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關於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1

  在這本薄薄的書裡,作者提出一個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在管理別人之前,你必須學會管理自己。德魯克也給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須養成的五種習慣:正確統籌時間;致力於對外界的貢獻;重視發揮長處,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集中精力在少數主要領域;做有效地決策。

  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備以下6個特徵: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審慎的設定工作的優先順序,隨時進行必要的檢討,毅然決然地拋棄過時的任務,推遲做那些次要的任務;時間是最為珍貴的資源,必須極為仔細地使用它。

  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所能做出的貢獻在於:創造新思想、願景和理念。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為了達成整體目標,如何激勵他人做出貢獻?目標在於提高整體績效。

  4、選用高層管理者時,應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知道,沒有人能永無過失。人無完人,即使最有能力的人也有弱點。要關心一個人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充分集中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利用這些優勢達成組織的目標。

  5、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有選擇地蒐集需要的資訊。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過多的資訊會導致混淆和混亂。

  6、只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瞭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

  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它的課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即自我管理。盤點自身的資源,投入到有價值的事情,創造某些附加值。生命給了我們什麼資源呢?時間!我們的一生就是對時間的支出。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後次序,是和時間管理關係比較密切的話題之一。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透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除該親力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

  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2

  一、關於時間管理

  許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經常儲存這樣一種時間記錄本,並每月定期拿出來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時間記錄兩次左右,每次持續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這樣的記錄,他們再重新考慮和規劃自己的時間表。但是,六個月後,他們肯定都會發現,他們有逐漸陷入把時間浪費在瑣事上的情況。時間的利用情況,定會隨著實踐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恆地努力管理時間,才能避免讓時間聽其自然發展的情況。

  二、關於企業文化

  “誰必須使用我的產出,才能使之有效?”

  這個問題直接表明,與之有關的重要任務,並不在本組織範圍之內,既不是上面的個別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個別管理者。它把知識組織的現實情況突出出來:有效的工作,實際上,是由具有各種不同知識和技能的人們共同完成的。這些人是自願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們這樣做,是根據情況的必然發展和任務的需求,而不是根據正式的法定結構範圍。

  例如,在醫院裡——醫院也許是現代知識組織中最複雜的——護士、營養學家、理療醫生、藥劑師、X光醫生、藥理學家、病理學家,和一系列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員,必須圍繞著同一個病人工作,極少需要任何人進行有意識的指揮或管理,。然而他們必須為一個共同目的一起工作,並且是根據一個總的行動計劃:醫生的治療處方。在組織結構上,他們各自向自己的負責人彙報工作。作為一個“專業人員”,每個人都根據自己所精通的專業知識進行工作。但是,每個人又要根據某個病人的特定情況、條件和需要,經常同別人交換情況。否則,他們的努力很可能有害無益。

  在一家醫院裡,如果重視貢獻已成了人們固有的習慣,大家互相配合協調工作,則幾乎不稱其為問題。在其他醫院裡,儘管行政當局透過各種委員會、職工會議、公報、號召等,竭力去實現資訊交流和協調工作,但無論是觸類旁通的資訊交流,還是自發地自我組織成為以任務為中心的協作集體,都不會出現。

  三、關於用人

  完成任務的自然順序則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後再無色一個人去補上。這種做法極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強稱職的人”合乎最起碼要求的人選。這樣選出的人,當然總是平庸之輩。

  醫治這種弊病,有個廣為宣傳的“療法”,那就是因人設事。但是,這種療法,比疾病本身還糟糕——或許一個非常小和非常簡單的組織,有可能例外。職務應該是客觀的,也就是說,職務是由任務,而不是由人決定的。

  因人設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組織內,一項職務的界限、結果和地位所發生的每一變化,都會引起整個機構的一系列連鎖變化。組織內的各種職務,都是相互依賴和交織在一起的`。人們不能僅僅為了要替換某一個人的某一職務,而變更每一個人的工作和責任。因人設事的結果,幾乎可以肯定,會造成職務的需求和現有人才之間的更大脫節。為了安全插某一個人,十幾個人都要變動工作,受到牽連。

  “考察組織的好壞,不是看它是否有天才,而是看它是否有能力是平常人取得不平常的成績。”

  用人所長的第二條原則,是每項職務都必須在要求高低和範圍大小上有伸縮性。然而,多數大型組織都不採取這種用人政策。他們傾向於把職務的範圍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時間,按特定工作進行設計和加工的人們,才能做這項工作。

  四、關於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時他們必須首先了解某個人能幹什麼,而不是先看某個職務要求什麼。這就是說,早在安排某個職務的決定之前,他們就對人的情況有過考慮,而且這種考慮與職務安排無關。

  這條原則,是今天廣泛採用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依據,特別是用來定期考核知識工作者的依據。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須對某人進行考核之後,才能決定他是否是晉升的合適人選。

  實際上,許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制度要他們做的那一套,他們根據自己的敏銳直覺。他們認為,當面考核毫無意思,因為它的重點也是找下級的缺點、毛病和錯誤。這種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醫生幫人看病那樣。但是,如果把醫生同病人之間的關係用於上、下級關係上,那他們幾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規定的考核制度是不足為奇的。

  五、關於有效決策

  有效的決策人,因而總要設法引出不同意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實際不正確或不完善的意見所騙。不同意見可以使他有選擇餘地,可以經過選擇才做決策。不同意見可以使他有幾個可選擇的方案,當決策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有缺陷或錯誤時,他不致在大霧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見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見把近似有理的決策轉化為正確的決策,進而轉化為良好的決策。

  有效的決策人,既不能一開始就認為,某個行動方案的建議是正確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錯誤的;也不能一開始就認為,“我是對的,他是錯的。”他應首先找出人們持不同意見的原因。

  六、全文總結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個方法問題:記錄時間的實際使用情況,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貢獻上。到了這一步,管理者就要約束自己,考慮組織聘請自己擔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應該作出的貢獻。最重要的,這些問題,要求管理者承擔責任,而不是以做下級自居,僅滿足於自己能“取悅上級領導”。換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貢獻上,他就必須要考慮目的和結果,而不是僅考慮方法。

  3、發揮人之所長。管理者如果發揮人之所長,他就使個人的目的和組織的需要,個人的能力和組織的成果,個人的成就和組織的機會都結合起來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決策。

  關於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養,而不是靠培訓。他必須要掌握知識和技能。他必須在任職期間,養成許多新的工作習慣,還必須不時地擯棄一些舊的工作習慣。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的有效性,否則,不管他本人多厲害,這對他也是沒有用處的。

  組織並不會因為擁有更優秀的人才,而更為有效。它們擁有優秀人才,是因為它們激勵人們按照他們的標準、習慣和風氣去進行自我培養。其結果是,個人都對自己進行優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養,使自己成為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3

  《有效的管理者》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書中提到,在管理別人之前,你必須學會管理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讓別人信服。

  書中提到做有效管理者的兩大要點就是正確統籌時間,學會管理自己,我對這點十分認同。在管理時間上,正如書中所說,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是有人有效的利用了時間。實際上利用好瑣碎的時間正是我們需要做的,這樣就比別人多出可利用的富餘時間。在工作時,將工作內容進行有效規劃,可以提高效率。“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管理自己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不給自己找藉口。古人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要認清楚自己,認真剖析自我,找出自己性格、工作上的優點和缺點。在工作時重視發揮長處,在遇到困難時,以自己的創造力進行解決。既能發揮我們的優勢,又能化短處為長處,才能有效的管理好自己。

  作為一名高速公路監控人員,我需要做的是如何更高效的管理時間,管理我自己,更好的服務單位,服務萬千司乘。我們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時間對監控影片進行有效監控,對收費員的繳費工作做好細緻的觀察,對於高速公路路段的安全暢通等做出及時的檢查以及彙報工作,把握好問題解決的關鍵點,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解決問題。對於自己的監控工作要專注,只有專注才能不斷提升,顯示出工作的專業性,不論是對於過往司乘繳費程式的瞭解,還是監控情況的記錄,我們都要詳細的知曉其具體操作流程,在監控中做好二次把關,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要加強與同事之間協作配合,做出高效的溝通交流,進而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

  管理好時間,管理好自己,這是開展良好工作的基礎,也是讓工作能夠有效執行下去的保障。只有內心有了明確的規劃,有了一套自我管理的法則,我們才能在工作歷練中不斷的提升自己,養成自己良好的品行和工作習慣,從而為單位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4

  彼得·德魯克教授是當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學宗師,所著《管理的實踐》、《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責任、務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為眾多管理者的案頭必備叢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於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獲得了一致好評,成為領導學領域的奠基之著。“十一”假期在書架中看到此書,重新翻來感受頗多,所謂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受用一生,該書精闢的見解和睿智的思想不斷給人以新的啟發和思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共分8章,貫穿著一個完整的邏輯,即組織的命運繫於成果,組織的成果繫於外部的機會,源於組織的有效決策;源於人的長處的發現和發揮,源於組織對人的“自我發展”的激勵;最終這一切源於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沿著這個邏輯我們才能明白:組織中的管理者是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終決定著一個現代組織的命運。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應具備以下方面的要素:

  一、改變管理思想

  彼得·德魯克教授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於有效的“管理別人”而在於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於“如何管理他人”而在於“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透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管理者的價值不在於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加班加點、服從領導,也不在於職稱、頭銜或地位,而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或貢獻意識,促進企業產生的工作成果。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包括整體意識、貢獻意識和成果意識,管理者必須集中精力於少數關鍵領域,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確,就不可能產生積極的成果,就是在“錯誤的事情上窮折騰”。管理者的有效性,強調的是“按時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情併產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敗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沒有騰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做正確的事情(高層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確(中層管理者)。他們的時間往往被掠奪,使自己陷於日常事務或內部複雜的關係中,眉毛鬍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產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產生成果的外部聯絡。

  二、善用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記錄自己的時間,必須清楚自己的目標,並弄清實現目標需要多少時間,這樣才能建立相應的成果意識和貢獻意識,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責任,工作中的瑣事該放就放下,將能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情——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關注於關鍵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從源頭或根本上解決問題。事實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文中舉出羅斯福總統的機要顧問霍普金斯先生的一個例項:二次大戰期間,霍普金斯已體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辦公幾個小時,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務都撇開,僅處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這絲毫無損於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爾還對他欽佩備至,讚美他是一位蓋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務,當年美國政府無人能出其右。當然,霍普金斯只是一個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膽減少無謂的工作,絕對無損於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視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並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應常自問:“對我所服務的組織,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麼貢獻?我的責任是什麼?”現實中大多數管理者往往只重視勤奮,而忽略成果,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的人,如果老是強調自己的職權,那不論其職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別人的下屬,而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有責任和對成果負責的人,即使他位卑職小,也應該算是一個高層管理人員,因為他能對整個機構的經營績效負責。文中舉出一個簡單的例子,當管理顧問公司向委託機構提供服務,總是先花幾天時間對管理人員進行前期詢問,當問到:“您在貴公司服務,自認為你應該做些什麼呢?”通常對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會計業務。”很少有人這樣回答:“我的任務,是向我們的經理提供他所需的資料,使他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

  對每一個管理者而言,應該關注三個方面的貢獻,即關注組織的直接成果(利潤)、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戰略)、培養與開發企業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養)。如果企業在發展中缺少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企業的發展就會面臨困境。一個組織必須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發展動力,在變幻無常的商海中立於不敗之地。

  四、善於用人

  組織是各類性格人的集合體,所謂人無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而不是隻看重各人的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組織目標,只抓住缺點和短處的管理者是無法集眾人之力完成任務的。用人之長包括以下幾方面:

  1、用下屬之所長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組織起來,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組織的力量就在於發現併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管理者要為下屬設計好每一個“職務”(崗位職責),使每一個職務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夠勝任的,如果一個職務設計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範疇,或需要“非凡氣質”或“特殊天分”,那就無法找到合適人選,也就無法達到組織目標的實現。

  有效的管理者應具備容人之量,但絕不可以容忍一個人的“惡劣品行或—敗”,絕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視甚高,以自我為中心,但這並不會影響這個人成為有作為的人或偉人,只用當一個人的短處影響到其優勢發揮的時候,才應該考慮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幫助和彌補。管理者要堅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設事,因為組織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要儘量發揮下屬的長處,不但是管理者必須對組織承擔的義務,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上級應該協助下屬得到應有的發展,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憑其才幹達成成就,而不必顧念其短處。當年的艾森豪威爾將軍缺乏戰略知識和全域性意識,他的直接上司馬歇爾,擔心這會影響到他發揮組織和策劃的長處,對此設專人予以輔佐,以彌補他戰略知識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爾將軍成為一代將領。

  2、發揮上司所長

  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麼,有過什麼成就,需要什麼幫助,如何發揮他的長處?千萬不要企圖改變上司,抱怨上司的短處。下屬必須根據上司的優勢調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協助上司、上下一致,為組織績效作出貢獻。

  3、發揮自己所長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須清楚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必須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業的領導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發揮自己所長上。

  五、要事優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總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來、抓大放小,抓裝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忙忙碌碌、一事無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且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情,最終往往是亂了章法、亂了方寸。

  現實中管理者往往事務纏身,在現實壓力面前,那些危機事件或緊急事情必然優先,而“具有未來意義”的機會和事情就會暫緩,事實上只要暫緩,就不會啟動也許永遠也不會啟動。這是一個組織難以成功地走向未來、走向更加強大的原因。

  六、有效決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決策,管理者的決策不是就事論事的解決例常問題,而是基於思想觀念或高層次的認識和方法。比如公司資金不足,他不會馬上想到發行最容易售出的債券,如果他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有賴資金市場的協助,他會創造一類新的投資人,設計出一種也許目前根本還不存在於大眾資本市場的新證券(以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門主管都非常幹練,但是都處於各自為政狀態,有效的決策者也不會馬上想到殺雞儆猴,而會從更根本的立場上建立一種大組織的觀念(以通用公司的總裁斯隆先生為代表)。

  有效的決策者,第一步總是先從最高層次的觀念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質,找出真正的問題,不會只滿足於解決表面現象的問題,更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20世紀初,貝爾公司的總裁費爾先生,在任職的20年時間中,做出若干項重大決策,提出了“為社會提供服務是公司的根本目標”、建立了貝爾研究所、發行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普通股,使貝爾公司成為首屈一指的民營通訊企業。有效的決策往往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性需要,而是出於戰略性的考慮,所以會與當時的“眾所周知”的看法大不相同。

  “善用時間、重視貢獻、善用人才、要事優先、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係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見解源於事件、學習和修煉,不能簡單獲得,如同禪宗裡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只有不斷的提高認知、提高修為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