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地生活湖南高考滿分作文(通用4篇)

詩意地生活湖南高考滿分作文(通用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意地生活湖南高考滿分作文(通用4篇),歡迎大家分享。

  詩意地生活作文1

  “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題記

  時代在前進,我們的國家成了世界的工廠。經濟的繁榮,物質的豐腴,社會的突飛猛進,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當人們結束一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子,開啟自己苦心經營的豪宅的大門時,總覺得自己的生活裡少了些什麼。覺得生活是如此的乏味,不值得經歷。是的,人們的腰包鼓了。買得到豪華的轎車,買得到精緻的別墅,買得到充斥著小資情調的時尚雜誌,但買不到的是詩意。詩意地生活——一種理想的生活態度。

  詩意地生活,不是構建在金錢上的,它只是一種心境。

  很多人以為只有“風花雪夜,才子佳人”才是詩意,必須要有足夠的物質保障才能詩意地生活。甚至覺得像他們這樣僅能維持生活的工薪家庭是不能奢談什麼詩意地生活的。我覺得這種觀點是對生活的自暴自棄,是生活理想的喪失。國內權威調查顯示,農村人比城市人幸福,中等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幸福。是的,很多擁有高尚物質生活的人內心卻是空虛的,他們只有靠賺更多的錢來緩解自己精神的空虛,他們在金錢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我的舅祖父因少時家貧,沒有人願嫁入他家受苦,如今年邁七十,卻子然一人,守著間土屋,種兩畝薄田。很多人都覺得他這一輩子實在是太悽慘了,甚至有些親戚也對他心懷惻隱之心。其實他這一輩子都是詩意地生活著的。一介山裡野老,唯書與酒是不離身的。經常把自己鎖在土屋裡吟詩作對揮毫潑墨。逢著村裡的紅白喜事都去幫忙作些對子,去賺些酒錢。自己還在門前挖了個幾尺大的池子,養些蓮藕和幾條魚。夏夜,搬張竹床睡在地坪裡,感受那夾雜著稻香的風,觀望蓮葉莖杆搖曳著婀娜的身姿,聽著池魚悠然地吐泡。此情此景,詩意盎然,頗有梅妻鶴子之遺風。他還種了些菜,一個人自然是吃不完的,又捨不得拿到集市上去賣,於是經常提些自種蔬果到親戚家去走走,往往還會有頓飯吃。他總是那麼安貧樂道,詩意地生活在自己的天地。

  詩意地生活,是淡泊,是寧靜,是一個人原生的對生活的態度。

  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偽“詩意地生活”。部分手裡有了些錢的人,為顯現自己的“高雅品位”與“詩意”,常買些昂貴的時尚雜誌來看。東施效顰般地與別人高談“小資”、“咖啡”。總希望與普通老百姓間劃出一條界限,來展示自己的卓爾不凡,以引起他人的關注。其實,詩意地生活不是給別人看的,也不是看一兩本雜誌可以學來的。只有當“名利”這些身外之物從心中褪去,轉而關注于思考生活本質時,才能撥去眼前的浮雲。正如冰心老人所說,“心靈的花,在寂靜中光明,在熱鬧中熄滅。”只有靜靜地細細地來品味生活,才能品出生活的醇香;只有淡泊與寧靜,才有詩意,才能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是一種超脫,是看盡人世滄桑後靈魂的昇華。生活起初只是一杯淡淡的水酒,我們用一生來細細地釀造,年歲愈久,酒愈香醇。在生命的最後,將這杯陳年的佳釀一飲而盡,結束自己的生命,不亦快哉!

  放眼觀之我們的社會與國家,詩意地生活更是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國家處在發展與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處於原始資本積累時期,出現些社會分配不公和矛盾是在所難免的。我們或許不能立即改變現狀,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變得淡泊一點,於社會,於自己都是有益的。國家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理念,而“詩意地生活”不正是實現和諧社會的有效步驟嗎?金錢不是全部,我們的社會不要銅臭漫天,而要詩意的醇香。我們的國民不能只甘於做世界工廠裡的工人,我們要成為世界實驗室裡的研究員,要成為世界文化聖殿裡的舵手。我們要懂得生活,要學會生活——詩意地生活。

  以一古句來結束此文吧: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風捲雲舒。

  詩意地生活作文2

  莊周夢蝶,逍遙物外,遨遊無形於物我之間,這是一種詩意的生活。陶潛棄印,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採菊於東籬之外,以隱居的生活,構建了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這也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蘇子被貶,而能以豁達之胸襟,或把酒問青天,或與客泛舟於赤壁之下,寫下傳世之文章,他的生活更是詩意的。

  古人以自身為典範,向我們展示了詩意的生活方式。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才算是詩意的生活,如何詩意地生活呢?

  將回溯歷史的眼睛轉向現在,無可否認,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各種文化交融交錯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裡,我們固然不會面臨物質的匱乏,但是,我們的精神世介面臨太多的抉擇。正如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衝擊著傳統的餐飲市場一樣,我們的心靈也經受著太多快餐文化的誘惑。缺少內涵而能夠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以頹廢為主體的文化現象,以“超級女聲”為代表的全民造星運動,他們固然有著他們的吸引人之處,可以滿足一時心靈的快感,但是,缺少深度和文化底蘊的它們是不可能讓我們的生活真正變得詩意的。

  於是我要說,詩意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內心世界的詩意,它需要我們用心靈去,它不會由外部世界派生,它誕生於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所以,我們每個人不管物質生活如何,都可以活得詩意。

  李白雖然仕途坎坷,卻有著一種天生的傲氣與才氣。他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清高給自己的離京之路鋪平了心靈的道路,他徜徉於山水之間,用那繡口吐出了半個盛唐,留下了無數驚世之詩篇,成就了“詩仙”的美名。雖無錦繡朝服加身,他的生活卻充滿了詩意。去詩意地生活,我們要的不是外物的豐厚,而全在乎心靈的狀態。同樣是仕途失意,有人跌足長嘆,有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照樣在失意後進取,在詩意中成就自我。所以,詩意地生活,源於內心的境界。我們若要詩意地生活,自當把握心靈的崇高。這,是那些快餐文化所無可取代的。

  司馬遷,身受腐刑之辱而以頑強之意志,忍辱寫下那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孫臏雖身受臏刑,卻著有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之奇書《孫臏兵法》。二位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詩意的篇章,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他們無可磨滅的身影。他們的詩意來自於他們心中堅定的理想與信念。去詩意地生活,不一定是要過完美的生活,詩意可以誕生於苦難只中——只要心中的信念不被澆滅。這種源於對苦難的不屈而激發的光芒,是那些頹廢思潮所不能理解的。

  當然,我們不會刻意去減少我們的物質生活而尋求所謂詩意。詩意更來自於生活的心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使遠”,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裡,唯有把持住自己心靈的空靈與詩意,我們才能把握住我們自己,才能將詩意融入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之中。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萬物。笑看花開花落,任事物如何變遷,唯一變的就是那來自心靈的詩意。

  不必採菊東籬下,不必散發弄扁舟,只要我們還有那片心靈的綠洲,我們便可以詩意地生活。

  詩意地生活作文3

  一場暴雨之後,天空顯得異常清澈,陽光撒滿了整個世界,知了仍在吟唱夏天,儘管我沒有看到我所渴望的彩虹,但發光的綠葉,涼爽的清風,清新的感覺,仍讓人覺的一卻都那麼富有生機。

  長大往往覺得是在一夜之間。再過幾天,我就即將是一名高二的學生了,對於我的過去,感覺很縹緲,不敢想像這似水的年華,高中都已在談笑間過去了三分之一,留下的卻僅有留下的卻僅有彈指間的回憶。

  小學時,由於父親是個小學教師,我就一向跟隨著他,他在哪兒任教我就在哪兒學習,就這樣,我的小學是在三個學校輪流完成的,而別的同學往往都是隻呆在一個學校,這樣我就結識了很多的人,感覺自我的童年過的很歡樂,有好多好多的朋友,春天時,和他們一齊去山上採野蘭花,夏天,經常和他們一齊下河游泳或者捉魚,秋天,和他們尋覓野果,冬天,我們一齊打雪仗。感覺那時候生活總是有著無限的樂趣。記得以往就讀過一所學校,離我家大概有幾十裡的路吧,我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那時我並不是太大,幾十裡的路對我來說感覺很遠,可我還是堅持走了兩年,那條小路上充滿了我的歌聲還有汗水,雖說很累但我覺得很趣味。

  升入初中後,自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許就是從那裡開始了我的`尋夢之旅吧,我明白了什麼是中考,明白了我的路在何方。我不在有那份單純的歡樂,但我卻體會到了付出的愉悅,分數高時,高興得活蹦亂跳,分數低時,又倍感失落,眼淚不自覺地滴了下來,但回想起這段日子,總是感覺到異常親切。異常是備戰中考的那段時光,每一天都在題海中翻騰,在教室與宿舍之間來回徘徊,很累但覺得很充實,很疲憊但覺得很有意義。我也以往很迷茫,每一天都碌碌無為,但在那麼多的好教師同學的幫忙下我還是改正了過來,在領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感覺異常欣慰,異常歡樂,自我的一切付出都得到了回報,感覺這樣的生活才充滿了詩意。

  高中已經過去了一年,也許是這一年過得不夠充實吧,留下的東西很少,想了很多沒有意義的東西,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東西,雖然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今年一過我就真的是一個成年人了,恍然間,我都已不在是一個少年了,青春的中留下了太多迷惘的腳印,我已經長大,應當早已告別兒時的遊戲,我要應對的是我的未來,應當勇敢地承擔起屬於我的職責,努力為自我的未來打拼,父親說的對,尋夢的征途沒有人能夠與你同行,成長的道路僅有自我才是自我的主人。

  花前吟詩,那是何等的雅趣,但它卻讓生命顯的蒼白,月下彈琴,又是何等的逸興,但卻奏不出劾俗之音。

  光陰無法羈留,我們昂然上路,一路高歌一路奔波,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給單調的生活以綺麗,給平庸的日子以詩意,每一天看一看夢想的太陽,踏踏實實,靜待花開。

  詩意地生活作文4

  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專闢一章,討論有關人生的藝術化的問題。先生告訴我們,心懷詩意棲居大地,在急景流連的人生中體會生活之美,生活也可在三點一線中變得流光溢彩。

  很喜歡巴赫的小調,從那流淌的音樂中,彷彿能感到那樹葉縫中透出的一米陽光,那草叢中透出的淡淡清香……我能感到他內心的歡快,那份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如果懷著一顆詩意的心,自然的一切都可變成詩,變成音符,在生命之章中流淌。

  對於那些詩意敏感的靈魂,自然一直是其知音,澈其魂靈,消其塊壘,予其安寧。梭羅的瓦爾登湖,以靜默無語包容著他,讓他思考那些未解決的問題;柳宗元的永州風致,安慰著遷客的貶謫之痛。自然,以無言安慰受傷的心靈,以寬容對待人世。我們可體會“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理意趣,領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歡欣……自然中,我們可體會太多遺失的感悟。

  可是,生活日復一日如車輪轉動,單調乏味漸漸佔據了心靈。我們體會不到詩意。如機器整日運轉,不知停息,我們找不到那詩意的空地。柴靜的一段話,令我頗有感觸:“一個人應該這樣活著:春天來的時候,門開著,風進來,花香進來,顏色進來。你碰到雨或霧時,會忍不住吸一口氣,感受到凜冽而又清新的味道。秋天,跟你喜歡的人在一起,一個下午只懶洋洋曬個太陽。”春夏秋冬,我們身邊的景在更替著,可匆匆走過無暇回首,我們遺失了太多詩意,太多美好。

  記得有次身體不適,在從學校回家途中,我緩緩踱著步,意外感受到單調生活中的風景。時值深秋,天空深曠湛藍,路旁的梧桐葉徐徐落下,覆在地上,宛若大地的金裝。很久沒有感知到自然,不是身邊沒有自然,而是我們腳步匆匆。憶起兒時的春遊,和同學在漢江大堤上放風箏,採野菊。空氣中盡是青草的芬芳,泥土的氣息,真覺得一切真好。當我放假回沙洋時,那些景也在,不過現在的我,卻少了當初的那份純真的快樂。

  我不願兒時的那個空氣清新,綠樹滿目的小城改了模樣。

  我不願巴赫的小調再也沒人奏起,無人欣賞。

  我不願人們匆匆走過,對人事,對自然,對生活沒有一顆詩意簡單的心,在單調的生活中失去自我,虛擲黃金時代。

  我只願心懷詩意,淺吟低唱,虔誠欣賞,以赤子之心去生活,在自然中流連,寫下生命純真的詩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