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遙控器》觀後感

《人生遙控器》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遙控器》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看完這個電影,被狠狠上了一課。

  故事梗概是主人公紐曼每逢工作與家庭衝突時,總是犧牲與家人陪伴的時光。在不堪生活重壓之下,他獲得了一個能暫停快進人生的遙控器。

  他可以跳過堵車,與妻子爭吵,洗澡,生病,升職前的苦熬等等,看似人生一帆風順,卻也是轉瞬之間。

  他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錯過了父親去世,弄丟了愛他的妻子。

  最後冒著大雨在生命最後一刻去追以工作為重取消蜜月的兒子——本,只為告訴本家庭至上。

  還好,這是一場夢,醒來的紐曼無比興奮自己依然年輕,熱切的奔向他的破車子,一路狂奔擁抱家人。

  影片給我的感受主要有兩個:

  ①享受過程,重在體驗。

  如果所有討厭的事情可以快進,也就少了品味過程的'趣味。

  蘇軾在被貶到蠻荒之地時,因為窮,買不起羊肉,只能從小販那裡得幾根羊骨頭。

  然後把羊骨頭煮爛,剔縫隙裡的肉絲兒吃。

  一剔就是一天。

  其樂無窮。

  還寫信給弟弟蘇轍說,你吃肉幾口下去都咬不著骨頭,怕是體會不到我的樂趣,呵呵。

  我的思維有點跳躍,哈哈。

  還有哦,呵呵這個詞,不是現代人專屬,蘇軾在給弟弟的書信中經常用呢~

  人生,人生。

  人,生活著,即是人生。

  酸甜苦辣鹹,都值得細細咂摸。

  吃到肉不是目的,剔肉的過程才是樂趣。

  也就是不看重結果,重在體驗。

  ②Love comes first.

  影片結束的時候,我突然靈光一閃,明白了為什麼師傅會推薦這個電影給我。

  不僅僅是說家庭優先,而是重在如何處理關係上。

  在親密關係上,當我與張先生出現觀念不合時,是我要堅持的誰對誰錯重要呢,還是我與張先生的關係重要呢?

  在親子關係上,當孩子的表現不符合我的期待時,是我要堅持的要求重要呢,還是我與孩子的關係重要呢?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感受到了一種跳脫的超然。

  把愛放在第一位的時候,其它東西就都可以靠邊站了。

  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心中若有愛,何懼憂與怖?

  心中有愛,所向披靡。

  那就盡情體驗人生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