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通天帝國觀後感1000字

狄仁傑通天帝國觀後感10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狄仁傑通天帝國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看跟歷史有關的電影或電視都是帶著懷疑和批判的態度去看的,太明顯的歷史漏洞或是太現代化的風格把我對古裝片的好感推向了谷底,期待一部以歷史為主的大片,可是卻沒有找到新的。

  新三國拍了,裡面的一切不知道是導演不理解三國還是我從來就沒有讀懂過三國的緣故,看那個讓我感覺對三國那麼陌生!我很茫然,究竟是我錯了還是導演錯了?是我誤解了三國還是從來就沒有懂過三國?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新的紅樓夢,新的西遊記,都有了,可是我迷茫了,在大家都在為新老的好壞而爭論的時候,我更多的迷茫。新的處理技術高了,更虛假了,老的演技很好,但是處理和化妝的技術稍微有點落後了,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電影呢?

  我想看國內的片子,可是現實一次又一次的讓我對國內的電影失望,拍的好的也有很多,只是不是我喜歡的風格。最近在中國風裡插入了很多西方元素,這是文化交融的很好的現象,可是讓我不解的是為什麼在我們的古裝片裡也要加入那麼多的西方元素呢?歷史上記載的'武則天死了,她沒刻碑來留名,只是留下了一個無字碑,如今無字碑頭攜字滿,不同的人對她有不同的理解,可是《通天帝國裡》的她怎麼會下令鑄自己的銅像呢?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登基時會鑄銅像的是匈奴,漢族從來沒有這種風俗,更何況是武則天那個年代了!

  有一種無語的感覺,導演說那是融入西方元素!這些都有必要麼?把皇宮設計得跟現代的鬼屋似的,王爺府設計得跟圓明園的西洋樓似的,這是跨時代創作?還是創新的結果?或是文化交融的產物?這就不得而知了。看完《通天帝國》後,我沒有對其的所謂的華麗所震撼,也沒有為其中的大規模的戲服而吸引,我想到的只是那20xx多噸水,那些資源的流失,不止是這部電影裡這樣,現在國內的電影都是耗費大量資金來完成的,可是有沒有人想過那些資金是資源吶!是我們的所謂大國的資源!就沒有人想過要節約那些沒有必要的資源麼?我們只講排場,比華麗,卻令外國導演汗顏,為我們的浪費汗顏!《滿城盡待黃金甲》裡的那些菊花,完全可以用特技做出來,可是我們不會,做不好,只能用真花,說是那是為了真實,可是你們沒有看過《20xx》麼?那拍的不真實麼?人家用把地球都毀了麼?他們真的造了諾亞方舟了?這不見得吧。

  哎算了,感慨總是很多,但終究只是感慨,沒人會在乎,沒人會理會,因為她只是一個人在感慨罷了

  尊重歷史,創新總是好的,只是創新需要有行業之分,有內容區別,歷史是不會因為創新而改變的,但是會因為人們對他的創新而被曲解,從而變得混亂,擾亂人們的判斷。

  她只是在感慨,一個人在感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