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豬漂浮”引發生態反思(自然生態作文)

“死豬漂浮”引發生態反思(自然生態作文)

  上海黃浦江上游的死豬漂浮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也引來不少擔憂。挑戰面前,上海市為了化解這場“水危機”殫精竭慮,一方面逐日打撈死豬,並做無害化處理;另一方面,則逐日向媒體詳細通報相關資訊,力求公開透明。從目前來看,經過艱苦努力,死豬漂浮事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保證了上海市民的飲水安全。

  但是,這場危機還難以畫上句號。隨著記者調查的深入,各種謎團也漸漸浮出水面,帶來對這起突發事件更加深刻的反思。

  漂浮的死豬雖暫時撈盡,還會不會捲土重來?畢竟,黃浦江上游河眾多,面對“跨省市汙染”,還需追根溯源,加強協同治理。

  正是在這一問題上,還有不少疑團待解:為什麼在事件發生後,連死豬源頭這一望而知的問題,相關方都不願認賬?死豬的病死原因何以欲說還休,至今還是一筆糊塗賬?對這些死豬,當地政府有否採取必要措施安全處置?農業部對動物無害化處置的三令五申,是否在當地得到落實?當大量死豬沿江漂流,上下游能否聯合行動,而不是隻靠上海方面的`末端處置?

  縱觀這場“水危機”從起源到化解的來龍去脈,再聯絡此前各地的水汙染、霧霾、沙塵暴等諸多環境突發事件,不難發現,僅僅是事發地一方的努力,就算是再盡心、再周全、再有擔當,也會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只能收一時之效,而非正本清源的長久之計。

  不管是死豬漂到上海所帶來的水質恐慌,還是霧霾“串門”來到北京所引發的呼吸焦慮,它們都在提醒我們,環境安全問題絕不是一個地方單獨行動所能解決的。一旦在人群聚集的大城市突發環境汙染,影響面將非常巨大。但是,它們畢竟只是一個一個“點”,而水和空氣都是流動不居的,我們的關注焦點不能只盯在事發地,而忽略了問題的根源和演化的過程。

  行政管轄,固然守土有責,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各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尤其在生態環保方面,上游下游、各個地區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哪個環節掉鏈子都不行。囿於一隅、只顧自己,就會導致“跨界汙染”久拖不決、愈演愈烈,最終埋單的還是大家。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正是“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共同責任。茲事體大,誰也不能置身事外,焉能一推了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