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專題片觀後感

2016《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專題片觀後感

  王爾烈家族家規嚴謹、家風樸厚、家教嚴正,世代一直秉承著“謹言慎行、寬厚忍讓、抱誠守真、廉而不劌”的門風。先後有30多人考取了進士功名,多人入仕為官。下面是主題片《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觀後感篇一:

  一次乾隆南巡杭州,大臣跟隨左右。和珅見皇帝興致怡然便壞從中來,恭維又弦外有音地對乾隆道:“聖上,自我大清開國以來,昇平盛世,樂業安居,天下歸一,萬民歡欣,現詩壇上有一種嵌字鍾詩,何不來賞閱聽抒?王翰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今又正在詩興上,不妨給聖上獻上一首?乾隆聽了,便隨聲附和道:“珅兒言之有理,那麼,珅兒就代朕給王爾烈出一嵌字鍾詩來做,看如何?” “遵旨,那就從我讀的這本《烈女傳》上出題,限用五字為五韻,即,溪(溪水的溪)、西(東西的西)、雞(公雞的雞)、齊(整齊的齊)、啼(啼哭的啼)之五韻;同時詩中要嵌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寸、尺、丈,十六字;而且要七言律詩;並命題目為《閨怨》(閨是閨女的閨,怨是怨恨的怨)如何?”乾隆聽了,心想和珅這小子夠狠的,這樣的詩誰能做得出來?

  和珅出完了題心想,王爾烈,讓你總在聖上面前貶我,今天我要讓你在聖上面前栽個大跟頭。和珅正在暗暗竊喜,自鳴得意,哪知王爾烈已將律詩脫口而出:

  六曲山路九曲溪,尺書五夜寄遼西。

  銀河七夕秋填鵲,玉枕三更冷聽雞。

  長途十千腸寸斷,年華二八發初齊。

  情波萬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靈啼。

  眾人聽了,一片驚愕,四面譁然,都稱讚王爾烈詩思敏捷,文采過人,隨行的大名鼎鼎狀元公王傑也自認不如。再看和珅的臉是一陣兒紅,一陣兒白,只好隨聲喝彩,心裡卻想抽自己的嘴巴,原想貶損王爾烈,沒想到又讓翰林搶了頭功,沮喪不已。乾隆卻嬉看龍虎鬥,笑而不傷身,內心卻對王爾烈敬而有加。

  由於王爾烈為官清正,才華不凡,嘉慶皇帝稱讚他為“老實王”。乾隆四十年朝廷特任王爾烈為京師會考同考官;54歲時,派他到陝西道任監察御史;61歲時擔任順天府(今北京)丞。

  嘉慶元年(1796),王爾烈(1727~1801)七十壽辰,其同僚好友劉墉、紀昀、翁方綱、王念孫、程偉元、伊秉綬等125位朝廷官員和社會名流為其題贈書畫作品,製成九條屏,又稱“百壽圖”,以為壽禮。壽屏的木框上下透雕“壽”字,配以泥金精品書畫34幅,漢、滿、蒙、藏文壽字92幅,在題贈的126幅作品中,其中一楷書壽字無署名鈐印,傳說為嘉慶皇帝所作,可謂蓬蓽生輝,光彩斐然,此壽屏為遼陽市博物館鎮館之寶。

  公元1796年,乾隆皇帝讓位給十五皇子嘉親王顒炎,委任王爾烈為內閣侍讀學士,並恩賜他千叟宴,御賜詩、《集古三星圖》、如意鳩枝等。清顒炎嘉慶四年王爾烈72歲時,官至大理寺少卿。

  王爾烈雖身在宮中卻經常思念家鄉,多次回到故土,回到22年苦讀的千山龍泉寺,併為殿寺多處題匾,書聯,賦詩。其中,他為千山龍泉寺大雄寶殿的題聯最為醒目,上聯是:“龍之為靈昭昭,降雨出雲,何必獨推東嶽?下聯是:泉之不捨混混,煙花柳浪,無難更作西湖”。從中不難看出王爾烈對家鄉的熱愛和眷戀,對生養自己的土地感恩和自豪。

  耄耋之年,王爾烈卸任回到遼東,在盛京掌教瀋陽書院。74歲(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病逝,葬於家鄉遼陽縣風水溝村的南山山麓。

  至此一代偉才隕落於世,而他的才學,故事,品格和精神卻流芳千古!

  《關東才子王爾烈的傳世家訓》觀後感篇二: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東北遼陽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名叫王爾烈( 1727—1801年),字君武,號瑤峰。他以詩文書法、聰明辯才見稱於世,嘉慶年間中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曾當過嘉慶皇帝的老師。《遼陽縣誌》稱其為“詞翰書法著名當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爾烈的父親名叫王縉,曾擔任管理學校的小官“學正”,擅長詩詞書畫。因此,王爾烈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有一年春天,王爾烈跟隨幾個比他大的兒童到村裡的學館報名讀書,先生想考考他們的才學,便問道:“世界上什麼最肥美?”一個說豬油最肥美,另一個說羊尾巴最肥美。先生看著王爾烈,王爾烈說:“他們兩人說得都不對。世間最肥美的是春雨。”“為什麼?”先生緊逼不放。王爾烈解釋說:“先生豈不聞‘春雨貴如油’嗎?春雨能滋潤萬物生長,所以說最肥美。”先生聽後點頭表示讚許。接著又問:“世間什麼最珍貴?”孩子們有的說金銀,有的說珠寶,而王爾烈卻說:“世間光陰最珍貴。”“怎麼講? ”王爾烈胸有成竹地說:“古語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先生聽後讚揚說:“講得好!”先生接著又問: “世間什麼最頑強?”有的`說高山上的松樹,有的說深谷裡的苔蘚。王爾烈說:“唯有野草最頑強。”先生問王爾烈為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先生不見白居易詠野草詩中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嗎?”先生連連點頭稱讚:“答得好,收下你!”從此,王爾烈跨入書山學海,刻苦耕耘,終於成為名震東北的大才子。

  有一年冬天,王爾烈戴一頂草帽在雪地裡玩耍,有一個過路的客商見他穿戴十分滑稽,便隨口出句戲謔道: 穿冬裝,戴夏帽,胡度春秋。不料王爾烈不饒不讓,兩眼一眨,以方位對季節,對出下句:走南方,竄北方,混帳東西。客商不但不惱,反倒誇他“奇才”。

  王爾烈幼時曾在家鄉魁星樓私學館就讀。有年秋天,老塾師帶著他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去郊外遊玩。面對金菊盛開的原野,老塾師聯興大發,當即出對,考眾學生。老塾師所出的上聯是: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 眾學生聽了,大都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更無言以對,只待老師訓斥。此時王爾烈卻不慌不忙對出下聯: 城內白塔,猶如玉鑽鑽天。此句一出,老師欣喜,同學恭賀,倒讓王爾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決心把鼓勵當作動力,更加發憤苦學,決不辜負師長和同學的一番盛情。

  王爾烈自幼喜歡在大人們身邊轉,細心傾聽長輩人談論風土人情及國家大事,遇上書生舉人們在一起作詩鬥對,他也認真琢磨,搭腔試對。由於他年少對句不俗,常有驚人之語,備受人們喜愛。

  一天,千山無量觀一位獨具慧眼的老道人四處雲遊,來到王爾烈家,點名要王爾烈在名流聚會時鬥對,王爾烈高興接請,聚會那天道觀掛出一幅上聯:即, 幽溪鹿過苔還靜。 老道人出句太高妙了,在場的人都不知該怎樣對,唯獨王爾烈不假思索,應聲對道:深樹雲來鳥不知。 眾名流聞句,無不誇讚他有捷才,日後定大有出息。

  有一次,王爾烈與朋友去千山郊遊,來到龍泉寺前,但見翠樹參差掩映,青山高低相連,王爾烈不禁聯興大發,取出筆墨在龍泉寺門柱上寫出一比上聯:近視千山五百出。 當即邀請同行的朋友們對下句。朋友們都說上句出得好:“出”字是兩個“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好是好,朋友們無一人對出下聯。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王爾烈站在寺門前,禁不住有些飄飄然,大有鶴立雞群之感。

  寺門外的喧鬧聲,驚動了寺裡的元空方丈。他走進人群,抬頭看了看上聯,點點頭說:“確是好句,只是目光不免有些短淺,以神州之大,胸中不可只有這千朵蓮花一座山啊!”王爾烈聽順了讚揚之詞,沒想到竟有人能挑出自己的毛病,便雙手合十,恭敬地問道:“依長老之見?”元空方丈說:“不才對一比下聯,不知可否? ”說著,吟對下句道:遠望九州十八川。

  王爾烈聞句不由心中一驚:不但文詞對仗工稱,而且拆解“州”字為兩個“川”字,因此“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了,合情合理,而且意境高遠,胸懷寬廣,心中暗忖,此對高於自己的“近視千山五百出”。這正是我的不足之處,於是,深深向元空長老施了一禮,道:“多謝長老教誨!”

  王爾烈只念了4 年私塾,便因家境貧寒,中途輟學了。為了謀生,父親送他去遼陽城南千山龍泉寺當雜工,但他並未因此中斷學習,一有機會就向寺內有學問的僧人請教。

  轉眼間這年的寒冬將要來臨。這天天降大雪,寺內的小和尚和打雜的都來掃雪。由於年紀小,他們都很貪玩,一高興,便用雪堆了個觀音像,正巧讓元空方丈看見。元空方丈便以雪堆的觀音為題出一上聯: 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

  在場的人聽罷,沒一個能對上。王爾烈聽了,十分高興,他覺得方丈的出句妙極了。因為太陽出來之後,雪積的觀音定會溶化,可謂“化身”。雪化作水,水匯於川,川歸於海,這是合乎情理的,妙在“南海”巧合“觀音”。因為傳說“觀音”常住“南海”普陀山,故而人稱“南海觀音”。方丈的出句高妙,可怎樣對才好?王爾烈用心琢磨了好一會。他由雪聯想到雲,那飄浮不定的漫天雲朵,變化無窮,形態奇巧。於是,他走近元空方丈,說:“我來給方丈對一比下句。”方丈點頭應允。王爾烈朗聲對道:雲成羅漢,風吹漫步到西天。

  這比下聯,神思馳騁,形象生動,對得確實工巧,與方丈出的上聯:“雪積觀音,日出化身歸南海”珠聯璧合,遙相呼應。至此,元空方丈就不讓他再去當雜工了,而是將他收為身邊茶童。

  有一天,方丈帶領眾人乘船去大安寺。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邊汲水,她見撐船的小和尚們的影子倒映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們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咯咯直笑,等船靠近了,這個機靈的小尼姑脫口吟一上聯:和尚撐船,篙打湖心羅漢。方丈年長,不便與小尼姑計較,幾個小和尚胸無點墨,難以應付。正在窘迫之際,只見王爾烈從船頭站起,衝小尼姑一笑,對下聯道:尼姑汲水,繩系潭底觀音。

  尼姑心想,自己探身汲水時,影子不是也映在潭中嗎?待自己將水提到岸上時,影子自然就不見了,也可以說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從潭底用吊水桶的繩子繫住提上來了,更何況人家還尊自己是“觀音”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挑著水桶快步走開了。

  王爾烈小小年紀,竟有這般捷才,使元空方丈不禁暗暗稱奇。從大安寺歸來,方丈便收王爾烈為徒,悉心授以詩文學問。由此,王爾烈的學問更是直線遞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