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範文(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1

  《一條狗的使命》上映那天,朋友上傳了一張模糊的舊照,上面是一隻黑色的狗,那是她十年前的小夥伴,她不知道,它能不能如《一條狗的使命》裡的貝利那樣,在某一天,以另一隻狗的形態回到她身邊。

  其實,無論有沒有養寵物的經歷,《一條狗的使命》都能讓你有所共鳴。因為它雖然講的是人與狗的羈絆,實際上也是說的人生所有的關係。

  “狗能告訴我們怎麼去愛,狗能教人類活在當下、珍惜當下、不要沉湎於過去或未來。”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說,這就是他想透過電影傳達的訊息。

  拉斯的導演生涯裡,已有三部作品是以狗為主角的,第一部是1985年用瑞典語拍的《狗臉的歲月》,第二部是20xx年的《忠犬八公的故事》,“你可以想象我有多愛狗”。

  有了《忠犬八公的故事》珠玉在前,拉斯·霍爾斯道姆時隔八年重拾該題材影片,《一條狗的使命》首日便獲得單日票房亞軍的寶座。

  與“忠犬八公”不同,《一條狗的使命》將視角設定為“狗眼看人”,從不同狗的角度,去看不同的人生。視角獨特的同時,狗主角們的臺詞量也相對較大,但萌點幾乎也都出自於這些“狗語”,它們可以說是電影自帶的活體彈幕,是人類世界劇情的點睛之筆。

  拉斯坦承,真正的難點正是這些臺詞。在此之前,他觀察狗演員們三個月,當它們跑過來、跳過去的時候,這個人類都在旁邊看著,有時候還直視它們的眼睛,“想從中讀出靈魂”。

  而排程狗狗們演戲並不難,基本上五分鐘就能教會,而且現場每條狗都有替身,馴狗師也很有經驗。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2

  最近剛上映的這部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剛開始打的是“寵物界的三生三世”的標籤,這不禁令人好奇,這到底是怎樣一部影片,可是後來看過之後發現,它不只是三生三世,它講的是一隻狗的“五世”的不同境遇,從而反映了人類現代文明的程序以及人類和動物逐漸和諧的相處模式。

  影片開始,貝利在剛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看起來有些離譜的劇情,其實反映的是作為我們新時代的人類,在剛開始接觸寵物餵養時難免有些生澀,不懂得該怎麼去照顧它們,而新生的生命通常是很脆弱的,一旦照顧不周,就容易結束了生命。

  後來,它開始有人餵養,做了正式的登記,它幾乎成為了這個家的一員,可以在院子裡自由自在地跑來跑去,閒暇時依偎在主人身邊,舒適不已。

  第三部分,這隻狗不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讓我想起了《忠犬八公的故事》裡的小八,它一生為了主人而活,忠誠不二,這也是它的價值體現,而影片中的這隻狗,也算是實現了自身的社會價值。

  到了第四階段,它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寵物犬,一生被主人愛護餵養,看似平安無憂,但其實卻失去了自身的自由。

  影片最後,在面對那對貧窮的青年男女的無視和放任其自生自滅的狀態下,它依舊在頑強的生存著,這也是影片的一個奇妙的轉角,它也因此等來了生命的轉機。

  其實,看似單純講動物世界的影片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它代表的不只是狗這一個物種,更是所有的被人類餵養的動物,只有當人、物、社會這三者達到一個平衡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自由狀態。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3

  閒來無事的早上最適合看一部電影,透過導演展示的世界來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

  說實話,《一條狗的使命》類似題材的電影也很多,都是來表現人與動物之間的情誼。但是《一條狗的使命》卻能從中出彩,是因為它另闢蹊徑——以動物的視角來敘事。

  比利,那條金毛,第一眼看去沒什麼特別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卻看到了它在伊森的訓練下表現出的聰慧,同時還有他們相互陪伴的溫情。如果你以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就是這樣,狗和人類相互陪伴,一直到老。那樣,這個電影應該不會有8。8這麼高的評分。

  人生中,一直都是分分合合,聚聚散散,在《一條狗的使命》中也不例外。

  狗的命運啊,很短,這是一直圍繞著主人的一生。比利,它儘管可以帶著記憶重新再來,但是在每一世都會有一個不同的名字。當然,其中再也沒有人會和伊森一樣,叫它比利比利比利。

  在這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最後仍在一起的比利和伊森,而是華夫和養它的女主人。

  不知道為什麼當我看到女主人迫於現實將華夫扔掉的時候我反而鬆了一口氣。動物真的是無感的嗎?我不知道,但是我卻明白它就算是傷心難過,我們也不會清楚。反之,亦然。所以,可能是因為其他故事都很美滿,那麼只有這個帶點悲傷色彩的經歷才讓我記憶深刻。當然,也可能是導演為了後來比利找到伊森埋下伏筆。這樣想倒是給人了一些安慰。

  看完整部電影,確實讓我有所感動。感動於人與動物之間也可以相互取暖,相依相偎;感動於人與動物的心靈相通,可以是一對無言的摯友;

  感動於這個世界上不只人與人之間有無私的愛,人和動物之間的情誼可能更重。

  也許,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總會有愛在默默蔓延。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4

  最近我看了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名叫《一條狗的使命》。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條狗的靈魂做了四輩子的狗。第一輩子講了一個叫伊森的男孩和媽媽在逛街時撿到了一條奄奄一息的狗,把它帶了回家幷給它取名叫貝利。伊森和貝利十分要好。伊森長大後,在一次偶然中被別人燒掉了房子,失去了女友,而伊森也離開它去做生意了,貝利十分孤單,過了第一輩子。,第二輩子,貝利做了一條警犬,在一次行動中犧牲。第三輩子,貝利在偶然的機會中,促成了一次結合。第四輩子,貝利回到伊森的世界,促成了伊森和前女友的重新生活。

  在這部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貝利的第二輩子。它撲倒了想殺害他主人的槍手,而自己卻犧牲的場面。那時,搶手悄悄摸到了警察背後,正在瞄準。而準備槍響的那一刻,貝利就如離弦的箭從旁邊竄出,撲倒了搶手,而自己英勇犧牲。貝利在撲之前會想自己會犧牲嗎?一定沒有。他一定在不假思索地想:我的主人就要犧牲了,我必須得救他!是多麼堅定!

  這部電影在片尾說:活在當下,給予別人快樂,是狗的使命。為別人服務,助人為樂,以別人為核心,這是多麼高尚的品德啊!就像北宋初年的政治家范仲淹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記得最近新聞聯播上說的嗎?某地又有一人不慎落入水中,附近一位會水的小夥子,想也不想就跳入了水中,知道吧落水者就起來為止。然後,他為了逃避別人的讚賞離開了此地。這些可愛的人,正像蠟燭一樣,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正是因為這種精神,才能讓這個世界溫暖、幸福。

  活在當下,給予別人快樂,是狗的使命;但我覺得,這同時也是人類的使命。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5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名叫貝利的狗經歷多次重生,在不同主人那裡經歷的人生和定位出自己的使命,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

  電影高潮在最後一部分,小狗貝利產生了自己的願望之後,開始尋找主人,開始為主人尋找曾經的戀人,開始想方設法讓主人知道自己就是曾經的貝利。

  這一切,對一隻小狗來說,實在太難了。有時候,我們想證明自己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想證明自己一直沒有改變,難上加難。可對貝利來說,因為有了主人的信任,有了主人給它嘗試證明自己的機會,一切都順其自然。

  在小狗貝利的三生中,有在危險之際拯救家人生命的時刻;有在主人情緒不好的時候主動製造快樂的時刻;有化身警犬破案,對主人中彈犧牲的時刻。生活總是會在最關鍵的時候,讓你感受到陪伴的意義。對那些不滿足於平淡生活的人來說,唯有看到或見證這樣的選擇,才能真正感覺到生命波瀾不驚背後的使命。

  電影裡的許多畫面都是以小狗貝利的視角呈現的,似乎周圍的一切都是居高臨下。本以為一切理所當然的相處,殊不知,我們去佔據了某一種無法回頭的傲慢。

  一生的時間也太匆忙。主人的一生,對於小狗貝利來說,已經經歷了三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小狗更為珍惜自己再次遇到主人的機會。為了珍惜,就會有使命。有了使命,就會有那些讓我們誤解、釋然,甚至感恩的事情發生。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悟到每一個狗狗的出現是為了完成他們的任務,完成他們畢生的使命,給我們帶來快樂。我不禁想問:我們人類的任務是什麼?我們的使命是什麼?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6

  今天早上,我們看了電影《一條狗的使命》,這是我看過得最好看的電影。

  影片中講述了一條狗在無數次生命輪迴中所想、所聽、所見,在一次次復活中思考生命,深刻的詮釋了“我為什麼活在這個時代”。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悟很深,我也無數次像電影中的小狗那樣,思考著同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活在這個世上?

  難道我活在世上的目的就像居里夫人一樣,當一個大公無私的科學家?或像馬雲一樣,成為響噹噹的富豪企業家?還是隻能成為一個無名鼠輩,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呢?

  但很快,劇中的小狗給了我答案:在一次復活中,它有幸成為了一隻警犬,他的警察主人給它起名叫“莉卡”。在一次拯救人質的行動中,一名歹徒悄悄跟到莉卡主人身後,這歹徒拿著一把槍,正準備朝著警察開槍,而警察絲毫沒發覺,在危急時刻,莉卡突然篅出,撲倒了歹徒,同時子彈也從槍口射出正好打中撲過來的莉卡……莉卡為了保護主人犧牲了!看到這一幕,我差點哭出來!這隻命運坎坷的小狗,它既不會哭也不會笑,更不會說話,它用行動盡到它的責任,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也恍然大悟:活在世上的目的有很多,但如果做出有意義的事,一輩子也很充實。

  那反過來,什麼叫有意義的事呢?比方說一位富翁,如果他整天守著他自己的財富而死,他這輩子活得半點意義都沒有;假如他能拿出一部分財富做善事,創造出千萬個工作崗位,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那麼富翁的一生就是真正富足充實的。

  其實對於我們小學生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義的事:比如借文具給忘記帶的同學、公共場所見到垃圾隨手撿起、分享好東西、扶老奶奶過馬路、幫助別人找回東西甚至向警方提供線索……生活中不缺乏這些好事可以做,那樣,你不僅能在別人的稱讚中獲得快樂,也能在做這些事的同時得到快樂!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7

  最近,媽媽帶我去影院觀看了一部十分火的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在觀影時,劇情時而讓我想哭,時而讓我想笑。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似乎懂得一些人生哲理。

  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伊森的小男孩救了一條可憐的小狗,並給它起名叫貝利。時光流逝,往日的小男孩有了女友,步入青春期,而貝利卻老了,最終在伊森的身邊離世,然而貝利的靈魂卻沒有消失,它的生命一次次輪迴,它變成了警犬,變成了柯基犬,過著平凡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又遇到了他曾經的主人——伊森,並在一次次的努力相認後,終於和伊森又團聚在一起。

  這部影片是以狗的角度來向我們敘述故事的。影片中有許多令我哈哈大笑的情節,但也有許多令我幾乎感動到淚奔的情節。影片中在貝利的第一世,它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光,但它最終因腎臟衰竭,在主人的身邊靜靜離去;第二世它為了保護主人,中槍犧牲;第三世它的一生十分庸碌,無波無折。它每一次離去的時候,我心裡都空落落的,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第四世,它終於歷經風風雨雨,與最初的主人團聚,很多人都被感動得流出眼淚,我雖然很感動,但是仍控制住自己沒有哭,我被貝利忠誠、執著的精神深深感動。

  影片中,貝利一直在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最後,它悟出了道理,其實活著並不需要思索有什麼具體意義,只要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並珍惜這段時光便足矣。我認為,人活著並不是為了做什麼大事,只要開心地度過每一天,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便夠了。人生沒有什麼輪迴,要麼帶著煩惱、悲觀地度過,要麼樂觀、開心地生活,你選哪個?我選第二個,因為一輩子並不長,開心生活才最實在。

  這部影片不僅精彩,還讓我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人要始終樂觀面對一切,踏實做好當前的每件事,要珍惜身邊的每個人,保持一顆感恩的心!

  《一條狗的使命》觀後感8

  “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這句話,怕是人盡皆知,而看了《一條狗的使命》後,也許你將會陷入沉思。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隻狗,而這隻狗,有四個狗生。但讓我納悶兒的是,這隻狗的每一次輪迴,都有前世的記憶,會記得熟悉的味道。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那麼越通人性的狗,輪迴的次數是不是越多呢?

  它第一世的主人叫做伊森,而它自己叫做貝利。貝利和伊森一起長大,它還是伊森的“Boss Dog”(狗老大)。貝利幫助伊森找到了愛情,還救過伊森和他媽媽的性命……貝利陪著伊森走過了整個童年,整個青春期,這也許是它的第一個使命——陪伴伊森到成年。

  第二世,貝利很吃驚,因為它變成了一隻母狗!它簡直不敢接受這個現實!不過這一世讓它自豪的是它是一條警犬,它的使命,是找人,找東西。誰讓他有一個引以為傲的鼻子呢?這一世,它為了救主,喪命於搶下。

  第三世,它和新主人瑪雅一起“宅”,看著瑪雅結婚,生子。不過這一世的它,有一個狗狗夥伴。夥伴離世後,它不就便跟著離世了。第四世的前半生,它天天被新主人拴在院子裡,沒有自由,沒有快樂和幸福。被新主人拋棄後的它,離開紛擾的城市,不知不覺,竟憑著記憶中熟悉的味道回到了它第一任主人伊森的家!它這幾世,從沒忘記過伊森!找到伊森,一人一狗相認時,他們都老了,而它,幫助伊森重新找回了愛情。所以伊森童年的歡笑,還有他的後半生,都交給貝利了。

  這隻狗的故事很精彩,我也想體驗輪迴幾世的滋味,我想看看狗狗輪迴幾世後,是否還能記得上一世的一切。故事最後,這可愛的狗狗說道:“所以當了幾輩子的狗,我終於明白了,首先要開心,只要有可能,就竭盡全力去幫助別人。對過去的事不要一副苦瓜臉,對未來也不要愁眉苦臉,只要活在當下,這就是狗的使命。”

  一隻狗尚且如此,何況人?人的使命,不也該是活在當下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