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1

  在假期中,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從中獲得很多有益的道理。《伊索寓言》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蘊含著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本書透過簡單明瞭的故事教會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狼和小羊》這一則寓言中講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來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結果不說了,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於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等等。《伊索寓言》,來自於民間,所以對社會地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鬥爭的讚美。還有許多寓言,教人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

  每一篇故事都有不同的道理,如:《狐狸和山羊》透過狐狸和山羊之間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輕易的幫助別人;《螞蟻和蟬》告訴我們好逸惡勞的人的結局往往是可悲的,我們不能像蟬一樣,整天吃喝玩樂,到冬天只能向別人要吃。《烏龜和老鷹》告訴我們任何食物都有規律性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如今,伊索寓言已經成為西方語言文學的範本,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經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透過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諷刺和批判啟示和教訓,教會我們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2

  讀了《蟬和螞蟻的寓言》我深受感動,蟬的精神是多麼可貴呀!

  文中的蟬總是在炎炎夏日,高聲唱歌,唱的又累又渴時便去螞蟻那裡討水和飯。吝嗇的螞蟻不但不借,而且還在蟬身上亂撕亂扯,可是蟬並沒有發火,而是忍受螞蟻們對它的欺辱。蟬是多麼的大度與和藹呀!每次去螞蟻那裡討飯,它都要受到欺負,但它總是一言不發,忍受著……

  平時在生活當中我們一定要學習蟬為人處事大度、寬容、和藹的精神!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3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看的話,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有一隻蟬,它夏天忙著唱歌,秋天忙著跳舞,一點也不準備過冬的糧食。而勤勞的螞蟻兄弟們已經準備了許多好吃的。

  一轉眼,秋天過去了,大雪蓋到大地上,那隻蟬被凍得瑟瑟發抖,餓得肚子“咕咕”直叫。而螞蟻津津有味地吃著他們秋天準備地糧食。

  於是,蟬去問螞蟻討吃的。看著蟬狼吞虎嚥地吃著,螞蟻說:“如果你在夏天唱歌,秋天跳舞,冬天也只能餓得發抖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我們不能像蟬一樣,整天吃喝玩樂,不準備糧食,到冬天向別人討吃的;要像螞蟻一樣,勤奮勞動,冬天才不會餓肚子。現在我們應該勤奮學習,長大才有一番作為,才能開創一份大事業。讓我們記住這句古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4

  這是一篇美麗的文章,我很喜歡。寫了作者對一位寓言家忿忿不滿,並幫受到他詆譭的蟬恢復名譽的故事,很吸引人。

  此文主要講了:寓言家對現實毫不關心,只是因循傳統而毀壞了蟬的名聲。作者告訴我們:並不是蟬向螞蟻去討吃的,蟬這美麗的生物不會吃穀粒,它知足常樂,並不像螞蟻那樣貪婪、自私自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其他弱小的昆蟲奄奄一息,但蟬雖不是昆蟲之王卻不為此煩惱!

  蟬,有著天生的優勢。熱了,就用那“吸管”插進“樹酒窖”中暢飲著。可好景不長,其他昆蟲聞風而來,其中最不肯罷休的就是螞蟻!它們糾纏著蟬,靠武力來征服,而蟬卻善良地讓給它們。蟬死了,螞蟻還將它五馬分屍,做自己的美食,太貪婪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是喜憂參半!螞蟻們十分貪婪,令人厭惡,它們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向蟬求救,可卻見利忘義。讓我想起了《九色鹿》中的調達,為了一點小利益,忘恩負義,是卑鄙小人。我們在生活中要知恩圖報,我們要樂於幫助別人,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個人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一個人的幸福也不是真正的幸福;眾人的快樂才算是真正的快樂,眾人的幸福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假如你靠自己的力量讓他人微笑,或者你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手幫一把,那麼你的心底也會很溫暖很快樂,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我喜歡蟬用歌聲給人們預告夏天的到來,給夏天增添無限生趣;我欣賞蟬在危機時,靠機智獲得“果實”;我讚美蟬,用善良編織生命!

  另外,我對作者說蟬的歌聲會打擾到自己感到不滿。為什麼我在喧雜的環境中就能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呢?這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當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聽到的聲音都會覺得是噪音很討厭;當一個人心情輕鬆愉快時,聽到的聲音就會覺得很美妙很動聽。當你覺得心情不好時,換個心態,就像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學會調節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這也是一種能力!

  同時,我們不能像文中的寓言家一樣對現實毫不關心,他的因循傳統誤解冤枉了蟬。我們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要像顧憲成所說的那樣“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時也要了解他人,知人善任!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5

  《伊索寓言》透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真理。這就是我喜歡《伊索寓言》的原因。正因為這樣《伊索寓言》令我愛不釋手,看了幾遍都不會覺得厭煩。

  我喜歡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例如:《獅子和狐狸》狐狸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回答:“然而是獅子!”雖然這則寓言很簡短,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事物不在於數量,而在於內涵。又如:《螞蟻和蟬》這篇小寓言透過螞蟻和蟬生動的對話,來告訴我們:人不應該是懶惰的,我們不能打沒有準備的仗,否則後果會很嚴重。就像農民伯伯,他們為了秋天的收穫,在春天耕耘,以便能夠在秋天得到美好的收穫,度過安逸的冬天。我們也要像寓言中的螞蟻那樣,而不能像那隻蟬一樣荒廢大好的學習時光。像螞蟻那樣做一個有遠見的人,做一個勤奮的人。

  《伊索寓言》可以培養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讓我懂得了許多真理。懂得平凡的小事裡飽含著一個個大道理!讓我們從故事中領悟道理,懂得什麼才是“真善美”!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6

  寓言故事就如同夜晚的行星,數不勝數。在這些行星當中,有一顆閃耀奪目的恆星,它的名字就是《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的人們創作的,其中最重要的作者是伊索。全文中講了許多小故事,每個故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如《農夫和蛇》的故事勸告人們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狗、公雞和狐狸》告訴人們要善於運用智慧,戰勝敵人。

  書中更多的篇章表現的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與智慧,如:《狐狸和山羊》寫的是掉在井裡的狐狸哄騙山羊下井,然後踩著山羊背跳出井底,卻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說明了人們做好事也要看物件,以免上當受騙。《烏龜和老鷹》透過烏龜非要學飛不可,結果摔死的悲劇,說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性,不可違背規律。《伊索寓言》中還有不少故事是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的。像《蚯蚓和狐狸》、《鼴鼠》嘲笑吹牛皮說大話;《螞蟻和蟬》諷刺好逸惡勞。

  讀完這本書,我瞭解了很多,也喜歡上了許多。《豬和狗》告訴我:高明的演說家能把對方的指責轉化為讚揚,從而處於有利的位置。從豬身上我們不僅讚歎它高明的雄辯口才,更學到了它身上的樂觀主義精神。樂觀主義者能從不利的環境中尋找到積極的因素,並能轉化為前進的動力。面對半杯水,悲觀者會說:“唉!只有半杯水。”而樂觀者則會說:“還好,還有半杯水。”在生活中確實有烏雲、荊棘、狂風、閃電、冰霜,但更多的卻是藍天、白雲、雨露、鮮花、綠草、碧海。我們應該把心靈的攝影機投向陽光的一面,去享受生活,那麼你就會越發快樂起來。《驢和驢夫》告訴我驢子因為爭強好勝失去自己的生命,很顯然,以生命為代價的驢子是很愚蠢的。而我們是不是也因為一時的爭強好勝而失去了很寶貴的東西呢?

  如果《伊索寓言》是恆星,道理就是圍繞在周圍的衛星,而美妙的故事情節也為這顆恆星增添了美麗的風景!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7

  《螞蟻和蟬》是古代寓言文學家伊索的作品,說的是螞蟻在夏天的時候就開始為儲備過冬的糧食而辛勤勞動,而蟬,只顧玩樂唱歌,任憑時間流逝,結果冬天來到後要向螞蟻乞求幫助。

  重讀這篇短小的寓言,感受當然與兒時不一樣。

  小時候,我們想到的,往往只是讚揚螞蟻的勤勞,嘲笑蟬的懶惰和只知玩樂驚醒自己必須要象螞蟻般勤奮學習,為將來打好基礎,不可象蟬那樣空耗光陰,也就是所謂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在經歷了各種人生的風雨後,見多了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卻在人生的冬天或風暴不期而至時手足無措的人們,我們知道,我們必須象螞蟻那樣,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在生活中未雨綢繆、積穀防饑。

  伊索,從不起眼的小事中,見微知著地告訴我們人生的哲理,確實不愧是人類的智者。

蟬和螞蟻的寓言讀書筆記8

  “夏天,蟬喜歡在枝頭上唱歌;而螞蟻則喜歡在辛苦準備過冬的糧食。冬天,蟬上門來乞討,螞蟻說:‘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從此蟬是一個乞討為生的小人;螞蟻是一個勤勞吃苦的好人。可法布林先生的《昆蟲記》中的第五卷中的一個篇文章《蟬和螞蟻的寓言》說法迥然不同。

  在書中專靠趁火打劫,絲毫不講客氣的乞討者,是螞蟻;心靈手巧,樂於與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蟬。蟬,一種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氣多麼炎熱,它都會叫個不停。它渴了,就在痛飲樹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與音樂間。而螞蟻卻在趁火打劫,卻在蟬身下偷取甜汁,把偉大的鑿井者趕走,雖然甜汁很少,但螞蟻認為喝一口足矣,因為下次還有機會。一等到蟬死了,從樹上掉下來,搬屍者就會把它搬進洞裡。是啊,螞蟻是在準備食物,可那儘量幫助它渡過夏日的蟬!面無表情的碎屍者就是“勤勞”的螞蟻。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判斷一件事情要從多角度考慮,既要看見它的對,也要看到它的錯,說像麻雀雖然是吃莊稼的,但它也是捕蟲高手,狼雖然是吃鹿的,但是一但自然界失去平衡,狼就會消失,鹿就會太多,森林植被就會減少;貓雖然是捕鼠能手,但它也傳播疾病;毒藥雖然可以消滅老鼠,但它也會要了鷹和蛇的命……這種例子不可計數,導致這種悲劇發生的原因就是人們只看見眼前的利益,看不見日後的結果,結果不能決定一切,不能用一件事,一個結果就給一個事物定性。其實,蟬是愛賣弄喉嚨,但它也不是懶惰;螞蟻並不是趁火打劫,只是合理的利用。所以說,思考一個問題要從多方面入手,不然怎麼會有“三思而後行”這個成語呢?

  曾子曰的:“吾曰三省吾身。”是啊,我們只指責別人的不對,而我們自己呢!是不是多次反省自己?不僅要多次反省自己,還要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只反省不夠,還要要找到問題和原因,才可以及時的改正。

  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所以我們在幹一件事時要多思考,不僅要看眼前,還要要想日後,不僅看好處,還要看壞處。把“三思而後行”當作你和我的座右銘,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證明“三思”的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