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1

  杜威在《藝術即經驗》一書中談到了“一個經驗”的概念,並將之界定為:“我們在所經驗到的物質走完其歷程而達到完滿時,就擁有了一個經驗。”該界定顯示出“一個經驗”至少具有兩重含義。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歷程”。二是圓滿性,即“達到完滿”。完整性和圓滿性共同構成了“一個經驗”的內涵。

  應該說。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大多能尊重幼兒對完整經驗的需要,比如。給幼兒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讓幼兒唱完一首歌,幫助幼兒完整地經歷一次科學探索活動,等等。然而,不少幼兒園在追求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幼兒所獲經驗的圓滿性。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會不斷地催促幼兒完成其作品;為了在活動結束時讓幼兒得出答案,教師會縮減探索的時間,給予幼兒過多的直接幫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表面上看來,教育活動是完整的,教師引導幼兒獲得了完成某一個教育活動任務的經驗,但這種經驗卻是膚淺的,不具有累積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試圖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常常會在關注幼兒經驗完整性的同時,以犧牲幼兒經驗的圓滿性為代價。

  那麼。如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使幼兒獲得的經驗既完整又圓滿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過於龐大的“一個經驗”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經驗”。比如。要讓幼兒瞭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讓他們通過幾次活動分別來探索水的顏色、味道、流動,物體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對一首歌曲的學習,可以透過體驗理解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演唱與表演、音樂遊戲與創造等幾個層層疊加的活動分步驟地逐漸達成。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每一次都獲得了相對完整的一個小的“經驗”。而每一個小的“經驗”的不斷累積便構成了既完整又圓滿的一個大的“經驗”。這就好比我們成人在讀長篇小說和看電視連續劇時的經驗歷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國畫創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以收到虛實相映,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動設計時間歇性地預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學安排的時間。有了在活動設計時有意識的留白後,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才有可能從急迫的教育任務中脫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來觀察、分析幼兒:當教師意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活動計劃不一致時,才能根據幼兒現場的反應調整教育計劃,切實追隨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使他們透過活動獲得深人、滿足的體驗。

  三是時間。充足的活動時間是幼兒獲得高質量經驗的條件。要讓幼兒的經驗完整和圓滿,教師必須學會放慢腳步,善於等待,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按自己的步調進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動時間,教師才可以不急於讓幼兒獲得某個既定的結論,幼兒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尋找結論,自己發現和修正錯誤。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幼兒才會體驗到挫敗與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動、喜悅、失落、難過等各種情緒,幼兒所獲得的經驗才會是飽滿、充實的,並在與原有經驗的匯聚中成為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力量。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2

  我讀完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後才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幼兒的生活並不是真正的瞭解。讀過此書之後感受頗深。很多時候成人自以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則教導孩子,而我們並沒有發現是我們有意識的闖入了他們的世界,破壞了兒童世界的法則,還沾沾自喜的認為我們是為他們好。其實,作為“異物”闖入幼兒的和諧世界的我們所做的不是按照成人社會的日常規律和相關法律教導幼兒要怎樣做,而是要認真瞭解孩子的世界,讀懂他們的內心,當孩子們能夠安心放心的敞開心扉接納你的時候,你才能和他們成為朋友,開始發揮你來此世界的引導者的作用和目的,而在這之前,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孩子的敏感期即為關鍵期,而幼兒關鍵期的發展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幼兒各年齡層發展關鍵期的方面的同時,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注意正確的引導幼兒,最大限度促進幼兒更快更好的成長。幼兒的不一樣年齡階段有著相對應的發展關鍵期。

  0——2歲:新生兒從剛剛出生就開始敏感的對待這個世界,無論從視覺、聽覺、口腔、手、還是行走和語言方面,都是幼兒在這個年齡階段的關鍵期。當新生兒睜開眼睛的那一霎那他們就從視覺開始觀察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這時的我們要為幼兒帶給科學的視覺環境,這不僅僅僅單純的是為幼兒鍛鍊眼睛的潛質,更重要的是在視覺敏感期的階段的幼兒的視覺與大腦發育與治理的發展都有務必的關聯。視覺是人腦獲得外界資訊的重要渠道,能顯著影響腦部發育。這一時期的幼兒開始用口認識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現象不斷出現。當我們發現吃手指的現象在幼兒生活中發生的時候,要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絕對性的禁止。幼兒在不會用語言表達的階段,他們用口去探索這個未知世界,從口到手這需要一個時刻過程。當我們在安全的條件下,採取滿足孩子口腔的味覺和觸覺,給孩子帶給較硬的食物的科學方法並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會出現敏感期,到那時,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會悄悄的退居二線了。相反,很多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出現“吃手”這一現象,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長的制止的原因。

  2——4歲:這階段的幼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由獨立個體成長到群眾生活。很多時候,我所在的小班經常會出現“搶玩具”、“在椅子上爬來爬去”、“從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的小亮片”的這些現象,最初的我是採取制止的方法告訴孩子們這些行為時不正確的,而不沒有深刻的反思到這些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自我意識的產生、空間感、和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方面的發展。對待“什麼都是我的”的幼兒,我們要給他們充分的選取,不好譴責還自己的行為,若是強迫孩子歸還屬於自己的物品給別人,孩子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全感。在正確引導幼兒的同時,要給他們足夠的權利自己決定。而幼兒對細小事物的觀察,皮亞傑認為:兒童首先是透過簡單圖式發展認知和認識外在世界的。因此,兒童起初對世界的認識務必是從微觀開始的,並且外在世界在他們眼裡也是微觀的。“亮晶晶”這一現象幾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從開始的制止到此刻的別隨意丟棄孩子收集的小玩意兒,我深刻體會到觀察細小事物對孩子的重要性。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帶領幼兒進行一節對“亮晶晶”的觀察教育活動課遠比經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學、實際且更能解決問題。針對每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發展狀況和哪些關鍵期在這階段發展對幼兒進行了解,是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發展的一項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僅僅僅如此,很多時候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還會出現“排斥一些幼兒”的個性現象,原先這正是孩子處在人際關聯的敏感期。這時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幼兒的人際交往關聯的重要性。人際關聯很好的幼兒和人際關聯很差的幼兒的區別不是在他們喜不喜愛交往,而是在於他們的個人心理品質和社交潛質。行為表現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表現友好、用心的交往行為就會受歡迎,而那些搶奪玩具、推打小朋友的孩子就成了受排斥的兒童。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行為指導便顯得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這兩種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關注,而經常會不記得“受忽略兒童”,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這時,我會經常發動全班幼兒進行“記名字”的遊戲。那些孩子們都不記得名字的幼兒在某一階段我會採取著重讓他們進行表演、回答問題等方式使其受到關注。雖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解決幼兒之間出現的問題。

  年紀再大一些的兒童,比如4——5歲的中班幼兒會出現一些關於婚姻和性別方面的問題等,5——6歲的大班孩子會在秩序方面、文字元號和數的排列組合等抽象方面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最為兒童導師的我們在生活中認真觀察、正確指導幼兒走出困惑,不進如此還要重視家園教育,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但只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是不夠的,家長的緊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很多時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錯誤,但是當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自己反省,他們有自我反省的潛質,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耐心的等待幼兒改正錯誤,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中的必經過程。老師的耐心教導,家長的支援配合,家園攜手共同教育為孩子順利透過敏感期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3

  這段時間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透過學習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幼兒園年輕教師,我應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鬆、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還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

  目標,選擇活動內容,提供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遊戲材料,並善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現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濃厚,很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逼著孩子背古詩記單詞,在孩子還不會握筆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好時就要求孩子練字畫畫學樂器,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意願,時不時埋怨幼兒老師不教這不教那的家長也有,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穫,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穫;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穫。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4

  透過認真的通讀《觀察兒童》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後讓我受益匪淺,深有感悟,結合實際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個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書,千變萬化,多姿多彩,每個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對全班幼兒的遊戲行為進行觀察,瞭解幼兒的遊戲總體情況,如幼兒的興趣、參與程度、交往合作等,還要對個別幼兒進行觀察,瞭解不同幼兒的想法、能力、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指導和推動。觀察的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對幼兒的瞭解。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唯有透過觀察和分析,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在需要和個別差異,以決定如何協調環境,並採取應有的態度來配合兒童成長的需要。”那麼教師觀察並不是盲目的、隨意的看著幼兒,需要有目的性、連續性地觀察、記錄幼兒的行為語言。書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兒早期學習目標,可以正確地幫助你去進行定位,明確目標,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其中還有許多具體的練習活動,可以幫助我更好地建構起自己的觀察技術和知識體系。透過閱讀此書,讓我對為什麼要觀察兒童,怎樣觀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如:

  我們為什麼要觀察兒童?——為了發現他們獨特的特點。

  我們能看到什麼?——兒童能夠做些什麼;他們怎樣接近問題,以及嘗試怎樣解決問題;兒童自得其樂。

  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能瞭解什麼?——他們已經達到了什麼水平;更好地理解兒童為什麼做某事;強化我們關於兒童發展的知識;從兒童的視角去看事物。透過觀察兒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透過提供活動、資源或支援,促進這些發展性技能。

  透過觀察兒童:我們評估他們的需要,拓展他們的經驗,促進他們的學習。書中以具體例項一步步教我們如何呈現觀察,讓初學者能更直觀地瞭解具體的操作與記錄方法,從而對每一次的觀察確定目標和目的,詳盡觀察情況的記錄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並將自己觀察到的發現與工作實踐聯絡起來。反思我們現在的個案觀察,通常是以敘事型、描述性觀察,形式比較單一,而且並不是特別規範,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認真學習一下敘事型觀察的記錄和描述方法,在書中特別指出“要求你安靜地坐著,儘可能不引起絲毫的注意,要記得,你若與兒童發生互動,他們的行為就會受到影響。”從這一點可以解讀到,保持幼兒的自然狀態,發現孩子的真實反映,教師儘量做到迴避而不是介入。記錄的細緻和客觀是敘事型觀察的書寫要求,透過一個例項讓我感受到觀察者的細緻性:她把一個兒童的動作、時間段、語言、語氣、表情都描寫的十分詳細具體,看著這一段文字,我的腦海中也隨之浮現出當時的場景。我想這個範例給我的啟示就是不要放過觀察物件的細節,往往細節就是反映物件的特殊性,更能幫助我們分析出觀察者的發展狀態,有利於幫助教師進一步規劃物件的發展前景。

  總之“觀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要想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嘗和摸索,形成一套適合班級幼兒發展的觀察方法。讓我們用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話來勉勵自己吧:每一位教師要將自己的眼睛練得如同鷹眼一般敏銳,能觀察到兒童最細微的動作,能探知兒童最殷切的需要。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5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裡得到驗證。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6

  在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過程中區域遊戲現場變成了教師觀察,瞭解,解決幼兒行為問題的第一手資料所得。“理解與尊重”,“保護”,“珍視”,“接納”,“允許”等詞語,充分體現了對於“兒童”“童年”的尊重,提醒了我們有必要透過學習來重塑兒童觀。讀《觀察兒童》讓我學會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內容:首先,兒童的行為表現是什麼?其次,兒童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表現?再次,我們教師怎麼辦?當遇到兒童有一些“行為問題”時,我們一線教師往往是先考慮“怎麼辦?”“而較少花心思去搞清楚兒童的行為本質是什麼,從而導致對兒童的行為本質是什麼”的認識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偏差。無法有效地解決兒童發展中的問題。

  例如區角遊戲“有趣的不倒翁”活動現場,洋洋小朋友一直在旋轉手中的不倒翁,還自言自語:不倒翁像葫蘆形,下面大上面小。它怎麼這麼重啊?他用尋求的目光投向我。“拆開來看看”洋洋,斌斌,皓皓三個小男生迅速將上下兩部分開,發現了底部有個很重的東西,是不能取出來的,而且還佔了一半的位置。然後,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不倒翁,蛋殼,沙子,乳膠,紙片,塑膠剪刀,被稀釋了的漿糊,三個孩子對材料一番研究,討論之後,紛紛說道:“可以用蛋殼做不倒翁的外殼,把沙子從小孔中灌進蛋殼做不倒翁的底部,用紙片堵住小孔不讓沙子漏出來,用顏料裝飾蛋殼但始終沒有人說到被稀釋的漿糊的用途。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三個孩子都忙碌地製作不倒翁來,還交頭接耳地商量著製作的方法,很快,洋洋做好了不倒翁,但是,出現了一個問題,不倒翁根本站不住,向哪邊推就往哪邊倒。皓皓也大叫:我的也站不住呀!這時,老師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請孩子們回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底部的什麼東西那麼重,而且不能移動。三個小傢伙突然明白了自己在製作不倒翁會倒的原因了。他們重新開始討論如何固定沙子。很快,斌斌明白了被稀釋的漿糊是用來凝固沙子的材料。“可以把漿糊倒進蛋殼裡,等它幹了沙子就會變硬,就能固定住了!”經過一段時間等待,倒入沙子裡的漿糊幹了。孩子們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進行了最後一步的實驗,成功了!孩子們在經歷探索,製作不倒翁的過程中,終於明白了不倒翁的不倒之謎。

  三位幼兒的表現,在老師眼中變立體了。正是《觀察兒童》讓老師把幼兒的行為還原到情境中,瞭解他們行為產生的機制和原理,客觀,全面,科學地解讀了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現內心的感受,幫助了幼兒用獨有的方式去獲取經驗,能力,情感,體驗。因此,我認為“觀察兒童”這本書是老師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區域性遊戲的抓手,能夠讓老師去發現,去欣賞孩子成長中的微小改變和進步。

  幼兒教師師德師風讀書筆記7

  前幾天看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書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因此,教師應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

  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應以幼兒生命活力的不斷增強,生命內涵的不斷充實作為幼兒教育的終極目標。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善於順應幼兒的性情,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要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學會接納他們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積極的氣氛和情境,將每一個教學過程當成師幼雙方一次心靈的對話,敞開心扉,讓幼兒在遊戲中無拘無束地交流,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地學習中求得發展。所以教師要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教育方式的轉變:

  一、從過去比較單一的室內教育為主,向現在豐富的室內外結合活動轉變。

  二、從過去的“問答式”教學,向現在的“鼓勵式”教育轉變。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更多的運用嘗試、鼓勵的方式,鼓勵幼兒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教師也要特別注意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創造,不能從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幼兒的行為、表現。

  三、活動中以遊戲為主。

  興趣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助推器,有了興趣,再困難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樂此不疲,少了興趣,再重要的學習活動幼兒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因此能否激發幼兒的興趣是幼兒園教育成敗的關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是幼兒的至愛,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是一項十分艱辛、複雜而又細緻的工作。我將貫徹《綱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與全園老師一起共同為幼兒教育改革創造一個堅實的平臺,在此平臺上精心打造我的教育事業,讓孩子們都徜徉在金色的陽光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