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的觀後感

郭明義的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郭明義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郭明義的觀後感 篇1

  郭明義是鞍鋼一名普通工人,被譽為當代活雷鋒。他愛崗敬業,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優異成績。他擔任翻譯時為鞍鋼挽回了十萬餘元損失,並拒絕了外方的高薪聘請。他二十年來一直堅持獻血,獻血量是全身血量的十多倍,並組織工友們義務獻血。他一直資助失學兒童和困難群眾,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幫助患白血病的孩子治病,實現理想,尋找配型合適的捐獻者,最終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他把分給自己的房子讓給工友,一家三口擠在一套小房子裡。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看完電影我很感動,我們為自己、為親人朋友可以付出時間與金錢,但是卻很難像郭明義這樣為陌生人付出那麼多。郭明義自己的生活還十分困難,孩子直到上大學都沒有自己的房間,家裡唯一的彩電被他賣掉了,他常年穿著工作服,為妻子買幾十元的戒指。但是他卻堅持獻血,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累計捐款十幾萬。他的物質生活是清貧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卻非常富有。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他的行為,但是卻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高尚。在這個物慾橫流,充滿功利色彩的世界上,他是一縷穿透世俗價值觀的陽光。也許在我們眼中他本身就是需要幫助的物件,可是他卻總能發現比他更需要幫助的人,並毫不吝嗇的給予他所能給與的幫助。做一件好事並不難,可是像這樣幾十年堅持做好事,並樂此不疲,的確很難。正如郭明義2010年獲得感動中國人物時的頒獎詞描述的那樣: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

  也許我們做不到和郭明義一樣為他人貢獻出自己的全部,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幫助他人。我們少買一件新衣服,少吃一頓大餐,舉手之勞或許就可以成為挽救一個家庭,一條生命的一份力量。我們也應該和郭明義一樣,經常多看看自己的周圍,是否有人需要幫助。只要每個人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終會匯聚成愛的海洋。

  郭明義的觀後感 篇2

  欣賞國產人物電影《郭明義》的真摯感受。

  說真的,就在這65週年七天國慶長假裡,讓我得到最大收穫的就是精神上的慰籍,和思想上的感動與昇華。那就是我能夠真實地在影影片道上真實地欣賞到了國產人物片《郭明義》;我的心靈得到震撼,不得不深刻感觸道:溫暖人心天地情//默默無聞見人品。

  這部影片取材於真人真事,藝術化地表現了郭明義幾十年如一日,愛人如己,甚至愛人超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深切細微地展現了他這一位 先後獲得的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之外;這部電影還為郭明義這樣一位普通但卻光彩照人的中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樹立了一座樸素的豐碑。

  哪一個人就是一面鏡子,它像一面獨特的鏡子,讓每一位觀眾的靈魂得到震動,也讓我們各種 皮袍下的小 更加無地自容。雖然故事並不複雜,可是郭明義言行舉止卻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他的追求,正是當代弘揚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直視著影片,它用人物大量無私奉獻的事蹟,串聯起郭明義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過郭明義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展示了他樸素的言行心思和人生價值觀。

  當別人以為他瘋了、傻了的時候,他就嚴肅地提醒對方說道:你雖然有20年黨齡,但也許你已經有20年沒有認真看黨章了吧?

  當孩子在真切地問他:為什麼你總能發現比自己家庭更困難的人的時候,就給予幫助……他就淡然地回答:只要心裡有,就能看得見;

  當妻子責怪他對家庭照顧太少對別人關心太多的時候,他會略顯慚愧地回答,看到別人比我們更苦更難的時候,我總不能把頭扭過去,裝作沒有看見吧?

  ……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樸素,一方面是一種道德關懷,愛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種政治信仰:做一個共產黨員,就要能夠讓人看得出來!現實生活中,一個共產黨人是否能夠被群眾看出來,看出來他是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來說,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嚴肅的考驗。無論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或是郭明義這樣的普通共產黨人,將如何用我們對待利益、對待名利、對待人民的態度、方式和行動,來體現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郭明義提供了一個範例,更是一個高於普通人的共產黨員形象。

  只要心裡有,就能看得見。就在於這個有著金子般品德的人可敬、可親、可學,他與我們尋常在街頭巷尾碰到的人沒什麼兩樣,普通得像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一樣毫不起眼,但他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操守,他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深深感染和打動了億萬人民。就是這麼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的心態就是這樣的高尚,充滿著一個神聖的職責和義務,如果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能夠有他的思想境界的話,那我們的社會不就更加的充滿活力,沒有那麼多的下崗和困難人員了嗎?就沒有那麼多的信訪群體諸多訴求了!

  甘於清貧、安貧樂道,真實奉獻,就是中華民族兒女最為推崇的行為美德,捨己為人、甘於奉獻是衡量一個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標尺。如何對待自己的國家,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黨員這一名稱,從根本上體現著一個人的思想境界與道德品行。更是對那些當了幾天的官員自認為很了不起,高高在上,傲慢人情,寒冷待人來明顯對比,無形的鞭韃。

  是的, 向雷鋒同志學習 向郭明義同志學習,絕不只是一句空話,應當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裡。也和經濟發展一樣,都必須落實到具體中。

  毛澤東曾經說過: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 郭明義正是這樣的人,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這些思想觀點永遠都不會過時的、永遠。

  郭明義的觀後感 篇3

  近日學校組織觀看了一部弘揚時代主旋律題材的電影《郭明義》,觀後自己深受觸動。

  影片中講述了郭明義的幾個典型事蹟,一個是他將自家的電視機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小學,讓在那裡上學的孩子能夠看到電視,能夠了解外面的世界,能夠看到自己的偶像。而且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把家裡的'電視捐出去了。另一是為救治兩名白血病人而四處奔走,能夠醫治白血病的方法就是找到相配型的骨髓進行移植,郭明義就是為了幫助一位白血病人找配型骨髓,不辭辛苦,堅持不懈根據得到的一點點線索,找了三年終於找到了有配型骨髓的人,及時挽救了那名白血病的生命,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郭明義是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郭明義的精神實質就是雷鋒精神在新時期的寫照。在郭敬明眼裡總能看到比自己困難的人,並且能夠有實際行到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也許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隻要能給那些困難的人帶來一點生活或者處境上的改善,那也足夠了。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郭明義的事蹟給我們做出了完美的回答,那就是多獻出一點“愛心”,多奉獻一些“公德”。只有獻出“愛心”,為社會做些事情,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感,換來人生的愉悅,獲得生活的幸福,得到社會的尊重。只有尊敬與愛戴別人,才能換來別人的尊重,這就是“我為人人”,“人人”才能“為我”的道理。在追求文明的世界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的財富才能不斷增加,人類社會的文明才會得到發展,我們這個世界才會變成文明的天空,和諧美好的人間。

  也許我們可以從郭明義的語錄,來體會對他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理解:“30年來,我經歷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確:一個共產黨員,要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接觸不同的社會群體,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經常接觸孤兒院的孤兒、上不起學的孩子、生活困難的職工,和他們相比,我就感覺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幫助他們。”“雷鋒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選擇,雷鋒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讓愛自然地流淌,它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上海這片紅色的熱土上。” ——— 郭明義

  郭明義用自身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價值和意義,堪稱共產黨員的行為標準,雖然我可能無法達到他那種幾乎完全的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境界,但我也會以助人為樂當成一直的行為準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