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後感

紀錄片東方主戰場觀後感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首部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歷史地位及其貢獻的八集大型紀錄片《東方主戰場》8月25日起在中央電視臺播出。

  《東方主戰場》紀錄片

  中國的英名是打出來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東方主戰場》之第五集《同盟抗敵》所展現的,正是中國人民與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死相依、同仇敵愾,打敗德意日法西斯的幕後歷史。

  我們說,中國之所以是東方主戰場,不僅僅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中國戰場幅員廣闊,投入戰爭的犧牲巨大,還因為中國對日本法西斯的戰爭,頑強拼搏並持續了14年之久,其中的前十年,一直是中國軍民獨自與日本法西斯交戰相持,而美蘇英等國家是在蘇德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才真正認識中國軍民的抗日戰爭的極端重要性。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長達十年的熱血生命的前期抗戰,美蘇英等國家就不可能看到東方主戰場的力量,進而與中國結盟。也就是說,沒有實力就沒盟友,更不可能有盟國。只要涉及國家與民族的利益,你沒有真正的實力,奢求結盟等於幻想,前十年的苦戰,之所以得不到真正伸出援手的盟國,正說明了這個樸素的真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了中國開闢的東方主戰場,拖住、消耗、殲滅了日軍的主力,使其不可能抽出兵力去攻打美國與蘇聯、英國,才使德意日法西斯在四面楚歌的壓迫下日漸不支,而最終導致失敗。

  五集,正是用一段一段的歷史往事,特別是歷史細節,從容不迫地講述與展現了中國軍民抗擊日本對美蘇英等國家的側應與支援,並結成同盟的歷史事實。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是中國人民用生命與熱血打岀來的'同盟,而且在最艱難的孤立無助的十年戰爭中,浴血奮戰、愈戰愈勇,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援與最後的結盟。這集從蘇德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爆發講起,用一組組珍貴的,甚至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揭示了同盟的過程與抗敵的歷史必然。如:1941年8月和10月,斯大林獲悉日本無力攻擊蘇聯,於是決定:將遠東地區的兵力西調,集中力量對付德國法西斯。僅在莫斯科會戰期間,蘇聯就從西伯利亞調集了16個師的兵力投入戰鬥,為保衛莫斯科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蘇聯崔可夫元帥曾感慨道:“在我們最艱苦的戰爭年代,日本也沒有進攻蘇聯,卻把中國淹沒在血泊中”。的確如此。正當英、美、蘇在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太平洋戰場、蘇德戰場陷入最黑暗日子的時候,中國軍民以鮮血和生命將日軍主力牢牢牽制在中國戰場,並且以高超的軍事智慧和英勇頑強的拼搏,奪取了圍殲日軍五萬的“長沙大捷”,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戰略上支援了盟軍,制約和打亂了法西斯軸心國的戰略配合。紀錄片真實地展現了守備長沙城的第10軍,從軍長到士兵,都在戰前立下遺囑:“成則以功勳報祖國,死則以長沙為墳墓”的感人情景。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傷亡約2.8萬,日軍傷亡人數超過5萬。這一次,美國是真正體味到了共同命運、共同擔當的內涵,支援中國就是自救自衛,就是反擊。長沙會戰大捷的訊息,使歐洲戰場、非洲戰場、太平洋戰場的反法西斯的低迷士氣為之大振。

  紀錄片中有一個細節:美國支援中國的航空“飛虎隊”在飛越“死亡航線”時,許多飛機失事、飛行員葬身冰山峻嶺。有人向羅斯福總統建議:取消“駝峰行動”。羅斯福回答:沒有辦法,這就是戰爭。要是我們放棄了中國的大西南,中國大陸上的兩三百萬日軍就會掉頭往東,衝我們而來,那樣的話,太平洋戰場的戰況,將危及美國的本土安全。在羅斯福眼裡,為什麼中國戰場會如此重要,竟然與太平洋戰場、甚至與美國本土有著生死悠關的聯絡呢?原因就在於命運相系,在於美英共同制定的“先歐後亞”戰略。而這個戰略的可行性與決定性,就在於這個東方的主戰場上的中國軍隊決不能戰敗,否則,不是太平洋危矣,而是美國、蘇聯、英國以及整個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都將危矣。

  第五集,正是展現出了這樣的歷史必然。即,作為東方主戰場,中國早已是同盟國“先歐後亞”戰略棋盤上舉足輕重的一足。在世界範圍內,為打敗法西斯軸心國,英美一足,蘇聯一足,中國一足,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誰也不能失去誰,沒有東方主戰場,其它戰場也很難支撐,這就是共同的命運結成的同盟。貧窮落後的中國之所以最終能夠贏得世界大戰的勝利,其根本原因是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百折不撓、英勇頑強、浴血奮戰的結果,說明中國戰場是蘇美英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支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是打出來的英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