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學史讀書筆記

西方美學史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西方美學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方美學史讀書筆記1

  那個睏倦的下午,於席書購得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一下午的勞頓也就有了點小的收穫和小的欣喜。

  開篇介紹的是古希臘美學的源頭,一看名字都很熟悉。首先介紹的是一個大數學家畢達格拉斯,起初讀到小標題的時候還有些疑惑,覺得美學與老畢應該無什麼瓜葛。讀完以後趕緊把自己剛才的想法埋藏在了誰也找不到的地方。用數字解釋一切的想法是好的,至少是美的開始。但是他們把數的作用誇大了,過猶不及。我們可以說我們吃到了雞蛋非常爽口,也可以誇獎那隻生蛋的雞是多麼的本事,但是我們總不能說那隻雞樣樣都行吧。其次,老畢的貢獻還有一個,那就是認為事物是處於對立和諧的狀態之中。我們國家在幾千後,提出的和諧社會估計也就是這個道理。一切終究要是要和諧的,但是在和諧的前期沒有鬥爭是不行的。所以,幾千年後蓋棺定論,畢學派的結果只有一個,客觀唯心主義。

  之後介紹的是赫拉克里特。(這外國字打起來就是麻煩,浪費空間,還傷鍵盤。)他找到了一些物質作為世界的本原,地水風火,雖然現在看起來比較狹隘,但如果我們生活在那時候估計想狹隘都狹隘不出來呢。想想老赫那時候,能看到的學術專著能有幾本,連車都沒有,還有誰會在意閉門造車呢?其次,老赫對於事物的對立,更多的側重於對立的鬥爭,鬥爭就意味著事物的運動和發展。顯然,與畢學派相比,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下面登場的是德謨克里特,他的主要貢獻在於透過他的原子論和認識論為美學打下了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礎。他強調了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感性認識是需要的,但是理性認識是達到正確認識的必要過程。對於美學是個很大的發展。

  今天的最後一位是蘇格拉底,他用他的嘴巴征服著世界,與其他幾位不同,他畢生沒有任何作品,所有的東西完全都存在於他的頭腦之中。不同與其他幾位,老蘇把美學提高到了社會科學的範疇去研究。不管是文學還是藝術,對於社會都應該是有用的。如果無任何社會意義的話,那從何去談論美呢?這對於美學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總結的話:就像朱先生寫的一樣,幾位大哲人的研究明確了美學的主要問題,那就是:文藝的社會基礎和文藝的社會功用。

  思考:就好象曹雪芹先生西去之後留下《紅樓夢》給我們思考,讓後來的學者研究一樣,上面的問題無疑也是留給後來人的難題。思考畢竟是好的,只要不像某某作家那般牽強附會就好。

  故每日提醒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西方美學史讀書筆記2

  美,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幾乎我們身邊何時何地都有美的存在。美是什麼?我們又對美學有何認識呢?我們有該怎樣去理解美學呢?現在就來閒談一下吧。

  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標誌了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

  美學以美為研究物件的一門體系化的學說,以審美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其核心內容是美、趣味、感覺。

  美學中美的一般表象有自然之美、身體之美、藝術之美。當落葉……這就是“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原因,也是自然之美的表現。身體之美,即各部分的比例以及膚色、動作、姿態符合人類的普遍尺度。它美的本質是健、力、美的統一,展現出人的活潑、勇敢、熱情、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雕塑作品:《拉奧孔》等;繪畫作品:《蒙娜麗莎》等;音樂作品:《田園》、《如歌的行板》等;小說:《紅樓夢》、《西遊記》、《家》、《春》、《秋》等;戲劇:《哈姆雷特》、《茶花女》、《屈原》、《日出》。這些是藝術美的所在。

  美學價值並不是簡單的被定義為“美”或者“醜”,而是去認識美的本質。柏拉圖的本質論說明了美的本質是要經過思考,要用心靈才能體悟出的。一般人只是在現實中感受、談論、把握著具體的美,而美學家卻應該思考、體悟、把握具體美物後面永恆的美的本質。有了美的本質,人們知道自己以前認為的美,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美。在這一意義上:沒有美學,人一眼皆知美是什麼;有了美學,人皆知自己一眼所見之美不是美;懂了美學,就懂了美的後面有一個美的本質,那才是真正的美。

  美學直覺說、內模仿和移情說是審美溝通的四種經典學說其中三種。這三種美學所側重的研究的問題是:在美感經驗中我們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至於“什麼樣的事物才算美”也就是美的本質問題在他們看來還在其次。什麼是美感經驗呢?美感經驗就是我們在欣賞自然美和藝術美時的心理活動。例如在研究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引起我們的美感時,重要的不是研究花、鳥的生活和本身的特點,而是研究花、鳥引起人的心理活動(驚心、濺淚)的特點。花、鳥所以成為審美物件,是由於美感經驗中心理活動的結果。因此,這派認為美學最重要的任務就在於分析種種美感的.經驗。詩歌中形象的朔造: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更闌靜,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樓臺,透出了悽風一派。

  美學還存在有經典的審美形態。《米洛斯的維納斯》融合了希臘古典雕刻中的美與崇高兩種審美形態之一。她就像一座紀念碑,給人以崇高的感覺,莊重典雅;但同時又令人感到親切,貌美婀娜。豐滿的胸脯,渾圓的雙肩,柔韌的腰肢,都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女性美。她既有女性的豐腴,嫵媚和溫柔,又有人類母親的純潔,莊嚴和慈愛,體現了充實的內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軀體呈螺旋狀上升的趨向,略微傾斜,各部分的起伏變化富有音樂的節奏感;下肢用衣裙遮住,舒捲自然的衣褶顯示出人體的動態,給雕像增添了豐富的變化和含蓄的美感。

  喜、喜感、喜劇,在美學思想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國人有一個理想的喜的形象,這個形象、符號、藝術創作,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就是寺廟裡的彌勒佛,也有叫彌勒菩薩、大肚佛、或叫布袋和尚。大肚佛的形象所賦於喜的內涵極其豐富:氣度、大量、容忍、善良、智慧、擔得起放得下、知足常樂、笑口常開,不但自己心生歡喜,還可使眾生皆大歡喜等等,既是男的形象,又似女的形象;不但使人知道什麼是喜的典型形象,而且還可以透過這形象令人感悟到喜的因果關係等等。這形象是感情美、心靈美、崇高的美、文化的美、藝術的美等等美的集合體。用這種形象來對喜進行概括,真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千百年來,使無數人對喜有了開悟!

  醜也是另一種美學中審美形態。美國Planters Peanut Company的腰果廣告,此廣告片運用一個“醜”女性為主角,橫濃眉、不和妝容的紅唇、寬大的水桶腰。然而讓人驚訝和震撼的是,廣告片中每位男士均為其駐留和關注,女主角的回頭率可謂百分之百。最後,廣告片用一簡單情節,就是此產品在女主角生活中整理妝容的運用,將產品本身的香味留在身上,起到一種奇異薰香的作用,極大程度的誘惑他人。於此廣告創意雷同又稍微有差異的有Dove起初進入中國市場投資拍的電視劇《醜女無敵》,片中女主角實為一美麗女性裝扮而成,但劇中穿插很多Dove的各類產品的展示和平面廣告。最終,劇中的女主角以變美而終結,廣告訴求為女性使用其產品而變美,心理上暗示人們購買其產品,只為變得更美麗。

  美學中不僅僅可以說喜和醜是一種美的欣賞,泛悲劇也是美的體現。譬如:魯迅的小說作品,《孔已己》中的孔已己,就是一個可氣可笑可憐的小人物,他可有可無,受盡嘲弄,最後孤獨地離去。悲涼之感有著獨特的審美意義,它可以引發人們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提高審美能力,以及看過魯迅的《藥》時,有人說,他覺得魯四老爺有點冤枉,魯四老爺既沒有剋扣祥林嫂的工錢,也沒有打罵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把她抓回去作為商品換回兒媳時,他甚至覺得“可惡”。我反而覺得柳媽這個幫兇才是罪魁禍首,是她所代表的封建迷信害死了祥林嫂。

  我們閒談美學差不多了,我想大家從中也瞭解到美學。美學是人類社會實踐、審美實踐、創造美實踐的產物,是對人類、個體的歷時性、共時性審美、創造美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它對於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發展,尤其對於文學藝術的繁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對於開展美育,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提高審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改造社會,美化生活,完善人性,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總之,美學除了它作為一門學科,應揭示和闡明審美現象,幫助人們瞭解美、美的欣賞和美的創造的一般特徵和規律,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美學學科本身,並從而提高人的審美欣賞能力外,針對當今社會,它尤其還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審美化,亦即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地棲居“。美學是一門超世俗功利的學問,它反映了人的終極關懷和追求。但它又與哲學不同,它把這種終極關懷和追求溶入詩意之中,用生動感人的形象去打動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當今技術文明和商業文明,拜金主義、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離形而上,這無論於社會還是於人本身都是令人擔憂的。美學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脫世俗的平庸和鄙陋,從而 “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