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精選7篇)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精選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1

  《公司的力量》看完了,褒貶不一。有人說它徒有陣容,空有內容,倒也合理。因為如果沒有深厚的知識積累和對經濟發展的獨到見解,那這部片子基本上就是一個知識補充的能量棒——多吃有益。

  風格就不多說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大國崛起》已經讓我們見識了這位導演的大手筆,善於拿全球說事,這次的片子仍是一脈相承。裡邊有很多不錯的名人語錄,有的可能以前上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來說,大多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頂多也就是似曾相識卻不得其解。還好,這次看到還能有所觸動,是不是該對自己領悟力的提升竊喜一下。

  摘錄其中一些經典的比較有氣勢的句子,供個人儲存。

  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

  面對強大的美國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發展思路。他對屬下說:從前是一一個日本人的立場來考慮事情,如今要以一個世界人的眼光做出判斷。

  在歷史和現實的交錯中,我們想再次回望來時路——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個充滿希望的春天,這是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什麼都沒有……

  所謂的企業家誓言:

  我是不會選擇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求安穩,我不希望在國家的照顧下成為一名有保障的國民,那將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我要夢想,我要創造,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而無所畏懼。我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自豪地說: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已經做到了。

  君子不言利。但富蘭克林卻告訴大家:掙錢不是貪婪,也不為謀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絢麗多彩,是改變個人命運的最好途徑。

  和比自己強的人合作,而不是和他們戰鬥。這是卡內基一生信奉的常識。他還特意撰寫了一句話,讓人刻在自己的墓碑上:這裡躺著的人,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

  馬克思尖銳地指出了資本的貪婪本性: 如果有10% 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 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2

  這天就談談看了《公司的力量》紀錄片之後的一些感受,與各位分享。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五集《危機時刻》和第八集《創新先鋒》、第九集《本土雄心》。該紀錄片透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

  在《危機時刻》這一集,談到了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德國等國家的應對之策,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經濟從公司和政府相分離到出現混合式經濟體制,國家還是規範公司的發展,以及美國公司法的建立。同時,也看到羅斯福總統的在應對經濟危機時候的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大國家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拉動就業,減少失業的措施。而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下,中國所採取的計劃中也有類似的措施,讓我們感嘆歷史何其相似。

  在《創新先鋒》這一集,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在二戰之後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軟體、網際網路、電晶體等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看了該集,讓我們認識到了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公司,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美國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多的核心技術,源自於美國政府建立的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的產學研模式,而中國也在推行這種模式。

  但是我們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卻並未有美國如此高的技術轉化率,這也讓我們不得不深思,每年國家向大學和研究機構投入的巨資,是否都得到了回報,為何無法得到有效回報的原因還是因為公司組織機構不健全,這些都是我們就應努力的方向。或許杜邦公司從知名大學聘請教授做科研,最終研發出可用於多種商品的尼龍材料,就應成為中國產學研模式的榜樣。

  在《本土雄心》一集,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節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體徐少春等著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我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體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職責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為在和平的年代,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公司的力量》能夠給企業、政府、社會起到警示作用,我們國家的發展不能夠偏離公司的發展,要為公司發展創造理想的環境。同時,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創新的好壞。這也告訴企業家們,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否則會毀掉企業的創新。

  作為改革開放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的一個代表,金蝶一向以來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少春認為《公司的力量》的選材、視野與深度,必將啟迪經歷過危機的中國群體,開創屬於中國的公司的力量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麼金蝶軟體要聯手中央電視臺,在當前的市場經濟與歷史環境中,打造如此一部公司的思想史、啟迪曲、勵志片的緣由。

  金蝶軟體不僅僅參與了《公司的力量》的策劃,而且其自身也在幫忙中國企業尋找先進的公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從金蝶明珠會,到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從打造中國企業無邊界交流平臺,到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是徐少春對公司的力量思考後的行動。

  2010年6月5日,深圳金蝶軟體園,在金蝶明珠會理事大會上,百名企業家共同釋出《創新中國管理模式宣言》,肩負國家戰略轉型時期企業家使命,用心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創新中國管理模式,推動中國管理變革,以此培育產生更多世界級中國企業、世界級中國品牌,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

  正如《公司的力量》中所談到的一樣,我們此刻之所以缺少創新和核心技術,是因為我們的管理跟不上創新的步伐,無法為創新帶給肥沃的土壤。發掘成功的管理模式,讓公司成為創新的主體,讓優秀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創造更多的核心技術,這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3

  最近看了兩部紀錄片:《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見識了不少新事物,也隨之產生了不少感想。一直念著要把想了很久的部落格給建起來,來寫寫感想什麼的,不過今天,還沒等看完,就已經因為感慨太多而忍不住先動手了。

  《公司的力量》第八集:創新先鋒,文如其題,主要講近代歷史上,因科技創新,特別由公司引導的創新,給全世界帶來的跨越式的進步和發展。重點講了貝爾實驗室和其發明的電晶體,全球500強中歷史最悠久的杜邦公司和其發明的尼龍,美國矽谷的由來及矽谷模式的世界影響力等等。

  此外,還透過對比科技創新上的日本模式和美國模式,介紹了日本的二次創新、贏得全球儲存晶片市場的勝利、個人電腦產業的失敗及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介紹了美國模式的精神所在:不再留戀舊的技術,著重未來,著重下一個發明。

  紀錄片故事背後的脈絡很清晰,突出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公司因發明創造而獲利,世界因這些公司而進步。當然也順便講了創新需要自由、國家需要扶持科研等制度保障要素等等。不同人看這個記錄片,關注的側重點肯定不同,對於我來講,好像處處是震驚,樣樣是新鮮事物。看著別人的發明創造,瞭解了諸多現代公司的發展史,太令人仰望了,而對比之下,自己和這種事物的差距實在太太太遙遠了。

  高中分科時選理科,原因是老師都說,理科讀大學可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更多。所以也就如同之前選理科的緣由,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使命的結束,果然理科沒一路讀下去。轉讀了新聞。那時經常聽老師講,新聞無學,我們都以為老師是謙虛。直到畢業後才真的知道,新聞真的無學,課堂上沒學到啥,課堂外自己也沒意識去學更多的東西。而整個行業在國內似乎也沒有什麼規範可言,工作只有入門壁壘,卻沒啥技術壁壘,一路這個模式培養下來的我們,更何談核心競爭力呢,更別說發明創造了。

  曾幾時時,也有學者專家建議,做新聞要做雜家,要博採眾家之長。如同這一句泛泛而談的話,學的知識也是泛而不精,別說是眾家之長了,連諸多常識的東西都一無所知。並非是說看了紀錄片,被諸多名人激勵,一下子要跟隨德先生賽先生,還突生舊中國要趕超英美似的幻想。而是覺得作為21世紀的現代人,卻一次次被20世紀的歷史所震撼,被一個個常識所打敗,覺得自己像一個原始部落穿越而來的人,空空披了件現代的外衣,而腦袋裡充斥著的還是古老的文化,只記得泱泱大國曆史燦爛悠久,記得四大發明四方朝拜,卻一點不知道離自己最近的近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歷程及其背後的推動力量。不是stay foolish,而是真的foolish,這,真是多麼痛的領悟。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4

  關於“公司是什麼”其實一直沒太思考過,某次在睡前音訊中聽到一個耳目一新的說法,“公司不是任何具體的實物,而是我們的共同想象。”很顯然,這就是尤瓦爾·赫拉利說的,我覺得他可以被封為“共同想象派”。所以,當我們談論公司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公司的力量》以世界現代化程序為背景,梳理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了公司組織與經濟、思想、法律、文化、技術、社會等各個層面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推動。這個紀錄片共分為十集,《公司!公司》主要探討公司是什麼,公司對於國家、社會、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市場無限》主要講述公司的發展歷程,公司法是如何誕生,成立公司如何變成人的一種權力;《獵富時代》探討企業家是什麼,他們是如何積累財富的同時推動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變革;《進步之痛》探討工業化程序的福禍相依,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與之相伴而生的利益矛盾與權力衝突;《危機時刻》講述當經濟危機爆發時市場與政府角色與責任,以及公司如何在危中尋找商機;《誰執權杖》探討的就是公司管理問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完成了公司自身的現代化革命;《各領風騷》講述美日抑或中西不同的文化差異,這些文化化為公司文化以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先鋒》講述公司用創新的產品、技術在改變世界,這本身也是公司生存的使命與宿命;《本土雄心》則回到中國本身,從近代史的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四十年,本土公司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小心翼翼的平衡與摸索,唯有時間見證;《地球無疆》講述全球化背景下公司面臨的全球性競爭與合作,機遇與挑戰。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若我們要辦一個公司,應當思考它的價值和意義,問問自己“我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足夠激動人心和鼓舞生命。不論是作為一個企業家還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同樣應該思考應該具備哪些品質才能完成這次“有意義的冒險”。

  人類總是一次次走遠,一次次回頭,帶著喜悅和疼痛一路狂奔,公司這個被人類創造出來的生命體未來會如何演繹,既在回頭望的路中有跡可循,也在不斷進化的世界中無法想象,而我們的使命就是去不斷挖掘和賦予它意義和價值,點亮生命長河。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5

  看了《公司的力量》,覺得很受觸動,也讓我對經濟、對公司、對歷史、對企業、對世界都有了較深刻的瞭解,增長了知識。

  自己最深的體會就是:有財產權和契約才有公司和市場,有公司和市場才有經濟增長和國家興起。可見公司在一個國家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20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其實則是公司企業之間的實力之爭。該紀錄片透過對五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九位國際知名商學院教授的採訪,幫我們詮釋了公司在經濟和國家發展中的作用,並提出了一些公司發展的規律。

  今天,公司一詞的出現是如此頻繁以至於我們有些熟視無睹。公司已經無處不在。我們的財富來源、創業理想、衣食住行、情感寄託、人際交往,都與公司這個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當下公司無所不在的影響力令世人震驚。公司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帶動經濟增長;公司推動創造發明、產生新的社會文化;公司改變社會秩序、影響制度建設。但同時,公司也放大了人類的貪慾,帶來權力失衡和貧富懸殊。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各國都不得不面臨一系列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勞資矛盾、貪慾膨脹、欺詐橫行等等。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公司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當人們用貪婪和欺詐來解釋災難的根源時,當人們呼籲政府加強監管時,當人們擔憂下一次危機是否還會降臨時,我們必須關注和思考的一個物件就是這個與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的組織,這個已經顯示了足以撼動世界的能量的組織:公司。

  今天世界企業五百強排名次序無不代表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實力和表現這個國家人民的幸福指數。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土雄心》一集。在這一集中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這一集中,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體徐少春等著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談了自己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

  金蝶軟體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公司的力量》中有一段訪談這樣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取決於這個國家企業的實力。《公司的力量》這個名字就彰顯了這樣一種特徵,它再現了企業在當今國家作用、責任和使命。徐少春的這段話給我很大的啟發,我想這也是《公司的力量》這部紀錄片拍攝的初衷,因為在和平的年代,市場經濟的體制之下,全球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的形勢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不再是軍事實力的比拼,而是企業實力的比拼。

  其實我們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國公司一路走來的腳步,從官督商辦到全民下海,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和所有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一樣,中國公司歷經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改革開放後,隨著個人的創造力得以解放,法治社會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國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成長。

  中國的企業家們應當如何戰略?是快點增長自己的知識、還是快點賺錢買輛寶馬車來開著,顯富?辦公司掙錢的初衷究竟是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進步?如何尋找通往未來的新路途?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問題了。

  全球化就是由公司組成的一個網路。公司就從沒有停止過自我更新,那些並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一直並將繼續吸引著我們。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6

  《大國崛起》在前幾年很轟動,引起了人們很多的議論與深思,而《公司的力量》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中國故事》一樣,規模宏大,發人深思。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為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實則是公司企業之間的實力的競爭。在這個時候,《公司的力量》的出現就是恰逢其時。

  《公司的力量》是以世界現代化程序為背景,梳理了近現代以來世界範圍內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和市場經濟的演進,從市場經濟的視點,探尋實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幸福的途徑。

  這部記錄片在中央二臺財經頻道播出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受到了企業家、公司老闆以及員工等許多人的青睞。這部記錄片給公司的變強,國家的富強以及世界的強大指明瞭一個方向,找到了一條道路。在這部紀錄片中,始終闡述著這樣一個觀點:國家的強弱就是公司的強弱,所以國家要發展,要強大,要有競爭力,首先公司就要發展,要強大,要有競爭力。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它的出現被稱作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它更能使得血緣、地緣聯絡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公司的力量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全球化日漸加速的今天,公司已經成了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

  《公司的力量》講述了許多國際知名的企業是怎樣發展、壯大、衰敗的。每個時代不一樣,相應的企業制度、文化、法律等許多東西也不一樣。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

  在《本土雄心》一集裡,講述了中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從清朝末期、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公司的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經濟所起的重要作用。作為改革開放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的一個代表,金蝶一直以來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少春認為《公司的力量》的選材、視野與深度,必將啟迪經歷過危機的中國群體,開創屬於中國的公司的力量的時代,這也是金蝶軟體和中央電視臺合作這樣一部紀錄片的原因。

  看完《公司的力量》後,我明白了:在現在這個社會,公司所面臨的不只是國內市場的競爭,更是全球市場的競爭。只要你稍有懈怠,經濟的洪流就會將你淘汰掉。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唯有時刻進步,時刻創新,始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的思想才會獲得進步,才會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7

  影片的第一集呈現的思想內容是引人入勝的,它能夠深深地鉤住觀眾的心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人類對既熟悉卻又陌生的領域常常夾雜著這麼一股衝勁。

  我們說說劇中的中心臺詞:“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對於這樣的解釋我們不難理解,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到它所要表達的含義,只是我們真正的瞭解過“公司”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詞語嗎?儘管我們對字面的意思表示明瞭,但現實中我們默默的接受著它的給予,甚至也為它付出與貢獻,可我們真正瞭解它是什麼嗎?

  如今,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已由“公司”一手包辦,我們只需要支付相應的報酬,我們甚至麻木的接受,沒有認真的去思考過它存在的原因以及意義,或許這就是普通人的普通人的理由。

  在這個由“公司“引領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下,利益已被最大化,那麼利益的最大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是它的普遍性性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公司“帶給我們的實惠,卻也免受不了它邪惡的一面所帶來的創傷。說說2008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我們就可以身同感受的宣洩與狂怒。可事實上,我們是無法逃離這樣的悲劇的,猶如我們也無法拒絕它帶來的實惠一般。在慾望成為”公司“的動力之時,我們就該明白慾望也終極成為毀滅性的因素。

  “公司“的存在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現實的物質,進行運營的過程中,它以盈利為最終目的,這是它生存的必然,也是它存在的必要。

  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需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而供給的存在為“公司的成立與發展“提供了舞臺。各類公司規模在這個舞臺上各領風騷,那麼”公司“的去向將是何處,未來的發展將是怎樣?或者說”公司“將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引領整個世界的風向標。

  顯然,一切問題從來都沒有唯一和不變的答案,這就是萬物存在的魅力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