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筆記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筆記1

  作為一名新老師,面對孩子常常感到手足無措,更何況是面對51名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除了感到迷茫無助以外,更多的是感到不得法。小朋友都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可是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心態和角色並不能立刻進入現有的角色身份中,常常剛出現各種小狀況,比如上著課的時候,突然有小朋友哭鬧,再比如上課的時候突然有小朋友說尿褲子了……每一天的上課就好比打仗一樣,常常讓人覺得不能如魚似水的遨遊在課堂的海洋中。然而當我看到薛瑞萍老師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以後,我發現這些問題都是催使我們成長的教育機智的體現,孩子們的問題層出不窮,做老師的應該要調整心態,心平氣和的面對這些孩子們。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以每日記載的隨筆方式向我們展示了薛老師帶一年級時的點點滴滴。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記述她與一年級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第二部分是請跟我來,收錄的是薛老師給孩子家長的信。第三部分是平和輻射,收錄了她在現實教育教學中的借鑑意義。第四部分是聆聽大師,這一部分可謂是一針見血,點破了她“心平氣和”支撐的理論來源:對蘇霍姆林斯基等大師的理論潛心揣摩和領悟——“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對待孩子。讓我們慢慢來吧。我們原本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愛孩子的——不是嗎?方式過急的時候,只能讓孩子懼怕學習。還可能鑄成一生難以追悔的大錯。”

  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很難做到心平氣和,當看到教室鬧哄哄的時候,忍不住想要批評那些講話的學生,當上課時,看到孩子們在座位上自己玩自己的,不聽老師講課,不由自主的想要提高講話的分貝,然而常常是自己傷心動怒,而孩子們無動無衷,每晚回到家腦海中只是浮現一句話:哎呀,怎麼辦呀,我得想想方法,更利於被孩子接受,更有效的方式。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後,當我真的走進書中,我被那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傾訴著一位普通教師的悲喜和憤怒,讓你在一個個真實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這些看似隨性的瑣碎記錄,沒有掩飾什麼,沒有矯揉造作,卻折射出薛老師執著而獨到的教學思想。在薛老師的眼裡,教育不再只是瑣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靜得如水、純得如雪。辛苦是常態,可是在辛苦之下,孩子們快樂的成長了,即使一天比一天高,都讓我覺得好幸福。

  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

  首先要每天讀書。薛老師是一個極其愛書的人,她的博覽來源於閱讀。在她看來,閱讀,原本就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和穿衣吃飯一樣屬於必然的事情。她認為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家長如此,教師更要如此。薛老師說的好:一切的閱讀都是讀自己。語文原可以無師自通,語文學習的根本在於多讀書,讀好書。

  其次上課聲音要小而柔和。以往講課時常常忍不住會提高自己的嗓音,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會聽話些;常常忍不住厲聲喊叫,總以為那樣做孩子們才不敢“胡鬧”。可是,錯了。看來,從現在開始我真的需要“修煉”了,要心態平和,聲音小而柔和。

  再次,每天要不斷地反省、思考。在這本教育教學隨筆中,經常看到她懺悔錄式的自我控訴,透過強烈的自我反省一天天地由浮躁而走向了心平氣和。

  最後要及時跟家長交流、溝通薛老師說:“教師的愛要博大得多,它包含慈祥的母愛,嚴厲的父愛和知心的友愛:知心朋友之間的理解,尊重,信任與交心。”薛老師不僅注重了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溝通,而且特別注重與家長溝通,她給家長寫了那麼多信,引領著家長向正確的教育理念前行。

  教書育人,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潛心修煉,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的聲音。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筆記2

  心累時,讀本書。好書如好茶,清香沁人心脾。忙中偷閒讀本書,告訴自己,我還有自己的一方小世界,還可以安靜的讀一本小書。

  班主任工作,把我的低情商的幼稚的缺點暴露無遺。然而我只能如木偶般被它擺佈,用加班來換取安全感,這就是我到東區工作第一個月的第4周的心得體會。很多人,是焦慮不安的。也有人得心應手,但得心應手的只是少數,更多的人是世界一片兵荒馬亂。曾經的世界,簡單的如同一灘清澈的未起風的湖水。如今的世界,雖七彩斑斕,卻兵荒馬亂。雖喜歡挑戰,卻也免不了凌亂。唯有用讀書,來安撫凌亂不安的靈魂。

  於是我閱讀了《心平氣和的一年級》這本書,讀書筆記摘錄如下:

  1、不要著急,不要生氣。要微笑,要溫和。訓斥的次數多了,就沒有效果了,教學和班級管理就會陷入狼狽狀態,最後山窮水盡,彈盡糧絕,焦頭爛額又不得善果,必定是這個愚蠢的老師。

  2、教師的不祥之氣是什麼——怒!我在道上的修為,還差得太遠。

  3、來學校不光是學知識,也是透過和各種型別的同學交往磨練培養自己的過程。磨合,糾紛,挨罰,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4、我的性格暴躁,為了安全起見,我也不敢太負責人,免得使自己心急上火,發生暴力事件。

  5、只要我把分數和統考名次看淡,也就是樹立了真正的責任觀,對自己對學生的長久發展都有好處。

  6、沒有孩子必須掌握的東西,教師和他爹孃都是被逼無奈。

  7、一段時間抓一個重點,讓“這一點”成為深入人心的班規。

  8、至少用半學期的時間強調安靜

  9、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但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的處罰是必需的和善良的——————同時又不能讓他們將懲罰看成遊戲。這裡有一個微妙的尺度把握,教育之所以成為藝術,我想,蓋因如此。

  10當我們決定做不做一件事情時,要問三個問題:第一,對我自己有沒有好處?第二:對對方有沒有好處?第三:對這個世界有沒有好處?

  11、無論你願不願意,同不同意,工作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這塊命定屬於你的土地,鮮花盛開還是荒草叢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不付出就想收穫,那是背天道的痴心妄想。付出就能收穫,那是天對我的格外垂恩。

  12、日記裡絕不記不快樂的事情,想忘都忘不哪

  不知覺間,時間已經到了深夜10半,今日部落格書寫就到這裡。來日再續。

《心平氣和的一年級》讀書筆記3

  今年是我和一年級孩子摸爬滾打的,“孩子王”的我自學了一整套剋制“手下”的絕招,那就是:猛敲桌子、瞪眼怒視、大喊制勝、家長受訓。這樣一來,咋一看,好象所教班級課堂常規極好。在為師的`我沾沾自喜的同時,卻越發地覺得自已失去了原有的溫柔,日日暴躁起來了。並且訓斥的次數多了,就沒有效果了。教學和班級管理就會陷入狼狽狀態,最後山窮水盡、彈盡糧絕、焦頭拉爛額又不得善果。

  迷惘的同時,看到了《心平氣和的一年級》一書,聽說其中有很多頗有借鑑意義的低年級課堂教學文章,於是就懷著學習的心態打開了這本書,我把讀書後感觸最深的幾點與大家交流:

  一、走向“平和”

  1、音樂元素的加入。

  “優美的音樂,能在潛移默化中,將孩子的心靈導向寧靜優雅。同時,也使他們對音樂有了鑑賞能力—-吃過仙桃的人,是再也不會貪戀爛桃的。”這是薛老師的一段話,每天讓一年級的孩子聽音樂,靜靜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讓很鬧的孩子終於能坐得住,能靜下來,對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大有幫助。

  2、秩序從安靜訓練開始。

  一年級剛入學的常規教育很重要,當我面對一年級孩子的時候,希望他們急速地成長起來,恨不得今天上學明天就學會了怎樣學習。但是開學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薛老師只強調“安靜”一條,特別注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氛圍。時間長了,孩子們個個都是輕聲慢語、以禮待人,適應了小學的生活。只有靜,才適合讀書,適合思考,適合孩子的成長。培養孩子的靜氣,是家長和教師的共同責任。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製造噪音。以靜傳達靜,以靜滋養靜—-儘量柔和地和孩子說話。”

  3、適當且平和的懲戒。

  看雲非常重視懲戒的方式與分寸,年幼的孩子們也準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苦心—-“老師罰我們站就是喜歡我們。要不然的話,我們就會學壞,成為壞孩子。”下面是看雲與家長的談話:“已經處理過了,你不要聽見孩子們的報告跟著虛張聲勢。沒什麼的,該讓你知道的事情我會告訴你,像這樣的小事情,教師已經即時懲戒過的,你最好裝作不知道。被嚴密看管和雙重監視的感覺,是很讓孩子沮喪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

  二、讀書品味

  “大量地、高品位地讀;自由地、誠實地抒寫;勇敢地、大膽地思考——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來的、越來越堅定的語文學習之道”。這也是薛瑞萍老師的一句話。薛老師在安徽合肥的一座小學任教,是一個愛讀書又愛教書的普通教師。因為愛孩子而做教師,因為愛讀書而教孩子讀書。感動於她的每天大聲朗讀一小時,驚奇於他們那群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薛瑞萍老師認為“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因此,讀書要從娃娃抓起。

  當孩子們剛學習完拼音,薛老師帶領她的一群孩子和家長,堅持了大量的課外閱讀。開始了每日一句的日記練習。讓他們儘早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剛開始要求學生一天一篇兒歌的閱讀量,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優秀的學生已達到每日流暢朗讀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水平。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讀好書。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寫作水平也能隨之提高。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強烈借鑑的。“良好的語感,對於個人來說,不僅有利於文學修養的培植,也可以讓他從談吐到內心變得溫煦優雅。”

  三、結友家長

  學校教育只是鳥的一隻翅膀,如果離開家庭的有效支援,那這隻鳥將永不會真正飛上藍天。引領家長走進孩子的學校生活,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態。在薛老師的敘述中,有大量的與家長對話的內容。有的,是電話的記錄;有的,是面對面的交流,有的,是網上的跟帖。而最讓人不忘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精彩的是薛老師在一學期內給家長寫的二十幾封信的是告家長書的做法。按薛老師的說法是給家長的信。每週一封,情真意切。21周,寫了21封信。信中有對學生知識點的強調,有讓家長在家輔導時突出的重點,有對學生學習習慣的指導,有近期班級及學校工作佈置。

  這些信是一名老師對家庭教育作用的延伸,並是老師與家庭溝通藝術的直接證明。其中,大量的對學生的肯定,學生優秀的表現,如背誦好的人名,寫話好的語句及人名,考試好的人名等等,這無形中是對學生家長的一次鞭策。所以,21封信,涉及到學校,班級工作的所有方面,這遠比口頭的說教更有效,不要問,跟著我來就行,多好。

  同時她還要求家長都能寫回信,互相交流,薛老師從中認識到孩子的心理狀態,不斷地調配孩子有效地學習。二十一封信,就是二十一次真情對話,不僅真正調動了家長的力量,也充分展示了薛老師的睿智。

  教育是潤物無聲的美麗緩慢的事業;從容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心態。這本書告訴我:學會從容,心平氣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