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

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1

  埋藏在深海里的故事,那一幕幕永生難忘的畫面。它也許不會有重見光明的機會,但它會永遠深刻在經歷過,以及瞭解的人們的腦海中。

  泰坦尼克號,舉世無雙的豪華巨輪,“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二十世紀初,它是榮譽的象徵。每個登上它的人都會為之自豪。那裡是歡樂的天堂,無人會把它與不幸聯絡到一起。突如其來的冰川,不僅擊碎了那艘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同時,它也揭露了社會與人性,那些在平時裡都戴著假面面具的東西。

  當現實與夢想相牴觸,當慾望與良心走上獨木橋,何去何從?處在生與死的邊緣,心中的恐懼如滴染的墨跡般漸漸散開。往日裡所謂的教養,所謂的正直在這時也許根本就不會被想起。往日裡威風做盡的金錢在此時如同廢紙一般,被粗魯的從一個人的手上扔在了空中。平日裡貴族的形象此刻不會有任何的體現,展現出來的只有跟常人一般慌亂的動作以及歇斯底里的哭喊。

  當海水漸漸漫入船艙的時候,當救生艇不夠的時候,他們說,讓婦女和小孩先下去。這句話,他們到底是以何種心態說出來的!是不畏懼死亡嗎?不,不是的。他們只是忠於自己的職責,他們只是忠於自己的良心。站在船頭維持著秩序,當彈頭迫於無奈穿過他人的胸膛時,他無奈亦悲傷。於是向眾人,向夥伴,向泰坦尼克號敬了一禮,接著遠離了現實的.混亂與不堪。

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2

  看完《泰坦尼克號》讓我終生難忘。

  這部影片講述了主人公傑克和露絲在豪華巨輪上相遇,他們深深的愛上了對方,由於身份的差異,他們不能在一起。巨輪半路撞上了冰山,冰冷的海水進入船艙。船長讓老弱婦孺上救生艇。露絲放棄了上救生艇的機會,在慌亂的人群中尋找傑克,兩人相遇後決定船快沉沒時跳入海中。在冰涼刺骨的海水中,傑克找到了一塊木板,小小的木板只能坐下一人,傑克把露絲推上了木板,並一直鼓勵露絲要堅強,等救援人員找到他們時,傑克已經凍死在冰冷的海水中。

  生死只在一念之間,傑克把生的機會留給了露絲,他偉大的愛救下了露絲的生命,卻將自己凍死,他是神聖的。在危難之間,卻也有許多無恥的人,有人用金錢收買船長,用錢玷汙了純潔的生命;有人為了不讓自己下沉,按住別人的頭,踩著別人的肩往上爬。人性的好壞,在這裡就能展現。生與死之間,人類顯而易見,恐懼死亡,但有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傑克讓自己人生中最摯愛的露絲逃離了死亡,偉大的愛打敗了恐懼。相比之下,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的人,如李甲,他為了錢財將杜十娘賣給別人,他和傑克相比是多麼的無恥渺小。

  愛,可以讓人笑,也可以讓人痛苦。但救別人,自己會快樂。死神永遠贏不了偉大的愛。泰坦尼克號上那段感人的故事,一直流傳下去。

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3

  今天晚上,我們一家去影院看了—部電影——《泰坦尼克號》。

  泰坦尼克號以自己的魅力創造了電影史上的奇蹟,創造了世界奇蹟。它的成功,轟動世界,令許多人為之感動。尤其是當大船撞上冰山快要沉入海底的時候,感人的畫面出現了。男主人公傑克在海面上找到一塊僅供一人逃生的木板,把女友露絲扶了上去,自己則泡在冰冷的海水裡,平靜的等待死神召喚;船長命令他的船員把救生艇讓給老人、孩子和婦女,自己和家屬、船員和大船共存亡……看到這感人的一幕幕,我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淚。電影播放完後,我坐在沙發上,久久地沉思:一方面為豪華巨輪的沉沒而惋惜,為那麼多人與大船一起葬身大海而痛心;另一方面,為傑克、船長和船員的高尚行為感到敬佩。我也明白了《泰坦尼克號》的主題,那就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東西——愛。傑克因為愛自己的女友,甘願犧牲自己。船長因為愛乘客,在危難面前鎮定自若地安排救生艇,讓老人、孩子和婦女們逃生,這種愛已經昇華為一種責任。大家都知道,人是不能沒有愛的。一個人,沒有父母的慈愛,心靈就會感到壓抑;一個家庭,沒有長幼之間的互愛,就不會有幸福;人類沒有相互間的愛,就不會有群體的凝聚力和社會的文明。愛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我認為愛是互相的,你給他人愛,他人也會把最真誠的愛給你。到那時,世界將變成一個美好的人間。

  這部電影給了我許多許多,同學們快行動起來吧!獻出你的愛,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和諧!

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觀後感500字4

  有關於泰坦尼克號的記憶是如此的富有戲劇性,似乎就像是被上帝安排的命運一般。然而在塵埃落定時候,誰都看得見,這命運有著怎樣的起承轉合。上帝從來沒有安排,安排好這一切的,是人類。

  泰坦尼克號故事所負載的這一層對於人類盲目自信的批判在電影中有所提及,雖然不是敘事的重點,卻也在伊斯姆先生和史密斯船長的對話中、有關救生艇數量和容量的對話中等情節中含蓄的給出了電影本身的觀點——釀成最終悲劇的,並非全是天災,而是人類的挑戰一切的狂熱——無力負擔全責的史密斯船長選擇了放棄生命,無力控制局勢的麥道船長選擇了飲彈自盡,無力創造神話的安德魯先生選擇了與自己畢生的最大傑作一起毀滅——這不是一個人的死亡,不是一艘郵輪的毀滅,而是積聚了一個時代人類慾望的幻夢的崩裂,這崩裂令任何個體都無從承受,惟有一死,方可解脫。

  侷限於時長等因素,電影在情節上和畫面上對於這一層的表達如果可以說是點到為止,那麼來自於詹姆斯霍納的電影配樂,則在這一道路上達到了超越電影故事和畫面的境界。尤其是電影配樂中的尾聲《大海的詠歎》,以全篇音樂都未曾有過的沉重和憂傷將這個主題講述到了音樂可以達到的極致——不再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不再有悲劇昇華的光輝,有的只是對於這樣一個已經深眠於大海,終將有一天深眠於人類歷史的故事的反思與追憶,最後逐漸遠去的音效,就是在訴說著這命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