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通用11篇)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通用11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1

  時代是不斷進步的。在這前進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能夠反過來促進時代進步的產物,它們的力量是可以改變世界的,而公司正是其中之一。

  可以說人類自從有了物品的交換就有了商業。但為什麼直到公元1000年以後公司的雛形才漸漸呈現出來。其實,與其說公司是一個機構不如說公司是一種制度。公司的兩個本質特徵是“有限責任”和“法人”。自古以來,世界各國是從來不乏商人的。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買東賣西,從中賺取商品交易中的差價。但這種經營方式存在著極大地風險,一著不慎,可能就會傾家蕩產。特別是在中國,商人的名聲一直都不好,有“無商不奸”之說。所以當時只有歐洲才具備孕育公司的土壤。

  世界上任何發明創造都不是絕對偶然的,一定有其必然的因素。歐洲的國家首先在法律上明確承認了自由人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為自己增加財富而奮鬥的積極性。加之歐洲地區面積狹小,資源匱乏,這就促使他們不斷進行海外探索。科學研究表明,在一個小範圍生存的物種的進化速度是快於大範圍內生存的物種的進化速度的,所以歐洲人的身體變得十分強勁。有了政府的支援,人們內心的渴望以及身體素質上的優勢。透過勇敢的探索,歐洲人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且開闢出能夠與亞洲的國家進行海上貿易的各條航道。大量外來資源的湧進使得歐洲國家的經濟得到空前發展。完成這一過程的主力軍並不是國家政府而是大量的商人。嚐到甜頭的歐洲國家開始大力鼓勵商人從事這種貿易活動。但這種商業活動同樣存在著很大的風險。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公司出現了。公司的“有限責任制”將風險分散,人們可以放心大膽的組建公司。俗話說:人多力量大。這種先進的制度吸引到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本的聚集使得公司可以從事越來越多的行業,以填補政府無法做到或者做了也做不好的社會領域的漏洞。公司創辦的初期是由一個極具個人魅力與領導力的人所領導並制定各種制度,就像一個將軍親自指揮著千軍萬馬。手下人的工作只有一個那就是服從命令。但隨著公司的不斷髮展壯大,個人的強勢往往會變成公司發展的阻力。一個人的能力不再能夠駕馭愈發龐大的公司。公司撞到了發展的天花板。即便如此,還是很少有人願意從權力的頂峰下來。大多數人畢生的追求就是權力與財富。從中做出怎樣的取捨都是艱難的。這事一場權力與財富的博弈。最終,慾望服從於理性。公司的所有者引進了聰明的大腦來幫助他們打理公司。從此,開啟了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職業經理人時代。這是有公司以來的一次重大革命。從此,公司的發展又進入了另一個臺階。公司不再擔心龐大所帶來的阻礙了,於是人類永遠也無法填滿的慾望無底洞再次發揮了作用。公司開始大規模的擴張,公司的擴張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但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如剝削勞工,公司的欺詐行為等等。盈利是公司的本分,但公司在本著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下才去的卻是藐視道德的極端做法。於是政府開始發揮作用了,透過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保證了勞動人民的合法權益,使貿易有了一個更穩定的環境。雖然現在依舊存在著很嚴重的法律漏洞,但公司的發展正逐步走向正軌。

  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推動世界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因為它充分調動了人的本性。從嚴格意義上的唯物主義上講,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下來就可以作用萬貫家財;但有的人生下來可能就揹負著鉅額債務;有的人生下來就是皇親國戚;但有的人生下來就可能命賤如蟻。好在這個社會提供了一種符合普世價值觀的衡量人高低貴賤的物質——錢。通過後天的努力,完成財富的積累,從而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目標。如此,對財富的渴求成為人們奮鬥的力量之源。同時問題出現了,自古以來,任何生物都有規避風險的天性,人當然也不例外。而公司正好同時滿足了人類這兩個天性,所以它改變了世界。

  不同時期,人的追求是有所不同的。在已經擁有權力和財富後,人們開始更加偏重道德層面上的發展。公司的發展雖說是依靠公司內部人員的努力,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搭上了社會發展的順風車。所以公司在贏利的同時也要擔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公司的力量是偉大的,就像亞當·斯密所說的那雙“看不見的手”。它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社會。正因為有了公司,我們的生活才能更加完善。但也可能正因為有了公司,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才如此之大,空氣中都充斥著刺鼻的銅臭味。我相信,公司只是時代的產物。在這個時代出現並且起著巨大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下一個特定的時期,公司可能就會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被另一種形態的組織所取代。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說到底,公司是在痛苦的時代變革中繳獲的戰利品,當它的使命完成後,便會悄然退出歷史舞臺。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2

  《公司的力量》確實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透過學習觀看,百感交集、受益匪淺,上方簡單雜談了文化和創新,其實還有很多意猶未盡。

  比如,片中第七集《各領風騷》中說,“1910年3月16日,從事實業20餘載的澀澤榮一迎來了70壽辰,他最喜歡的生日禮物是一位企業家送來的一幅畫,畫作中的4件作品寓意了他一生的追求:象徵武士道精神的武士刀、代表西洋文化的紳士帽、意指商業活動的算盤、修習倫理道德的《論語》。受此啟發,沼澤榮一開始撰寫著作《論語與算盤》,數十年的政商經驗告訴他要改變輕商賤利和權力本位的風氣,務必在日本傳統的儒教思想和資本主義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結合點。”

  “沼澤榮一從東方的儒學傳統中為經商找到了高尚的動機:經商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讀後感)這不僅僅同理想人格

  沒有矛盾,而且還是實現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徑,正所謂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這一解釋賦予了商業活動新的好處,進而改變了日本社會的價值觀。”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屈真清教授評價說,“這是現代版的《論語》,闡述了作為經營者務必具有的觀念,從福澤諭吉和沼澤榮一開始,人們有了這樣一種觀點,在追求金錢的同時,如果失去了人心、精神和和諧就很危險了,這正是沼澤榮一著作的主要觀點。”

  由此,我還有兩點心得體會:

  一點是中國的孔孟之道、儒家觀念在日本乃至世界商業領域廣受歡迎,那麼,作為國人,更就應崇尚儒商文化,並將之發揚光大。

  還有一點是,透過學習觀看《公司的力量》,讓我堅信,公司必將是社會的中堅,其力量無與倫比、不可低

  估;作為公司員工,就應融入到公司團隊之中,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在公司的力量得以彰顯的過程中成就自我的夢想。 作為大全人,為自我沐浴在“有容乃大、和諧為全”的企業文化氛圍之中,不斷成長與發展,對此深感榮幸;並將時刻銘記公司“全球大業、百年大全”的企業願景和口號,由此,更加堅定了為之奮鬥的信心和決心。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3

  《公司的力量》使我對公司的意義和發展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公司是迄今為止最為廣泛高效的經濟組織形式,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家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核心載體;能使公司充分發揮應有力量的根源,是適應時代前進、社會發展、市場變化、企業實際的管理;而要讓企業所有員工自覺實現管理目標,使公司成為時代的佼佼者和“百年老店”,要靠不斷汲取先進文化並創造自我的獨特文化。

  基於這種認識,作為中國石化的一員、茂名石化的第一職責人,我更加感到使命光榮,職責重大,更加下定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把茂名石化打造成為煉化企業排頭兵,為中國石化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能源化工公司作出應有貢獻的決心,更加增強了實現這個目標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公司的力量》又一次告訴我們“無人能夠左右變化,唯有走在變化之前。”僅有“硬體”和“軟體”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公司才能持續發展,長盛不衰。茂名石化在55年的發展過程中,建成了國內首座千萬噸級煉油廠和第一個百萬噸乙烯廠,煉油乙烯綜合生產本事一度在中國石化領先,為連續幾年成為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效益排頭兵創造了必要條件。可是,隨著近幾年來兄弟企業的做大做強和市場變化,茂名石化不僅僅失去了規模領先的優勢,裝置結構不合理,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需求,抵禦市場風險本事嚴重不足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主要表此刻煉油裝置規模小、套數多,先進裝置與落後裝置並存,集約化程度不高,制約著經濟技術指標的整體提升;化工裝置結構不科學,高效能、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偏低,沒有“拳頭”產品,在低端市場缺乏成本優勢,在高階市場缺乏技術優勢。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儘快解決,茂名石化必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嚴峻的形勢要求茂名石化必須走既上規模又調優裝置結構、產品結構,做大做強兼顧,更加註重做強的發展之路。要打造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排頭兵,把茂名石化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煉化一體化企業和世界先進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我們首先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組織“硬體”建設。今年1月19日,公司煉油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我們必須科學統籌、精心組織、從嚴管理,確保該工程013年一季度建成投產併成為安全工程、優質工程、效益工程、綠色工程、陽光工程,力爭成為中國石化的樣板工程、精品工程。屆時,公司煉油乙烯綜合生產本事將重回業內第一方陣。同時,我們必須根據總部發展規劃,發揚“以我為主、克難攻堅、超常工作、事爭第一”的精神,持續最佳化公司發展戰略,全力推進裝置結構調整專案建設,確保幾年後,煉油化工“硬體”到達世界先進水平,產品結構更科學,產品檔次和質量更高,清潔生產更有保證,贏利本事和市場競爭力更強。

  《公司的力量》又一次闡明管理就是效率,就是利潤;精細化管理就是最高效率,就是最大效益。近幾年來,茂名石化實施精細化管理,創出了在中國石化煉化企業效益名列前茅的業績。然而,我們深知,公司仍然處於精細化管理的初級階段,粗放管理和“低老壞”現象依然存在,少數經濟技術指標比較落後,經濟效益還未實現最大化,綜合管理水平與先進企業還有較大差距。我們僅有不斷深化精細化管理,才能使公司真正成為煉化企業排頭兵。

  結合工作實踐學習《公司的力量》,我進一步體會到精細化管理,就是管理過程科學規範,管理行為最佳化到位,管理結果創先爭優。精細化管理必須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精細管理。

  我們要學習洛克菲勒把原油加工成本計算到一分錢的千分之一的精神,深度最佳化生產經營。層層建立最佳化組織,明確最佳化職責,完善最佳化機制,使最佳化工作由“獎金拉動、領導推動”轉變為制度化、規範化、日常化;以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經濟技術指標先進化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踐行分子管理理念,滾動最佳化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努力挖掘每一滴原油的最大價值,使現有裝置的效益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我們要牢記“制度比人更可靠,但世界上沒有盡善盡美或一勞永逸的制度安排”,“在制度變遷過程中,沒有最好,僅有更好”的忠告,著力實現“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以推行一體化管理為主線,按照現代化管理的要求,科學調整機構、定崗定編,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清理完善規章制度,梳理和再造業務流程,修訂和提高各項工作標準,健全並落實檢查監督和職責追究機制,做到事事有規範,人人守規矩。公司所有資產都有人管理、有人負責,全面彌補職責、制度、流程、監管和工作的缺失,確保安全環保無事故,經濟效益無流失。

  我們要把充分發揮科技的增效作用,作為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資料,用心盡力地推進技術提高。層層組織力量滾動尋找技術先進、效益好並且“短平快”的技改技措專案,特事特辦,實幹快上;大力開發化工專用料,打造“拳頭”產品,不斷提高創效本事和市場競爭實力;加快完善資訊化基礎設施,推進一體化資訊系統建設,早日建成公司管理的“神經系統”,打造數字茂名石化。

  《公司的力量》又一次強調“公司歸根到底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調動人、激勵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50多年來,茂名石化逐漸構成了以“艱苦奮鬥、自力圖強、嚴細求實、團結創新”的企業精神,以“大企業要創大效益,作大貢獻”的價值取向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支撐和激勵著一代代茂名石化人在風雨中奮力前行。如今,我們處於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不學必退的激烈競爭的急流之中,要實現成為煉化企業排頭兵的目標,必須建設“比學趕幫超”、“拉高標杆,事爭第一”文化,使“比學趕幫超”成為日常工作機制,使“事爭第一”成為全體幹部職工的自覺追求。

  要構成思想引導機制。不斷教育幹部職工認清事爭第一是為國家作大貢獻、為自我創大效益,企業有效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牢固樹立事爭第一的價值觀;不斷向職工講清公司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形勢,引導幹部職工始終堅持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職責意識,始終不放鬆事爭第一的勁頭;大張旗鼓地宣傳在“比學趕幫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的先進事蹟,營造“層層搶扛紅旗、人人誓爭第一”的濃厚氛圍。

  要健全對標、追標、創標機制。公司各層次以“誰先進就學誰,什麼先進就學什麼”為原則,在集團公司煉化系統內,與先進企業和先進專業比,在公司內,單位之間、部門之間、車間之間、裝置之間、班組之間、職工之間互相比,滾動查詢自身差距,確定趕超目標;學習借鑑先進企業經驗,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趕超措施並落實到位,在實現趕超目標後,再確立新的目標,繼續趕超。

  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在把“比學趕幫超”工作納入經濟職責制考核的同時,設立“比學趕幫超”工作專項獎,對獲得總部先進、紅旗、第一的單位,給予重獎,對“比學趕幫超”工作落實不到位、排行落後的單位嚴格考核。讓先進揚名、得利,感到自豪和光榮,讓後進深感慚愧和自責,充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搶扛紅旗、事爭第一的進取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公司的力量》指出,“僅有時刻站在生死線上、站在懸崖邊上的公司,才會擁有自我更新的主動意識,才會以非營利組織所不具備的內在衝動,開闢出嶄新的管理模式”,我深有同感。我們茂名石化人將始終把自我置於追趕先進的地位,永不停歇地對標、追標、超標、創標。這就是讓茂名石化的力量越來越強的力量。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4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做任何事,都要強調方法,管理也不例外。

  管理首先要創新。

  作為一個企業,機制和制度創新是保障,且非常重要,在現實中,有很多國有企業長期停滯不前,搞不好,就是因為機制和制度墨守成規、不能突破。因為有國家養著,所以從思想上總是等、靠、要。有些經過改制,進行機制和制度的創新後,經過“鷹之銳變”的改革,就有了生機和活力,形成了較好的發展。

  科技創新是關鍵,片中提到,“當科技創新日益顯示出創造利潤的能力後,公司對財富的追逐就直接變成了對技術發明的熱愛。19世紀中後期,德國大公司們率先設立工業實驗室,並在化學和電氣工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我們熟知的領域裡,還包括ABB、西門子、施耐德等電氣企業,他們往往在科技領域有很大的投入,也因此給企業帶來突飛猛進的收益。為什麼在我們投標的過程中,知名品牌有時候最高價也可以中標,而不知名品牌即使是最低價也不一定中標,這就是科技創新的直接功效。正如片中所說,“這個世界不再需要透過模仿碰巧成為全球企業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創新”!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司員工,我的感覺就是,“不要透過廉價的重複勞動和廉價的普通產品去乞求使用者的同情,賺取微薄的收入;而要創新工作,透過卓越的技術、一流的品質、精湛的服務為顧客創造價值,贏得高額的回報”。

  市場創新是靈魂,企業不同於研究機構,他必須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將產品和服務賣出去轉化為現金收入。這就需要做好市場和銷售工作,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先做市場,在市場調研中取得資料和分析結果,反過來指導技術創新、研發新產品。因此說,市場創新是一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靈魂。

  管理創新是基礎,在一個企業執行的過程中,人在變、事在變、環境在變;內部員工在變、外部競爭對手在變;客戶在變、供應商在變;社會在變,政府在變,有時候甚至國家和政權都在變。難怪片中說,“這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要在競技場上長久保持領先者的席位,惟有創新。創新管理、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公司已經開始上演全球化時代的變形記”。而在所有創新中,管理創新是基礎,應貫穿始末、包羅永珍。

  說到底,作為一個公司,應該重視創新,其中,觀念創新是前提,機制和制度創新是保障,科技創新是關鍵,市場創新是靈魂,管理創新是基礎。

  其次管理實際上就是一個經營人心的過程。

  很多人對企業的“企”字進行了分析,這個字上面是人,下面是個止。也就是說,假如沒有人的前提下,企業是不可能存在的。既然如此,人的重要性自然就不多說了。人是企業的基本單位,先有人,後有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離不開人的存在。人才是企業的主體。那麼作為管理來說,自然也就要把人作為企業管理的的主要物件,將對人的管理作為重中之重。但是管人管什麼?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是不一樣。所以,就要企業讓一個個個性差異很大的個體成為一個有著共同的體徵和目標,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同心協力、努力工作的團隊。

  在管理中,由於企業中的個體千差萬別,以至於溝通和協調就成了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務。既然是溝通和協調,肯定是雙方面的,這就需要管理者適時而變,採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才能把他們凝聚在一起。

  在對內提高凝聚力方面,如果一針見血的指明,就是要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圍繞這個目標,就要全方位的培養、建立並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這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的出發點,首先應該是“以人為本”。從人力資源的視角來看,就是,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要引進認同公司價值觀,能夠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的人;引進之後,要注重培養,每個人的興趣不一致、特長各不同,要將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上鍛鍊和成長,最後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培養和發展;這就涉及到怎樣使用人,使用好人的同時,還要給予好的待遇,用優厚的待遇來留住人、鼓舞人、激勵人。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好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在對外擴大影響力方面,如果直截了當一點,就是要塑造企業文化,加強宣傳工作,承擔社會責任,重視從實踐到理論的總結,形成有自主企業特設的企業文化理念,不僅用這套理念來武裝內部員工的頭腦,而且要讓外界知曉,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

  當然,公司終究是公司,他要以營利為目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一個公司專門做慈善,不考慮成本,那絕對是假話,或者說那不是公司行為,而是其他方面的行為。因此,作為一個公司,在加強宣傳工作的同時,要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透過宣傳,促進品牌建設,擴大影響力,進而促進銷售,提高市場佔有率,銷售做上去了,再反輔過來,支援企業文化建設、支援宣傳工作,形成良性迴圈。

  說到底,作為一個公司,應該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就是對內提高凝聚力、對外擴大影響力;而公司終究是要營利的,所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以市場宣傳為目的,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總之,具有良好的策略,方能具備明天會更好的前瞻性。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5

  看完後的第一時間最真實迫切的感受就是具有強烈的震撼感和穿越感!

  公司的本質是一個為了創造價值和利益最大化的組織機構,組織的目的是要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只有充分發揮應用每個人的優勢才能實現創造價值的最大化。

  全球化程序使中國經濟社會轉型迫在眉睫。在國外眾多國家經濟社會轉型中,比如世界上最早經歷經濟社會轉型的英國,其公司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英國經濟社會的轉型。

  肩負著中國經濟社會轉型重任的我們,需要樹立新的思想,新的價值觀和對世界全新的認識。既要勇於創新學習,又要緊跟時代步驟,隨時做好走到時代前面的準備。狄更斯在一百多年前發出的聲音在今天依舊迴響: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什麼也沒有……另外記住: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任何都會隨時間落後與時代,社會需要不斷向前進步。

  只有具有強烈危機感的人,才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此來面對競爭日益激烈複雜的社會生存。作為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創業性質的公司及公司中的每一個員工,更必須注意培養自己的危機意識感。縱觀歷史上的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其中1929年的經濟危機是怎麼製造出來的,經濟學家們到今天對此也依然沒有定論,就最近的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到了眾多國家,包括我們偉大的祖國,其影響之深遠,至目前還在恢復期。在市場經濟中,任何公司任何企業,都有面臨經濟危機的時刻,我們先不考慮政府會處於一種什麼樣的位置和會做什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公司的明天,不是等待到來,而是提前介入,沒有人可以左右變化,只有走在變化之前,才能更有效和準備地接受任何考驗,少者還能借助成長壯大。但無論公司在面對任何危機時,市場永遠是拯救並從危機中脫穎而出的有效法則。

  公司以服務不同級別的消費群體,需要聽到的是多元化的聲音,這樣才能更快更準確的的做出判斷。所以作為公司員工和公司受眾群體,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公司發展中來,為公司發展提出有效可行的意見建議是加快公司不斷向前發展的催化劑。何為現代企業?這應該從職業經理人步入公司管理舞臺開始。美國學者錢德勒認為,當一個企業中層和高層皆為領取薪水的經理人員所控制的時候,便可適當的稱之為現代企業。我一直都很傾慕那些,能夠在適當的時候離開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並認為這是實現公司無限壯大和公司萬年長的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些本也就不是一個常人可以做到的。

  任何公司都把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作為靈魂和精神支柱。日本的企業文化我個人認為是比較能夠抓住人心的,每個人都想獲得自己理想的人格和平等。公司,不是創始人的,也不是股東及各領導人地,它是每一個員工共同的。其兩個代表人物,澀澤榮一和松下幸之助是我在看過該部電視劇後對於企業文化影像比較深刻的兩個人。《勸學篇》開篇第一句:天不生人下之人,也不生人上之人。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社訓敬天愛人道出:人心才是最有力的。而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中國,孝弟忠信禮義廉恥,這些人類本心的東西,更應該引為重要。

  社會的進步源於人類不斷的創新以及對新事物的汲取。基礎研究的突破才能不斷提高創新的高度。要創新,就必須給思想自由的天空,這樣的創新才能站在科學最前沿。無所保留沒有秘密的創新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以此達到突破性的創新。創新是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是人類創新的先鋒。未來總在想象之外……

  最後,人永遠都不要坐以待斃和自欺欺人,記住那句話:承認貧窮並不可恥,不努力克服才是墮落。公司的力量,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合起來的力量。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6

  看完《公司的力量》,我對公司二字的含義有了深刻了解,但直擊我胸口的是力量二字。

  力量,是力氣、本事、作用的合稱。如果將這三個詞語貫穿於公司與個人,相信我們將對《公司的力量》有更直接、更立體,更接地氣兒的理解與思考。

  縱觀公司的成長曆程,有海市蜃樓般市場無限的美景;有驚天動地般獵富時代權與利的交涉;有別絲抽繭般提高長征上勞資間的無奈之痛;有鯉魚般危機時刻自救的機智與胸懷;有開放與守舊誰為舵主的矛盾抉擇;有由各領風騷迸發出的心底的吶喊;有無限創新、自主更新造福世界的創新先鋒;有地球無疆、心懷感恩與謙卑,駕創新與夢想,齒輪不斷探索未知的強勁步伐。

  其實,公司的發展歷程更像是一個偉大巨人的成長之程。它為我們的職業之路、道德之路、探索之路做了一個敢為人先的示範。

  公司需創新。我們就必需全力為其助航;公司遭遇創傷,我們應憑盡學為其“診療”;公司需要競爭,我們就必須要自強。為此,於己,公司的力量驅使我們必須做以下幾點

  學習競爭,必須競爭。同行業中,機會平等,結果不平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僅有時刻活在生死線上,站在懸崖邊的公司才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然而,在競爭之前,我們必須學會競爭。競爭不只是在效益上的競爭,還有人文上的.競爭,企業文化的競爭,道德層面上的競爭,技術上的競爭。這些種種競爭就會激發出兩個字自強。我們要時刻提醒自我,不斷學習,向競爭對手學習,向同事學習,向領導學習。此外,我們必須去競爭,不競爭你就不會了解自我的短處,不競爭你就不會快速成長,不競爭,你就不會了解自我與別人的差距。

  公司給與了員工施展才華的平臺,我們才能夠將在學校所學施展出來,當所有同行都在為同一產品服務時,我們必須想到創新。創新的機制、創新的管理模式、創新技術。毫無疑問,技術的創新往往佔

  主導地位,有時候,放下擁有的,是為了更好的向前。我們是一個有夢想,有夢想的組織,我們要想做不平凡的事,就必須創新。在創新曆程中,我們不做“拿來主義”,知識就是力量,我們要汲取先進文化,激勵員工,凝聚員工。對於員工個人來說,一個好點子也是創新。如果我們每個員工都能將思維開啟,將自我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改善報告形式長期累積。然後將付諸行動,相信,創新將無所不在。

  學習感恩,必須感恩。當今對於有些人來說,掙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持續掙錢。我想這與感恩有不可無關的關係。兩大網路引擎公司谷歌和百度。百度只是中國的,而谷歌卻是世界的,谷歌將所得部分利益反饋給自我的顧客,自我的員工,鼓勵他們創新。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無言的永恆回報。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要感恩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感恩公司給與我們就業的機會。我們能做的是帶著勢不可擋的競爭力和無可複製的創新力更好第回報於公司,回報於社會。

  總之,在我們與公司共同成長的道路上,公司的力量使得我們專業技能要強,主角定位要準,不良現象要狠,於司就是產品質量要穩。相信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定會把要準、要強、要狠、要穩、變為更強、更穩、更快、更準。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7

  公司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經濟增長,也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超越社會控制的權力組織,引發了尖銳的社會矛盾。《創新先鋒》讓我們看到了日本在二戰後的崛起之路,以及美國對日本崛起的恐慌。自從智力和資本走到一起,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呈現出幾何級數。在資金、技術和市場之間,公司架起了一座橋樑。管理科學給公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公司說到底也是人的組織,在制度和理性無法到達之處,惟有文化能夠凝聚人心。文化與公司有著怎樣的淵源?日本公司為何會成為企業文化的出生地?當到了20世紀90年代之後,美國再次依靠創新、軟體、網際網路、電晶體等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者。當我們認識到創新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創新誕生的先決條件是自由,創新的主體是公司,創新的保證不是技術而是管理。

  《本土雄心》講述了中國公司發展的歷史,講述了清末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公司形態發生的巨大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競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官督商辦到自主經營,從國家壟斷到自由競爭,從中央計劃到市場主導,中國公司經歷了發展模式的一次次試驗和修正。在這一節中,我國聯想柳傳志、吉利李書福、金蝶軟體徐少春等著名企業家都站出來說了自己對公司的認識,對公司發展和國家發展之間關係的認識。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決定著一個國家創新的好壞。這也告訴企業家們,要注重公司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否則會毀掉企業的創新。在中國成為新興市場國家的艱難轉型中,公司為何能夠成為強大的改革力量?這是十分值得我們深思的。

  穿越民族國家的邊界,掃除建立世界市場的障礙,公司自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邁向遠方的腳步。從跨國公司到全球公司,從爭奪衝突到分享、合作,公司如何將世界連線在一起?又將會走向哪裡?近代以來,任何忽視市場經濟力量,不能發揮公司組織優勢的國家或社會團體都會逐漸掉隊,唯有公司推動市場經濟的生產力與技術變革,並解放個人的創造力,國家才可以登上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心,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才能獲得大幅提高。

  透過這次觀看,使我認識到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具體體現,每一個企業從開始到正常發展,總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從而使企業一步步邁出困難境地,走上良性發展之路,這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同時也許要一種企業文化精神力量的支撐,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的企業,才能在競爭市場中生根發芽,才能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是一個英雄不問出處的時代。要在競技場上長久保持領先者的席位,惟能創新。創新管理、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技術,公司已經開始上演全球化時代的變形論。

  沒有人能夠預測,在財富、權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還有多少可以被激發的潛能。

  我們只知道,未來總在想象之外!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8

  影片的第一集呈現的思想內容是引人入勝的,它能夠深深地鉤住觀眾的心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人類對既熟悉卻又陌生的領域常常夾雜著這麼一股衝勁。

  我們說說劇中的中心臺詞:“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家,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引領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對於這樣的解釋我們不難理解,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到它所要表達的含義,只是我們真正的瞭解過“公司”這個既熟悉卻又陌生的詞語嗎?儘管我們對字面的意思表示明瞭,但現實中我們默默的接受著它的給予,甚至也為它付出與貢獻,可我們真正瞭解它是什麼嗎?

  如今,人類的衣食住行都已由“公司”一手包辦,我們只需要支付相應的報酬,我們甚至麻木的接受,沒有認真的去思考過它存在的原因以及意義,或許這就是普通人的普通人的理由。

  在這個由“公司“引領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之下,利益已被最大化,那麼利益的最大化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這是它的普遍性性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公司“帶給我們的實惠,卻也免受不了它邪惡的一面所帶來的創傷。說說2008年由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我們就可以身同感受的宣洩與狂怒。可事實上,我們是無法逃離這樣的悲劇的,猶如我們也無法拒絕它帶來的實惠一般。在慾望成為”公司“的動力之時,我們就該明白慾望也終極成為毀滅性的因素。

  “公司“的存在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現實的物質,進行運營的過程中,它以盈利為最終目的,這是它生存的必然,也是它存在的必要。

  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需求,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而供給的存在為“公司的成立與發展“提供了舞臺。各類公司規模在這個舞臺上各領風騷,那麼”公司“的去向將是何處,未來的發展將是怎樣?或者說”公司“將以怎樣的姿態繼續引領整個世界的風向標。

  顯然,一切問題從來都沒有唯一和不變的答案,這就是萬物存在的魅力之處。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9

  《公司的力量》確實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透過學習觀看,百感交集、受益匪淺,上方簡單雜談了文化和創新,其實還有很多意猶未盡。

  比如,片中第七集《各領風騷》中說,“1910年3月16日,從事實業20餘載的澀澤榮一迎來了70壽辰,他最喜歡的生日禮物是一位企業家送來的一幅畫,畫作中的4件作品寓意了他一生的追求:象徵武士道精神的武士刀、代表西洋文化的紳士帽、意指商業活動的算盤、修習倫理道德的《論語》。受此啟發,沼澤榮一開始撰寫著作《論語與算盤》,數十年的政商經驗告訴他要改變輕商賤利和權力本位的風氣,務必在日本傳統的儒教思想和資本主義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結合點。”

  “沼澤榮一從東方的儒學傳統中為經商找到了高尚的動機:經商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社會,(讀後感)這不僅僅同理想人格

  沒有矛盾,而且還是實現理想人格的最佳途徑,正所謂公益即私利,私利能生公益。這一解釋賦予了商業活動新的好處,進而改變了日本社會的價值觀。”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屈真清教授評價說,“這是現代版的《論語》,闡述了作為經營者務必具有的觀念,從福澤諭吉和沼澤榮一開始,人們有了這樣一種觀點,在追求金錢的同時,如果失去了人心、精神和和諧就很危險了,這正是沼澤榮一著作的主要觀點。”

  由此,我還有兩點心得體會:

  一點是中國的孔孟之道、儒家觀念在日本乃至世界商業領域廣受歡迎,那麼,作為國人,更就應崇尚儒商文化,並將之發揚光大。

  還有一點是,透過學習觀看《公司的力量》,讓我堅信,公司必將是社會的中堅,其力量無與倫比、不可低

  估;作為公司員工,就應融入到公司團隊之中,和公司同舟共濟、共同發展,在公司的力量得以彰顯的過程中成就自我的夢想。 作為大全人,為自我沐浴在“有容乃大、和諧為全”的企業文化氛圍之中,不斷成長與發展,對此深感榮幸;並將時刻銘記公司“全球大業、百年大全”的企業願景和口號,由此,更加堅定了為之奮鬥的信心和決心。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10

  《大國崛起》在前幾年很轟動,引起了人們很多的議論與深思,而《公司的力量》與《大國崛起》、《復興之路》、《中國故事》一樣,規模宏大,發人深思。特別是在二十世紀之後,全球基本上進入了和平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表現為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實則是公司企業之間的實力的競爭。在這個時候,《公司的力量》的出現就是恰逢其時。

  《公司的力量》是以世界現代化程序為背景,梳理了近現代以來世界範圍內公司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脈絡,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旨在以公司為載體來觀察各國的現代化道路和市場經濟的演進,從市場經濟的視點,探尋實現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個人幸福的途徑。

  這部記錄片在中央二臺財經頻道播出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受到了企業家、公司老闆以及員工等許多人的青睞。這部記錄片給公司的變強,國家的富強以及世界的強大指明瞭一個方向,找到了一條道路。在這部紀錄片中,始終闡述著這樣一個觀點:國家的強弱就是公司的強弱,所以國家要發展,要強大,要有競爭力,首先公司就要發展,要強大,要有競爭力。

  公司,作為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它的出現被稱作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它更能使得血緣、地緣聯絡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公司的力量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全球化日漸加速的今天,公司已經成了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

  《公司的力量》講述了許多國際知名的企業是怎樣發展、壯大、衰敗的。每個時代不一樣,相應的企業制度、文化、法律等許多東西也不一樣。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調整,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

  在《本土雄心》一集裡,講述了中國公司的發展歷程。從清朝末期、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公司的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對國家經濟所起的重要作用。作為改革開放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的一個代表,金蝶一直以來對中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中國管理模式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徐少春認為《公司的力量》的選材、視野與深度,必將啟迪經歷過危機的中國群體,開創屬於中國的公司的力量的時代,這也是金蝶軟體和中央電視臺合作這樣一部紀錄片的原因。

  看完《公司的力量》後,我明白了:在現在這個社會,公司所面臨的不只是國內市場的競爭,更是全球市場的競爭。只要你稍有懈怠,經濟的洪流就會將你淘汰掉。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唯有時刻進步,時刻創新,始終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的思想才會獲得進步,才會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

  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觀後感 篇11

  關於“公司是什麼”其實一直沒太思考過,某次在睡前音訊中聽到一個耳目一新的說法,“公司不是任何具體的實物,而是我們的共同想象。”很顯然,這就是尤瓦爾·赫拉利說的,我覺得他可以被封為“共同想象派”。所以,當我們談論公司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公司的力量》以世界現代化程序為背景,梳理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了公司組織與經濟、思想、法律、文化、技術、社會等各個層面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推動。這個紀錄片共分為十集,《公司!公司》主要探討公司是什麼,公司對於國家、社會、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市場無限》主要講述公司的發展歷程,公司法是如何誕生,成立公司如何變成人的一種權力;《獵富時代》探討企業家是什麼,他們是如何積累財富的同時推動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變革;《進步之痛》探討工業化程序的福禍相依,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與之相伴而生的利益矛盾與權力衝突;《危機時刻》講述當經濟危機爆發時市場與政府角色與責任,以及公司如何在危中尋找商機;《誰執權杖》探討的就是公司管理問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完成了公司自身的現代化革命;《各領風騷》講述美日抑或中西不同的文化差異,這些文化化為公司文化以及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先鋒》講述公司用創新的產品、技術在改變世界,這本身也是公司生存的使命與宿命;《本土雄心》則回到中國本身,從近代史的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四十年,本土公司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小心翼翼的平衡與摸索,唯有時間見證;《地球無疆》講述全球化背景下公司面臨的全球性競爭與合作,機遇與挑戰。

  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制度、一種文化,公司是一種生存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若我們要辦一個公司,應當思考它的價值和意義,問問自己“我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足夠激動人心和鼓舞生命。不論是作為一個企業家還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同樣應該思考應該具備哪些品質才能完成這次“有意義的冒險”。

  人類總是一次次走遠,一次次回頭,帶著喜悅和疼痛一路狂奔,公司這個被人類創造出來的生命體未來會如何演繹,既在回頭望的路中有跡可循,也在不斷進化的世界中無法想象,而我們的使命就是去不斷挖掘和賦予它意義和價值,點亮生命長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