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秋收起義觀後感

有關秋收起義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秋收起義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收起義觀後感 篇1

  1924年開始的國民大革命在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的背叛而失敗告終。中共面臨巨大危機,因此於1927年8月7日湖北漢口召開重要會議。會議決定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領導秋收武裝暴動,奪取長沙,為中共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影片《秋收起義》講述的就是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的整個經過。

  從整個影片中最能感受到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的是的方面有:

  首先是人民戰爭思想。革命戰爭是群眾戰爭,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進行革命戰爭。戰爭力量的比較不但是軍事力量和經濟力,更要比人力和人心。戰爭力量最深厚的根源在於人民群眾。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群眾而決不是反動派。革命戰爭是群眾的事業,是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戰的戰爭。務必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階級,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戰爭要兼顧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儘可能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盡力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一次來跳動和持續人民群眾對革命戰爭的長期支援的用心性。對於毛澤東的人民戰爭思想在影片中就有充分的體現:毛澤東農民戶外講習所的學生嚴靈芝和樊策青。受毛澤東思想的閻靈芝反對地主父親的做法,把自己家裡的土地和財產平均分給農民;樊策青冒著被會被活埋也要跟隨毛澤東進行武裝暴動。毛澤東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參加起義的人們群眾,乞丐藍頂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毛澤東還幫忙細呀兒贖回父親的頭。在攻打下一座城市後,就把當地地主和官紳的土地和財物平均分給當地農民,軍隊不拿一分一毫。對於想要逃跑計程車兵,毛澤東也是仁慈對待。在餘灑度想要槍斃逃兵時,被毛澤東及時救下,還給與他們金錢,讓他們好好回家生活。為以後人民軍隊的不斷擴大奠定了良好基礎。

  其次就是毛澤東的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思想。在秋收起義失敗以後,毛澤東沒有像在餘灑渡選取繼續攻打湖南的大城市長沙,而是轉而向湖南和江西的邊界的羅霄山脈進軍。他正確分析給餘灑渡聽,若是攻打長沙,則武漢和廣州的反動軍隊便會在半天之內趕到長沙,而我軍在此時卻無法很好的還擊敵軍,而要進軍湘贛邊界的山區,正因在那裡的“三不管”地帶,我軍既能夠整頓好,也能夠為日後的武裝暴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落後的農村經濟上,農村一向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能夠不依靠城市而獨立發展,這樣就為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帶給了經濟基礎,而農村又是遭受到壓迫最大的地區,農民受到當地的地主、官紳的打壓,生活困苦,民怨極大,只是由於沒有一個領導人來領導,他們一向不敢反抗,也不知如何反抗。因而也給建立革命根據地帶給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加之,湘贛邊界的農村地區受到大軍閥的管制少,能夠說是軍閥管制的空白區,當地軍閥軍力少,這樣一來就為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帶給更多的有利條件。

  秋收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在起義過程中,毛澤東正確的軍事思想不能讓人忽視。秋收起義在日後我軍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好處。

  秋收起義觀後感 篇2

  為了加強我們對黨的瞭解與認識,我們學院組織大家看了《秋收起義》和《長征》兩部經典的電影。

  觀《秋收起義》,我看到了革命崛起的艱辛,覽《長征》,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及中國紅軍為了解放中國,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積極進取的革命精神。同時,經過秋收起義和長征,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待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鬥爭中不斷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逐漸形成及完善的歷史環境與過程。

  1927年,蔣介石的叛變無疑是給中國革命一個沉重的災難與打擊,當時一片白色恐怖彌散在整個中華大地。在敵我力量懸虛很大,中國革命面臨消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具有歷史性轉變點意義的八七會議。在會議上,毛澤東認真分析和總結了革命當前面臨的困難,同時敏銳地發現中國革命缺少一個屬於自己的立腳點,他提出,要取得革命的勝利,首先要讓中國革命先站住腳跟,這樣敵我力量懸虛的形勢下,有必要先儲存我們的革命實力,重新整頓好隊伍,並鼓舞廣大紅軍戰士“我們這塊硬石頭遲早能砸破蔣介石那鼎水大缸”。毛澤東提出的一系列正確建議結束了中國工農革命長期漂流的命運,隨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克服艱難險阻攀上了井岡山,建立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扭轉了中國革命當時的局面。毛澤東帶領中國革命邁出了不同尋常的一步,這一步雖然走得很艱辛和沉重,但歷史證明,這一步是正確的,這裡不開毛澤東的正確領導與中國工農軍的努力。

  而從長征過程來看,中國紅軍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走完了充滿艱辛坎坷的漫漫長征路,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創下了這一令全世界人們驚歎的壯舉。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面臨中大危機時自覺承擔了拯救中華民族、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這個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義無反顧,臥薪嚐膽,先後經過了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驚心動魄的戰爭。他們餓著肚子,光著腳丫走出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這種為了中國遠而長征,為了人民而戰鬥的無私奉獻精神、積極進取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淨勝,是中國共產黨所特有的,與其說中國共產黨改變了歷史,其實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支先進的隊伍,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承擔起歷史使命,才能拯救中國。

  透過這次對《秋收起義》和《長征》兩部記錄了中國革命艱辛的影片之後,我對中國革命一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革命,就得要人犧牲,就得出汗流血,而正是中國紅軍用鮮血來譜寫了革命的歷程,讓我感覺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我更加堅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廣大的中國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為人民創造出社會主義高階階段。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一名黨員,我更應該主動承擔起當今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不斷髮奮圖強,為能建設祖國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深入廣大人民群眾中去,一切從維護人們的根本利益出發,發揮積極帶頭作用,全心全意去為人民服務。

  秋收起義觀後感 篇3

  秋收時節,一聲暴動。 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

  如果說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路,是革命的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

  秋收起義,不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意義。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不過,國共相差懸殊,無論是軍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國軍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但,共軍有弱,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準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儲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準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秋收起義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計程車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鐘,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髮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

  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是不容易的,任誰也知道,它又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