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筆記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筆記1

  “做父親之後,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優點,發現自己竟然願意為了某個人傾盡全力,做到許多超越常人的事情”。

  之所以把這句話放在最前面,不只是因為這句在書中很不起眼的話完美地對應了書的標題,還因為我對這句話深有同感。成為媽媽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能勝任這麼多事情,趕跑了嗜睡症,戰勝了拖延症,更溫柔了,更耐心了······那種感覺,就是遇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的感覺。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不是育兒方法的指導,而是育兒路上的指引與啟發。書上的內容直擊我的心底,引發我的思考,是我身為媽媽的心靈成長讀物,正如其封面所言——寫給天下父母的10堂心靈成長課。

  (1)你教育孩子,是因為愛還是害怕?

  “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於害怕”,這句話出現在書的封面,也是本書的題記,更是引起我思考的首要問題。在我看來,“教育孩子,是因為愛還是害怕”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能對應三種類型的父母。

  第一類父母是出自真心地愛孩子,他們會主動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凡事為孩子著想,在愛與嚴之間能把握好一個度。

  第二類父母也很愛孩子,但是沒把握好度,變成了害怕,害怕孩子不能如自己所願,因而管教過於嚴格,變成了強制型家長。

  第三類父母純粹是因為怕,怕孩子做不好,怕孩子讓自己丟臉,給自己添麻煩,他們被動地教育孩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我屬於哪一類父母呢,我是因為愛還是因為害怕才教育孩子?說真的,沒看書之前我沒考慮過這個問題。翻開這本書之後,這個問題開始提醒著我:我現在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要基於愛,只有這樣,才不會讓親子教育變了味。如何去愛?那就要不斷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恰好,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引導父母要因愛而教育,做主動型父母,對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保持強大的情感紐帶。

  (2)你想在孩子面前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

  在很多人眼裡,全職媽媽是一份沒有意義的工作,甚至不認為這是工作。“整天在家裡沒事做”“不就帶個孩子,有什麼難的”“全職媽媽好可憐,過著伸手要錢的生活”······這類話經常出現於各種評論中,甚至親朋好友的嘴中。

  曾經我也很迷茫,覺得自己真的如那些人所說的,整天想的都是孩子,沒有考慮自己將來是否要重返職場,沒有學習新知識的計劃,沒有注重自己的身體管理,完全失去了自我。更可怕的是,我把這一切歸結為“誰讓我是全職媽媽”,而沒有想過從自身找原因,沒有想過全職媽媽也能擁有精彩的自我。

  “做一位有自己生活而不是成天圍著兒子團團轉的母親,這種心態可以說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為健康的禮物之一”。是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且活得精彩,不只是自己的價值得到認可,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所謂言傳身教,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其實給孩子的影響最大。熱情開朗的父母,孩子也會積極樂觀;愛閱讀的父母,孩子往往也愛閱讀;對待工作嚴謹認真的父母,孩子不會粗心馬虎······

  “孩子面前,你想書寫一個怎樣的人生故事”,這句話提醒著我:你是孩子的榜樣,難道,你要讓女兒認為女人只能成為沒有自我的全職媽媽?難道,以後孩子寫《我的媽媽》的作文時寫你整天做家務?難道,你不期待更精彩的生活,更充實的人生?不!我必須努力!目前,我也正在努力著。我開始制定年度計劃,計劃裡包括親子育兒、日常生活、自身成長這三大方面。我開始調整作息時間,注意飲食和鍛鍊。我開始每天堅持閱讀、記讀書筆記、寫心得體會。我開始關注新鮮事物,關注自己老本行的新動態。我唯有努力,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

  (3)你是一個“copy型”家長嗎?

  什麼是“copy型”家長?用書中的話來解釋,copy型家長“要麼將養育子女的過程看作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們糾正自己成長過程中曾經犯過的錯誤,要麼就只是將孩子看作是‘子承父業’的人選而已”。

  現實生活中,這型別的家長很常見。有些家長為了彌補小時候的遺憾,強迫孩子上某個興趣班;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理想要讓孩子來實現,左右孩子填高考志願······這樣的家長已經完全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屬品。這樣的家長不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在他們的成長曆程中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不得不服從的命令。

  我自己也曾屬於“copy型”家長的一員。女兒出生後,我把她的小房間佈置得粉嫩粉嫩的,認為公主房是最適合女孩的。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純粹是滿足自己所謂的“少女心”“公主夢”呀。為此老公也曾說我:“你是為自己佈置的房間吧!說不定女兒不喜歡粉色呢?”當時我不以為然,直到看了書之後,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確實走入了誤區,只考慮到自己,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這也給我一個強烈的提示:教育孩子,要基於孩子的需要。

  (4)你對孩子發脾氣時,可有考慮過以下問題?

  你為什麼對孩子發脾氣?提到這個問題,估計每個家長都有很明確的理由:孩子實在是太調皮了,什麼都跟我作對;我辛辛苦苦疊好一堆衣服,他一下子全搞亂了;每次吃飯都撒得到處都是,看著就生氣······是呀,孩子的這些表現確實能點燃家長心中的那把怒火,尤其是整天忙裡忙外、耗盡耐心的家長,根本來不及思考對孩子發脾氣是否妥當,來不及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但是,發脾氣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年齡太小的孩子面對滿腔怒火的父母,可能會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沒有安全感。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更叛逆,甚至學會以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因此,學會控制脾氣是父母的必修課。書中也給了一些如何控制脾氣的方法,其中有兩點值得每個父母注意。

  第一,專心傾聽,不可妄下結論。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行為,我們應給孩子訴說的機會,聽一聽孩子的內心所想。要知道,眼見不一定為實。地板上有碎玻璃和果汁,也許只是孩子為了給下班後的媽媽倒一杯果汁,卻不小心摔爛了杯子。如果媽媽不問緣由就罵孩子搗亂,那孩子該多難過?

  第二,多考慮孩子的能力。孩子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我們千萬不能用大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某些行為。孩子總是與父母作對,也許只是因為他剛好處於自我意識的萌芽期,他需要透過“不”“不要”這種“叛逆”來顯示自己的獨立。這就需要我們瞭解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多多理解孩子。

  (5)你是否陷入了“A-B壓力陷阱”?

  我每天都費心思給孩子做好吃的,為什麼孩子還是瘦瘦小小的?我有空就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為什麼孩子還是很膽小?為什麼我費盡心思把孩子送去名校,孩子的成績卻不理想可嘆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真的是掏心掏肺,不辭勞苦。可有時候現實就愛開玩笑,辛辛苦苦付出了那麼多,孩子的成長卻不能如自己所願。

  書中把父母的這種心理狀態稱為“A-B壓力陷阱”,有這種壓力的父母普遍認為“只要我做到了A,孩子就能實現B”。帶著這種壓力去教育孩子,父母就會患得患失,容易走向極端。

  要走出這個壓力陷阱,父母就必須明白:儘管自己做得盡善盡美,也不能保證孩子就能成為自己心中的模樣。沒有什麼是“盡在掌握之中”的,正確的行為並不能保證理想的結果。也許父母們會備受打擊,但是,世上哪有平坦無阻的成長道路?說到底,父母應該看開點,隨性點,保持良好的心態更有助於教育孩子。

  這本書還有不少內容值得思考與探討,也有一些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導。裡面時不時就冒出來的問題,能讓每一位父母隨時反思自己,可以說,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父母心靈成長課。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讀書筆記2

  為什麼要生孩子呢?

  “為什麼要生孩子呢?

  ”這是我最喜歡問家長們的一個問題,特別想看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們總會睜大眼睛瞪著我,好像我問了個傻得不能再傻的問題,就跟“為什麼你要買車”或者“為什麼你每週都要上街買東西”這些問題一樣。通常家長們是這麼回答的:

  “我還真沒想過為什麼。”

  “水到渠成唄。”

  “因為我一直想做媽媽。”

  “我覺得自己很適合做父親,適合的事情就要去做啊。”

  “說不出來為什麼,只覺得是時候了。”

  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強迫家長們給出明確答案,畢竟極少有人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回想23歲那年,我向妻子求婚,第二年便步入婚姻的殿堂。很多發展理論家都認為,男性到了二十三四歲,青春期就結束了,這樣看來,我結婚的時候剛好步入成年,做決定想問題確實沒怎麼成熟,也沒多少智慧。跟我自己的爸爸一樣,我也是懵懵懂懂卻又自然而然地做了父親,從未真正考慮過這樣做是何目的。

  的確,我還真是沒想過做一名父親會給自己帶來什麼,也不清楚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人生會有什麼改變。幾十年一晃而過,現在開始能靜下心來思考一番了,不過能否想個明白,這輩子恐怕也難說。

  還記得兒子或女兒降生的那一刻、第一眼看到那張小臉蛋的感覺嗎?此刻在你心底是否激盪起了一陣波瀾?是否在你內心深處,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呢?

  那一刻起,你的整個人生都將改變;踏入房間的時候,你還是一個孤單的個體,可是從離開房間伊始,你就徹底變了一個人;你會覺得有一種情感,它深深地打動著你,喚醒了你內心最深處的某種潛能,一種無比強大的潛能。

  我們家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情景,至今我還記得清清楚楚。妻子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分娩,小生命終於呱呱墜地;第一眼看到女兒漂亮的小臉,第一次目睹生命的誕生,第一次成為創造生命的一份子,我心中充滿了無法抑制的喜悅,覺得整個人都融化了,不能自已。

  還記得從護士手中接過女兒的那一刻,我的淚水便忍不住流了下來。我暗暗對自己發誓,這輩子要傾盡所有關愛女兒,保護她、照顧她;這個小生命從此便託付給我了,我的肩上從此便承受起沉甸甸的責任,心中於是有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就在那一刻,我全身上下都被喜悅包裹,因為我見證了生命降臨的奇蹟,那種感覺是何等強大、神聖,既令人心急如焚,又美妙得無法形容。

  這句話說得太好了:女兒的降生就是上帝恩惠的最好證明。陪伴女兒長大的.每一天、每一分鐘,都讓我明白了生命是如此美麗和動人。直到今天,我都還記得女兒跨出的第一步,說出的第一句話,第一次喊出我的名字;記得我扶她騎上腳踏車,跟在她後面跑,最後輕輕放手隨她自由自在地騎行。還記得那一天,我親親女兒的小臉蛋,目送鼓起勇氣的她,走進那無比陌生的幼兒園,踏入陌生的教室。過去的分分秒秒是何等刻骨銘心,可在做父親之前,誰會料到自己竟然會有如此感受呢?

  ☆天使與魔鬼

  女兒出生的那天,我和親友們在產房外的過道里一起分享快樂,誰會想到,幾個月之後,我們卻抱著女兒踏入了範德比爾特兒童醫院的大門。孩子嬌嫩的身體插滿了管子和線頭,一旁的監視屏上顯示著她的心跳和脈搏。我躺在女兒身旁,心裡在想,這才幾周大的女兒啊,要是有個三長兩短,那我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上課的時候,我會經常問班上的家長們類似的問題。其實跟他們一樣,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付出了什麼,也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麼會走上這條人生之旅,要承擔何種義務和責任。至於以後應該做什麼,人生有何轉變,未來的生活會有哪些波折,我沒有絲毫的概念。《在養兒育女中長大》一書的作者丹·阿蘭德說得很好:

  “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高貴、最令人欣然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與之相比。此外,為人父母也比世界上任何一種角色更加矛盾,它讓我們時而充滿希望,時而又害怕希望,時而執拗地堅守自己的立場,時而又敞開心扉向他人求助。養兒育女令人全身心投入,充滿激情,有些父母可以將美好的人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可以表現得像個十惡不赦的魔鬼。”

  做父親之後,我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優點,發現自己竟然願意為了某個人傾盡全力,做到許多超越常人的事情—比如說,我可以連續3個晝夜不合眼,可以反覆給自己的孩子注射藥物,也可以凌晨2點鐘從睡夢中醒來,打掃孩子嘔吐的汙物。記得有一次半夜醒來,懷裡摟著女兒—當初醫生把她送到我懷裡的時候,小姑娘是多麼可愛乖巧啊!可是那天晚上,小傢伙因為病毒感染而劇烈腹痛,半夜醒來便開始嘔吐,小床上到處都是她吐出來的髒東西,連頭髮裡都有,睡衣也溼透了。我趕緊給她洗了個溫水澡,梳理她那溼漉漉的頭髮。把裡邊的嘔吐物清理掉,妻子趕緊給她換上乾淨的床單。可是沒過多久,小傢伙又吐了,早上5點前又吐了3次,於是洗澡、洗頭、換床單,兩三個小時裡我和妻子就重複了3次相同的動作!(要知道,一晚上能替一個人打掃那麼多次,是需要真正的愛的付出的。)

  作為父親,我一方面心甘情願奉獻自己,但另一方面,我也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自私。為人父母也讓我們看到了自己最壞的一面,甚至產生過一些令自己感到恐懼萬分的念頭,正如安妮·拉模特在描述自己做母親的經歷時說的那樣:“那時候,心裡的一些想法太可怕了,要是說出來,估計耶穌都會氣昏過去。”至於我那時,情況就更糟了,所有的負面情緒—憤怒、困惑、怨恨、刻毒、羞恥,在我身上都有,而且遠比做其他任何事情時表現得強烈。養兒育女令我們身上的優缺點暴露無遺,我們可以表現得至善至美,也可能搖身一變,化作凶神惡煞。

  想一想養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會覺得特別無助呢?如果有,列出3次類似的經歷來。

  你從這些經歷中學到了什麼呢?

  如果可以重來,當時應該怎麼做呢?

  為人父母如何改變了你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