝一番。

  這又讓我想到了中國,中國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一向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大障礙。現在是新社會、新時代,可“重男輕女”這一概念卻仍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農業機械化還因種種原因沒能普及,農民家庭急需勞動力,所以兒子比女兒強。

  因此中國需要使農村城市化,以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像北京、上海、廣州和我們深圳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就起了帶頭作用。今年年初,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突然討論到老家的人重男輕女這一情況,就聊了起來。外公說以前在農村,鄰居們生女兒比辦喪事還慘淡;生個兒子就像有人結婚還封了個大紅包給他們,四處宣揚。但外公總是不以為然地對鄰居們說,他的三個女兒能頂十個兒子,因為經常會有被寵壞的兒子不爭氣,全靠女兒養家餬口的情況。

  我不太瞭解印度,但我相信他們的情況跟中國很相似。我希望能再多接觸一些泰戈爾的作品,以多瞭解印度這個古老的國家。

  《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2

  泰戈爾是印度人民最崇敬最愛戴的詩人,是世界文學史上少有的大師,他積極參加了反對英國殖民者分割孟加拉國的民族運動,又是位不折不扣的愛國志士。

  讀泰戈爾的彷彿聆聽天簌,那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清麗的語言和奇妙的意象令人肅然起敬,產生共鳴,不知不覺便進入了另一個靜謐又神奇的世界。

  從這一百零三首詩中,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的熱愛自己的有著悠久文化的國度,熱愛這勤勞勇敢熱愛和平的勞動人民,熱愛這瑰麗奇異的風土人情,從字裡行間,有那提燈頂罐,沙巾飄揚的印度婦女;田間道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農民,國中渡口彈琴吹笛的印度音樂家,海邊岸上跳躍喧鬧的天真孩童,還有那熱帶的氣候特點使然的茂密灌木叢和甜蜜的花香。

  泰戈爾同樣具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愛憎感情,有著火熱沸騰的赤子之情。在《被俘的英雄》中般達父子在死亡面前尤其表現得泰然自若,視死如歸:孩子的嫩臉上閃耀著英勇無畏的光輝;父親:屹立著死去——不曾發出一聲痛苦的嘆息。泰戈爾懷著對祖國和民族的深沉熱愛,不經意間塑造出這樣英勇無畏、自強不息的藝術形象,從而更多的讀者深受感染和薰陶。泰戈爾以偉大的高度和深度向人間播撒著真情與信念。

  《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3

  泰戈爾,確實是個不可捉摸的詩人,時而在林間靜聽,時而又在山谷歌唱,時而在天空嬉戲群鳥,時而又潛藏海底,無蹤無影。不變的'是他始終不會吝嗇手中那杆筆,把所有觸動心靈的見聞,都譜成優美的詩。我最愛的是那首《飛鳥與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魚與飛鳥的距離,一個在天上,一個卻深潛海底。”魚和飛鳥是兩個不同世界的生靈,幾乎沒有距離可言,但泰戈爾卻把他們寫在一句詩中,他們被賦予了複雜的感情,只有彼此有情,才有資格評論距離。這魚與飛鳥之間的情感,會是什麼呢?我們只能無盡的猜測罷了。

  多數人會認為這是首愛情詩,有美麗的誓言,有浪漫的韻律。我卻認為,它是人生百態的概括和昇華。

  其中蘊涵著濃濃的親情,就像“樹與樹的距離”,明明是同根生長的兄弟,卻無法相互扶持,相互依偎,只有遠遠的望著,眼中不知是祝福還是忌妒。有些甚至拳腳相向,全然不顧兄弟之間那份感情,或許在他們眼中早已沒有了血緣,沒有了兄長,沒有了手足情。試問到底是什麼把這些人情都充淡了?是膚淺的東西,還是膚淺的心?

  當然,詩中也有友情,就像“星星的軌跡”。不過這友情彷彿被擱淺了,原本是兩顆相互知心的星星,卻沒有“交匯的軌跡”,星星之間的輝映,在“短瞬間無處尋覓”。是啊,茫茫人海中,尋覓一個知己確實是無從尋起,就只能服從緣分了。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又有誰能一眼識別真緣分呢?往往這是使人們迷茫和無助的原因。

  愛情是詩中永恆的話題,它是最大膽最深刻的一種情感。它的神聖讓人不敢冒犯,它的距離也難以觸碰。“想你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的那份悲哀與痛楚,“愛到痴迷,卻不能說我愛你”的那份無助與淒涼,這些我雖無法感受到,但從那歇斯底里的呼喊聲中,我看到了真摯不渝的愛情,那距離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一首《飛鳥與魚》,一曲悲歡離合,要問最遠的距離是什麼,我說,只要有情,就沒有距離。

  《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4

  讀完《泰戈爾詩選》後,我思緒萬千。是的,泰戈爾的石總是那麼豐富,有韻味和思想,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我在讀他的詩時,彷彿在和一位偉人在傾心交談。

  《泰戈爾詩選》收錄了泰戈爾大部分的名作,當中有政治詩,宗教詩,抒情詩,等等。當中我最喜歡看泰戈爾描寫兒童生活的《新月集》。

  《新月集》裡的詩看起來像一個個零散的故事,但是將它們串聯起來,便共同展現了泰戈爾一顆純真的童心。泰戈爾用天真稚嫩的孩童語言,寫出自己對生活的反思,寫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強烈地表現出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總之,泰戈爾把“愛”當作了人類的理想,這與他的人道主義思想是相輔相成,密切結合的。

  就拿他的《新月集》中的一首詩《同情》來說吧。詩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如果我是一隻小狗,而不是你的小孩,親愛的媽媽,當我想吃你的盤裡的東西時,你要向我說‘不’嗎?”

  “你要趕開我,對我說道,‘滾開,你這淘氣的小狗’麼?”

  “那麼,走罷,媽媽,走罷!當你叫喚我的時候,我就永不到你那裡去,也永不要你餵我吃東西了。”

  讀完這一段以後,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這首詩的主題——“同情”。是啊,每個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可如果換成了小狗或其他的小動物,人們還能給予它們起碼的同情嗎?從某種角度來說,對子女的愛是自私的,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的博愛,把愛撒向芸芸眾生,撒向大自然,撒向身邊的一草,一木呢?當我們遇一隻可憐落難飢餓無助的小狗時,還能給予它起碼的同情嗎?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的小生物還在為生存苦苦掙扎,還有多少窮苦的人還在為生活到處奔波賣力,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去同情的。

  像這樣的詩書中還有很多。它們不但文字優美,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引起我們無盡的思緒,這就是泰戈爾詩的獨特韻味所在,讓我感受到他的思想主旨——愛。

  《泰戈爾詩選》讀書筆記5

  捧一本《泰戈爾詩集》,在陽光下細細研讀,體會泰戈爾所表達的愛和自由。對自然的讚美,對美好的嚮往,對醜惡的抨擊,對人性的昭著,如在青天白日下將一個人的一切暴露無遺。美的,醜的,善的,惡的,犀利的言辭把這些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在陽光下分析解剖。泰戈爾的詩充滿陽光,他用陽光來洗刷一切。

  在鄉間整整十年的生活經歷中,讓他在自然中堅定了對愛,自由和和平的追求。他把“愛“作為人類的理想,用陽光般的語言把愛灑向世界各個角落。

  我喜歡泰戈爾記憶式的口吻。記憶也是泰戈爾追求的一部分。忘記過去等於背叛。泰戈爾沒有背叛自己,他用自己孩童般的記憶美化成全了世界。

  他用那樣宏大的筆觸將星光比作戀人的足鐲,然後在夜晚合起開放的花瓣,用金色的詩歌把憂傷鑄成自己孤單的形象放在心裡。當村莊在午熱中入睡的時候,他凝望天空,把愛和自由編織在蔚藍裡。

  當他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他只能拭去眼淚,變動他歌曲的腔調。他的腳步在生命的旅途中疲乏了,但他在白日過盡的時候依然走自己的路。他像石頭雕成的“美”,在生命奔騰怒吼的水流中冷靜無言、獨自超然地站立著,舉起燈照亮別人的歸途,而他依然在夢境的朦朧小路上尋找愛和自由。

  惡勢力像風暴一樣把他捲走,把他的一切都拿去,把他的精神變成可憐的空想。但他仍然高傲地說:“唱完最後一支歌就讓我們踏上歸程吧!夢是永遠不會被捉住的。”當印度發生英國殖民統治者血腥鎮壓反英民眾的阿姆利慘案,他憤然辭去英國政府授予他的爵士頭銜。他沒有把夢想丟下來奔赴榮譽的召喚。他是一個單獨的詩人,不必去唱一支舊歌,他還有一雙翅翼和一個無路的天空,他依然在讚美著愛與自由。

  他不願老是附在腐爛的靜止之中,他要去尋找永駐的青春,一切與他生命無關的、所有不似他笑聲輕盈的,他都要完全拋卻。他賓士著穿越時間,在炮火聲中,他以詩人的形象揹負著愛與自由在舞蹈。他拋開一切煩惱和疑慮,去追逐那無家可歸的海浪,因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對他發出聲聲呼喚。他不顧一切地迎風揚帆,在洶湧澎湃的水面乘浪而行,去追逐愛和自由。

  他的一生都用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和平,熱愛自由,就連哲理詩也表現了愛所有人,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

  人們在他的召喚下驚跳起來。只見太陽已經升起,潮水傳來了大海的呼聲。愛的小船已經揚起風帆,準備在波濤上顛簸;黑夜的鐐銬已經打碎,幻夢已消逝,愛與自由的諾言扯去遮蓋的面紗,蓓蕾迎著清晨綻放,愛和自由的曙光向他致敬問好,一切壓迫與被壓迫的斷壁殘垣間響起愛和自由的讚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