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1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首先,教師語言的純潔性。教師的語言要純潔、文明、健康。語言純潔,就是要講普通話。語言文明,就是用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後能產生愉快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誨。語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語言時,要切忌一切低階、粗俗的汙言穢語。

  語言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師的語言修養是其為人師表的重要因素,會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和審美修養產生極大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語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這種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個源泉所在。”因此,要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就要用醇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心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純潔、文明、健康的心靈世界。

  其次,教師語言的準確性。教師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所謂準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讚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

  例如:課堂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很關鍵。說什麼?怎麼說?我有這樣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在某節課上,有3個學生在底下作小動作。我沒有正面批評他們,因為我試過無數次,對這幾位學生都沒有用。於是,我就讓他們主動站起來。頓時教室鴉雀無聲,所有學生都以為我要批評他們了。我相信那幾位學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來。30秒之後,有一個學生站起來了。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表揚了他的誠實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動作的壞習慣的話將來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話出乎學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沒站起來的另兩位學生的表情變化,一個臉已紅得像紅富士,另一個則低下了頭。我的效果達到了,就繼續上課。之後,這三位學生上課明顯比以前認真了。

  我想,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在每次教學實踐中磨礪出來的。同樣是教育上課開小差的學生,怎麼說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為什麼我那樣說沒有效果呢?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平時注意思考和積累的。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2

  應該說對教育專著,我向來不感興趣,始終認為哪些理論太枯燥、乏味,對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沒有太多的指導意義,然而暑假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後,改變了我的想法,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讓我深受觸動。

  《給教師的建議》不僅是一部教育理論專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實踐的百科全書,書中不僅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讀罷此書,大大開闊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的水平。下面就針對書中貫穿的觀點談談我的思考和體會。

  一、書籍——教師的第一至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提到:一個教師要想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恆地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應該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讀到此我開始反思自己,從教幾年來真正讀過的書有幾本?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而閒暇時會抱著電視看個沒完沒了,或悶頭大睡,而哪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寫論文或上公開課時,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

  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一個教師在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的知識的最低供需比例是10:1,那麼到他有15年或20年教齡時,只有透過讀書去獲取知識,師生知識供需比例才可能達到20:1,30:1或50:1。教師不讀書,就會越來越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自己淘汰自己,冷靜下來一想,覺得大師的話非常有道理,從教10於年來,自己每天都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面對著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深感自己的“老本‘真的已經不夠用了。那麼唯有讀書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

  讓我們牢記大師的建議:書籍是教師的第一至愛。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該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讓我們做一個愛讀書的人吧!

  二、閱讀——學生的第一需要。

  如果你仔細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你會發現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覆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就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他還強調指出: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這樣的句子在整冊書中隨處可見。

  那麼從大師的這些話中,可以看出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讀了大師的這些建議後,我對班裡的同學進行了分析,覺得確實是這樣的。拿到一篇文章後一般能夠流利讀下來的同學都是成績比較好的,而等課文學好後也不能流利讀下來的就是學習成績不行的幾位,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我想,這對我今後的教學是一種啟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多佈置閱讀文章的作業,給同學們多講講故事,以此來引導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尤其是對學困生的輔導,將從閱讀方面下手,進行新的嘗試,從“根“上解決他們貧困的原因。閱讀是開啟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第一需要吧!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將是學生終身受益的法寶。

  三、愛——教育成功的秘密。

  給教師建議》這本書是我讀過的第一本具有真正意義的教育理論專著,他讓我愛不釋手,讓我不斷地反思和重建自我,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到,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執著,他深愛著每一個學生,他關懷著每一個成長的生命,他與學生朝夕相處,與他們一起活動,一起讀書,一起旅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痛苦,關心他們的成功和失敗。學生在校期間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物件。他曾32年如一日地寫著自己的教育日記,所有所有的一切,帶給我們的不是抱怨與痛苦,而是一種發自心底的幸福與成功。讀到這些,審視自我,深感渺小,我們距離蘇霍姆林斯基竟然是那樣的遙遠。是的,愛是教育成功的秘訣,這句話我們不知重複了多少遍,可是我們餞行的又有多少呢?教育是一種精神活動,也是一種腦力勞動。我想,只有當教育者走進受教育者的心靈的時候,教育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總之,讀《給教師建議》一書,受益良多,其揭示了教育的真諦,其理論和精華只有細細地品位才能感悟和吸收。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有選擇地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同時我將聽從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讓讀書將成為我心靈的自覺。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3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於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裡的勞動並不只是指幹活,而是指動手操作。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紮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多的採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建議中第35條和第36條都是說如何培養學生記憶力。書中提到,學生的思維固然重要,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所以,記憶力不管是對成人還是對學生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想想那些學習好的學生是不是都是記憶力特別強的呢?但是這種記憶力並不是指的死記硬背。這樣只會把人變成傻瓜。他說:“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而獲取的知識越多,邏輯的認識對學生的情緒領域觸動得越深,那麼記憶就越牢固,新的知識在意識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嚴整。”在這裡,他特別強調了有理解的記憶。也就是說,在記憶的過程中,不隨意記憶佔的成分越大,他可能記憶的東西就越牢固。

  其實,書中的每一條建議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實踐。今後我還會繼續去學習這本書中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為己所用,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4

  六月份,我靜下心來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談談“因材施教”的問題。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面對班裡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的學生,老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呢?很多教師都從學生身上找原因,什麼不知道學習了,腦子笨了,家長不配合等等;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裡,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筆記。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平時不應該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裡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蘇霍姆林斯基給一位後進生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這位學生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裡行間洋溢位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對待學生冷冰冰的態度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反思。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5

  當我再次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獲益匪淺。在100條建議中,說得最多的就是讀書,這一點給我的觸動也最深。

  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蘇氏認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裡,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之一粟。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教師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麼,“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變得更豐富”。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以傳授知識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學過程中,都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有詳細深刻的講解;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教書育人;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讓民族文化知識得到延續;沒有豐富的知識,就不可能“桃李滿天下”。肩負園丁的使命,我們就會感到汗顏。所以,職業的責任感促使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成為人們擁戴的楷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千古名言是教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和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應該是書籍。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當書籍成為教師的第一至愛的時候,喜愛讀書便會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偉大著作中還精闢地揭示出一個讀書的真理:學生智力的發展取決於閱讀能力。“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視窗,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他認為,學習發生困難和形成差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書,“拼命使用他的記憶機器”。正因為“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要“讓他們走到學校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

  閱讀優秀書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誨。他說:“我堅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自己對自己談話,訴諸自己的良心,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從人類的道德財富中給自己找到榜樣的人,只有那希望從這些財富中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的人,才能達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為,只有當每一個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跡的書時,才算達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來,一個人在少年時代和青少年時期讀過哪些書,會影響甚至決定人的一生。

  學生——祖國的花朵,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國家建設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於進取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力量就來自於書本。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他們人生的軌跡;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成為他們追求的目標;“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為他們人生的方向,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請看看我們身邊的學生,那些學習落後,討厭上學,那些不思進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為不良的,儘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個性、缺點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沒有閱讀的愛好和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