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1

  12月8日晚,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全體學生黨員在會議室共同學習了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錄製的《榜樣6》。本期節目重點宣傳“七一勳章”獲得者和全國“兩優一先”表彰物件典型事蹟。

  節目一開始,伴隨著激昂的音樂背景,主持人緩緩走出。透過典型事蹟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是黨員教育培訓的生動教材。時代呼喚英雄、造就英雄、崇尚英雄。黨員觀看《榜樣6》後心得如下:

  12月8日我觀看了CCTV專題節目《榜樣6》,這場節目令我深有感觸,時代呼喚英雄、造就英雄、崇尚英雄。我們不能忘記先人前輩走過的路,更不能忘記自己加入共產黨的初心,我們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勇於擔當重任,磨礪意志品質,鍛鍊過硬本領,以實際行動為祖國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作為青年黨員要從榜樣中吸收奮進力量之光,自覺扛起歷史使命,挑起時代擔當,以“不忘初心”的堅守、“逢山開路”的本領,披荊斬棘,譜寫新時代青年黨員之歌!

  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2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使全體師生學習領悟榜樣高尚的品德以及奮鬥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奮鬥航向,根據學校黨委組織部要求,12月8日,財經學院組織師生黨員和各班學生觀看了《榜樣6》的直播。

  節目中我問看到了50多年來,為祖國為黨守好每一寸沙無私奉獻的魏德友;有一心為民,為民眾做好每一件事的孫金娣……建黨一百週年以來,無數黨員為民奉獻,為國犧牲,他們身上的愛國精神與愛民精神早已深深地植入我們心中。時代更替中,始終不變的是他們的`身姿;歷史座標上,始終清晰的是他們的步伐。

  信仰是激發千萬顆紅心向黨的強大引力波,信仰是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強大動力。我們不僅要把榜樣的精神寫進生活,更要把他們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同樣都是新時代的接棒人!

  透過這次觀看學習,更加堅定了全體師生心中的信仰,激起了大家心中的崇高敬意和澎湃激情。大家隨後也進行了學習交流、撰寫觀後感和學習體會,並表示節目從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中詮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願以他們為榜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奮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財經學院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3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透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4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說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說,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透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透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教師觀看cctv1《榜樣6》觀後感5

  青年都有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它象徵著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嚮往,併為之追求內心世界的滿足。青年群體正處於人生的奮鬥起步期,不少人難免認為詩和遠方還很遙遠。“時代楷模”黃文秀在大學期間就立志於要報效家鄉,她遵循自己內心的方向,以恪守“初心”的執著和奮鬥成就著自己的“詩和遠方”。她的事蹟讓人感悟到,一旦有了正確的理想和有力的行動,奮鬥也就能通向詩和遠方。青年幹部要以黃文秀為榜樣,充分感悟“初心”的真諦和力量,以“初心”之力成就青年黨員幹部應有的“詩和遠方”。

  心靈是最遠的遠方,初心是來路亦是歸途。曾經一篇《我為什麼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問答帖在網上引起熱議,其中關於“端正入黨動機”的論述引起了不少人的認同。加入光榮偉大的黨組織,與一群具有堅定信仰、執著追求的人並肩同行,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但信仰不可能輕易就生根發芽,“初心”既是貫穿一生的出發起點,也是不懈奮鬥的終點座標。黃文秀在大二入黨時說:“沒有黨和政府的幫扶資助,我很難上完大學。我選擇讀思政專業,選擇加入黨組織,都是由衷的、無悔的。”組織上入黨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青年幹部要像黃文秀那樣,永遠銘記入黨時的精神誓言,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行動為之堅守一生,將初心之志融入靈魂血脈,用智慧和汗水澆灌承諾,讓頂天信仰堅不可摧。

  青春是最美的詩篇,旋律是無我成就大我。黃文秀從城市回到家鄉,又從機關來到基層,這樣的“逆行路線”絕不是“鍍金作秀”。她剛到村裡時,還有103戶473人未脫貧,一年的脫貧“長征路”實現了88戶418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青年幹部充分享受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果,不缺乏優異的資質、出色的能力,但最可貴的是無私的奉獻、忘我的付出。新時代幹事的舞臺雖然廣闊,但如果囿於計較“自我”的進退和得失,前進的路只會越走越窄。青年幹部應把群眾冷暖和黨的事業擺心間,跳出“小我”視野、打破“自我”束縛、保持“忘我”狀態,踐行“無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用青春譜寫世間最優美遼闊的詩篇。

  行動是最好的宣言,榜樣是精神更是力量。共產黨人都是接續奮鬥的,這個組織總能在為人民謀利益、為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征途中,湧現一座又一座的精神豐碑。黃文秀的犧牲讓人動容悲痛,但也將激勵廣大青年幹部更加堅定勇氣、砥礪前行。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如火如荼開展,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新起點,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青年黨員需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投入到經濟發展、改革攻堅的各項事業,以榜樣精神為指引,不斷校準自己行動的座標和方向,以青春無悔的激情和能力煥發更有活力、更具衝勁的幹事動能,擔負起歷史賦的使命,讓青年幹部群體聚是青春激揚的“那團火”,散是走在前列的“滿天星”,成為新時代書寫芳華的“搏擊者”“弄潮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