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觀後感(精選15篇)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精選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月與安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

  青春肆意妄為,成長也必然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痛苦。有些痛苦是自找的,也些痛苦是單方面的,有些痛苦是無中生有而來的,或因為無聊,或因為懵懂,或因為無法實現的慾望,所以惆悵。

  妄想無罪,好奇無罪,胡鬧也可以原諒,但是,背叛了友情就有罪。

  人與人交往,條件好壞不重要,能力差距也不是問題,關鍵是要交心,坦誠與透亮,才是友情永葆青春的決定因素。

  友情是暖心的,不能隨意濫用;友情是需要愛護的,不能拿來傷害;友情也是發自內心自覺自願的東西,不是奢求與施捨。

  我一直堅信親如兄弟的友情,並且,歷來都覺得真正的朋友其實比親生的兄弟姐妹更好。兄弟姐妹太隨意,自恃那個血緣關係,時常忽略感情交流;彼此有困難的時候,也少有能真正幫得上忙的兄弟姐妹。朋友們不一樣,為了彼此之間的事情,都會盡心竭力,無怨無悔,時常還倒貼著錢去辦事情。

  當然,我主張朋友之間以純友誼上選,儘量不要在友情當中摻入與金錢或物質相關的東西,否則,久而久之,友情就會變味兒。另外,友情不能與愛情起爭端,更不能奪人所愛,因為通常情況下,友情是敵不過愛情的。就象電影中的安生,到處漂零,就是為了償還情債,結果,三角戀情讓所有人不得安生。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2

  林七月,出生在小康和睦的家庭,從小成績好,是人們眼中的乖乖女,優等生,受人喜愛;李安生,則相反,家庭破碎,父親早逝母親不管,成績也差,別人眼中刺頭;13歲的她們因為機緣巧合相識,兩人表象反差很大,七月恬靜似水、乖巧穩重,安生放浪不羈、個性張揚,但七月內心是叛逆的,安生內心是純真的,所以很快吸引到一起迅速成為最好的朋友。到高中一個進了名校,一個卻進了職高。直到她們18歲時,遇到了蘇家明,她們共同愛的一個男人。

  家明最先認識七月,成為了七月的男朋友;但家明見到安生後,卻被安生的與眾不同所吸引,並表達了好感。安生在這個時候,選擇了去北京,給安生和家明空間,選擇了友情。

  安生選擇了顛沛流離、周遊世界的生活,期間經歷了感情背叛,沒有錢只能想各種辦法維持生活,儘管如此艱難,卻一直堅持寫信給七月,並不自覺的都在信的末尾寫上“問候家明”。

  當安生不羈的心終於想平靜下來,回鄉找七月時,七月正把家明送走去北京。但很快安生和七月因為價值觀大吵一架,安生又回到了北京。

  在茫茫的北京,安生人生低谷的時候,遇到了家明,並同居在一起。

  七月尋到了北京,大吵一架,並給家明最後通牒,是返鄉結婚還是留在北京分手。家明選擇了返鄉。

  但在結婚當天,七月讓家明逃婚。七月走出了自我,沿著安生以前漂泊的路,一路尋覓,尋覓那份友情,尋覓自己的內心。

  而安生則選擇了安穩,讀書嫁人。直到幾個月後,大著肚子的七月找到安生,兩個閨蜜冰釋前嫌,安生忙前忙後,安頓七月待產。但七月在臨產前大出血,拋下一個女兒離開人世。

  若干年後,這個女兒翻箱倒櫃,找到安生寫的信,進而找到了家明,家明才知道七月留下了一個女兒。但安生選擇了善意的謊言,沒有告訴家明七月去世的訊息,而是說七月留下女兒,選擇了自由和遠方。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3

  兩個家境不同的女孩,從小一起長大,不同人生的故事。

  整體來說故事有些悲慘,是一部青春文藝片,我現在喜歡喜劇。兩個女主角同事喜歡上一個男生,男生喜歡著另一個家長眼中的壞女生,卻一直和家長眼中好女生在一起,想象都會感覺我成熟的程度,超過了這部電影適合看的年齡群體。電影內容不想評論太多,但我現在更加知道人和人之間相處,就應該對對方以誠相待,有問題儘早溝通,有想法相互分享。

  劇中兩個好朋友之間的感情包含了相互羨慕,相互喜歡,相互向往對方的生活,相互幫助和疼愛對方,形成了一種不愛不相撕,這種愛得痛切恨得深刻的故事悲劇。現實生活中友情有很多種,好的知己,共同愛好,相互分享精彩人生,難過時相互的陪伴,發現對方的優點,鼓勵對方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對方忠心的祝福,一起旅行,好東西的相互分享,瞭解對方內心深處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自己和對方。友誼有很多種,相處要舒適。

  對於劇中的愛情,不知道怎麼評論比較好。也許從一開始安生應該去鼓勵七月面對自己喜歡的男生,而不是去幫她表白,在兩個人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幫助對方去溝通,但其他事情還是讓對方去處理會好一些。對於男主角,更應該明白自己喜歡那個女生,而不是喜歡著這個和那個在一起,影響兩個女生的人生,男人還是應該有責任感和擔當。對於七月,在最初發現自己男朋友喜歡閨蜜的時候,應該趁早放手,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解脫。愛一個人應該支援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應該無時無刻的相信他。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4

  看了根據安妮寶貝小說改編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可見導演曾國祥很是用心,把人物刻畫得非常有張力,個性鮮明、突出,故事情節大膽,富有新意。

  起初,故事中的七月(馬思純扮演)本是個安靜、內斂的大家閨秀,安生(周冬雨扮演)則是一個活潑開朗,放蕩不羈的小野丫頭兒。但是劇情卻把她倆安排在了一起,她們13歲相識,相知,而後又相殺。她們同時愛上了一個人家明(李成彬扮演),後來,她們之間又發生了一些摩擦和誤會。到最後,劇情反轉,七月與安生的性格互換,七月開始了像之前安生一樣四處漂泊不安定的生活,安生開始過著像以前七月的生活,漸漸地心開始踏實、沉澱下來了,對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憧憬。七月在一次生孩子中,術後大出血而死,安生悲痛萬分的同時,擔負起了撫養七月女兒的重擔。某天,安生意外遇見家明,家明說出了他離開七月的真相。後來,安生也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帶著七月的女兒,一起過著美好的生活。

  小說寫得很精彩,導演在尊重原著的同時,進行一些改編、潤色,使故事更曲折,更富有戲劇性,讓觀眾看後為之落淚,發人深思。

  故事的結尾我覺得是本片最精彩的部分,安生在寫一本小說,名字就叫《七月與安生》,這樣的收尾太含蓄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是導演的驚鴻一瞥,點睛之筆。

  香港年青導演曾國祥第一部作品就能拍成這樣子,實屬不易,拍攝手法相當老道,長鏡頭和特寫鏡頭運用得也恰到好處,敘事的層次感也不瘟不火,遊刃有餘,是個當導演的好苗子。

  希望以後能看到他更多的好作品,不僅有文藝小清新影片的內涵,又有商業大片那種驚心動魄的大場面,好期待呀。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5

  七月與安生,在她們的13歲那年,因一隻小松鼠結下深厚的友誼,從此她們的人生就有了彼此的影子。

  七月安靜、文雅,是天下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是一個在父母臂彎下幸福成長為父母眼中的孩子,在大人的眼中,她讀大學、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一切都是這麼的井然有序;而安生性格與七月迥異,從小就沒有父母在身邊,她不知道女孩子發育了要穿戴文胸、也沒有體會到一家人其熱融融地圍在一桌子吃飯的溫情,而且在七月面子總是顯得有些自卑,是七月讓她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也是七月讓她不再孤單。

  初中畢業後,是她們人生軌道的分叉路,七月上了高中,安生上了職業中專,七月在高中戀上了家明,讓安生備受“冷落”,畢業後的安生愛上了吉他手,泡吧、和一群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而七月按部就班,考上了大學。最後到七月大學畢業,兩人在餐廳一起吃飯,七月讓安生隨便點,還點了最貴的龍蝦,在安生面前的每句話都顯露了她的優越,這讓安生很不自在,終於安生爆發了,她為了得到一瓶免費的紅酒,當著一群陌生的朋友對著一瓶紅酒一飲而盡,似乎想把自己所有的委屈和不愉快都發洩出來,之後說著自己以前的種種心酸。不同的生活環境真是會造就不同的人吧,原本兩個單純可愛的小女孩,如今卻大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對之前在一起生活學習的美好回憶吧。

  兩人因為家明相撕,到最後,安生把家明讓給七月,而七月選擇讓家明逃婚。之後安生和七月又重歸與好,而此時的友誼似乎比以前更深厚了,好的友誼,不管經歷了多少的風雨,只會讓這份友誼更真實、更深厚!

  我為這部影片打9分!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6

  儘管有一些用心用意我不是特別贊同。最突出的就是對於女生之間由小到大關於性的探索和調侃,我想未必是本人敏感作祟,百合的意味的確一度被鏡頭語言營造得甚囂塵上。都是各自與親密的好友一同成長上來的,和女伴同出同入、一起上廁所、一起睡覺、一起換衣服、互相調侃幾句身材發育,很日常的情形,卻被刻意處理得蘊藏起曖昧。特別是當安生張開臂彎讓七月躺過來的時候,她是覺得七月的世界不應該容許有第二人了吧,當她聽到家明的名字時,那種嫉妒、不安的感覺如此真切強烈,我並不認為這僅僅歸結於簡單關於友情的佔有慾。

  於是在安生的女性魅力散發出對家明的誘惑時,我開始看不清故事的走向。我很難分辨,安生到底在什麼時候起,從對七月全情的佔有突然跳脫到動起家明的心思。包括後面數次姐妹間的拉鋸、僵持、偽裝、搶奪,觀眾都看不清、理不明。加入了同性曖昧的情愫之後,於我而言反而不如簡單的雙姝奪愛的脈絡。

  當然,在大多數的具體敘事環節,電影之於小說的豐富和新增處理得相當不錯。家明喜歡七月的沉靜文秀,又會被野生安生的氣息暈染而恍惚,正如小說裡的形象,這個男人除了英俊,並無其他任何優秀特質。電影讓他每次在雙生花之間的搖擺更加具象化,也更顯自然。很喜歡全片輕重緩急的著筆,有娓娓敘來,有酒吧放歌的搖滾激昂。加入了網路小說作者一重,是編劇和導演極其獨到的匠心。令全劇在倒敘、插敘,直至結局三重反轉中步步推進,幾分酣暢、幾分回望。

  你活成了我,我活成了你。雙姝的內心這一層也很妙。是安守著小城平靜無瀾的簡單生活,還是走向廣闊的天地自由浪蕩,女生啊,不管怎麼樣,都是辛苦的啊。你可以循規蹈矩,走一條大家都認為你該走的路;你也可以放縱內心的自在靈魂,且行且歌,迎接天南地北的歷練。相對狹小的三角情感、單親家庭孩子的孤單乖戾、閨蜜的嫌隙與和解,這個關於因循還是自由的命題,是青春片中通常比較鮮見的。片中處理得挺好,紛紛雜雜的“問候家明”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舒緩的情感又細膩動人。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7

  整部電影很有巖井俊二的風格,慢慢地一種嘲諷命運的殘酷。配樂和影像風格相得益彰,充分體現出曾國祥細膩的風格,無論是技巧還是風格,都呈現出藝術品的特質。至於表演方面,周冬雨奉獻了演藝生涯最精彩的表演,馬思純維持了一貫的水平。兩個女孩的情感變化,在他們充滿張力的表演中,一部部走向沒有希望的懸崖。

  真絕望啊。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

  大部分的中國電影願意,順理成章。而這部電影,是為了結局而講故事。前面的鋪墊,都是為了最後殘忍的爆發。兩個女孩性格的鋪墊,也都為了最後那視死如歸的流浪。

  兩個女孩,彷彿是一個人。但是安生羨慕七月的安穩,七月又羨慕安生的自由。

  可是安生不知道,七月的安穩是犧牲了所有關於自由的幻想,而七月也不知道安生的自由是犧牲了所有關於安穩地依賴。兩個女孩在不同的風格中凝望著對方,並想成為對方。可他們並沒勇氣朝另一個自己邁開一步。

  安生害怕失去自由,七月害怕失去安穩。

  直到安生髮現自由久了,想回歸安穩,老天都會和你作對;直到七月發現,想一直安穩,卻註定被安穩拋棄。

  無論什麼樣的日子,過得太久,日子就會嫌棄你的。

  於是七月背起行囊,選擇像安生當初一樣流浪;於是安生愛上一個普通的男人,選擇像七月當初一樣,過上安穩的日子。

  可是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殘忍的事情,因為承受過太多傷痕累累,他們卻仍然走上與當初選擇截然相反的道路。似乎青春就白白浪費,但青春不會浪費的,走過的就值得珍惜。

  雖然只是有一點點無奈。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8

  友情就如二三月的陽光,當你無助之時,她就如天使般張開雙手,帶你走向黎明;友情就如南飛的雁,當你失去方向之時,她就會圍繞你身邊,陪你走向遠方。往往說之所以兩個人可以成為朋友,在二者身上必有相似之處。但這相似之處最可怕的是二者會愛上同一個人,這樣當友情遇上愛情會是什麼樣子呢?帶著這份好奇心看了七月與安生的故事。

  《七月與安生》是由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執導的現代愛情電影。由周冬雨,馬思純,李程彬等主演。該片由作家慶山的小說改編,講述了兩個從13歲開始就相識的女孩七月與安生,心心相惜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機緣巧合之下,七月與安生愛上了同一個叫做家明的男生,

  一個溫柔恬靜,一個熱情似火,完全不同的兩個女孩卻走到了一起。其實安生的內心是脆弱的,雖然她表面很張狂,她的內心是極度缺少愛的。但七月由於家庭修養問題是個溫柔的女孩,就這樣兩個不同的女孩走到了一起,愛上了同一個男孩。自從那晚七月給安生流露了她的心聲後,暗戀家明,第二天安生就去學校警告家明,要好好對待七月,那種與眾不同的個性深深吸引住了家明。但在第二天七月就像家明圖書館表白,最後倆人愉快在一起。安生作為七月最好的朋友當然是第一時間見證他們愛情的人。從此三人行,一起遊玩。可家明的內心還喜歡著安生,那個感覺很與眾不同的女孩。由於一次爬山活動,七月發現了這個秘密。從此安生告別了這片土地,踏上了流浪的征途。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這途中發生了很多巧合。家明再次遇到了安生導致一切的誤會發生,這時候的安生已經累了,想當初的七月一樣,想有一個安穩的家,而七月由於家明的離開而重複走上了安生流浪的道路。兩個女孩就這樣因為愛情互相折磨著。我的心也顫顫發抖,她們的情感過於真摯。當七月抱著大肚子找到安生時的那一瞬間,在她的臉上彷彿看到了一切都安穩了。但最後七月死了,難產而死。安生開始了照顧她孩子的生活,從此再也沒要她自己的孩子,寫下了七月與安生。

  其實友情就是這樣,愛恨交織,所謂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蘊含著我;當我們再次相遇的時刻,你我彼此相靠,依然是一個整體。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9

  第一次看《七月與安生》的時候,是這部片子首映過後的小半個月,偌大的電影院裡面依舊人滿為患,不乏是一些小情侶。

  我是一個人前去看電影,快入秋的天氣很涼爽,嚼著一點點的波霸奶茶,甜絲絲的感覺在口腔中擴散,電影開始了。

  片頭是一首歌,樹葉婆娑的小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照射在小樹林的每一寸土地上面。

  七月與安生的故事開始了。

  鱗次櫛比的城市,等待地鐵上班族的安生在地鐵上與蘇家明重逢。透過安生閱讀小說的方式,幼時的故事重現。

  七月是一個傳統意義上來說的乖乖女,但她的內心同時渴望著自由,如同安生那般。而安生卻是一個性格跋扈的女孩,但她流浪的同時也羨慕著七月的安定。

  我想,每一個如同七月那般乖巧的女孩,內心中可能都住著一個安生。

  電影裡面最令我難忘的場景是安生拿著一塊石頭想要敲碎那個消防報警器的時候,結尾才看見,其實安生是猶豫了一下,放下了石頭,而七月是真正敲碎報警器的人。

  七月那樣乖巧的外表下,也有著那樣不羈和隱藏在乖乖女外表下的叛逆。

  傳說一個人踩到另一個人的影子,那麼兩個人便會永遠在一起不分離。

  七月與安生這樣兩個性格截然相反,卻又有著幾分相似的二人,就這樣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安生初中畢業去學了剪髮,而七月也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兩個人的友誼依舊沒有改變,而林七月也有了喜歡的人。

  閨蜜的矛盾往往始於三人行。

  大概是從去廟裡那次開始吧,林七月發現自己開始恨起了李安生。

  然後李安生去找吉他手。

  離別的時候,七月拉著安生的手,追著火車跑。但是當七月看見安生脖頸中蘇家明的玉之後,七月鬆了手。

  安生急忙對七月說:如果你想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

  七月沒有回覆她。

  安生看著七月在看到玉那一霎的失神,與自己漸行漸遠,安生自然是難過的。

  七月哭了很久,不是因為安生的離別而哭,而是因為她最難過的,是沒辦法像愛自己那樣愛安生。

  友誼是無私的,也同樣是自私的。

  日子一天天過,七月繼續著安逸的生活,而安生也在四海為家。安生在每一張寄給七月的明信片上,都寫了一句。

  問候家明。

  李安生與蘇家明的關係,終究成了林七月心中的那一根不能言說的刺。

  家明不願就此與七月過上安逸的生活,家明選擇去北京打拼。當七月失魂落魄地送走家明之後,七月與安生再次相逢。

  她們去了上海,生活方式的差異以及彼此心中的那根刺產生了隔閡。兩個人之間彷彿有什麼東西在作祟。心中的一種陌生的情感似野獸般吞噬理智。兩個人大吵了一架。

  安生走了,七月追了出去,她看著安生,安生也看著七月。車來了,七月沒有挽回,安生上了車,七月親眼看著安生走了。

  再一次見面,七月看見安生與蘇家明在一起,人往往在最憤怒最悲傷的時候,會口不擇言,說出一些讓自己最後悔的話語。

  此去經年,安生與七月就此別過,分道揚鑣。可故事往往不在這裡終結。

  蘇家明逃婚,七月卻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找到了安生。

  友誼往往十分奇妙。

  無論兩個人直接發生了多麼激烈的爭吵,對彼此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但是在你最落魄的時候,她會不顧一切地幫助你渡過那段時刻。

  小時候,我總是希望有一個朋友。可以與我形影不離,出雙入對。但是長大了,往往朋友不可能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可是無論多麼忙碌,心中掛念亦是一種友誼。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0

  躺在被窩裡,偷偷著摸著眼淚將這部描述描述姐妹情的電影看完,兩個女主在劇中的表演非常的完美。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一兩個玩的要好的閨蜜,可以喝同一杯奶茶,可以穿同一條褲子,可以形影不離的一直陪伴在身邊。而劇中的七月和安生就是這樣存在的。

  其實他們是兩個完全不一樣性格的人,一個搞怪調皮,做事情不考慮後果,家裡對她的關愛也比較的少,所以她把自己的倔強全部表現著在臉上;一個成績好,做事情成熟而又乖巧,在家裡的關心和呵護下長大,為了討好大人而不停努力的學習。但是這樣一個乖巧的孩子卻早戀了,雖然早戀但是他也不會丟下安生不管,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三個人一起。但在有一次三個人約定好一起去爬山,七月的男朋友竟然不經意間愛上了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子,並且逐漸的兩個人產生了感情。

  七月看到了玉佩知道了事情的發生,但是她假裝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但安生為了不傷害她,選擇了離開自己的家鄉,去一個新的城市發展。分別的時候,她在火車上笑,她在追隨者火車哭,兩個人的感情爆發的那麼真實。其實兩個人都有割捨不下的感情。時光一晃幾年過去了,七月和他的男朋友一起考上了大學,又和安生重逢了,雖然閨蜜的情懷還是在的,但卻因為一個男生結束了。七月碰見了安生和自己的男朋友在家裡床上的事情,她跑進廁所宣洩完以後又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安生努力的將自己這幾年在社會上學到的東西展現給她看,卻最終換來一句:你好賤!自此,兩個人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但再次相見的時候,兩人的人生卻發生了轉換,七月生下了孩子卻因為產後事故離開了這個世界,安生決定講他的孩子養大,並開始以寫作為生,這也就出現了畫面剛開始安生與那個小女孩的畫面。

  其實,我覺得安生和七月的相愛相殺,讓我聯想到我對閨蜜的期望,那時候的我們都渴望做安生,但為了讓父母開心,都選擇了做安生。在我的觀點裡,我從來不反對我的閨蜜任何想做的決定,錯誤的事情我們會一同承擔,對的事情就默默的為她鼓掌,真正希望一個人好是不管她做什麼,只要她是開心快樂的,難道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我們現在的人生有些正在按照所有人的該走的路線進行著,上學、畢業、工作,尋找婚姻,所有女生的生活,好像最終都是一樣的。但我們現在還是青春的大好年華,不管選擇做安生還是七月,都不應該活成千篇一律的樣子。趁時光大好,活的更有激情一些,想揹著包出發的時候就請不要有任何的猶豫,想放縱的時候就盡情的嗨,人生就如同一部電影一樣,自己就是給自己拍電影的人,將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一些才不枉來人間的旅行。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1

  七月與安生,13歲相遇,從此歷經愛恨情仇,直至27歲生死分離。正如電影的英文名字Soulmate那樣,七月與安生,兩個花一般的女子,她們是愛人,是姐妹,是仇人,是知己,是彼此的靈魂伴侶。她們是紅玫瑰與白玫瑰,是白天與黑夜,是陽光與陰影,是天堂與地獄,是黑白兩生的雙生花。

  七月曾說,她與安生之間,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只是她心甘情願。當不安分的安生遇見了安分的七月。七月看見那個披著頭髮雙眼靈動的少女,像極了被七月壓抑在靈魂深處那個活潑又叛逆的自己;而因家庭變故而不得不提早成長起來的安生,最渴望的不過是一個溫暖的家庭和安定的生活。自相識起,七月與安生就一起洗澡,一起睡覺,一起養小松鼠,一起談論少女情懷的小秘密,把對方當成彼此最重要的人。直到後來家明的出現,打亂了兩人的原本平靜的生活。

  電影裡的家明與安生一見鍾情,然而七月已經默默喜歡家明很久了。七月更愛家明,家明更愛安生,安生更愛七月,恰好形成一個迴圈。當七月發現家明對自己的情愫,也意識到自己對家明的情愫後,立刻採取刻意迴避的態度。所以,在影片細節中處處可以看到,安生單獨面對家明時,表情總是漫不經心的,語言總是劃清界限的,直到安生主動退出,北上流浪,把安穩的生活留給七月。安生第一次離開七月,在火車上安生對七月大喊你想讓我留下來,我就不走了。當七月看見安生脖子上帶著家明的吊墜時。七月沒有挽留安生。北上流浪的安生被多情的吉他男拋棄,真正過上了流浪的生活,她去了世界各地,安生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給七月寄一張明信片,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給七月,並附屬問候家明。

  七月把安穩的生活寄託在家明身上,而家明卻嚮往著外面的世界。當家明北上告別她而去,安生南下投奔她而來,七月不再對安生內疚,甚至在漂泊無定流離失所的安生面前不知不覺顯出自己的優越感,當安生說起流浪時騙吃騙喝的把戲時,七月卻覺得很丟臉。七月自以為義地鄙夷安生:你怎麼就這麼賤?之後,又含沙射影地諷刺安生:為什麼你每次給我寫信,最後一句都時問候家明?兩人第一次爭執起來,七月氣沖沖回到酒店,安生則默默離開。友情開始出現裂痕。

  又過了幾年,26歲,七月去北京探望家明時,發現苦苦等待的家明竟然和安生生活在了一起。終於,影片中最殘酷的一幕發生了。備受打擊的七月,拿著花灑朝著安生怒吼:你一無所有,沒人願意和你做朋友,除了我!家明才不會喜歡你這種風格!她所有的苦毒、傲慢、憤怒、陰鬱在瞬間爆發。但即使,這一幕的殘酷中依然也看到溫情,七月發洩完怒火後,隨即又懊惱地蹲下去,抱住安生哭:安生,我們為什麼會這樣?而安生也抱住了七月,緊緊的,充滿淚水的。愛恨恩怨的交織,演繹得生動而纏綿。最後,安生建議家明回到七月身旁,而自己,卻嫁給了另一個對她很好的男人。在她看來,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選擇,和誰不都是過一輩子?

  七月突然醒悟到,愛不是強求,而是放手,放下掌控欲、放下外在看得見的安全感,放下做迎合世人期待值的乖乖女,也許自己內心能夠活得更放鬆。她本以為的未來就在那個從不曾離開的小鎮,做一份穩定但未必要深愛的工作,找一個合適但未必要深愛的男子,結婚生子,直到終老。於是七月布好了局,就等家明回家結婚,卻在婚禮前夜平靜地對家明說:我無法忍受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過一輩子。,只有家明逃婚,才能使七月順利脫離婚禮而不被人譴責。七月放下了家明放下愛情,選擇自由就這樣,她辭了工作,擺脫父母的寄望。離開家鄉後,七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住安生曾經住過的旅館,她嘗試去理解安生,體會安生,也發現站在甲板上時,自己其實也喜歡搖晃和飄蕩的感覺。她慢慢成長為一個勇敢、寬廣、謙和、不再患得患失,並真正能給予愛的能力的自己。七月終於放下了偽裝的自我,開始自由生活。她找到了安生,兩人相擁,就像回到了當初相遇的時候。兩人的生命軌跡又一次重合,安生重回正常社會,然而意外發生了,七月生下家明的女兒後,不幸去世。安生獨自撫養七月的女兒,活成了七月。

  安生開始在網上連載小說,以七月為筆名。在學生時代,寫作明明是七月的強項和愛好。在安生的小說裡,七月和安生交換了人生,安生遇到了虛構的好男人老趙,家庭平穩幸福;七月在世界各地旅行,體驗不同的生活。所以她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在對方面前展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所以她們相互踩著影子,因為聽說被踩到影子的人可以一輩子不離開但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有無法分享的東西,所以她們之間有了間隙,有了爭吵與分別。但當衝動散去,隨歲月流逝後的急速成長,她們的經歷讓她們內心沉澱,才發現對方仍然是自己最割捨不下的人,一個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恨過你,但我也只有你,另一個說我以前想象過的未來都是有你的。七月剪掉了長髮,去環遊世界;安生蓄起了短髮,尋找安定的生活。踩影子的人和影子的本體交換了人生:安生成了安穩的七月,七月成了流浪著的安生。她們得到了短暫的滿足,但她們能否嚐到持久的快樂,我不知道,因為七月死了。有人說她們兩個人是一個人的兩面。從表面上看,七月乖巧,安生叛逆;七月追求現世安穩,安生嚮往詩和遠方。一個人如果選擇流浪,會後悔;如果選擇安穩,也會後悔。但是無論選擇什麼,遠方或者家庭,都會後悔。七月在家後悔,安生在外後悔。直到她們被迫交換了人生。安生寫的小說裡的七月,終於有了安生無法擁有的自由和遠方。選擇了流浪,不再後悔;小說裡的安生選擇安穩,也不會後悔。因為是自由做出的選擇。

  電影最後卻是反轉的,小時候的七月也是的叛逆,小時候兩人為了逃避軍訓,砸破消防玻璃,看似安生所做,其實是七月藉著安生的手所為。七月在生命的最後,她終於覺悟,走上了自由的道路,卻是以最決絕的方式。七月離世的那天安生哭得像個孩子,可她最後選擇帶著兩個人的希翼活下去,最深沉的愛,莫過於在那個人離開之後,把自己活成了她的樣子,她帶著安生的倔強,過著自己期待的、七月曾擁有的最安靜穩定的生活。看完後除了淚眼,心裡有更多複雜的情緒。如果滿足於現狀,也許她們不會途徑波折。但如果不經歷嘗試,她們也不能達到自我完滿,活成另一種人生。安生曾經告訴七月,希望在二十七歲死去,因為最愛的偶像的生命就終結於二十七歲。安生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她在二十七歲那年靈魂死去,活成了七月。

  影片中當頗有靈氣的小女兒找到了家明,家明和安生重遇,安生又編造了一個故事,告訴家明自己和七月交換了人生,七月在外旅行,如同飛鳥般行蹤無定。

  七月和安生的故事,兩個人的友情、人生追求和自我救贖,早已和愛情無關。影片停留在七月和安生初遇的地方,她們也可以看作同一個人的兩面,輾轉反覆後,追求自由的一面在青年死去,另一面活下來直麵人生。然後成熟的人格繼續在世界上生存,重複著上一輩的人生。所不同的是,這次帶著希望和愛,堅定地走下去。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2

  現在,文藝片大行其道,但是能滲透到心裡的並不多。《七月與安生》算為數不多中的一部。它是安妮寶貝的作品,酸酸澀澀但是又很溫暖。讓文字變成影象,應該總會有些差距,但是電影版並沒有讓我失望。加上週冬雨和馬思純都是我喜歡的年輕女演員。

  但是這樣的片子我不想在電影院看,喜歡的朋友並不在同一個城市,無人可以分享。亦或者我覺得這部片子講的也並不完全是友誼,更是一種內心的對戰。所以窩在寢室看網上的槍版,想流淚的時候手邊還能有抽紙,那才是舒服的、合適的方式。

  人們有的時候喜歡電影也許是因為在現實世界裡,我們並不敢那麼放肆。所以我們透過電影,假想著過那種毫無約束的生活,藉以獲得心理上或者是生理上的真正自由。我一直都相信,每個女生體內都有個安生,一個七月;一邊渴望著自由,一邊又束縛於現實。每個人之間的差異源自於兩者的比例不同罷了。

  儘管如今的社會相較於過去,男女更加平等,但社會對待女人遠遠沒有對待男人那樣寬容。女人似乎生下來就註定以平平淡淡作為福氣,以安安穩穩作為人生信條。即便社會在前進,這樣的意識在削落,但卻的的確確仍舊是主流觀念。電影裡說:女生這輩子只會去很少的地方,結婚生子平平淡淡。那是作為乖乖女的七月之前二十幾年一直相信的教導,而安生卻與她截然不同。

  安生追逐著自由,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而不是“女人”的生活。四海為家。她是個討人喜歡的姑娘,才華高於七月,但是卻太遵從自己的內心,以至於無視所有的社會條例。社會認可的美好和女孩子該有的形象對她毫無拘束力。她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愛著自己想愛的人,義無反顧,隨心所欲。世上有幾個人敢成為這樣的女子,那一定是極具魅力的有趣的女生。這樣的女生又令人憐惜。因為這世上真正有趣的人並不多,他們的鋒芒會在現實中被人不認可。劇中,安生寫給七月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看起來有趣的人多了。都是裝的!裝自己都信了。”確實,這世上有趣的人真是太少了,我覺得,我也是個無趣的人,而我身邊有趣的人也很少。真正有趣的人,大概會很悶吧。

  不管如何,酸甜苦辣皆是人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該被評價被判定。

  年輕的時候就該是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我怕當自己老去的時候,難以平靜從容地回望慘白無聊的青春。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3

  愛情或許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與催化劑,能讓一個人在戀愛的快樂與痛苦中慢慢地成長。這或許就是愛情的魔力,讓人能明白活著的意義與使命,去尋找我們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渡過這既短暫又漫長的一生。

  人總是在顛沛流離之後,才能明白生命的意義;人也總是在跌跌撞撞之後,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人也總是在分分合合之後,才能明白誰才是你最想要攜手一生的人。

  人這一輩子,看似很長,其實很短;看似很短,其實很長,我們都在屬於自己的這短短日子裡,做自己,想要做好自己,卻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需要捨棄很多、考慮很多、拼搏很多、堅持很多,才能一點點去靠近,我們最想要的理想人生。

  最近看了一部很棒的片子,叫做《七月與安生》,故事圍繞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而展開,一個叛逆,一個乖巧,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卻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們彼此羨慕著、又彼此深愛著,當一個男孩,悄然出現在他們這對好姐妹的生命中後,他們的人生也漸漸開始了轉變,一人為了成全另一人,悄悄離開,只為了閨蜜能和最愛的男孩在一起,可是事與願違,乖巧的女孩在結婚的那天選擇讓男孩離開,最後乖巧的女孩選擇了叛逆,叛逆的女孩選擇了乖巧,他們彷彿互換了身份和生活,各自過上了對方曾經的生活,也明白了生活的意義,跟著心走,如此才不辜負此生。

  《七月和安生》如果單單地說是一部愛情片,感覺並不對,也不能說是一部閨蜜開撕的狗血戲碼,應該是一段尋愛的旅程,在愛情中尋找生命的本質,我想這就是愛情之於生命的意義,讓人捉摸不透。

  愛情或許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與催化劑,能讓一個人在戀愛的快樂與痛苦中慢慢地成長。這或許就是愛情的魔力,讓人能明白活著的意義與使命,去尋找我們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渡過這既短暫又漫長的一生。

  愛情到底是什麼呢?愛情為何能讓一個人變得不像他,又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像他,愛情就是一種魔藥和毒藥的混合體,讓人的生活發生化學反應,這或許就是愛情的魔力,讓人生變得更完整。

  我想世界上的飲食男女都需要愛情,只有愛情能夠讓人這一生變得完美,也讓人更加理解生命的意義,不懂愛情的人就是一具行屍,不可能明白生命的美麗與珍貴,所以愛情來了之後,就好好地去體驗,不管結果是對是錯,對於人生都是一份寶貴的財富,就像一場大雨來了,我們就該像一片飢渴的土地,好好地吸收這些雨水,不管結果是花開滿夏,還是氾濫成災,都讓它順其自然吧。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4

  看完電影的時候我覺得很難過,是真的難過,就像在胸腔裡面塞進了吸滿水的海綿,溼噠噠的。五點十幾分的時候,我在公交車窗玻璃上面寫,七月與安生,又在下面寫了家明的名字。後來我又在上面加了箭頭,因為我覺得安生愛家明也愛七月。後面兩個女孩子很大聲的說,這個就是我們要看的電影,這女的還在這裡分析劇情。然後說起自己身邊碎碎叨叨的事情。我在心裡默默算了算,今年是我喜歡慶山的第九個年頭,七月與安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我已經喜歡這個故事九年了,從我十二歲的時候開始。我記得那個時候,地理老師是個剛大學畢業的姑娘,她告訴我她大學的時候才開始讀她的書,可是她還是讀不懂。她問我為什麼會喜歡安妮寶貝,我說我也不知道,但我就是喜歡。

  電影裡的七月不是那個七月,安生不是那個安生,連家明也不是那個家明。這些年這個故事我讀過很多遍,這個故事是收錄在安妮寶貝的《告別微安》裡面。每次都會特意翻過去看它。在我心裡,安生是穿著白裙子,踢掉球鞋爬上樹,然後笑著叫七月,七月你上來的那個女孩子,她會在下著大雨的時候執著的去尋找一條在樹上看見的鐵軌的姑娘,她坐在鐵軌上對七月說,七月我要順著這條鐵軌去很遠很遠的地方。那個時候,我要帶著你。

  安生第一次見家明的時候是在blue,那個酒吧的老闆是個可以當他爸爸的男人,這個男人正在和老婆辦離婚,他想帶安生去加拿大。電影裡安生走的時候跟的是一個吉他手,後來還劈了腿。後來安生又很很多人在一起,過了很久混亂的生活。

  七月對安生說,安生,家明是我見過最英俊的男人。安生見到家明的第一句話是,家明你的眼睛很明亮。那個時候安生在酒吧裡化著濃濃的妝。電影裡安生第一次見家明是她莫名其妙的跑去警告家明,有個女生喜歡你,你注意這點。電影裡的家明一點不英俊,而且眼睛不明亮。

  安生在廟裡的時候,對家明說,神明他們知道我喜歡你嗎?然後她踮起腳親吻家明。在七月帶她去買鐲子的時候,明明喜歡綠鐲子,卻選了白鐲子。後來下山的時候,安生說,七月把你的鐲子給我看看,兩個鐲子放在一起會不會有清脆的聲音。然後那個白鐲子碎了,滿地的碎渣。而電影裡只是別人偷走了家明的腳踏車,安生一個人騎著破舊的腳踏車回去。

  安生是個風情萬種的女子,長久的濃妝,煙和咖啡,讓她的皮膚很不好。她和七月一起洗澡的時候,她對七月說,七月,你看上帝是公平的,它給了我一張風塵的臉,我的身體卻像綢緞一樣絲滑。電影裡周冬雨的面容比七月的還要乾淨。

  安生跟美術生去山上寫生了一個月,也因此被學校開除。後來她在外漂泊的時候寄給安生很多東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或者乾枯的玫瑰花,在七月生日的時候,她畫了最後一幅畫給七月,上面是她的裸體,長長的頭髮像只魚一樣。她在下面寫,海水好涼。電影裡連安生會畫畫都沒有。是安生自己選擇不讀書,離開學校。

  安生有一個很大很華麗也很空曠的家,母親是個面容姣好,待人禮貌的女人,長期居住在國外。七月第一次見她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安生讓人覺得寂寞。安生的母親對七月說七月,你要照顧好她。電影裡面安生的媽媽是個頂著一頭大媽燙,硬拽走安生的不講理的女人。

  安生後來不再畫畫,她去了上海。漂泊期間她做過很多工作,服務員,在酒吧跳豔舞。後來在上海做銷售,因為她想攢錢,然後繼續北上。她在上海的時候打電話給七月,七月你來看看我。黑夜裡的安生只是自己蜷縮著身子,再沒有像年少時候那樣黏在七月懷裡。電影裡,七月和安生去上海旅遊,吃飯的時候開始撕。

  安生一直戴著家明從小戴著的那塊玉,白的有點泛黃,甚至洗澡的時候也不會摘下來。直到那條原本紅色的繩子被洗的灰白。七月不知道這塊玉的存在,這塊玉就像是安生和家明接連著彼此的信物。最後安生死的時候,這塊玉和安生一塊火化了。電影裡那塊玉大的豪氣,深綠色,後來安生把它放在盒子裡的時候換了繩子。而且最開始是七月告訴安生家明有塊玉。在七月送別安生的時候七月就知道了家明和安生。也為後來的撕奠定了基礎。

  家明畢業以後在西安工作,七月打電話催促他,家明,我需要你回來在我身邊。家明,你回來我們結婚吧。後來家明打電話給七月,七月安生來看我。七月第一次出遠門,她在家明住所前看見家明和穿著黑色大衣的安生,睜大了眼睛。安生說,七月,對不起。七月給了安生一個巴掌。安生跑了,七月和家明找了很久,最後找到她坐在臺階上抽菸,地上滿是菸頭。她說,家明,抱我回去吧,我凍僵了。七月從來都沒有恨過安生,她很小的時候就在想,她擁有這麼多東西,可她能夠分給安生什麼。電影裡七月是個強勢的女孩子,她在衛生間澆安生,言辭激烈,滿是恨意。家明也從未勇敢的做出過選擇。只是逃避。

  七月對家明說,家明我不恨你,我現在回家去,我等你一個月,我不會打電話給你。後來安生還是走了,家明選擇回來。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就在七月準備好重新開始的時候,家明回來,然後結婚。七月很擔心安生,什麼時候能夠回家來。安生來找七月的時候,她已經懷孕了,家明的孩子,因為這個孩子,那個老男人跟她分手。安生肚子一天天大起來的時候,七月幫安生洗澡。安生身上佈滿傷痕,背上菸草燙出的傷疤,手腕上深深淺淺的刀痕。安生說,孩子是個新的生命,新的軀體誕生的時候,舊的就會開始腐爛。後來安生死於難產。七月和家明沒有再要孩子,他們共同撫養這個孩子,取名字叫小安。電影裡家明逃婚了,七月開始像安生一樣漂泊,孩子叫李瞳瞳,七月生的。七月死於大出血,後來安生騙家明,七月只是走了,去過自由的生活。

  七月不是那個溫順的七月,從一個希望接受選擇結果從而少受責備的姑娘變成一個斤斤計較,內心滿是波瀾的女人。

  安生不是那個直指人心的安生,從一個內心荒涼,身心疲憊卻沒辦法停不下來的女子變成一個內心平和,單一的素顏女孩兒。

  家明不是那個英俊的家明,從一個眼睛明亮,會嘗試勇敢的男人變成一個畏首畏尾,言行不一的縮頭烏龜。

  人是會活成自己愛的人的樣子,七月活成安生,安生活成七月。其實想想這個結局並沒有什麼不對。電影散場的時候,有個女生說,誰會喜歡她那樣子的女生。我不知道她是說七月還是安生。但這不是我看過的七月與安生。電影也許想表達什麼更深層次的東西給觀看它的人吧。反正我不懂。在我心裡安生一直是那個明快自由的姑娘,十三歲的時候穿著白襯衫,二十三歲的時候開始穿黑大衣,化妖豔的妝。言語直指人心,情緒卻是快樂又模糊的。

  感覺失去了什麼,從我十二歲到二十一歲。旭旭和我說,電影本身就是導演去解讀它的一種方式,不要難過,只不過你與他不同。嘉興雨下的很大,大的像是要把這個城市都淹沒掉。路上積水很多,踏進去的時候很冷,但當皮膚離開水面的時候卻是溫暖的。安妮寶貝前期的作品是最黑暗的時候,可是偏偏那個時候的她最勇敢。

  晚上和旭旭講話。我再一次確認了我為什麼和他交流一直很順暢。旭旭說,其實你的一部分和自己很相像。和你講話的時候就像坐在鏡子面前和自己對話。而且我們的行為都出奇的一致,某些地方他做的很好,某些地方我做的很好。像活在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我們從十三歲講到十五歲,再從十五歲講到二十一歲。又從二十一歲回到小時候。話題從我喜歡的那個男孩子到高中班主任到兒時發生的事。他說,你一直在說他優秀,其實你一直都不清楚他優秀在哪裡。她說你問問你自己,他優秀在哪裡?我說,我不知道。很多的時候很多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喜歡,或者為什麼會做。很多的時候我都是這樣的莫名其妙的。

  他問我,如果再來一次你會怎麼選?其實有很多的時候我都在想這個問題,如果再來一次我會怎麼選,其實還是會這麼選擇。我們當時所做的選擇其實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告訴他,其實我們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是因為我們本身是什麼樣子。他說他最近在讀人眼的工作和大腦解讀眼睛原理的書籍。大概意思就是說,人眼所看到的,其實是自己想看的。然後我們兩個在電話裡哈哈大笑。

  後來他告訴我,嘗試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真的不要再繼續了。我不想因為和你的交流影響我國慶節和他的見面,但是拋開這些來說我真的覺得他做的其實很明顯了。他確實是個壞人。他說,嘗試讓自己更好一點吧。愛自己多一點,他確實有點過分。

  《七月與安生》觀後感 篇15

  好閨蜜愛上同一個男人這種老套路,小說《七月與安生》之所以能成為經典,除了當年那種讓人驚豔的語言風格之外,還因為比起一般的三角戀,七月與安生之間,閨蜜情超過了男女情,但卻並非是因為有人發揚聖母風範,說什麼假大空的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的鬼話,而是因為七月與安生代表著一個人靈魂的兩個對立面,一個渴望安定,一個渴望漂泊,一個總是以被選擇來逃避內心負累,一個總是主動選擇主動揹負。而兩個女孩之間即便彼此傷害到刻骨依然無法割捨的友情,是因為對方身上有自己沒有的品質:我愛你,因為你剛好是我向往的那一半靈魂。

  如果有機會,能用內心另一半的靈魂去過另一種生活,那是難得的圓滿,若不能,那是宿命。而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活在宿命裡,圓滿的人生就像完整的人格一樣,稀少,且可遇不可求。

  安生看似叛逆張揚,實則骨子裡渴望安定的愛和生活;七月看似文靜乖巧,實則骨子裡嚮往自由的靈魂;安生愛七月,七月也愛安生,家明的出現,安生選擇離開和成全,七月選擇預設和把握,就像七月說的她對自己失望,她沒有辦法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安生,她對安生的愛是自私的,對家明的愛是自私的,但在最後她還是選擇了安生,我恨你,但我只有你。她和安生就像兩個藏了刺的刺蝟,一旦露出刺便互相刺的遍體鱗傷,互相傷害後又心心相惜。影片中她們多次的分離也預示著結局的分離,最後一個場景,安生看到鏡中的七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感覺是一部非常慢熱的電影,說的是兩位基友之間分分合合曲折離奇的愛情故事,像雙生花一樣,小時候7月是一個乖孩子,有幸福的家庭,愛護她的媽媽,他的人生,是可以看到邊界,和未來的。安生不同,出生在單親家庭,生活飄零。卻沒有想到,過了十八歲之後,兩個人的角色會發生互換。又好像是一個圍城,沒有得到的,總是想念。我想這可能是每一個個體,都希望得到圓滿的生活。正如陳奕迅歌詞所說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這部電影教會我的事。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是那些人和那些時間,以及在那些時間裡和那些人一起做過的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