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精選9篇)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精選9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

  大年初一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觀影,感覺《狙擊手》這部影片敘事波瀾壯闊,是一部優秀的以小見大的愛國戰爭影片,值得大家觀賞

  1.我心裡難受

  影片一開頭,是戰地記者來採訪屢獲戰功的“五班”班長劉文武。因五班接到連長的緊急救人任務,於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長接收採訪。大永是個神槍手,也是五班學歷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後關頭,以一人之力克敵制勝。記者問,在五班是什麼感受?大永說:“我心裡很難受”。他擔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當,乾乾脆脆。戰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慨萬分。大永堅持要求參戰,在獲得連長的首肯後,追隨五班一同赴前線。

  2.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在

  拉鋸戰中,五班損失很大,敵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裝備一時獲勝。戰士悲憤的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望遠鏡”。班長劉文武打斷了他:“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在影片的最後時刻,連長連續點名,五班犧牲的每個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讓人催然淚下。是的,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戰爭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願軍奮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殺敵致勝的英雄志氣永在,與敵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氣魄永恆。

  3.不要哭,給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個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麼丟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長都有流淚的場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隨著劇情的反轉,大永從一個愛哭的戰士,迅速成長為一個名戰鬥英雄。班長劉文武面對哭泣,大聲說“給我憋回去”,自己卻暗自流淚。班長犧牲以後,大永採用班長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敵人。反觀敵人,卻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2

  2022年大年初一,我們安排看下午電影,張藝謀導演《狙擊手》。本片介紹抗美援朝冷槍冷炮運動中,某連某班在營救偵察連戰士戰鬥過程,遭遇敵方設定的狙殺陷阱。

  多位戰士營救戰士過程中,遭到美軍狙擊手殺害犧牲,狙擊五班因此頓時陷入困境,其他戰士與他們開展一場鬥智鬥勇的狙擊對戰。

  在這次過程中,五班全體戰士英勇頑強,尤其是班長指揮得當,在裝置不如對手的敵強我弱對陣中,依靠智慧和能力不斷狙殺敵人有生力量。

  當然美軍這個對手也不含糊,他們仔細研究過我軍,透過佈置陷阱來獵殺我軍狙擊神手,對我軍心理活動判斷也是十分準確;用班長的話說“這回是遇到高手了”。

  整個影片扣人心絃,讓觀影人高度緊張;尤其是那個飛馳的子彈頭特效,感覺特別逼真。

  雖然整個影片都圍繞雪地營救這個場景來展開,但故事還是高潮迭起,在不經意間情節突然轉換,我軍五班戰士們從開始主動一下陷入被動,然後從被動中又轉為主動,幾輪轉換。

  短暫勝利還沒有來得及體會,敵人也不是吃素的,立刻發動反擊,讓戰友頓時血肉模糊一片,戰士們壓抑巨大悲憤和痛苦,眼淚都不能流,因為班長要求大家“憋回去”

  悲傷痛苦也就只有30秒,接下來要立刻投入下一輪的生死搏殺,戰場不相信眼淚,戰場是屬於最後的勝利者,悲傷痛苦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敵人不給你這個時間,調整情緒立刻投入繼續戰鬥才是正確的選擇,否者會迎來更大的悲傷,所以有經驗的班長要求年輕戰士“憋回去”,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次戰鬥過程中,我方遭到巨大的損失和傷亡,我方年輕一個戰士在戰友犧牲後幾乎情緒崩潰,絕望地表示敵軍什麼都有,有望遠鏡有通訊裝置,我們卻什麼都沒有,班長為鼓舞戰士,表示你胡說什麼,我們有你有我就是有,我們有英雄的五班。

  在這個千鈞一髮的時刻,班長及時制止戰士情緒化胡言亂語,幫助他調整了低落的情緒,鼓舞戰士戰鬥意志力。

  可見戰鬥不僅僅拼裝備,也拼意志力,年輕戰士受到了班長的鼓勵,重新燃起戰鬥的意志,班長在這個時刻激勵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何謂激勵,這就是激勵,基層班組長的及時激勵對於一線戰士非常重要。

  事實上,敵人雖然在裝置上佔據優勢,但被我方幹掉幾個後,敵方人員心態上也繃不住了,有個美國大兵想著要快速逃離這個“該死”戰場,但帶隊伍的中尉此刻只能用威脅的方式逼對方留下,否則將把對方送上軍事法庭。

  我軍戰士想著為新中國而戰鬥,為父老鄉親戰鬥,而美國大兵呢,到底為啥戰鬥,其他他們此刻內心是彷惶的,中尉想著是自己如何登上紐約時報頭條,做一個大英雄,僅此而已。中尉和上尉之間意見還不合,對本次戰鬥目的各不相同。

  雖然這場戰鬥雖然只是區域性戰鬥,卻反映了一個深刻的問題,究竟為何而戰不清楚。價值觀和使命感不同,註定在關鍵時刻展示的力量是不同的。

  從狙擊手這個角色出發,五班班長總結一套打法,“隱藏自己,見火開火”,這才是制勝法寶,有什麼啟示呢?

  狙擊手都是一擊要人命的狠角色,但在高手對決中,隱藏好自己就是生死關鍵,先敵發現對方,一槍擊中才是狙擊手的基本功。

  在戰鬥中,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狙擊戰鬥中,隱藏好自己更是生存的法門。反過來,透過某種方式吸引敵方暴露目標,是獵殺對方的關鍵,五班就是運用這個策略成功以弱勝強,班長讓戰士表演以吸引敵人注意,讓其先開火置,開火即暴露,暴露即被擊斃。

  最後一次戰鬥中,戰士大永用鍋勺綁在腳上吸引敵方中尉開火,大永在另外一頭用班長交的方法,見火開火一槍絕殺敵方中尉,後發制人獲得最後勝利,狙擊戰正可謂鬥智又鬥勇,成功的狙擊手從來就不是槍法準這麼簡單。

  張藝謀今年在接受冬奧會總導演的情況下,還拍攝一部戰爭商業片,體現其功底深厚。

  本影片沒用過多運用知名演員,而是塑造五班這個集體形象,我認為很好,這次戰鬥勝利是五班集體戰鬥勝利,不是某個個體的勝利。

  而五班的犧牲也是為了獲得偵察兵亮亮更重要的情報,這個情報對於整個戰役至關重要。電影中方言的運用,讓影片更感覺真實,有嚼頭,人物更形象豐滿。

  過去看過了許多宏大戰役的電影,本片《狙擊手》用二個小時來刻畫一場區域性戰鬥,雖然少了集體衝鋒、飛機大炮宏大戰鬥場面,卻更能夠體現戰爭艱鉅性,能夠更好彰顯戰鬥中戰士人性一面。

  胖墩揹負大鐵板唱著家鄉歌曲自我鼓勵走向營救戰士,大永接受採訪心猿意馬希望及時參加戰鬥,還有戰士們對望遠鏡望眼欲穿的心情描寫。

  敵軍戰士雖然武器強大,遭遇戰友絕殺後心態崩潰,敵軍中尉不可一世驕傲自大幻想一戰成名的心態,都能讓我們看到很多人性的細節面。這個就是電影的藝術,雖然只有少許的片段,卻展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結束,所有觀影人遲遲不願離去,看著一個一個年輕個體,為了本次戰鬥勝利戰士的臉龐,靜靜聽完韓紅演唱這首主題曲回家,心中流淌著一份久久不能散去的感動。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3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4

  正月初三,和小鬼一早來到南通影城,觀看張藝謀執導的抗美援朝影片《狙擊手》。新春大片耐看,耐思,耐味。

  影片刻畫了志願軍某五班為救回偵察兵亮亮而展開的生死戰,驚險,驚心,驚魂。英雄的五班戰士感動全場,觀眾不時抹淚。

  為喚醒亮亮,為不讓亮亮睡後凍僵,“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聲雄壯迴旋,震山河,撼天地,觀眾心裡齊唱齊和,動人之至。

  在與強敵的輪迴交戰中,五班英雄憑毅力,憑意志,憑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武裝到齒的敵人鬥志,鬥勇,鬥智慧,鬥骨氣。坦克壓頂不彎腰,武器低陋不洩氣,越過戰壕,滾雪地,穿坑道,巧妙排險擊敵。班長不負使命,為救戰友壯烈與敵同歸。滿臉淚水的戰士們咬牙雪恨,槍槍致敵印堂,彈彈擊敵要害。“老謀子”深算,匯出壯歌。

  影片中一朝鮮兒童和亮亮相處,親如一家,亮亮巧妙把情報藏在糖塊中,粘於童發裡。朝鮮童被敵人困在坦克中,五班戰士擊斃坦克手,救童獲得重要情報。五班戰士戰至最後一人,孤膽英雄雖傷肚傷肺,但毫不屈服,肚破血流不止,英雄自塞急救紗包,用皮帶緊緊捆肚上陣。敵見敵驚,敵見敵顫,趁敵驚楞時,英勇的戰士一舉擊敵,完成了傳送重要情報的光榮任務。

  沒有歲月靜好,都是英烈流血前行。

  新年放此片意義重大,極大地教育了觀眾。

  戰鬥英雄形象光照山河。

  小鬼受到心靈洗禮,出場還在回味壯觀戰況:“爺爺,這片子值得一看。”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5

  關於狙擊手的電影,是影迷們熱衷追捧的型別,世界影史中,同類題材佳作,可以列出長長一大串,或許正因珠玉在前,賀歲檔推出的《狙擊手》,事先並不被看好。

  每部戰爭片,都會塑造出一位英雄,狙擊手更是常被作為孤膽英雄來進行渲染,《狙擊手》片中的人物設定則不盡相似,編導精心設計了五班戰士的群像,意圖放大感染力,其中先後出現兩位神槍手,冷靜內斂的班長劉文武,愛哭鼻子的大永,除去主角,其他戰士的角色形象也較為豐滿,五班這個英雄集體,因此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完整的戰爭大戲,少不了對手的映襯,恰如古龍小說中慣見的套路,男主的偉大,需要藉助其敵人來顯示。所以,《狙擊手》認真描寫了另一組神槍手,來自美軍的狙擊小隊,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心佈局,五班才落入了可怕的.陷阱。與胡編亂造的神劇不同,這部電影沒有刻意描黑和矮化美方狙擊手,對壘的雙方旗鼓相當,一度讓人聯想起棋局裡的兌子,戰爭的殘酷慘烈,在此處得到充分體現。

  本片的攝影堪稱亮點所在,天寒地凍,漫天飛雪,完美勾勒出了陰冷肅殺的氣氛,皚皚白雪與戰士的鮮血,紅白兩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高低起伏的地形,似乎處處暗藏殺機,更覺觸目驚心。美中不足的是,我軍狙擊手擊中目標的特效,顯得過於誇張,甚至比好萊塢還要好萊塢。

  與精良的攝影比較,《狙擊手》的節奏把握也很到位,每場戲之間的剪輯切換足夠緊湊,故事推進簡練明快,幾場重頭戲,諸如集體搶救亮亮、劉文武犧牲、大永獵殺美軍指揮官,蕩氣迴腸,扣人心絃,氣氛充分感染了現場觀眾,有個無法迴避的矛盾,戰友的犧牲讓人悲憤不已,但狙擊手的使命,又要求其高度冷靜,這是一組矛盾,該如何化解?本片給出了難能可貴的答案,有如其影像風格,內斂,剋制,沒有為了抒情而大肆煽情………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關於朝鮮戰爭的影片頻頻被搬上熒幕,與此前的《上甘嶺》《長津湖》不同,張藝謀並未照搬主旋律電影中多用的宏大敘事,別出機杼,選取了正史記載不多的“冷槍冷炮運動”,以無名山坡上的無名狙擊戰為背景,可謂用心良苦。在他的鏡頭下,個體事蹟沒有被湮沒,劉文武、大永、亮亮、胖墩、米老二、王忠義,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串起了一個英勇無畏的集體。影片收尾處那場點名,稱得上畫龍點睛,讓人淚目。可以說,《狙擊手》用很微觀的細節,為影迷們講述了很深刻的主題,國師將即小見大的表現手法用到極致,做了次經典的教學示範。

  《狙擊手》中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我們沒機會接觸到主創團隊,不知道他們在拍攝過程中,是否學習借鑑過其他狙擊手電影?從中能隱約窺見部分痕跡,比如劉文武被稱為“死神”,是否在致敬素有“白色死神”之稱的西蒙.海耶?電影裡的那個朝鮮小男孩,一度讓我聯想起另一個人物,《兵臨城下》裡的沙夏,同樣的稚氣未脫,同樣的感人至深。

  略有遺憾的是,本片的文戲著力不多,人物的內心戲大多用直率簡單的對白呈現,從劉文武到大永,兩位神槍手的傳承交接,本該詳細交代,卻因鋪墊不夠,顯得有些突兀。而故事的後半部分,美軍在已形成合圍之勢的前提下,居然主動放棄優勢,邏輯上實在不太通順,接入那場坦克追擊戲,更有狗尾續貂之嫌。

  《狙擊手》選在春節檔期展映,確實意義深刻。周圍有不少觀眾帶著孩子一起觀影,身邊有個小朋友問家長,媽媽,死這麼多人,打仗好殘忍啊…….是啊,《狙擊手》講述的故事,會讓公眾記住,艱辛年代的那場苦戰,無名山坡下掩埋著多少熱血青年,與他們作伴的,只有冷冷的槍。目擊過戰爭的殘酷,我們理應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假如電影能讓大家都認識到這點,那就絕對算得上是巨大貢獻了。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6

  戰場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戰爭的血腥殺戮和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戰爭意志,使人們產生了懷疑和幻想。即使是戰爭史上許多著名的將領也不可避免地會衰落。然而,抗美援朝戰爭並非如此。中國政府一旦作出參戰的戰略決策,就會表現出鋼鐵般的戰爭意志。

  鐵的意志是要有戰鬥的信心。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客觀地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優勢和劣勢,即“一長三短”:一是強項鐵丰度;二是三大弱點:一是前線太長;二是運輸路線太遠;三是戰鬥意志不強。針對核訛詐,毛澤東指出:“你打你,我打我,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美國的原子彈不能消滅中國人民。美國的原子彈無論威力有多大,如果扔到中國,都會刺穿地球,炸燬地球。對太陽系來說,這是一個大事件,但對整個宇宙來說,它算不了什麼。”正是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支撐著戰爭的大局。

  第二,有真正的決心。今年7月,美國作出介入朝鮮內戰的姿態後,毛澤東作出軍事部署,集結5支25萬人的軍隊,組成東北邊防軍。後來,他又把兩個團調到金浦、隴海支援東北。同時,他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規劃,並在東北南部轉移了一些工業設施和戰略物資。從部署戰爭到實際參戰只有一步之遙。一旦進入戰爭,一切都將集中在贏得戰爭的根本問題上。四支軍隊和三支炮兵部隊首次投入敵軍,七個月先後先後發動五次戰略戰役,把“聯合國部隊”從鴨綠江趕回“第三十八線”,殺戮奪取230000餘人,為整個勝利打下了基礎。戰爭。這個基礎是基於美國錯誤地認為中國不會參加戰爭的事實,而中國幾乎把所有的努力都獻給了整個國家。

  同時,它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中國政府在國內困難重重、各種浪費等待恢復的情況下,為出兵參戰做了最壞的準備。”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認真分析,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美國就有必要準備宣佈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而美國至少可以用空軍轟炸中國的許多大城市和工業基地,用海軍攻擊沿海地區;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無法在朝鮮境內殲滅大量美軍,兩軍陷入僵局已經陷入僵局,美國公然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建設計劃,引起了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一些人的不滿。同時,毛澤東充分認識到蘇聯支援的侷限性,準備不接受蘇聯的援助。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7

  這場戰役鑄就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不計後果地維護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英勇不屈、甘願犧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義者,不怕困難、始終保持昂揚鬥志的革命樂觀主義者,是履行所賦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誠精神以祖國和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為人類的和平正義事業而奮鬥。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采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只有英勇地決定犧牲,才形成了壓倒性的英雄精神。據統計,6名用身體擋住敵人射擊眼睛的黃繼光烈士,9名為拯救朝鮮婦女兒童而犧牲的東存瑞烈士。它們展現了中華民族為民族和民族創造的民族精神,為黨和人民準備犧牲一切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了人類戰爭的奇蹟,用鮮血和生命贏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和尊嚴,數十萬英雄兒女在朝鮮半島大地上酣睡。如此偉大的犧牲和這樣的偉大勝利,得益於中國人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敢於堅持、團結一致,凝聚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力量,形成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毛澤東曾說:“我們中華民族有與自己的敵人戰鬥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復舊物的決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這支軍隊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必須壓倒一切敵人,永不被征服被敵人打敗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艱險,越向前”。它真正體現了中華民族浴血奮戰到底的精神風貌,用“毛澤東思想”展現了人民軍隊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

  沒有這場戰爭,就沒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和平環境和強大的崛起。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華民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並沒有隨著戰爭的勝利和志願軍的凱旋歸來而結束。與中國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樣,它深深地銘刻在中國革命史、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不僅在對外戰爭中,而且在中國許多新的精神在內部實踐中受到影響、滲透、凝聚和創造。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8

  影片主要描述了蘇聯二戰期間,極具射擊天賦的女學生柳德米拉如何成為一位傑出的女狙擊手及她的戰爭生涯。柳德米拉的幾段愛情成為推進電影的主要劇情,說它是以愛情為重要線索的戰爭片似乎也不為過。

  在劇中,因為愛情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因為戰爭人們更強烈地感受到愛情的珍貴。柳德米拉在戰爭中遇上的三位愛上她的男人都不惜生命地保護著她,究竟是戰爭還是愛情,令人變得如此勇敢已經難以分辨,也許兩者在相互激發吧。

  人在非常時期,由於身心都承受著非人的折磨,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的生命的看法,都會有所改變甚至扭曲。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女主和第二個與她出生入死的拍檔(當時兩人還沒有發展成為戀人)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也是正值女主痛失第一位愛人(她的第一位拍檔)後不久,她沒有像正常執行任務那樣一槍射殺了目標,而是透過反覆射擊令對方遭受痛苦。顯然,此時的她內心充滿了仇恨。然而她的拍檔果斷地阻止了她並一槍解決了敵人。事後,他對她說了一句令我非常難忘的話:“戰爭不僅意味著死亡,它還意味著生命。”可以看得出,正是拍檔在戰爭中仍保有的如此清澈的靈魂,漸漸抹去她的傷痛,重新喚醒了她心底的愛意。而作為觀眾,也正是他這句耐人尋味的話及他充滿慈悲的舉動,令我對這部電影肅然起敬。

  人類究竟要怎樣才能令生命永續?人與人之間要怎樣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愛?在人們不得不將槍口對準敵人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想、應該怎樣做才能同時獲得正義與救贖?影片中這位軍人似乎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角度。

  劇中的他,因為擔心自己在戰爭中也可能像她的第一個拍檔那樣隨時失去生命,而遲遲未向女主表白。他內心對愛情、對愛人的敬重與呵護之情令人動容。

  柳德米拉是位勇敢、獨立、智慧而善良的姑娘,她年紀輕輕便清楚自己的選擇,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同時也因為戰爭,選擇了適當的放棄、奉獻與隱忍。但戰爭的殘忍與猙獰,還是改變了本色的她,令她在他人眼裡只是冷血的執行任務的殺手。她的靈魂似乎在戰爭中被弄丟了,似乎也被那些無情的子彈射殺了,成了一具只會為自己的祖國、為這場戰爭的勝利擺出英雄姿態的冰冷道具。這無疑是電影對政治的黑暗與戰爭的無情所作出的相得益彰的揭露。

  然而,電影以美國總統遺孀請她去白宮做客,並在給予了她充分的同情後而令她漸漸恢復了對正常的自己及正常的生活的渴望與熱情,最後兩人發展成為忘年交為切入點,很好地反襯出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美好,以及人性與生俱來的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而她的靈魂在久旱逢甘露般的情感的激發與滋潤下,一點一點地復活了。

  但無論怎樣,戰爭對任何人而言都不可能是一個十分獲益的選項。不管輸還是贏,人們的身心都將遭受到永久性的傷害。

  願人類能夠拒絕因自私而做慾望的奴隸,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大自然給予人類的、以及人類用智慧創建出的一切。

  觀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9

  最近看了很多關於《狙擊手》的評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很理解!但是有些時候看問題不能片面化!例如:

  1.有些人提到,為什麼龍少欽打小兵個個爆頭!包括打日軍中將都那麼準,怎麼就是打不中芥川了?答:很簡單,芥川是反派主角!他死了戲就完了!所以他必須最後死!同理龍少欽也不能死!

  2.為什麼,片中的狙擊手完全不像個狙擊手,而是個普通的軍官?答:因為龍少欽有雙重身份!他是個職業狙擊手!他也是個軍官,因為他是個軍官,他就有了保護士兵的責任這比他是一個狙擊手更重要!他揹負了太多的責任!而電視劇的名字也並不是單指龍少欽,如果大家認真分析,就會知道龍和芥這2個人的區別!

  3.電視劇名字和內容,情節不符合!答: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都想不通的問題,這完全和狙擊手這個職業不符合嘛!哪有,狙擊手帶著士兵挖壕溝,拼刺刀的!

  的確,我開始也想不大明白,《狙擊手》觀後感。但是,仔細想想也許有那麼點意思!首先,不要拿現在的狙擊手這個職業和那個年代的狙擊手想比較。我們說任何一個職業他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像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列子,比如說理髮這個職業!在現在我們也許一提到著個職業,他肯定會做很多造型啊,能把頭髮做的多麼好看,但是放在另外一個時期也許,就單單只是把你長長的頭髮剪短了稍微做下修改,你能那現在的狙擊手和那個時期的狙擊手做比較嗎?所以,第一個解釋是不要拿現在的狙擊手來衡量當時的狙擊手!其次,狙擊手!這個名字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相信很多人都是被這個名字吸引過來的,這也是一種手段!還有,我來給大家做下分析,要說狙擊手,大家回去看看第一集,很精彩,觀後感《《狙擊手》觀後感》。

  第一集的龍少欽相當厲害。而後面他怎麼厲害不起來了,大家有沒想過?我想很少有人去分析!為什麼他要帶著他的戰友挖戰壕,拼刺刀!很簡單他有責任,因為他是個軍官。而第一集的時候,他完全把自己孤立,他不顧別人的死活,拼命射擊雖然殺了很多日軍,但是結果是犧牲了整個隊伍換來的,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所以他很猛!但是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而他是被逼去承擔這些責任,他的隊伍中很多都是新兵,很多沒摸過槍,很多人聽見響就害怕!不敢打搶,面對這樣一群,沒有反抗能力的計程車兵,他能拋棄他們去和芥川單條麼?很顯然不能,他在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活著把他們帶回去,可是,現實是殘酷的,前面的有敵人衝來,後面有狙擊手偷襲!他能走出去已經是奇蹟了。

  有些人,說他膽小,怕事。說白了,他是想逃避責任,他不想看著那些孩子死在自己旁邊,但是段旅的一句無兵可用,使得他不得不帶著這些學生兵一次又一次的上前線!他自己都左右不了。然後悲劇繼續發生!在那場戰役中段旅元氣大傷,幾百個學生兵跳黃河,為什麼就石頭沒死!很顯然,劇情需要!其實這部電視劇,有很多東西不要只看表面。其實每部電視劇都是一部作品,我們應該當做藝術品來欣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