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通用6篇)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通用6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 篇1

  有些人上帝的寵兒,好像不用費勁,就有一般人羨慕至極的才華。

  我羨慕那些有才華的人,卻嫉妒那些不費勁就有才華的人,是不費勁啊,莫扎特一碰鋼琴,就不費力分分鐘彈出傑作,有些人從小被逼著學鋼琴吭哧吭哧的考級最後混了個小學音樂老師,這些人可能也壓根沒有雄心抱負往音樂發展對莫扎特不羨慕嫉妒恨,問題是有些想走向音樂道路吭哧吭哧努力了十年半載還不及莫扎特十分之一的人,我相信他們有充分的理由對莫扎特咬牙切齒。這種情感太正常了,這種又愛又恨的情感,這種欲得而不得的情感,就像嘗試了各種減肥方法卻不見其效的人看到吃很多零食很多甜品依然苗條的瘦子,就像嘗試了各種護膚品皮膚依舊有各種痘痘雀斑黑頭黑眼圈的人看到平時根本不做任何保養皮膚卻光滑細膩的人,就像咬著筆桿擠牙膏也寫不出字的人看到分分鐘碼出文章的人,就像在生活中掙扎來掙扎去當房奴當卡奴的人看到拼爹刷臉靠關係就過得比他好的人。似乎很悲哀,這麼跟別人比較,有些人輕輕鬆鬆就擁有你沒有的東西。

  但是有一個詞叫公平,有一個詞叫代價。我相信能量守恆。比如在這個影片裡,薩列裡嫉妒莫扎特的音樂才華,但莫扎特沒有薩列裡殷實的生活;莫扎特生前得不到重用沒有享受非凡的榮耀,死後他的作品流傳至今,薩列裡前半生他的作品受捧,後半生裡卻被世人滿滿遺忘。我相信能量守恆,相信上帝給每個人的幸福值都是一樣的。

  這麼一寫太雞湯了,也不為自己是平庸之人而感到悲傷了。但儘管如此,我依然對上帝沒有指定我為天才這件事而感到遺憾。想到將自己死在歷史裡,留不下一點偉大的痕跡諸如音樂電影藝術品著作等,心裡掠過淡淡的憂傷。身為平庸之人,我只能多生幾個孩子,留下DNA。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 篇2

  莫扎特傳,但是題目確沒用他的最為人之的姓莫扎特也沒用他的名字wolfgang,而是中名Amadeus。因為這部電影不是講述莫扎特是個怎樣偉大的音樂家,一生對世界有多少貢獻,而是透過宮廷樂師薩列裡的視角看這個瘋瘋癲癲的人。

  這部影片並不是關於莫扎特這個人的傳記,而是對人性人世的探究。薩列裡一生嚴格律己,不碰女人,刻苦作曲,為人圓滑使得他很受寵。當他覺得自己被上帝眷顧時,一個瘋瘋癲癲的傻小子確作出讓他瞠目結舌的音樂。他認為上帝在嘲笑他,他永遠得不到上帝的寵幸,這使他選擇對抗上帝,除掉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為己任。

  在另外一方面,莫扎特非常有天賦,但是就從他父親出場的一幕就告訴觀眾他和父親的關係。他父親一身黑衣,站在臺階上逆光處,向他展開雙臂,要吞噬他一般。莫扎特雖然表面對父親畢恭畢敬,但是他從心裡害怕他父親。不管在化妝誤會父親的雙面面具還是家裡斜眼盯著他的畫像,莫扎特一直生活在父親的監視管教之下,即使他父親已經死了還是不能脫出這份陰影。在影片開始的時候,薩列裡的父親就說你想讓我把你當猴子一樣牽著到處表演麼!這也映射了幼年莫扎特和父親的關係,父親一手遮天,莫扎特當年不過是父親手下的猴子。到維也納之後雖然莫扎特表面上脫離了父親,但是家裡依然掛著父親的畫像,他心裡的畏懼也沒有減少。

  薩列裡一直認為自己殺了莫扎特,其實他只是火上澆油,縱火犯還是莫扎特自己。薩列裡對莫扎特的又愛又恨最終在兩人合作《安魂曲》時化解開,那時他才真正明白平庸的含義,他才對自己的平庸釋懷,因為他看到了莫扎特為自己的天才付出的代價,人生是公平的。

  最後薩列裡忍受著一天天被人們遺忘,而莫扎特連享樂的機會都沒有。最後的安魂曲,獻給英年早逝的莫扎特。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 篇3

  觀影之後,給我的淺層印象是莫扎特處在的十七世紀歐洲的獨特之處。十七世紀的中國正處於清朝初年,有短暫的康乾盛世。中國歷史中,判斷盛世的標準是貿易發達,往來自由,人口上升,課稅減輕。較於中國,歐洲呈現的更是一派在文化科技方面欣欣向榮的階段。或許是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之都這樣的地方由盛,皇室對於音樂極為重視。國王,教主對於音樂很重視,在自己身邊聚集許多音樂家,宮廷樂師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甚至影片中的國王會把讓莫扎特留在自己身邊創作作為對教皇的挑釁。

  歐洲的party文化也讓我印象深刻,莫扎特的父親從沙斯堡來維也納找他,他選擇了帶著父親去參加party,而不是在家裡喝茶或者出去吃東西。要為聚會準備各種各樣的裝扮,除了裝扮成小精靈,麋鹿,一些頭盔詭異的嚇人,就如他父親和後面的薩列裡都有帶的死亡面具。在聚會上大家一起跳宮廷舞,無論男女老少,但階級分化還是存在的。

  薩列裡作為影片的男二號,一直是一個充滿憂鬱的角色。他沒有天生的音樂天賦,但對音樂卻存在嫉妒的渴望,甚至因為父親的去世而讓他得到去維也納學習音樂的機會在他看來是一件人生中及其可喜的事情。來到維也納,他倍加珍惜學習音樂的機會,成為了宮廷樂師,並且保持著極好的口碑和人緣,他常常拉攏其他的沒有他地位顯著的音樂家。正因為如此,他格外嫉恨上帝眷顧的擁有無人比擬的音樂天賦的莫扎特,玩世不恭,不用處心積慮去討好外界,卻可以擁有薩列裡怎麼樣都無法超越的音樂才華。薩列裡也是莫扎特最忠實的聽眾,他把莫扎特的音樂認為是上帝的聲音,是天籟,絕非出自人間。因此他恨上帝,恨那個曾經給與他音樂才華,卻又借莫扎特的軀體發出天籟的上帝。薩列裡和莫扎特絕對不是周瑜和諸葛亮,因為莫扎特是遙不可及的。這種恨更徹骨,更錐心。嫉妒讓人發瘋。

  莫扎特的父親在其中的作用不得不提,影片中好幾個鏡頭轉向了莫父掛在牆上的畫像,莫扎特對其父親的敬重觀眾不言而喻。薩列裡利用了莫扎特對父親的敬畏讓他創作了安魂曲,這一曲更是莫扎特自己的安魂曲。

  莫扎特的妻子在我看來是一個很好的妻子了,對丈夫不離不棄,為了家庭的生計一直奔波,怪只怪莫扎特實在不食人間煙火,對過日子之事一竅不通,可憐了康斯坦絲為了莫扎特音樂被皇室賞識寧願犧牲自己的美色,作為題外話,這是一個很笨的方法。我相信薩列裡一丁點兒都不想幫助莫扎特,只是以為要妻子以美色為代價可以嚇退康斯坦絲,沒想到她願意為了家庭付出,不知這在更大程度上傷害了莫扎特。

  作為一個有才華的人,最大也是最常見的致命傷就是不食人間煙火。可能因為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你一樣世間最寶貴的,其他地方一定會有缺憾。所以,莫扎特不是人世間的奇蹟,他只是一個正常人。若不問世事,會招來旁人嫉妒暗算,不遵循規律,整個世界都與你作對。值得慶幸的是,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得益於歐洲當時開放的文化氛圍,若在中國,我想人類將少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 篇4

  影片以宮廷作曲家薩列裡自殺為起點,以他向神父和上帝懺悔的方式回顧了30多年前,他是如何心狠手毒地用種種陰謀把莫扎特置於死地的過程。

  故事由一個在世的宮廷音樂家薩列裡在瘋人院裡自殺未遂引出,一位年輕的神父傾聽著他第一次在人前,在事件發生了32年後,說出的藏在他心裡的秘密。

  薩列裡是維也納當時有名的宮廷御用音樂師,他在當時備受奧地利皇帝的寵愛。當時已在歐洲非常出名的莫扎特來到了維也納,他從莫扎特那裡聽到了真正的音樂,並深受振動,但同時也感到很受威脅。這位人稱4歲寫協奏曲,7歲寫交響樂,11歲寫大型歌劇的大音樂家莫扎特的音樂才華很快被皇帝賞識,皇帝讓他在宮廷演奏,為樂隊指揮。薩列裡非常忌恨,尤其是在他看到莫扎特生活上放蕩不羈,極為輕浮後,他更覺得這是上帝的不公,上帝把最精髓的音樂天份給了一個他認為極為不配的人身上。於是,計謀開始實行。

  他一方面在莫扎特面前表示友好,顯示他是對莫扎特的.音樂極為欣賞;一方面又在皇帝大臣面前挑撥。大臣們古板僵化,他們本身對莫扎特已經頗感厭惡,所以很快所有宮廷大臣都對莫扎特尤其苛刻,莫扎特在宮廷的日子變得拘束無理,他的歌劇被大量刪改,只因其中涉及皇室所訂的“禁令”,而這些“禁令”實在是荒謬可笑。薩列裡

  又在經濟上給了莫扎特難題,因他的“作用”,莫扎特的歌劇只能上演很少的幾場,這些歌劇精彩絕倫,卻很少人可以看到。且他與宮廷的關係越來越僵(薩里埃利花的力量可不小)。薩列裡還派人時刻監視莫扎特的行動,並使莫扎特漸漸陷入了貧困艱難的境地。並收買女傭,叫她從莫扎特家裡偷走正在創作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部分樂譜。想在裡面找到對付莫扎特的內容。宮廷似乎已經不是一個音樂的地方,他們的鬥爭令莫扎特厭倦。宮廷大臣總會挑出他的毛病,皇帝總有他認為都對的事情。莫扎特除了能據理力爭外,一點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

  莫扎特對他的父親其實非常敬愛。在他父親死後,他極度沉痛。薩列裡抓到了機會,他派了一個蒙面黑衣人去莫扎特家,這個蒙面人像極了莫扎特父親常有的樣子,一樣的面具。他在心裡上給莫扎特極大煎熬。蒙面人出高價請他寫一首安魂曲,並威逼莫扎特在短期內完成《安魂曲》。

  莫扎特不停地趕寫,不但要在小劇院寫那些只為了取悅觀眾的歌劇,還要面對著生活上的窘迫,莫扎特帶著對父親的感情寫《安魂曲》,而這一切幾乎在逐漸耗盡他的心力,在他累倒後,薩列裡“好心”送他回家,迫使莫扎特完成那曲子,他來記錄,在這裡,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莫扎特絕無僅有的才華,但這並沒有在他心裡產生憐惜,他甚至沒有讓他休息一分鐘,一首非凡的安魂曲創作出來。莫扎特也耗盡了他的體力,喘完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口氣。電影裡的莫扎特的人生是沒

  有起落的,從音樂神童到天才作曲家。年輕的無禮的樂觀孩子,笑起來神經質,是為了掩飾不安還是想傳達他的意志?

  莫扎特的葬禮沒有鮮花,沒有輓聯,沒有送葬的隊伍。如同一個平凡的貧苦人們一樣,只有一個普通的墓,一塊不大的現已長滿雜草的地。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 篇5

  首先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Amadeus》,我們習慣於直接把它翻譯為《莫扎特》,實際上,莫扎特的全名為沃爾夫岡·阿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很明顯,本片取了他全名的中間部分,而Amadeus的由來是:出生受洗時,他被命名為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Theophilus意為“上帝之愛”,這個名字相當於德文的Gottlieb,義大利文Amedeo以及拉丁文Amadeus,但生前卻從未有人以此名號稱呼他。現在,我們所認識莫札特的名字Wolfgang Amadeus Mozart為莫札特在正式場合用的名字。

  看完這部影片,我們應該都會被天才的光輝所感動,人們都說音樂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也許正是因為音樂觸動的是人類共同的情感。莫扎特確實是個天才,他六歲便寫出小步舞曲,十一歲便完成了第一部歌劇。就如同那個宮廷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裡在影片中所說:“那充滿歡樂和愛的讚歌,是上帝的聲音(費加羅的婚禮)。”上帝選擇了莫扎特作為在人間佈道的工具。

  這部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扎特爽朗的笑,那種灑脫不拘一格的自由的笑,天才的笑。迄今為止,很少有的電影留給我的最後的影響是一連串的“哈哈哈哈哈哈哈。”他的笑聲是那麼癲狂以及不加掩飾的囂張,赤裸裸地衝擊著每個人的耳膜和神經,足以讓任何一個自命不凡的文人雅士反胃。可我偏偏喜歡這笑聲,因為這是天才的笑聲,不同凡響。有些人機關算盡絞盡腦汁也註定碌碌無為;有些人卻一出生就能卓爾不群大放異彩令人望塵莫及!這就是庸眾和天才的不同之處。於是天才笑了,笑得那麼囂張刺耳,令所有的庸眾都妒火中燒,咬牙切齒:笑吧,儘管嘲笑我的平庸,看到底誰能笑到最後!有人勸告天才:謙虛一點也許對你有好處。作為回答,天才爆發出一陣更加刺耳的笑聲:啊哈哈哈哈哈。終於有一天,天才總算死了。他笑得蕩氣迴腸,笑得精疲力盡,卻沒有笑到最後。

  這回輪到庸眾們笑了,他們在暗處露出白森森的牙齒,他們得到了一切。但是正如影片中的薩列裡一樣,他終於期盼到莫扎特的死訊,可是得到的是什麼呢?孤獨的精神病院中,蒼落的薩列裡撫弄著鋼琴彈奏著往昔的曲作時,他自己的曾經流行的稱頌不絕的曲子無人問津,而莫扎特的曲子彷彿長了翅膀的蒲公英飛向世界紮根在世人的心裡。曾經看到的一個句子“幾乎所有的藝術家都是在死後出名的”。歷數看看也的確如此,大多偉人都不被時代所接受,瘋狂的如尼采、莊子,他們在多少年後才被我們這群后知後覺的人當作聖人。後人給予莫扎特的評價是卓越的天才作曲家,他的死就像一曲華麗的樂章到達了高潮之處戛然而止,看不到完滿的收尾,因為不可能存在,他死後,他的名聲葬在天邊的白雲叢裡,無暇的純淨,沒有塵世的一絲沾染,靜靜地躺在那裡安息。

  縱觀全片,從少不更事卻名聲鵲起的宮廷樂師童星開始,到第一次見到的那個膽大妄為行為乖張的青年,又到壯志凌雲的作曲家指揮家,人生的舞臺剛剛展開華麗的篇章,卻激流而下一瀉千里。後半段的灰暗色調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失意悲傷窮困潦倒的作曲家,為錢不停奔波,酗酒,身患疾病,還伴有精神恍惚。既便如此,他仍帶著一種狂熱的拼死勁兒創作,那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安魂曲》,他擺脫不了這部“為死亡而作的彌撒曲”。終於,一顆樂壇最閃耀的明星卸下所有光環離開這聲色犬馬之地,帶著他的榮耀和他驕傲的氣質,也帶著世人對他的懷念。

  莫扎特的一生如此多舛,但他的音樂卻典雅秀麗,如同珍珠般玲瓏剔透,又似陽光般熱情溫暖,洋溢著青春的生命力。就像莫奈一樣,心中的太陽高高升起,不管生活對我多麼不公平,我都會昂首挺胸,千金散盡無法復來,但才華於我確實經世之寶,價值連城。

  這即是《莫扎特傳》給予我之影響,寥寥數言無法詳盡表達我對莫兄才華的讚揚以及天才英年早逝的感慨,或與不必這麼傷感,他是墜落人間的天使,給人間留下美妙樂章後,然後迴歸了他原本的世界。

  高中電影莫扎特觀後感 篇6

  今天我看了《莫扎特傳》這部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了,莫扎特與御用作曲家薩列裡之間發生的故事,以及莫扎特從在人們的視線中出現到去世所發生的事情。

  莫扎特在面對皇室貴族及官員的驅逐鄙視下從不放棄作曲,而是愈挫愈堅。在他指揮曲子的時候,來看的人很多,莫扎特指揮得也很有激情,可是表演結束後,鼓掌的卻寥寥無幾;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曲子,卻在沒有皇帝的允許下被音樂學院的院長撕掉了;因為官員們嫉妒莫扎特的才能,所以揹著皇帝拒絕莫扎特加入音樂家協會,對他置之不理。面對如此多的挫折,他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更佳大量更加努力地作曲,最終獲得了皇帝的信任。我很佩服他這種意志堅定的精神。在看到莫扎特只聽了皇帝很不熟練的彈了一遍薩列裡剛剛新作的曲子,就能夠就能夠揹著彈下來並且還靈機一動改了一下曲子,巧妙地把曲子變得非常完美時。我很崇拜莫扎特那種超人的才華。再看到他為了寫作,晚上連別人勸他,他都不肯去睡覺。他這種勤奮,為了職業可以廢寢忘食的精神我很感動。

  看完了電影,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我在這部電影裡學到了巴赫結尾的彈法。我很佩服莫扎特敢於用自己的作品去改變皇帝的規定的勇氣,佩服他驚人的才華,佩服他的勤奮。我覺得我在練琴的時候缺的就是這種勤奮的精神,光顧想著玩,這回看了這部電影,我一定要像莫扎特學習,用我的才華和勤奮,鑄就我的精彩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