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關於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狙擊手》的評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很理解!但是有些時候看問題不能片面化!例如:

  1、有些人提到,為什麼龍少欽打小兵個個爆頭!包括打日軍中將都那麼準,怎麼就是打不中芥川了?

  答:很簡單,芥川是反派主角!他死了戲就完了!所以他必須最後死!同理龍少欽也不能死!

  2、為什麼,片中的狙擊手完全不像個狙擊手,而是個普通的軍官?

  答:因為龍少欽有雙重身份!他是個職業狙擊手!他也是個軍官,因為他是個軍官,他就有了保護士兵的責任這比他是一個狙擊手更重要!他揹負了太多的責任!而電視劇的名字也並不是單指龍少欽,如果大家認真分析,就會知道龍和芥這2個人的區別!

  3、電視劇名字和內容,情節不符合!

  答: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問題,這完全和狙擊手這個職業不符合嘛!哪有,狙擊手帶著士兵挖壕溝,拼刺刀的!

  的確,我開始也想不大明白。但是,仔細想想也許有那麼點意思!首先,不要拿現在的狙擊手這個職業和那個年代的狙擊手想比較。我們說任何一個職業他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像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列子,比如說理髮這個職業!在現在我們也許一提到著個職業,他肯定會做很多造型啊,能把頭髮做的多麼好看,但是放在另外一個時期也許,就單單只是把你長長的頭髮剪短了稍微做下修改,你能那現在的狙擊手和那個時期的狙擊手做比較嗎?所以,第一個解釋是不要拿現在的狙擊手來衡量當時的狙擊手!其次,狙擊手!這個名字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相信很多人都是被這個名字吸引過來的,這也是一種手段!還有,我來給大家做下分析,要說狙擊手,大家回去看看第一集,很精彩。

  第一集的龍少欽相當厲害。而後面他怎麼厲害不起來了,大家有沒想過?我想很少有人去分析!為什麼他要帶著他的戰友挖戰壕,拼刺刀!很簡單他有責任,因為他是個軍官。而第一集的時候,他完全把自己孤立,他不顧別人的死活,拼命射擊雖然殺了很多日軍,但是結果是犧牲了整個隊伍換來的,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以他很猛!但是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而他是被逼去承擔這些責任,他的隊伍中很多都是新兵,很多沒摸過槍,很多人聽見響就害怕!不敢打搶,面對這樣一群,沒有反抗能力的計程車兵,他能拋棄他們去和芥川單條麼?很顯然不能,他在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活著把他們帶回去,可是,現實是殘酷的,前面的有敵人衝來,後面有狙擊手偷襲!他能走出去已經是奇蹟了。

  有些人,說他膽小,怕事。說白了,他是想逃避責任,他不想看著那些孩子死在自己旁邊,但是段旅的一句無兵可用,使得他不得不帶著這些學生兵一次又一次的上前線!他自己都左右不了。然後悲劇繼續發生!在那場戰役中段旅元氣大傷,幾百個學生兵跳黃河,為什麼就石頭沒死!很顯然,劇情需要!其實這部電視劇,有很多東西不要只看表面。其實每部電視劇都是一部作品,我們應該當做藝術品來欣賞!

  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2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3

  影片主要描述了蘇聯二戰期間,極具射擊天賦的女學生柳德米拉如何成為一位傑出的女狙擊手及她的戰爭生涯。柳德米拉的幾段愛情成為推進電影的主要劇情,說它是以愛情為重要線索的戰爭片似乎也不為過。

  在劇中,因為愛情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因為戰爭人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愛情的珍貴。柳德米拉在戰爭中遇上的三位愛上她的男人都不惜生命地保護著她,究竟是戰爭還是愛情,令人變得如此勇敢已經難以分辨,也許兩者在相互激發吧。

  人在非常時期,由於身心都承受著非人的折磨,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的生命的看法,都會有所改變甚至扭曲。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女主和第二個與她出生入死的拍檔(當時兩人還沒有發展成為戀人)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也是正值女主痛失第一位愛人(她的第一位拍檔)後不久,她沒有像正常執行任務那樣一槍射殺了目標,而是透過反覆射擊令對方遭受痛苦。顯然,此時的她內心充滿了仇恨。然而她的拍檔果斷地阻止了她並一槍解決了敵人。事後,他對她說了一句令我非常難忘的話:“戰爭不僅意味著死亡,它還意味著生命。”可以看得出,正是拍檔在戰爭中仍保有的如此清澈的靈魂,漸漸抹去她的傷痛,重新喚醒了她心底的愛意。而作為觀眾,也正是他這句耐人尋味的話及他充滿慈悲的舉動,令我對這部電影肅然起敬。

  人類究竟要怎樣才能令生命永續?人與人之間要怎樣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愛?在人們不得不將槍口對準敵人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想、應該怎樣做才能同時獲得正義與救贖?影片中這位軍人似乎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

  劇中的他,因為擔心自己在戰爭中也可能像她的第一個拍檔那樣隨時失去生命,而遲遲未向女主表白。他內心對愛情、對愛人的敬重與呵護之情令人動容。

  柳德米拉是位勇敢、獨立、智慧而善良的姑娘,她年紀輕輕便清楚自己的選擇,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同時也因為戰爭,選擇了適當的放棄、奉獻與隱忍。但戰爭的殘忍與猙獰,還是改變了本色的她,令她在他人眼裡只是冷血的執行任務的殺手。她的靈魂似乎在戰爭中被弄丟了,似乎也被那些無情的子彈射殺了,成了一具只會為自己的祖國、為這場戰爭的勝利擺出英雄姿態的冰冷道具。這無疑是電影對政治的黑暗與戰爭的無情所作出的相得益彰的揭露。

  然而,電影以美國總統遺孀請她去白宮做客,並在給予了她充分的同情後而令她漸漸恢復了對正常的自己及正常的`生活的渴望與熱情,最後兩人發展成為忘年交為切入點,很好地反襯出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美好,以及人性與生俱來的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而她的靈魂在久旱逢甘露般的情感的激發與滋潤下,一點一點地復活了。

  但無論怎樣,戰爭對任何人而言都不可能是一個十分獲益的選項。不管輸還是贏,人們的身心都將遭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願人類能夠拒絕因自私而做慾望的奴隸,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大自然給予人類的、以及人類用智慧創建出的一切。

  大年初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4

  關於狙擊手的電影,是影迷們熱衷追捧的型別,世界影史中,同類題材佳作,可以列出長長一大串,或許正因珠玉在前,賀歲檔推出的《狙擊手》,事先並不被看好。

  每部戰爭片,都會塑造出一位英雄,狙擊手更是常被作為孤膽英雄來進行渲染,《狙擊手》片中的人物設定則不盡相似,編導精心設計了五班戰士的群像,意圖放大感染力,其中先後出現兩位神槍手,冷靜內斂的班長劉文武,愛哭鼻子的大永,除去主角,其他戰士的角色形象也較為豐滿,五班這個英雄集體,因此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完整的戰爭大戲,少不了對手的映襯,恰如古龍小說中慣見的套路,男主的偉大,需要藉助其敵人來顯示。所以,《狙擊手》認真描寫了另一組神槍手,來自美軍的狙擊小隊,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心佈局,五班才落入了可怕的陷阱。與胡編亂造的神劇不同,這部電影沒有刻意描黑和矮化美方狙擊手,對壘的雙方旗鼓相當,一度讓人聯想起棋局裡的兌子,戰爭的殘酷慘烈,在此處得到充分體現。

  本片的攝影堪稱亮點所在,天寒地凍,漫天飛雪,完美勾勒出了陰冷肅殺的氣氛,皚皚白雪與戰士的鮮血,紅白兩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高低起伏的地形,似乎處處暗藏殺機,更覺觸目驚心。美中不足的是,我軍狙擊手擊中目標的特效,顯得過於誇張,甚至比好萊塢還要好萊塢。

  與精良的攝影比較,《狙擊手》的節奏把握也很到位,每場戲之間的剪輯切換足夠緊湊,故事推進簡練明快,幾場重頭戲,諸如集體搶救亮亮、劉文武犧牲、大永獵殺美軍指揮官,蕩氣迴腸,扣人心絃,氣氛充分感染了現場觀眾,有個無法迴避的矛盾,戰友的犧牲讓人悲憤不已,但狙擊手的使命,又要求其高度冷靜,這是一組矛盾,該如何化解?本片給出了難能可貴的答案,有如其影像風格,內斂,剋制,沒有為了抒情而大肆煽情………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關於朝鮮戰爭的影片頻頻被搬上熒幕,與此前的《上甘嶺》《長津湖》不同,張藝謀並未照搬主旋律電影中多用的宏大敘事,別出機杼,選取了正史記載不多的“冷槍冷炮運動”,以無名山坡上的無名狙擊戰為背景,可謂用心良苦。在他的鏡頭下,個體事蹟沒有被湮沒,劉文武、大永、亮亮、胖墩、米老二、王忠義,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串起了一個英勇無畏的集體。影片收尾處那場點名,稱得上畫龍點睛,讓人淚目。可以說,《狙擊手》用很微觀的細節,為影迷們講述了很深刻的主題,國師將即小見大的表現手法用到極致,做了次經典的教學示範。

  《狙擊手》中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我們沒機會接觸到主創團隊,不知道他們在拍攝過程中,是否學習借鑑過其他狙擊手電影?從中能隱約窺見部分痕跡,比如劉文武被稱為“死神”,是否在致敬素有“白色死神”之稱的西蒙·海耶?電影裡的那個朝鮮小男孩,一度讓我聯想起另一個人物,《兵臨城下》裡的沙夏,同樣的稚氣未脫,同樣的感人至深。

  略有遺憾的是,本片的文戲著力不多,人物的內心戲大多用直率簡單的對白呈現,從劉文武到大永,兩位神槍手的傳承交接,本該詳細交代,卻因鋪墊不夠,顯得有些突兀。而故事的後半部分,美軍在已形成合圍之勢的前提下,居然主動放棄優勢,邏輯上實在不太通順,接入那場坦克追擊戲,更有狗尾續貂之嫌。

  《狙擊手》選在春節檔期展映,確實意義深刻。周圍有不少觀眾帶著孩子一起觀影,身邊有個小朋友問家長,媽媽,死這麼多人,打仗好殘忍啊…….是啊,《狙擊手》講述的故事,會讓公眾記住,艱辛年代的那場苦戰,無名山坡下掩埋著多少熱血青年,與他們作伴的,只有冷冷的槍。目擊過戰爭的殘酷,我們理應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假如電影能讓大家都認識到這點,那就絕對算得上是巨大貢獻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