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1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電影,它叫《長津湖》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主演吳京是我和爸爸都是他的鋼粉。

  《長津湖》戰役中,美軍有一支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進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部隊。但是它們卻被中國志願軍打敗,那戰鬥場面激烈程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

  中國人民志願軍拿著美軍瞧不起的武器,吃著美軍覺得連飼料都不如的食物“土豆”,身上都沒有像樣的棉衣。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志願軍還一直要頂著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溫和暴風雪,還要抵擋住美軍的先進武器戰機、坦克和裝甲車。

  美軍有很多戰機、坦克,而中國人民志願軍連一輛坦克都沒有,更別說戰機了,大部分志願軍還在使用日本一九零五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我國志願軍沒有理會聯合國軍隊的羞辱和嘲諷。他們一直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組成鋼鐵長城。

  聯合國軍隊在麥克阿瑟將軍地指揮下,由於他對志願軍的傲慢與偏見,聯合國士兵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北極熊軍團一敗塗地。最後他醒悟到這是他見過意志力最堅強的對手,也是最令人敬畏的對手“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記得鋼鐵七連指導員在戰鬥時,拿著自己女兒的照片說:“這場戰爭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打,只有我們打敗敵人,才能讓後代人從此不再有戰爭。”先輩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才換來了現在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我們如今生活在國富民強的時代,更應努力學習,將來都能成為建設國家的有用之人!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2

  這天,我和爸爸一起來到電影城,觀看了由吳京,易烊千璽主演的“長津湖”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1950年中國志願軍抗美援朝最激烈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長津湖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第九兵團在長津湖圍困美軍陸戰第一師,併成功重創美軍陸戰第一師的事蹟。

  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有深深的感觸。其中一個場景講述的是志願軍和美軍在一場陣地的爭奪戰中,楊根思帶著一個排的兵力和美軍大戰了八個回合,第九回合,陣地上戰得只剩下楊根思一人,但楊根思並沒有放棄,拿起犧牲戰友身旁的炸藥包,引燃火線,視死如歸地向美軍跑去,最終跟美軍同歸於盡。這種捨生為國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

  在這場戰役中,在零下35度的低溫下,我國志願軍戰士穿著單薄的棉衣吃著如石頭般堅硬的土豆,而美軍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呢子大衣,登山鞋和手套,肆意地吃著感恩節豐富的大餐。我國志願軍戰士端著步槍,扛著炸藥包,對抗著有飛機,大炮,坦克的現代化裝備的美軍,在凜冽的寒風中,甘願化作成冰雕,絲毫不願退縮半步。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全部來自於他們對新中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渴望,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要努力學習,為國家建設奉獻力量,使祖國更加強大,這樣才對得起70多年以前為讓我們免於硝煙,過上美好生活而犧牲生命的英勇烈士們。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3

  假期期間,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津湖》。

  它主要講述了中國志願軍第七連軍的故事。第七連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電臺和譯電員送到指揮部那裡去。他們在清點了人數以後就上了火車。可還沒到目的地,就突遇鐵路維修,他們不得不改為步行。可正當他們走過一片石頭組成的平原時,美軍的飛機低空飛來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裝成死屍,但是仍然也沒逃得過犧牲的命運。

  戰士們含淚繼續前行。在他們趕到指揮部進行短暫的休整後,又繼續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發。他們路上充飢的糧食居然就是一個個的凍土豆和乾麵粉,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到達目的地。

  隨著司令員的一聲命令,戰士們迅速包圍了美軍。戰士們在長津湖打了美軍個措手不及,隨後又立即往美軍軍地打去,最後,取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關於志願軍們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段故事。志願軍戰士們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穿單衣,吃凍土豆,武器裝備落後……但即使這樣,他們絲毫沒有退縮。他們用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心、英勇無畏的精神前仆後繼地往上衝。請想一想,他們為什麼能抗寒抗餓?就是為了讓我們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裡。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應當好好學學,奮勇拼搏,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4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了電影《長津湖》,回家後我表面十分平靜,心裡卻波濤洶湧。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最讓我震撼的是“冰雕連”和“雷公移標識彈”。

  因為美軍飛機在中國陣地扔下了一枚標識彈,瞬時冒出滾滾紅煙,佈滿整個陣地。躲在草叢的雷公見情況不妙,跑出草叢,抱起高溫的標識彈,而此時他已經全身著火了。其他美軍飛機在不停地朝地面扔炸彈,如雨一樣。雷公強忍著身上的痛,吃力地把標識彈挪到一個小車上,開著小車把標識彈移走了。當隊友發現他時,雷公躺在隊友的懷裡,奄奄一息的地說:“不要把我留下,我想回家。”說完就犧牲了。隊長伍千里哭著在自己的本子上,把雷公的名字畫了一個紅色的框框,非常不捨。

  雷公去世了,軍情更緊急了,因此中國志願軍準備埋伏。他們用雪鋪在身上,趴在雪堆裡,紋絲不動,生怕敵人從眼前逃走。這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軍事夏令營,吃完飯就去不停的練操,感覺非常辛苦。而志願軍面臨的是我們上萬倍的苦,再加上零下40多度的寒冷,餓了只能吃凍土豆,熬了三天三夜,最後活活凍成了“冰雕”。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手裡還保持著打槍的姿勢。

  電影結束後,我走出電影院。看著眼前的中國,我想對這些革命烈士說:“現在的中國,如您所願!”也想對人們說:“請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先輩們打仗是為了我們後代不用打仗。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了先輩們的希望。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5

  今天,我和家人一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愛國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50年美國攻佔朝鮮,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我國的故事。看完了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深深的震撼。

  影片中,長津湖天氣惡劣,氣溫低至零下30多度,一名美軍的杯子留下的水印,在短短几秒內成霜結冰;美軍部隊在撤離時遇見了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原來是我們的軍人準備伏擊美軍,卻在不知不覺中被凍成了冰雕,指導員正拿著望遠鏡尋覓著敵人,戰士們端著槍,拿著手榴彈,隨時準備給敵人迎頭痛擊。長津湖這惡劣的環境震撼了我。

  戰爭開始,美軍早早佔領了制空權,導致我軍被大大壓制。食物缺乏、子彈缺乏、防寒衣物缺乏,就連後勤部隊運輸也會被空軍攔截,有很多戰士尚未到達戰場,就已經倒在了美軍炸彈的掃蕩下,更何況美國還有坦克這種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支援。敵人的強悍震撼了我。

  可就是在這種種艱辛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志願軍非但沒有撤離,反而愈戰愈勇,先是炸燬了敵人的訊號塔,擊敗了前來援助的軍隊。在最後的大總攻中,志願軍殲滅了敵人的大部隊和司令員,只有少部分敵軍撤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意志力深深地震撼了我。

  最後,電影中指導員的那句:“現在我們打這場仗,就是為了將來我們的孩子不再打仗”深深地觸動了我。是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志願軍先烈們的英勇犧牲。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更是寄託在我們身上,我們強則國強,祖國就不懼侵略者,亦不會發生戰爭。我們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我準備好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6

  1950年,朝鮮和韓國發生統一戰爭,美國出兵朝鮮半島,聯合韓國,攻打朝鮮,朝鮮節節敗退。朝鮮就在中國東北的大門口。如果朝鮮被打下,相當於中國家門口就蹲了只大老虎美國。美國時時刻刻威脅在剛成立的新中國。

  《長津湖》這部電影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題材,描繪中國軍隊的堅強。讓中國人民有了安全感,讓大家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知道國家的尊嚴是在戰爭中打出來的。

  不說評分,光看電影中志願軍良好的秩序和整齊的步伐,就知道整個劇組為了拍這部電影用了多少精力。

  我想起電影中的情節,志願軍為了護送譯電員和電臺去大榆洞,不知有多少戰士因此陣亡。

  電影中的主人公伍萬里小時候很調皮,經常打水漂,不服從管教,但在戰場上卻英勇無比,手榴彈一扔一個準,實踐了雷公告訴他的一句話:“讓自己人瞧得起你不是本事,讓敵人瞧得起你才是真本事。”

  為了確保長津湖戰鬥的突然性,在前往長津湖中,我方發現直升機後,不是逃跑,而是把身體融入雪堆中。要是一般人,一定會冷得跳起來的。可是他們卻忍著刺骨的冰冷,不發出一點動靜。體現了中國志願軍毫不畏懼的意志力。一天一個凍僵的土豆還要省下來給傷員吃。

  長津湖戰鬥打響時,一聲令下,七連立刻衝了出去。為了勝利,他們奮不顧身,只管衝過去貼身肉搏,奮勇殺敵。為了勝利,好多的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看見七連的本子上有好多紅圈圈,我終於明白了,紅圈圈裡的人都是陣亡的戰士。戰鬥結束後,伍萬里深深的記住了,他是“七連第五百七十七名戰士——伍萬里”的真正含義。

  當美國人看到我們潛伏的戰士都凍成了冰雕時所說的:“這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對手”時,我很自豪,我為國家而自豪,我為我是個中國人自豪,我為我們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我想,中國這個國家,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知足,更要知道加倍努力。

  現在,我們一起對志願軍烈士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7

  這是一場壯懷激烈的戰役,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面對著裝備精良的美國軍隊,我們志願軍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打出了我國軍威國威。

  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有兩個場面,其中一個場面是:當天晚上,志願軍兩個連的戰士在高地等待阻擊撤退的美軍。長津湖當時的氣溫降到零下40度,志願軍戰士穿著薄薄的棉衣,身上覆蓋著皚皚白雪。他們依然手持武器,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著殲滅敵人。可他們最終化作了一座座晶瑩的冰雕。100多個人的連隊,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連被美軍稱為“常勝將軍”的阿克麥瑟,也向我們的英雄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他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人,我們永遠也無法戰勝他們。”是啊!正如毛主席所說:“洋人瞧不起我們,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

  還有一個場面是:在茫茫夜色中,伍連長和戰友們反穿著白色棉襖,匍匐在雪地裡,身上都揹著幾公斤重的炸藥。第一次行動,美軍一下子就打死了三個志願軍戰士,還有人負傷了,可是戰士們不敢停下來,依然前赴後繼,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人又衝上去。就這樣,伍連長成功地穿過了美軍的陣地,把美軍的指揮部炸燬了,可許多戰士的生命也沒有了。看到這裡,我的雙手握緊拳頭,恨不得要去為志願軍戰士報仇雪恨。想想我們現在的繁華盛世,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築建而成。今天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作為一名小學生,從今以後,我要加倍努力學習,從小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要為祖國做貢獻。

  一場戰役打出了百年的盛世繁華。當我走出影院,發現天格外藍,樹分外綠,廣場上彩旗飄揚,熱鬧非凡。這顯眼的自然是那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這盛世如你所願。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8

  “世上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被炸死的,有被凍死的,還有被敵人打死的,但是打不死的永遠是‘中國魂’!”

  ——題記

  天陰沉沉的,空中飄著零星的小雨,許久未見到陽光了,不免讓人心生煩悶。父母提議一起去看電影,我們選擇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長津湖》。

  故事的內容主要圍繞中國抗美援朝時期一場重要的戰役——長津湖戰役展開。電影真實記錄了當時這場戰役的艱苦和慘烈,種種悲傷、痛苦、難忘的場景讓我應接不暇。

  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看到美國人在聖誕節前夕喝著酒、吃著巧克力、打著牌的時候,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卻趴在冰天雪地裡啃著能隔掉牙的凍土豆,喝著雪化後的冰水。當美國人正穿著皮大衣聊著回家過聖誕節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有許多人早已凍死在零下40攝氏度的高山上。當美國人開坦克,坐飛機進攻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只能拿著槍一次次的倒在衝鋒的路上。

  看到這裡,我早已淚流滿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說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紛飛、屍橫遍野;想哀,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為了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想怒,那美國人的自私自利,不顧他國,悍然發動侵略。想想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而我們的國家和平而強大,真是一種無以言狀的幸福。“我何其幸生於你懷,承一脈血流淌……”街上不知何處傳來的歌聲傳入我的耳中,頓時倍感驕傲和自豪:我是中國人!

  我想起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和平不是老天給的,是靠我們一代一代中國人奮鬥來的,我從此刻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向上,為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9

  “這一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電影《長津湖》中的這句臺詞,讓人潸然淚下……志願軍戰士對民族獨立的信念及對國家強盛的渴望,讓人肅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美國的入侵嚴重地威脅到了中國領土的安全,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當時,中國與美國實力差距懸殊。美軍擁有成千上萬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國志願軍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與落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以勇敢精神和鋼鐵意志,打出了氣勢,打出了國威,徹底地粉碎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和敬意!

  據親歷戰爭的老兵們回憶,長津湖戰役遠比電影所拍的更殘酷,那是一場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的戰役。志願軍戰士以硬得咬崩牙齒的土豆為食,而美軍卻在享受咖啡美食,歡度聖誕節。美軍擁有優質的防寒裝置,而我們軍隊的戰士身上卻只穿著薄薄的棉衣。距長津湖僅僅兩公里處的死鷹嶺上,一個連的戰士全部凍死在雪地裡。其中,上海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了一張紙片:“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們的陣地上。”

  長津湖戰役的勝利絕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願軍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勝信念。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個個鐵骨錚錚,不畏犧牲,保家衛國。身為後輩,我們要銘記這一座座血肉鑄就的豐碑!

  一句“我在”,既是責任,也是擔當,更是對祖國的熱愛與無比的忠誠。身處新時代,過著幸福生活的我們,更應勿忘國恥,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無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國已一步步強大起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先輩用血肉開拓出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展望未來,我在,我們在!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10

  10月9日,我帶著喜悅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觀看電影《長津湖》。

  電影是從美帝國主義挑起朝鮮戰爭開始,美軍戰機轟炸中國邊境,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工業水平落後,物資和裝備嚴重匱乏。但是為了新中國的未來,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經過幾天幾夜的深思熟慮,最終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一方淨土,安然歲月

  參與長津湖戰役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連的新兵伍萬里,他的一份檢討書,因為部分不會寫的字用圈代替,被餘從戎戲讀成“蛋討書”,一開始讓我覺得搞笑,再想想讓我深思。他才十幾歲,本應該是在讀書的年齡,但是他卻沒有讀書,面對敵人的入侵,他能挺身而出,積極參與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在前往朝鮮戰場的路上,為了躲避敵機的偵察,他們有時躺在地上、有時躲在雪裡,哪怕是被機槍掃射,也是屹然不動。在前進的途中,他們接到了一個護送電臺的艱鉅任務,電臺是指揮部與前線聯絡的重要橋樑,如果沒有電臺,前線志願軍戰士們將無法得到準確的作戰資訊,他們這次的任務就是護送電臺和譯電員到志願軍指揮部。在護送的途中遭遇了敵人瘋狂阻殺,面對美軍的飛機坦克,志願軍戰士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付出寶貴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務,最終成功的將電臺與譯電員安全送往指揮部。

  一方淨土,安然歲月

  楊根思連長說過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在這種永不言棄的信念下,他帶領一個連隊,阻擋了美軍七次突圍,為大部隊爭取了時間,為勝利爭取了時間。在第八次突圍中,他們連隊打到剩下最後一人,最終抱著炸藥包與幾十個敵人同歸於盡。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電影結束了,我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出了電影院。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志願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在極端嚴寒的天氣,沒有食物、棉衣補給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美軍戰鬥。他們不畏生死,守衛著國家的尊嚴,守衛著人民的和平。

  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銘記這是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學生觀後感11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著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峰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抗美援朝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後戰士們被凍在雪地裡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鬥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於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鬥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