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的牧羊人讀書筆記

植樹的牧羊人讀書筆記

  《植樹的牧羊人》講述了“人”在生態鏈中的角色差異所帶來的不同結局。主人公在法國南部阿爾卑斯山脈的普羅旺斯高原穿行,途經一個破敗荒廢的村莊,村莊泉眼乾涸,房屋崩塌,沒有一個人。

  植樹的牧羊人一:

  牧羊人其實是在玩一個叫做《樹林養成計劃》的運營類遊戲,人家沒有家人,總得幹什麼用來打發時間,所以一玩就玩了大半個世紀。這遊戲比“種菜不如偷菜”的qq農場還簡單,就一個勁地埋種子。牧羊人樂在其中,道理和我們虛擬種菜的“樂在其中”的原理是一樣的:滿足人的建設欲。 這就是作者借林務官之口所提出的“幸福的真諦”。

  幸福是有份量的。文中不止一次提到牧羊人的艱辛。埋了20萬顆橡樹種子,最後剩下1萬有用的。那麼大的荒地,硬是花了一個人的半輩子才改變了荒地的狀況。但是這份改變是值得的,只要荒地變成桑田,無論代價有多大。幸福就是存在著變化之中,如果沒有“改變”,一切就沒有意義。正因是艱難給我們帶來的沉重,我們所到的幸福才有分量。

  “單純不等於沒有

  “牧羊人的簡樸生活是幸福的”,在影片最後,作者對此人作出了蓋棺定論。我是這麼理解的,動機單純的生活可以造就幸福。但是生活還是要有追求的。所謂i“清心寡慾”並不是無慾,孤獨的牧羊人雖說生活單調,但是他的生活還是有動力的,有盼頭的。他總是盼著這塊土地能夠蔚然成林。作者對牧羊人不時地讚美道:“優秀的人格”“純淨的心靈”,而提到戰爭政治等世俗話題時的口吻是帶有厭惡和鄙視的,這讓我等俗人情何以堪。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人生在世,總有世俗羈絆,為情所困,為錢權雖累,為生活所操勞,難道就錯了嗎?不可能個個種樹吧,以改造大自然為人生唯一的終極奮鬥目標。所以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年代中,我們不能被這種般的田園生活所迷惑。恬靜和詩意最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中,當真正到底那裡的時候,就會像從美夢中醒來一樣,還是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

  植樹的牧羊人讀書筆記二:

  法國作家讓季奧諾寫過一篇著名的小說.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透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地植樹.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福.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戰爭.也不知道1939年的戰爭.他天天和樹打交道.和樹相依為命.他用心靈的語言和樹談心.默默地交流.過的是“淡泊生活.他透過親身經歷證實了孤獨者“找到了過得美滿幸福的好辦法--愛讓生活多份陽光.

  這位牧羊人幾十年置身於荒無人煙的地域.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到在人世間就又多了一個親人.他的事業是“堪與上帝比美的事業.由於充滿了改造現實世界的強烈願望和對樹的極度熱愛.這位牧羊人在實踐中逐漸發現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係.他深深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於為他人.為後人造福.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態.人生充滿忙碌.但人們依然可以選擇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瑣而艱辛.但寧靜的心靈和滿腔熱忱會彈奏出精彩的樂章!

  愛是人生之源.一個人的心中倘若沒有愛的泉水.那也就不會有人生的綠蔭.有了愛.縱然是滿眼陰雲.遍地荊棘.你都會對這個世界充滿無限的迷戀和神往.愛造就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動物.物質的貧缺只會導致人生的艱難.而愛的匱缺則會使人生空虛和靈魂孤獨.令人心痛的是.在這個越來越崇拜物質的年代.一些人變得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物質左右著他們的心靈.其心靈世界猶如干涸的沙漠.心不乏則身不累.

  有人說.像螞蟻一樣工作.像蝴蝶一樣生活.這樣的人.其生命一定是陽光般燦爛炫美.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可以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即積極的心態還是消極的心態.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愛能使人懂得憂傷與痛苦.同時也能使人擺脫憂傷與痛苦.令平凡的生活充滿情趣與意義.英國著名詩人蘭德暮年時在一首詩中寫道:“我不和誰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蘭德的這首小詩表現了一個走進暮色的老人通達從容.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寧靜淡泊.鉛華洗盡的人生境界.愛讓生活多份陽光.種樹的牧羊人不也正是如此嗎?

  植樹的牧羊人讀書筆記三:

  最早接觸繪本是從李歐李奧尼開始的。起初讀不太懂,後來慢慢的發現<鱷魚哥尼流>、<小黑魚>、<田鼠阿佛>真的太好了,讀完心裡很舒服,並感慨這些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繪本了。後來遇到了<奧菲利亞的影子劇院>,被震撼的無話可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覺著無法用語言來精確的'評價這個繪本,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繪本。昨天又讀到了<植樹的男人>,再一次被震撼了。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心中充滿了感動、震撼!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初的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這個以薰衣草聞名全球的浪漫地區在當時只是一個荒蕪、破落、毫無生氣的荒漠。只有很少的人在這兒過著冷漠、憤恨、孤獨的生活。有一個牧羊人,他一邊牧羊,一邊每天都種100棵橡樹。由於氣候不好,種十萬棵樹,最終會只有兩萬棵樹發芽,而這兩萬棵樹中,最終只有一萬棵長成大樹。

  儘管如此,牧羊人沒有氣餒,沒有沮喪,依然堅持不斷的種樹。因為他覺的有了樹,就有了生機,就有了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牧羊人種的樹已經小有規模,這個地區有了霧氣,開始有水分了。牧羊人依然不停種樹,森林的規模不斷擴大,漸漸的這個地區有了溪水,這個地區的風景越來越好,慢慢的就有人開始來這兒旅遊了。雖然大家都認為這片森林是自然形成的,雖然沒有人肯定牧羊人的付出,甚至會有人要求他搬離森林。牧羊人依然不改初衷,堅持不停的種樹。森林的規模不斷擴大,開始有了水源,氣候也變得越來越好,慢慢的開始有人搬到這兒住了,而原來住在這兒的人也變得友善起來,有了村莊,有了泉水,有了兒童的笑聲,整個地區都活了起來。

  書的附頁說這不是真實的故事,讓我覺的非常遺憾。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正在做同樣的事 情後,心裡豁然了許多。

  我為老人的見識、胸懷、堅持而感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