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通用8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通用8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1

  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過戰爭,解決溫飽,全面小康,為人民謀幸福;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遇挑戰,奮勇拼搏,為的是,讓鮮花再爛漫,遊人再奔赴;有一群人,他們為國為民,誓死拼搏,奉獻大愛,感動著你和我。

  在看過《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更深切的有了對於祖國的崇敬,對於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於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蹟,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曆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捨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衝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後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願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並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願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聖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築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恆,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於抗爭命運,不忘嚮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蹟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後,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鬥,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全國上下,共克時艱,2020,必定不凡。我們偉大的祖國,昨天已然是一美好的畫卷,新的藍圖已經鋪就,我們國家有能力,有信心以一大國姿態立於東方,在她的身後有國士無雙,亦有朝氣蓬勃的新一代。

  同祝願,祖國好;共奮力,展宏圖。唯願與感動中國人物一道鑄美好明天。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2

  這世界因為他們而不同。

  看了《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洗禮,這些奮鬥者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為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麼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著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為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儲存。

  關於莫高窟,我曾經在小學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後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複製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歎為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著大批遊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遊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為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作為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鬥者、奉獻者們致敬!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3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中央電視臺的“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非常感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隱姓埋名,卻一直捐款的老人張紀清。

  千萬不要忘掉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後代。

  炎黃,是人類的始祖,帶動了整個華夏族的發展與千古文明。我們身邊總有隱姓埋名捐助社會的公益人士,他們默默為社會付出。

  最終有一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公益人士,他叫炎黃,他叫張紀清。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於公益,他來自江陰,用一個人的文明撐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17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陰市某銀行正起身離開,卻暈倒在地上。被好心人送進醫院。人們在他身上找到了三張匯款單,匯款人的名字,叫炎黃。那天,那個被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終於解開。老人的名字叫張紀清。

  “這不是什麼大事,是我們應該做的。”張紀清老人在感動中國裡與主持人這樣說。張紀清老人也沒有預料到會以這種“戲劇性”的方式解開隱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謎。原本老人打算把這個秘密保守一輩子,連最親近的子女都不會透露。在張紀清老人眼中,他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助人為樂、濟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幾乎每年,祝塘鎮都會收到“炎黃”的匯款,而匯款地址卻是五花八門,尋找後發現地址都是假的。想尋找這位好心人的人們也只能失望而歸。“我要的不是名,是心!”這便是張紀清老人的初衷,老人想盡各種辦法“潛伏”,不願以恩人自居。

  看著電視螢幕中的老人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從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現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裡與老伴靠養老金生活,從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筆捐款到二十七年後的如今,老人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是炎黃的子孫,因為我們有濟貧幫困的文明。

  感動中國,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無悔奉獻只為給子女、社會、身邊的人帶去一份未來,一份溫暖,一份快樂。感動中國,雖然隔著螢幕,但感動中國的夜晚有多少人為熒幕中那些感動人心的事蹟所流淚。感動中國,我們的'身邊又有誰跟他們一樣在默默付出。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也許能跟他們一樣,我們同樣是炎黃子孫,我們同樣有傳承千古的文明。

  感動中國,也許我們能感動未來。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因為有那些默默奉獻的人們,世界才會繼續。因為有那些無私付出的人們,身邊才有感動,已致感動了整個中國。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4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頒獎典禮於2017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蹟涉及科技、教育、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時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辦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開啟摺疊人生的梁益建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蹟使我幾度眼眶溼潤,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美譽,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於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一干就是36年,紮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教生涯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把所有的愛給了大山裡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5

  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都是我必看的節目之一,今年也不例外。在《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我最崇拜的一位是南沙守礁97個月的李文波。

  李文波,男,48歲,山東平度人,中國海軍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歲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當年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資料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長期惡劣環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體大不如從前,風溼病越來越重,但他仍然堅持一次不落地守礁,還經常頂替戰友。除了堅守崗位,李文波還不斷創新,為守礁工作總結經驗,編寫教材。他設計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氣象月報表程式,還編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氣象觀測教材》。

  為了守礁,李文波虧欠家裡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來,與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親已經臥病在床3年, 2005年9月,母親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親僅十天,就接到執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艦艇上他接到了母親病逝的訊息,一個人長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聲痛哭。

  李文波說:“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就算下輩子坐輪椅,也沒什麼後悔的!”

  李文波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看了他的事蹟我的淚水不禁的流了下來。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6

  感動中國,感動無處不在,每次看到前輩們一件件感人的事蹟,我都會淚流滿面,真正的內心觸動。他們的精神領無數人敬佩,他們是榜樣、楷模。

  在這一期感動中國人物中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她的頒獎詞: ”她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與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那你做她的耳朵,讓他聽見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她叫陶豔波,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卻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兒子楊乃彬8個月大時因病失聰了,從此,這個黑龍江的三口之家為了兒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條異常艱辛的路。母親為了兒子去北京學習唇語,回來不厭其煩的教小乃斌說話。在乃斌7歲時陶豔波辭去了工作,陪這兒子進了小學校園,從此,母親成了兒子的同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16年的時光。初中的課程相對簡單,媽媽還能應付得了,但高中大學的課程很難,陶豔波上課認真聽,記畫不懂得就問,下課跟在老師身後求學。媽媽沒有過怨言。

  如今,乃斌已經成了一個男子漢,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勤工儉學,每天都微笑買對每一的人。

  母親無私的愛是不能用語言來衡量的,心裡默默為他們祈禱,願他們的明天一切安好。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7

  她們中的每一個全是那麼令大家打動,那麼令大家尊崇。殊不知最令我打動的是這在其中的劉偉。

  劉偉十歲時易觸電事故出現意外喪失雙臂,但他堅強的挺了回來,並學會了彈鋼琴,22歲時他走上了巴黎金色大廳演出舞臺,讓全球印證了中國男孩的驚喜。假如你覺得一個人的故事就那麼簡易,那麼我要告訴你:你錯了。

  十二歲那一年,劉偉被強烈推薦到北京傷殘人游泳隊,開始了游水訓煉,劉偉的殘廢水平在這兒是最大的,努力的艱苦也是平常人無法想象的。沉下來,堅強的仰起頭,再沉下來,再用勁仰起頭,他頑強的身體一次次從水中爬出來,與運勢堅強不屈的鬥爭。一年後,劉偉終於站在了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總冠軍獲獎臺上。就在劉偉尋找自身的人生理想、信心百倍迎戰2008年殘運會的情況下,千萬沒有想起,又一個極大的悲劇來臨在這個本來早已殘缺不全的身體上他得了了比較嚴重的過敏性紫癲,不可以再做運動過量了,一想著拿奧運會金牌的劉偉不可以游水了,它是他喪失雙臂後運勢給他們的又一次致命打擊。他深陷深深地的茫然,這時的他多麼期盼找尋到一個新的方位。決不放棄的劉偉再次開始,再次挑戰命運。以便適用孩子的理想,劉偉的爸爸媽媽借款買回來了電子琴,卻由於找不著會教他的鋼琴老師,十九歲的劉偉無可奈何開始了透過自學,從非常簡單的單音學起,一開始就碰到了難點,因為腳的拇指過度粗壯,超出了鋼琴鍵的總寬,按下來的情況下常常會帶鍵,之後想到的方法是將它立起來,隨後斜著摁,可是,更大的難點是,因為腳指頭難以叉開,連最基礎的三和絃音都彈不上。劉偉理性分析自身的標準,他察覺自己能運用的腳指頭僅有三個,但是,三個腳指頭怎樣才能做到別人用五個手指的實際效果呢?他想到的方法是二隻腳一塊去,靠速率來轉換這一八度的物品,那時一天要訓練七個鐘頭之上,最終腿都抬不起來了,腳也打磨血泡了。應用自身設計方案的彈法,劉偉的演奏竟然擁有調式,一年後,劉偉彈鋼琴做到了用力彈鋼琴七級的水準。

  劉偉,用客觀事實告知大家,勤奮就會有將會。今天的中國,有沒有什麼勵志小故事能追上劉偉的電子琴聲!當幸運的繩子默默地捆住他的手臂,當別人的眼睛哀嘆生活的悲傷時,他仍然堅持著翅膀為理想,用兩隻腳在鋼琴鍵上寫: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輕柔的節奏,更是他勤奮翱翔的運動軌跡。

  我覺得,我已不用再表達大量的感受了,由於相信一切一個人看過劉偉的小故事,都是打動,都是為他的堅強欽佩。

  大家始終也不如他的堅強,由於他悲劇了,而大家所遭遇過的艱難在他的悲劇眼前真是是小小巫見大大巫。但大家不用跟他比,只必須學習培訓他的堅強。在碰到困難的情況下,想一想他的個人事蹟,像他一樣,理智思索,就一定能尋找處理的方法,擺脫困境。

  堅強這兩字屢次被大家提及,它是一種幸福質量。大家不用放棄它再去開發的幸福質量,劉偉的個人事蹟告知大家,它始終都不容易落伍。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優秀觀後感8

  有這麼一些人:有一位老人,他是從一段歷史中走過來的,有人說,他代表著一個時代,有人說,他是中國科技的帥中之帥,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知道,天上有一顆星是用他的名字來命名的,而他自己卻說:“我很不敢當。”;有一對夫婦,他們是教師,然而他們同樣是孩子,可是卻不能守候在自己年邁的父母身邊,去了遠方,因為在遠方有一群孩子要把他們當做像父母一樣的老師;還有一位好醫生,我們對好醫生的要求是:醫術高超、治病救人,而他不僅能治病還能暖心,甚至溫暖整個世界……他們是《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中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是那麼令我們感動,那麼令我們崇敬。然而最令我感動的是這其中的劉偉。

  劉偉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但他堅強的挺了過來,並學會了彈鋼琴,23歲時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如果你認為他的故事就這麼簡單,那麼我告訴你:你錯了。

  12歲那年,劉偉被推薦到北京市殘疾人游泳隊,開始了游泳訓練,劉偉的傷殘程度在這裡是最重的,付出的艱辛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沉下去,堅強的昂起頭,再沉下去,再用力昂起頭,他不屈的身體一次次從水裡鑽出來,與命運頑強的抗爭。終於,在兩年後,劉偉站在了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冠軍領獎臺上。就在劉偉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滿懷信心備戰2008年殘奧會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又一個巨大的不幸降臨在這個原本已經殘缺的身體上——他患上了嚴重的過敏性紫癜,不能再做劇烈運動了,一心想拿奧運會金牌的劉偉不能游泳了,這是他失去雙臂後命運給他的又一次致命打擊。他陷入深深的迷茫,此時的他多麼渴望找尋到一個新的方向。決不放棄的劉偉選擇再一次從頭開始,再一次向命運挑戰。為了支援兒子的夢想,劉偉的父母借錢買來了鋼琴,卻因為找不到能教他的鋼琴老師,19歲的劉偉無奈開始了自學,從最簡單的單音練起,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由於腳的大拇指過於粗大,超過了琴鍵的寬度,按下去的時候經常會帶鍵,後來想出的辦法是將它立起來,然後斜著摁,但是,更大的難題是,由於腳趾很難岔開,連最基本的三和絃音都彈不了。劉偉冷靜分析自己的條件,他發現自己能利用的腳趾只有三個,可是,三個腳趾怎麼才能達到別人用五個手指的效果呢?他想出的辦法是兩隻腳一塊去,靠速度來切換這個八度的東西,那時候一天要練習七個小時以上,最後腿都抬不起來了,腳也磨出血泡了。使用自己設計的指法,劉偉的彈奏居然有了調式,1年後,劉偉彈鋼琴達到了用手彈鋼琴七級的水平。

  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輕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我想,我已不需要再抒發更多的感想了,因為我相信任何一個人看了劉偉的故事,都會感動,都會為他的堅強折服。

  我們永遠也比不上他的堅強,因為他不幸了,而我們所面臨過的困難在他的不幸面前簡直是小小巫見大大巫。但我們不需要跟他比,只需要學習他的堅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他的事蹟,像他一樣,冷靜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渡過難關。

  “堅強”這兩個字屢屢被人們提到,它是一種美好品質。我們不需要捨棄它再去開發新的美好品質,劉偉的事蹟告訴我們,它永遠都不會過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