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愛如山的日子作文

那些父愛如山的日子作文

  很少寫父親,總覺得對父親的感情難以用幾行文字表述,所以一直擱置。算算和父親上次相聚已經間隔了十個月,當重重的行囊塞到行李架時才覺得是真的要走遠了,背井離鄉開始一個人的生活。臨別時一直沒看懂上車前父親眼裡寄託是希望還是擔憂,儘管嘴角還是平日祥和的笑容,簡單重複著注意安全,常給家打電話之類的話,但不說話時喉嚨卻在顫動,我不敢看他的眼睛,生怕自己忍不住大哭起來,於是轉身上了車,模糊的視線裡和父母的距離被漸漸拉長,車已經駛出很遠,但他們仍在站臺用力揮著手,慢慢聚焦成一個點終於消失在轉彎處看不見了。。。後來和母親的通話中才得知那次送別,父親轉身後即是幾行縱橫的淚水。突然發覺從18歲上大學起我就忽視了父親的一貫的“寡言少語”,現在看來那可能是父親不願意表露的脆弱吧。

  伴隨呱呱墜地、蹣跚學步,完成學業,再到工作,這個帶給我生命的父親,對他最初的記憶也是從我小小的手牽著父親的食指搖搖晃晃的.前行開始的,恍然間我也已經度過了人生的第23個年頭,兒時小小的手掌已經演變為成人的大手,再不用牽著父親的手掌握平衡,但那依靠卻轉移到了心裡,成了一種習慣。少年時的光輝總是熱烈而執著的,總以為父親高大的身軀可以永遠為我遮擋嚴寒酷暑,總以為父親寬闊的肩膀足以承擔起家庭的一切,也總以為父親口述出的歷史史詩一直都會那麼耐人尋味,那些總以為從來覺得不曾更變,只是那個年紀是不懂得時間會讓記憶褪色的道理。再讀父親是在初中,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還背誦過兩段,回想內容還是條理清晰,而之後在班裡卻湧動了一場“父親熱”,因為很多同學內容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也是猶如“我的父親”、“我愛我的爸爸”這些題目,似乎那個年代父親的身影也濃縮成了多數80後童年的一個集體回憶,偉岸且深刻。。。

  五月的尾巴,攜著回首,夾著企盼。出門走走,公路兩旁已經被新鮮的綠色填充,剛露出頭的冬麥也使平原顯得生機盎然,告別了寒冬,春日復甦的景緻也讓心情變的開闊起來。迎面的春風裡開始夾雜著幾分溫暖,但這報春的問候卻並不溫順。不經意間瞥見窗外三三兩兩的孩子在空地上放風箏,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一樣的時節,我和父親也同樣牽著線奔跑在足球場上放風箏的畫面。父親總會提前買好兩個線軲轆,合二為一以使線更長讓風箏飛得更高遠,他仔細的纏繞,將線頭處接牢實,用打火機把多餘的線頭煉化,然後再仔細纏繞使它看起來美觀勻稱,即便這個簡單的工作也會佔用他下班後大部分休息的時間,持續兩三個小時的動作,父親看起來確是樂此不疲。人的大腦說來很奇特,對於發生過的事它更樂意篩選出美好的部分,然後再不斷地浮出記憶鞏固凝鍊,提醒我們朝前看,更樂觀的生活。可能因為這個緣故,印象裡那時候週末的天空總是藍的那麼透徹,歡歡喜喜的心情再拽著風箏,騎坐在父親腳踏車的後座上,恍然會有一種飛的感覺,於是記憶就定格在湛藍的天空下,青色的球場上,還有體格健壯的父親,和那支牽著線已飛的老遠的風箏裡......

  偶然的機會和工作的同事閒談,期間談起他們的小孩時,對當時一個同事的話記憶猶新,他說:“我可能盡責去做一個好站長,但是遠遠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突然對所處的環境感同身受,雖然還不是為人父母,但多少理解了自己的父親也可能常常在衡量這種家庭所分擔的責任的重量,這是一個父親給我的啟示;想起一個朋友,因為他父親在外地工作的原因,很少回家,一年見一面也常有發生,即便回家也不會停留過多時間,他的母親也因為父親不能兼顧家庭,不得不向做出在家待崗來照料他的決定,一年下來一家人能相聚的機會少之又少,但這卻讓團聚的日子顯得彌足珍貴,所以那些時光他都能清楚地記得,因為不完美而讓我們愈加珍惜眼前的一切,這是一個同齡人給我的感受。等到自己參加工作,才發現在朔黃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家”原本是個讓人溫暖的字眼,但對於一線的員工,在詮釋家庭概念時這個字多少會有些不完整,由此突然對他們產生了一絲敬意。

  成長的蛻變有疼痛亦有收穫,一個人在沿人生軌跡行走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懷揣一份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因為在泛黃的歲月裡,回望成長走過的足跡時,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也只有他們的身影。流逝的時光裡,我們也會在某一天發現那個曾經身材高大的父親脊樑已經漸漸弓下,耳鬢間也滋生出了斑白的髮髻,也曾因為學業上的懶惰而嚴厲指責我們的父親,如今在電話裡卻越來越沉默了。。。感慨時間的蹉跎,抓不住,躲不掉,只是在父親眼裡我還是那個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丫頭,只是我明白身上多了一份對家的牽掛和責任。

  童年的風箏已經飄遠,但那根線卻始終在父親和母親的手中牢牢攥著,相遙望,祈安福。

  祝願天下父母都能健康長壽,兒賢子孝,幸福安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