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1

  徜徉在書海之間,我發現《聊齋志異》是一本經典的名著。

  正如“誌異”兩字,書中記述了很多奇異的事情,但我認為妖魔鬼怪反而能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而《聊齋志異》也是一本批判性很強的書。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對蒲松齡的評價,看完《聊齋志異》,我發現這是對蒲松齡很好的評價。

  《聊齋志異》中得故事很多,其中也有令我有很多感受的故事。

  就比如《義鼠》這一篇文章:有兩隻老鼠,其中一隻被蛇吞了下去,另一隻雖然害怕,卻為了同伴與蛇鬥智鬥勇,蛇被逼無奈只好把是鼠吐了出來。

  這篇文章雖然很離奇,但是我在閱讀時已經把老鼠想象成了一個有情有義的人,這篇文章雖然是讚揚了“義鼠”,卻也從面諷刺了那些無情無義,在危難時拋下同伴不管的人。

  還有一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在樹林中有一個很迅猛的巨蟒,人們都會跟懼怕他,但一隻螳螂卻懂的騎在它頭上,巧妙地蛇,最後把累死了。

  作者透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發人深省的道理:在遇到兇猛的邪惡勢力時,我們不能因懼怕他們而束手無策,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懂得找他們的弱點。對於那些為禍多端的邪惡勢力,作者也藉此警示他們,不要過於兇狠,否則早晚還是會自食惡果的。

  《聊齋志異》這篇名著給了我很多啟示,所以今後我應該繼續多讀書讀好書!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2

  鬼確實是一個可怕的東西,那些恐怖片中披著長髮,穿著長袍,蒼白的面孔上翻著白眼,紫色的嘴唇邊滲著血絲的女鬼,總使人毛骨悚然。但是《聊齋志異》中講述的那些遇鬼的人,卻令我羨慕。

  《聊齋志異》中描述的鬼有水鬼、狐狸精、閻王爺等等。這些鬼的善良無不令人敬佩。《王六郎》這則故事中講了一個漁夫與水鬼的深厚友誼。漁夫每天晚上去捕魚,自己喝半杯酒,把另外半杯倒入海中,這時才撒網,且捕了許多魚,後來他才明白是水鬼從中作弄,與水鬼結成好友。幾天後,本該有一個落水者代替水鬼,但他卻放棄這次機會,不願傷害那個人類。這個水鬼接受了漁夫的酒,懂得報恩,幫漁夫趕魚,是多麼讓人感動。而《王成》這則故事中幫助王成致富的狐仙也讓人讚歎不已。但是也會講一些壞鬼,就比如受羊財主賄賂的閻王爺不分青紅皂白痛打了一個善良的人,蝙蝠妖夜晚襲擊人類,是我非常憎恨。

  這次的閱讀改變了以前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原來《聊齋志異》講的不是那些長牙舞爪的鬼,而是善良的好鬼。我也瞭解了,蒲松齡正是懷著對社會憎恨的情緒,才在《聊齋志異》中寫出了一些揭露政治黑暗、描摹汙吏、惡霸好深貪婪狠毒的嘴臉的作品。

  《聊齋志異》創造了許多感人的狐鬼形象,加上作家藝術的高超,講人情與奇幻的場景、情節巧妙結合,發出理想的光芒,讓我受益匪淺。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3

  漫漫長假,我在家看了一本名叫《聊齋志異》的書。其中有一篇叫《狼三則》令我印象深刻。

  《狼三則》講的是三隻狼和一個農夫不同的三個故事。在蒲松齡的筆下,狼還是那麼的狡猾、兇殘、可惡,而農夫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農民聰明、臨危不懼。

  《狼三則》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做這種像狼一樣的小人,應該像農夫一樣勇於與這種像狼一樣的人鬥爭。

  在狼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狼的兇殘、狡猾、可惡,更看到了狼的一種野性。狼為什麼要吃農夫?我曾想過這個問題。因為狼餓了嗎?無可否認,這是其中一個因素,但更多原因是狼的野性。狼在這裡代表著狡猾、兇殘的小人。

  農夫是個聰明、機智的人。面對狼的兇殘,農夫臨危不懼,就像現實中的人一樣可以面對惡勢力永不低頭。

  農夫不是絕頂的聰明,只是農夫會運用自己身上的一切資源,更能想到一個好辦法來戰勝狼。

  讀了這篇“狼三則”,讓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做機智、臨危不懼、面對惡勢力決不低頭的人。

  我喜歡蒲松齡,因為他能寫出如此精彩的一本書。書中有許多有道理的小故事。書中運用一個個小故事告訴我們許多哲理。蒲松齡是有才華的人。

  讀書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面,還可以讓無聊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我喜歡讀書,更喜歡讀《聊齋志異》。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這本《聊齋志異》也是其中一級重要的階梯。

  《聊齋志異》這本書的作者是蒲松齡,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二十二個。其中《促織》講成名一家,為了捉一隻蟋蟀應付官差,害得愛子慘死。兒子死後,化為蟋蟀,所向無敵,後來獻給皇上,成名因此驟然富貴。我讀完這個片段後,覺得成名為了捉一隻蟋蟀應付官差,讓自己的兒子慘死。十分不值得,雖然後來成名驟然富貴,可失去了的愛子卻永遠地離他而去了!也讓我懂得了我們不僅要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還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還有一個片段《小翠》主要講王太常的兒子元豐生性痴呆,狐女小翠為了報恩自願嫁他為妻,並只治好了他的痴病。不料王家因一點小事而趕走了小翠。另娶一女,極像小翠。我讀完這個片段後,覺得王家因一點小事而趕走了小翠十分不對。因為這只是點小事而已,何必要趕走了小翠。也讓我懂得了我們自己不可以因一點小事而不理睬對方,並和大家和睦相處。

  還有一個片段《種梨》主要講一個道士向一個賣梨人討一個梨吃,賣梨人不肯。一個人好心買了一個給道士,道士吃完梨,把梨核往地上一丟。立刻長成一棵大梨樹,道士把梨分給大家,賣梨人也來看道士變戲法。看完後賣梨人回到梨攤,他的梨一個也不剩,賣梨人才明白道士分給大家的梨是自己的梨。我讀完這個片段後我懂得了不幫助別人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

  這本《聊齋志異》裡的22個故事都十分有趣,希望大家找來讀一讀。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5

  我不喜歡讀太長篇幅的作品,因為我沒有時間和耐心。我喜歡短小有趣的故事,為此,媽媽特意為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並說這本書最適合我的口味。

  《聊齋志異》講述了許多關於鬼怪和狐仙的故事,其中讓我感動的是《聶小倩》這個故事。《聶小倩》講述了一個人與鬼的愛情故事。

  聶小倩是一個善良、美麗、純潔的女鬼,她在陰間經常受到其他惡鬼的欺負,過著恐懼的生活,她非常渴望過正常人的生活。在一個晚上,她意外地遇到了性格率直、正派的書生惡鬼。透過接觸、相互理解,兩人慢慢產生了感情,最後,憑藉著二人忠貞純潔的愛情力量,寧彩晨歷盡艱辛幫助小倩變成了一個人,和小倩過上了穩定幸福的生活。

  因為彼此的恩愛,使得原本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愛情的力量真是太大了。這個美好的結局正是我作為故事的讀者想看到的。

  另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是《蛇人》,一個非常簡短的故事。它講述了蛇人與他餵養的兩條小蛇之間的情感故事。蛇人把蛇當孩子一樣對待,他們彼此有很深的感情。在他放生小蛇的幾年後,小蛇還記得蛇人的恩情,回到了蛇人身邊報答他。

  雖然這是對人與動物之間感情的一種描述,但也是我們人與人之間應該具備的美好感情,我們要有感恩的美德,善待他人。

  《聊齋志異》中的故事雖然不是很長,但情節曲折離奇,給了我很大的幻想空間,深深吸引了我,我喜歡這本書。

高三《聊齋志異》讀書筆記6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一本經典名著在滔滔不絕的激流中閃耀著光華,它就是《聊齋志異》。“聊齋”是作者蒲松齡書房的名字,“誌異”則是記錄離奇古怪的事。這本文言小說的內容涉及狐仙、鬼妖、人獸等廣泛內容,是中國文言志怪小說的鼻祖。它是一本關於神怪的小說集,一本借神怪故事抨擊清代封建統治的書。這本書主要寫了狐妖鬼魅和凡人、道士之間的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包含道理,折射了當時的社會風情與生活圖景。

  每當我看這本書時,就像穿越到作者筆下那鬼妖穿梭的可怕時代,重演一遍主人公恐怖而坎坷的故事,每每總被嚇得汗毛直豎。可是,就算這麼可怕,那環環相扣的情節像是一種魔力,總是吸引著我繼續心驚肉跳地看下去。

  這本書不僅情節精彩,文筆也很好。作者語言簡潔、精確,文章也是妙筆生花。在我看來,這本書就像一鍋菜,雖看著不香,聞著不甜,細細品時,便能領會它的妙處,心中像打翻了調料瓶,立即五味雜陳。書中每一個故事的情誼和道理都值得我們深思,每一件靈異事件都值得我們細想,那舊時期的封建迷信和人們的迂腐,以及貼近生活的風土人情,完美的在書中呈現,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我們花時間品味的好書。它雖只是將民間神話改編,卻洋溢著各種獨特的色彩,它雖是虛幻的,卻闡述著深刻的道理,是中華神話經典著作!我相信,這本絕世經典你一定會喜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