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讀書筆記(通用14篇)

幼兒園讀書筆記(通用14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1

  讀了虞教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於幼兒園的表演區

  一位學者說過,幼兒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練。對於這句話我並不贊同,可是我認為幼兒需要經過表演來感受、認知、理解這個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會以及其中的各種行為規範和準則。所以,幼兒園有為幼兒創設表演的機會和條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兒園比較注重幼兒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語言、動作、表情等發展尚屬於初始階段,我認為該階段幼兒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能夠分為兩大類:一是根據教師供給的素材進行表演。教師能夠經過準備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劇本,讓幼兒去感受,從而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在這類表演中,主角的選擇應當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並且隨著活動的程序能夠進行轉換、改變。一個劇本是否好,應當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我們班有一個劇本大約一個月沒有進行表演了,一個幼兒問我,“教師,我們怎樣不表演xxx啦?好久沒有表演了。”我問:“你還想表演那個嗎?”幼兒很用勁的點頭,說,“恩!”所以,我認為,一個經典的劇本應當讓大多的幼兒想要去表演。

  二、關於課程設計

  書中提到“在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計貼合班級和幼兒園實際的課程,應當是未來課程發展的基本方向。”所以,課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認為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關注幼兒的反饋。一個好的課程設計的基本範疇應當是幼兒喜愛的、樂於參與的課程。然而,對於課程設計中,有效反饋和無效反饋是教師應當去思考的。作為一名新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仍有許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關於幼兒教師知識

  虞教師認為,幼兒園教師知識具有廣博性,但並不是淺顯的。幼兒園課程所涉及的領域很多,音樂、美術、體育、語言、數學、自然、科技、社會、健康等方面的資料都是幼兒教師的必備知識,但這並不意味著幼兒教師的知識就是淺顯的。對於幼兒園教師來說,必須對這些資料進行深究,才能夠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複雜的語言明瞭化。我剛入園的時候,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和幼兒說著說著就不明白該如何去表達,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夠讓幼兒明白我的想法。這些看似“淺顯”的語言其實是需要教師去思考、錘鍊的。

  學前課程的主體是幼兒,關注幼兒才是學前課程的重中之重。學前課程應以遊戲化的方式融入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其中感受歡樂。但並不是說就放任幼兒,任何的活動都應當有相應的常規需要幼兒去遵守,僅有這樣幼兒才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並且,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家長、社會的支援和配合。僅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才能夠給幼兒一個幸福的童年。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2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於舊式教育裡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所以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3

  最近看了一本《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的書,確實是給我在幼兒教育的一個角開啟了一扇窗。這本書裡的一個個的問題,一個個的案例,一個個分析都是從教師教育上發生的例項,掌握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書中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其中在教師與家長這一方面,這本書教會教師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跟家長溝通使家園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任務,以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家長工作難做,但是很重要。家長一直以為孩子在幼兒園只是在玩,有的家長自己早上想睡懶覺,便很晚才送孩子來園,不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教師在有時間跟家長個別交流的同時,還應經常召開家長學校的交流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對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可以讓家長和教師保持一樣的教育觀念。家長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可以更快的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個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型別的活動,以便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去。

  作為從事教育職業的每一個教師,特別是我們幼兒教師,重在研究學校教育的同時,還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視家教指導工作。因此,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才能共同把兒童教育工作做好。對我們來說,在雙方溝通中怎樣善於抓住時機,在隨意交談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長的心聲。怎樣有藝術的向家長宣傳、指導保教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如何解決與幼兒家長溝通中存在著的一些困難?我認為應該從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入手,不斷提高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途徑與技巧。

  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反映出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靈活掌握交談技巧及說話的藝術。過去,我總認為時間短,與其拐彎抹角,不如直截了當的說。於是有時當著孩子和家長就告狀,弄得家長十分尷尬,孩子也害怕。這樣,既不利於孩子克服缺點,也不利於家園配合。這本書開啟了我一扇窗,成為我學習新技能的一把鑰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開,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意味著要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尋找更多的鑰匙……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4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十分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期望。

  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特別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則像一股細細的沙,慢慢流進心裡,一點一點填補了石頭的縫隙,同時帶來一份柔潤,抹平石頭的稜稜角角。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趣味的小故事,字裡行間充滿著溫馨愛與親切。看著故事裡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著看著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書裡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教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能夠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馬教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當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我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幼兒園教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必須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我相信,經過我的努力,我要成為一名我心中的夢想幼兒園教師。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5

  李躍兒教師所著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讓我瞭解到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心去愛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回味多時:“在現實當中,成人對於孩子,大都只注意他們的身體和學習,卻很少注意背後的那個心靈。他們這樣做就會像一個無情的割草人一樣把把完美的東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質給扼殺了。這樣下去,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人格、品質也會出現問題。”沒錯,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應當是安全防範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心靈關心卻是越來越少的,教師和家長所關心的大多是孩子的提高,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孩子的內心又是如何的,卻無人問津。

  書中提到李躍兒教師在對5歲的楊一凡的教育過程中時時刻刻都關注著她。從孩子的各個方面著手,仔細觀察著孩子的每一個點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實想法。這讓我認識到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從各個方面觀察孩子,觀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從而進行適當的活動。很多孩子是內向的,他們的表達本事常常會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麼?需要什麼?只是看著你。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不會與人溝通,和教師、同伴之前完全沒有正常的交流,不管怎樣同他說,都無法改善這樣的情景。這就是他,有著自己的世界,不理解別人,僅有自己。這就是他,會用天真的眼神看著你,卻讓你無奈的只能發笑。應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有改如何是好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教師仔細的觀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於是我開始關注這個不講話的孩子。經過幾次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很想玩遊戲,可是他根本就不會玩,完全沒有理解遊戲規則,這樣就使得他在遊戲中無法正常的介入。

  於是再一次主角遊戲時我說:“今日,我和你一起玩遊戲,我牽著你的手,今日我是你的媽媽,我帶你玩,你好好看看媽媽是怎樣玩的,今後你也那麼玩,好嗎?”他對媽媽這個詞似乎很敏感,也似乎因為這個詞,他願意和我接近。我帶著他一個一個的玩,他很高興,拉著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別的眼神看著我,這也讓我的心頭湧起陣陣的暖風。我們來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麼水果啊?媽媽買給你好不好啊?”“是掛”也?什麼聲音?“是掛”再一次的聲音,讓我明白我並不是在做夢,他開口講話了。“什麼?剛剛媽媽沒有聽清楚,再說一遍好嗎?”“是掛”想了半天,沒有明白這“是掛”是什麼。“對不起,媽媽聽不太懂,你能指給我看嗎?”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頭一指,原先是西瓜。“跟媽媽說:西瓜”於是我開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語言交流。

  雖然只是短短的言語,可是他願意和你交談了,這是那麼久以來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對話,這讓我的心激動不已。孩子的成長要靠溫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說,只是說,他一點也感受不到什麼,似乎我只是簡單的在和他說而已。可是經過觀察我發現了問題,於是我用行動溫暖了他的心,同時的他也用他小小的舉動來回報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簡單的幾次觀察、溫柔的一次交流,讓我和這個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幾個音節讓我明白,什麼是從真正意義上的愛孩子、教育孩子。更讓我明白教育需要我們能夠平等地寬容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中,作者並不簡單要我們一心一意去愛孩子就行了,而在愛的基礎上,要有智慧的愛,愛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躍兒教師所說:“作為教師,首先,要有看見一個孩子,就愛得眼睛都拔不出來的愛心。可是光有這一點是絕對不行的,光有這一點是不能做一個合格教師的。因為這樣,你會愛得不到位甚至錯位,愛出許許多多的不好的後果。”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瞭解、熟悉孩子。

  李躍兒教師是個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一個人。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我也要做到這一點,相信這樣孩子們的明天會是一片燦爛的陽光。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6

  讀了虞永平教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一書,在這本書中,虞教師主要論述了課程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書中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著幼教行業的發展,其中《種植園地與幼兒園課程》一文給了我很大觸動。因為種植是有關自然,有關生命的一項活動,幼兒不就是要接觸自然,接觸生命的嗎?

  這篇文章,比較我接觸過的幼兒園,很多幼兒園都能在園內開闢種植園地。而虞教師的觀念影響了我,種植園地不僅僅指室外用來專門種植的地方,只要是能種上一些植物的地方都屬於種植園地,這樣的定義打破了傳統的觀念,讓一些受到場地限制的幼兒園也能開闢屬於自己的種植園地,開展種植活動。

  除了睡覺之外,幼兒在幼兒園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在家的時間,幼兒園的環境對幼兒來講是多麼的重要啊,幼兒園環境應當是充滿植物、充滿生機、充滿遊戲的,讓幼兒接觸大自然,接觸生命,接觸綠色。所以,幼兒園必須要有種植園地。種植園地能夠在室內,也能夠在室外,班級的種植園地大小要適中,所種植的要是當地,當季,無毒害,易種養,易觀察的植物。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幼兒成為種植、欣賞、管理的主人。這樣才能幫忙幼兒獲得種植的經驗,熱愛大自然、植物的情感。

  種植園地到底有什麼價值呢?種植活動包括種植計劃和種植落實兩個部分。在每一個部分都對幼兒有很大的價值。如在種植計劃時,幼兒與教師要先觀察種植的空間,選擇植物及其種子或苗,討論種植方法、種植工具,確定合作方式等等。在這一環節,幼兒主要參與的是規劃,對種植區有一個全面的研究與規劃,這是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用於實踐的過程。在種植落實時,幼兒切實成為種植、管理、收穫的主人。從種植植物開始,幼兒能夠獲得不一樣的種植方法,如點種、撒播、坑中等方法,同時能夠探索不一樣方法種植的結果一樣嗎?種植是需要大家合作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參與了同伴間的交往,發展了合作本事與動手本事。在種植過程中,幼兒還能構成一些比較穩定的步驟性策略體系,如挖坑——放種子——填土——澆水,以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活動時能夠遷移種植的經驗。

  在管理過程中,幼兒能與植物建立良好的友誼,養成愛護植物的情感,同時,在與植物親密接觸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多觀察植物並對植物的生長做一些記錄,增強了幼兒的觀察、探究的本事,養成初步的科學素養。在管理這一漫長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幼兒做事不間斷的好習慣。

  當幼兒完整地照顧好植物,最終就該收穫了,在此過程中,幼兒能瞭解不一樣植物的不一樣收穫方法,體驗收穫的樂趣。

  同時對植物的果實進一步探索,如對果實的統計、分類、資料分析。幼兒園種植對幼兒來說還有很多的價值,如幼兒能夠用植物的果實進行一些裝飾,用果實參與到其他的活動中。

  看完虞教師的文章,不禁以我的班級為物件,開始思考班上的種植區能夠怎樣豐富。雖然我們班級沒有專門的戶外種植區,可是在教室以及走廊有很多空間能夠利用。如我們能夠在班級的沙土區旁邊種上一些葉子相對大的植物,這個角落靠近幼兒的衣櫃旁,每一天穿脫衣服時對能夠對植物進行觀察。到了中班,幼兒的職責心也相對增強,能夠引導每一天的值日生對植物進行照料,如澆水、除草等,並對其生長情景做詳細的記錄,將大家的記錄結果彙總成植物生長日記,植物生長日記本能夠展示在植物的旁邊,方便幼兒瞭解植物的完整生長過程及學會向同伴學習經驗。

  在教室裡的陽臺上能夠再增加一些植物,儘量保證每個幼兒都有一棵植物,這樣幼兒還能夠做成自己的植物觀察日記。在以後開展《我和公園》主題時,這些植物都能夠作為公園裡的資源。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7

  《愛的教育》以一個義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立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形式,從四年級開學的第一天記起,一直寫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學年結束為止,全書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立柯的學年日記;他的父母親及他的姐姐在他的日記本上所寫下的勸誡性、啟發性的文字;老師每月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

  《愛的教育》講述的是情感故事,全書以孩子的口吻告訴我們: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有些同學追求時尚,家長說了幾句,便出口中傷;有些同學因為父母批評了幾句,就賭氣不理睬他們。他們無法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有些同學說:他們和父母沒有共同的語言,父母對他的愛也在減少。其實,愛的表達方式有許多種:訓斥、嘮叨都是父母們特有的“語言”。不要找任何藉口,也不要以任何年齡的代溝、交往的隔閡為理由,因為這些代溝、隔閡或許不是因為父母,而是你造成的。

  每個人都應該孝敬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為你所付出的太多,太多。而你能彙報的卻又太少,太少。不尊重父母的人是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的。回報並不指一定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句謝謝,一句表示關愛的話語,一張獎狀,一張成績單或許就是他們想要的最好的會報。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8

  讀了《草船借箭》這騙課文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寫的是諸葛亮很有才幹,周瑜很妒忌,於是設下陷阱陷害他;諸葛亮不但沒有拒絕,而且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軍士、青布幔子,並吩咐不要告訴周瑜。諸葛亮在大霧天氣向曹操借箭,順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諸葛亮。

  讀到“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的時候,我想:諸葛亮怎麼回事?明知是個圈套,怎麼還答應周瑜呢?當讀到“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的時候,我想諸葛亮要這些東西幹什麼?當讀到“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的時候,我想曹操實在是太多疑了,最後造成看白白送箭給諸葛亮的結果。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想:諸葛亮真是聰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陰謀,順利將十萬支箭借到。我十分敬佩他。我要向他學習。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9

  一個人不是因為好看才好看,而是因為真實,才會發自內心地好看。

  珀夕望著鏡子,眨了眨眼睛,這才是我。來自西部小鎮的珀夕,平凡無奇的珀夕,最真實的珀夕,也是最好看的珀夕。

  在這一刻,她終於想要與所有人分享真正的自己,讓漂浮的幻夢變成最真實的笑容。

  內容介紹:

  有一個來自西部小鎮的女孩——珀夕,她就要去聖文森特學院報到了,可她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就去請教卡特琳娜,希望她可以幫助自己變漂亮。卡特琳娜是小鎮裡唯一一個會魔法的人,她給珀夕使用了假面魔法,這種魔法可以讓人變美、變帥,但唯一的缺陷就是:一到晚上魔法就會失效。這點卡特琳娜早就告訴珀夕了。在她的幫助下,珀夕變得非常漂亮,她自信滿滿地來到了聖文森特學院。

  她一到晚上就去圖書館看書,還認識了一位來自藍星城的學生,他叫科鐸並發現他的臉上有塊醜陋的傷疤。但她並不在意,因為她自己也長得不漂亮。

  直到有一天,好友蘇亞發現珀夕一到晚上就沒了人影,就對珀西說:“你怎麼一到晚上就消失呀······我聽男生說安德烈也是一到晚上就找不到人。”於是珀夕就懷疑:安德烈會不會也用了假面魔法,難道他就是科鐸?

  最後才發現原來這都是一場誤會。

  科鐸是安德烈的哥哥,他們都是來自藍星城。在一次魔法事故中,科鐸為了保護安德烈,用身體撲沒了失控的魔火,臉龐也因此被魔火灼傷。從那以後他就一直待在室內,所以才沒有人看見過他。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10

  嫉妒是人們心靈上的一顆黑痣,有些和保姆狗“老頭兒”一樣聰明而堅定的人,也會因為嫉妒心而走上罪惡道路的。這是我看了《保姆狗的陰謀》後得出的結論。

  故事是以“笑貓”為第一人稱寫的,在故事中。最先是保姆狗“老頭兒”得到了主人的寵愛,可是等它把牧羊犬“帥仔”養大後,主人對“帥仔”寵愛有加,“老頭兒”卻被冷落。於是,在嫉妒心的驅使下,“老頭兒”對“帥仔”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陰謀進行加害,而“帥仔”卻全然不知,幸好被笑貓發現,一次次排除了險情。後來“老頭兒”被主人懷疑,而送給了別人。“帥仔”出於感恩,經常去看望“老頭兒”,在這其間,“老頭兒”又精心策劃了,起車禍,想置“帥仔”於死地,不巧的是,汽車一歪,沒有撞著“帥仔”,卻將“老頭兒”撞成了重傷,臨死前,“老頭兒”講明瞭事情的真相,並對自己的嫉妒心表示了懺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嫉妒心不可有。當別人做得比我們好的時候。我們應當採取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努力透過公平競爭,靠實力贏得勝利,而不能給別人使絆子,嫉妒心往往不僅害了別人,還害了自己。這個故事同時又告訴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否則會和“帥仔”一樣,差點兒被人害死,我們小學生應該拋棄嫉妒心,增強防範意識。要記住。,嫉妒心是人們心靈上的一顆黑痣!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幼兒園教師的一把鑰匙》,它真的為我打開了一扇在幼兒教育的角落裡的窗戶。在這本書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案例,每一個分析都來自於教師教育的例項。掌握這些問題是每一位一線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本書從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等方面進行闡述。在教師與家長方面,教教師如何更好地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如何與家長溝通,使家庭合作更有效。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任務,使家長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健康發展。

  父母的工作很困難,但很重要。父母總是認為他們的孩子只是在幼兒園玩。一些家長想在早上睡覺,把他們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很晚。他們不重視幼兒園教育。教師在有時間和家長單獨交流的同時,也應該經常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來教育和指導他們的父母,使父母和教師能夠保持相同的教育理念。父母可以親自參與孩子的活動,這可以更快的改變父母對幼兒教育的觀念。每學期我們都會組織幾次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孩子的活動中來。

  作為每一位從事教育職業的教師,尤其是幼兒園教師,我們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更要重視家庭教育和家庭指導。因此,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非常重要,將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教師與家長的關係,我們才能做好兒童教育工作。對於我們來說,如何在雙方的交流中抓住機會,如何在隨意的交談中自然捕捉到父母的聲音。如何對家長的教育知識進行藝術的宣傳和引導,還存在一些困難。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12

  《玫瑰與教育》記錄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抒寫的是“玫瑰”對教育的一片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體悟,記錄了她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專家對教育顯現的種種反思,活生生的記錄她對教育的無奈與困惑,記錄了她對教育教學的積極的態度。這都讓我們覺得他是那麼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呀。

  走進《玫瑰與教育》,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她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對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則是感受到竇老師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和獨特表達等個性特徵的彰顯。這本書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詞語就是“讀書”二字。“讀書-思考-實踐” 是這個時代的老師應當靜下心來要做的一件事,這也是要成為一個有專業尊重的教師的必由之路,作為學生要讀書,作為教師更要讀書,我理解學生讀書貴在培養興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即可。教師多讀專業書籍固然是應當的,但更應當多讀一些名著、專著等等,“修身養性、淨化心靈”不敢說!但多多少少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我們的愛好。從竇老師的這本書中我理解,教師應當是要培養讀書的習慣的。

  從《玫瑰與教育》中我體會到讀書的重要,作為教師更應做好“讀書-思考-實踐”。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並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律”。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13

  幼兒園每天上午一節集體教學活動後,便是喝牛奶時間。一個又一個孩子拿著杯子坐在小椅子上,等著老師給他們倒牛奶,可是大部分的孩子什麼也沒說,很理所應當的接受了老師倒的牛奶。有時候我會故意裝作不給的樣子,想等哪個孩子拿到牛奶後聲“謝謝”。

  可是很少會有孩子意識到這一點,不是我想滿足被孩子尊重的虛榮心,而是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想借此機會讓孩子們明白,當別人為你做事後應該說聲“謝謝”,從小培養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

  等孩子們喝完牛奶後,我忍不住問孩子們說:“剛才可能不少小朋友已經注意到,老師在給你們牛奶的時候,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是嗎?”

  孩子們都注視著我,表情疑惑。我用平靜的目光從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一一滑過,說道:“老師為什麼沒有把牛奶馬上遞給你們?”剛說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師跟我們鬧著玩”

  “老師也想吃”......第二天喝牛奶時,剛開始時,幾個孩子好像忘了昨天的事,後來琦琦說了一聲“謝謝”後,其他的孩子都會說聲“謝謝”。下午嘟嘟的積木掉到地上,琦琦馬上幫他撿起來。這時聽見嘟嘟對琦琦說了聲“謝謝”。我從心裡感到高興。

  而當孩子們為我做了什麼事時,我也會對他們說“謝謝”。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播種思想,收穫行動;播種行動,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靈深處最美的天使,願天下所有教師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叩開孩子的心扉,去喚醒這個“天使”,讓感謝成為習慣。到那時,我們的世界就會瀰漫著愛的芳香。

  幼兒園讀書筆記 篇14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幼兒今天知道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應該著重考慮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要求選擇符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著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透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