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通用7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通用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1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這是給予香港無線電視的主持人陳貝兒的頒獎詞。

  2021年春天,陳貝兒來到內地,帶著滿腹疑問,踏上了一條“無窮之路”。歷經3個月,陳貝兒一行5人,穿梭全國6個省份,10個脫貧地區,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嶺,拍攝製作了12集紀錄片,生動具體地見證了中國的脫貧之路。

  偉大精神引領著偉大事業。“無窮之路”,寓意“沒有貧窮的道路”,陳貝兒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發生在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這樣的人間奇蹟,寫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寫在奔騰的歷史洪流中,也誕生了無數的感人故事:有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的黃文秀;有“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暫生命兌現了對黨和人民承諾的貴州省晴隆縣委原書記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李保國。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2

  今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來自香港無線電視(TVB)的主持人陳貝兒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為: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2021年,陳貝兒憑藉豆瓣9.5分的TVB紀錄片《無窮之路》,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讚美。以香港媒體人視角看內地扶貧,五人團隊歷時三個月,穿梭全國六個省份,深入十個曾經深度貧困的地區。走到雲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真實地用腳丈量每一寸土,瞭解各地民生,向觀眾介紹各地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紀錄片貴在真實,而真實在於細節的把握與感情的投入。在《無窮之路》中,每到一個拍攝地,陳貝兒都儘可能地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快速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感受鄉村振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的驚喜變化。她天生的親和力也在節目播出之後備受觀眾讚譽。

  2021年春天,香港女主持人陳貝兒來到內地,帶著滿腹疑問,踏上了一條“無窮之路”。這趟旅程歷時三個月,輾轉幾千裡,跨越6個省份、14個曾經貧困落後的地區。她攀爬了四川“懸崖村”1400多米高的兩千多級鋼梯;和雲南居民一起用溜索渡過湍急的怒江;站在寧夏西海固的沙漠戈壁體會天氣惡劣……“震撼”、“啟發”、“感動”,陳貝兒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多次感慨。這幾個簡單辭藻融匯的,是一名香港同胞對內地脫貧攻堅成果最真實的觸達。

  11月6日,《無窮之路》將在香港翡翠臺、埋堆堆正式收官。11月1日,陳貝兒邀請“理塘男孩”丁真在微博連麥直播。兩人就像許久未見的朋友,陳貝兒向丁真討教起藏語,丁真則聊起這些年理塘的變化和鄉村振興的成果,超過83萬人線上觀看。在陳貝兒看來,《無窮之路》只是一個開始,她希望更多香港人去內地感受、體驗,真正踏上這條“無窮之路”,“我們國家現在發展得怎麼樣,真的要自己親身去感受,多多交流,才能夠知道。”

  《無窮之路》的第一站是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懸崖村”。很多不同地方的記者、攝製組都曾想登頂看看其舊貌,但絕大部分都在半途放棄了——海拔1400多米,2000多級的鋼梯,是進村唯一的通道,常人很難第一次就順利爬上去。“光看照片我已經覺得很震撼了。團隊沒有給我(爬上去的)壓力,就讓我盡力而為,說爬不上去也有其他拍攝方法。”陳貝兒回憶說。

  正式拍攝從早上七點開始。剛開始爬上鋼梯,陳貝兒就感覺到了些許吃力,累的時候就喘半分鐘,坐一會兒,再繼續往上爬。但爬到一半,她開始感覺到頭暈和恐高,控制不住地腳軟,心臟像是要跳出身體一樣。最陡峭的地方,有90度左右。沿途很多村民都勸說她不要強求,走一步看一步,一般女孩子都爬不上去。但陳貝兒還是堅持登頂。她想親眼看看居民的居住環境。

  而當看到過去的“懸崖村”,陳貝兒認為之前的艱苦,都不再值得抱怨。整個村寨依山而建,除自然資源和基本的農作物外,其他生存條件都十分貧瘠。“懸崖飛人”拉博帶著陳貝兒參觀了他以前的家,空間不大,沒水沒電,四處黑漆漆的。村民們想要打水,只能走很遠的路;在過去沒有鋼梯的時候,當地孩子去“外面”上學,都只能透過簡陋的藤梯,甚至徒手攀爬峭壁。

  “我真的很佩服他們。在我爬鋼梯很辛苦的時候,拉博還跟我說,你要看風景啊!我只是偶爾爬一次,但他們過去每天的生活都要靠‘鋼梯’,每天都要爬2000多級。但他們卻依舊活在當下,懂得欣賞生活中的風景。這一點讓我非常受啟發。”

  理塘之旅同樣令陳貝兒印象深刻。在登上川藏高原前,陳貝兒和攝製團隊都從未前往過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區,而理塘的海拔高於4000米。去之前,團隊為陳貝兒準備了不少預防高原反應的藥物;為了更好適應海拔變化,陳貝兒和團隊甚至放棄了坐飛機,從最低處緩緩開車爬上高原。但真到拍攝的時候,直達海拔3000多米,陳貝兒已經開始感到頭暈;4000米的時候,心口就像有一塊大石頭壓著,呼吸也很困難,要用很大的力才能吸上一口氣。

  陳貝兒還是選擇了堅持。直到完成白天的拍攝,她才被當地人員送往醫院,以暖水、藥物、氧氣瓶緩解高原反應。雖然身體好像經歷了“地獄”考驗,但在川藏之路上,當陳貝兒把眼睛睜開,就像是到了天堂一樣。“因為風景實在太美了,非常非常值得欣賞。你看到的那些鏡頭是不可想象的,真的是美得不得了。我真的希望大家可以自己來理塘旅遊,去看看那裡的風景。”

  如今,拉博已經不再需要透過鋼梯去往外面的世界。他帶著陳貝兒參觀了村民們的新房——山腳之下平地而起的一片片現代居民樓。全面且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鬱鬱蔥蔥的花園綠化,拉博下班後只需要爬幾層樓便可到家。兒時,拉博上學必須要走三四個小時的山路,讀完小學也只能學到如何寫自己的名字。但現在,村口就有一家規模不小的幼兒園,下一代只需要步行三四分鐘,就可以接受和縣城無異的教育。陳貝兒在幼兒園裡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自拍、唱歌,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一個都不能少’,真的是說到做到了。”這些實實在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令陳貝兒在旅途中多次受到觸動。

  令陳貝兒印象深刻的還有教育的改善。四川怒江的`一所中學裡,老師告訴陳貝兒,學校剛開的時候,他們都要親自到山區,苦口婆心地把孩子們“抓”來讀書。因為過去的農民家庭,往往會更願意讓孩子下地幹活。但如今,孩子們都開始在學校裡學習理髮、開車等專業技能。其中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真誠地和陳貝兒分享,她曾以為,女生就應該趕快嫁人,但現在她想要學習烹飪,夢想是開個餐廳。

  在這些走上“無窮之路”的年輕人眼神中,陳貝兒看到了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心。“我覺得很感動。我覺得我們的下一代會非常了不起。”而《無窮之路》播後,很多家長會和孩子一起看《無窮之路》,這也是陳貝兒最感動的事。“父母會把這檔節目當成一個教材,讓孩子們知道現在的幸福是得來不容易的,要多珍惜,要多感恩。”

  追溯陳貝兒的成長經歷,她是香港第一代專職娛樂新聞主播,曾報道過奧斯卡金像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也採訪過邁克爾·傑克遜、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木村拓哉等國際巨星。

  《無窮之路》是她第一次如此深入走近內地老百姓。不少內地網友稱讚其主持風格真實、自然、接地氣。實際上,在香港出生,從城市長大,對農村的記憶以及內地脫貧攻堅的成果,陳貝兒幾乎是模糊的。但在陳貝兒看來,她並沒有把這場旅程單純當成一份工作。她喜歡交朋友,願意瞭解對方的感受,她希望和這些曾經遭受貧困的村民們敞開心扉,再把最真實的觀察與感受,透過鏡頭傳遞給觀眾。“如果我們去雲南喝個咖啡,你真的要自己喝進去,你才能感覺到那個味道,才知道背後是有故事的。”

  “無窮之路”沿途,無論面對“懸崖飛人”、村醫、失學兒童、“網紅”丁真,陳貝兒都能很快和他們打成一片。村民們也都非常喜歡陳貝兒,常邀請她去家裡做客,熱情地把最好的菜分出來給陳貝兒和攝製團隊吃。拍攝完畢後,也常常留陳貝兒聊天,送給陳貝兒當地的特色小禮物。“我能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驕傲。”

  《無窮之路》播出後在香港和內地都收穫了前所未有的好口碑。陳貝兒微博粉絲數量翻了一倍有餘,香港則有不少觀眾嘗試聯絡陳貝兒,想購買海南符小芳的有機茶,葉萍姐姐的咖啡豆等農副產品。“我會和當地的一些人保持聯絡,經常會問他們這些東西能不能運到香港,香港也有需求。”陳貝兒笑稱。

  但陳貝兒還是鼓勵更多香港人,包括內地的觀眾,真的親身走上這條“無窮之路”,“我們國家現在發展得怎麼樣,真的要自己親身去感受,多多交流,才能夠知道。”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3

  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都非常引人注目,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為中國裹住了自己的貢獻,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新青年。

  3月2日,2021感動中國人物名單公佈,並舉行了頒獎典禮,楊振寧、蘇炳添、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朱彥夫、顧誦芬、吳天一、江夢南、彭士祿、航天追夢人、陳貝兒,每一個人的事蹟都令我們心生感動。

  其中陳貝兒的出現,讓我心生疑惑。陳貝兒是TVB的一位主持人,她的業務能力很強,是香港第一位採訪奧斯卡、戛納影展等國際盛事的女主播。現任bma副總裁,專責南華足球隊及出版社業務,併兼顧主持工作。

  陳貝兒獲此殊榮是因為一檔扶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看過的觀眾對它評價都非常高:第一次看這種記錄片,被深深的感動到了。

  主持人深入各個貧困地區,詳細瞭解當地的生活,介紹扶貧前後的巨大變化,沒有任何煽情的地方,但卻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動。深刻地覺的我們的國家實在是太強大了,並且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人。

  還有扶貧幹部們做出的努力,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千頃澄碧的時代》,感受到了他們工作的不易。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貧困人民的生活改變,背後凝結了無數人的汗水、淚水甚至犧牲。脫貧歷程艱苦卓絕,脫貧成效有目共睹,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對於陳貝兒的拿獎,在眾多評論中對多的是實至名歸。作為新聞工作者的陳貝兒看到外媒對祖國大量的不實報道,抹黑我們脫貧攻堅的成果。內心深厚的愛國情懷讓陳貝兒踏上尋求真相的路途。

  陳貝兒和團隊從香港跨越山河萬里奔往貧困地區,翻越懸崖峭壁、體驗繩索過河,用鏡頭真實地記錄著脫貧攻堅的故事,不僅讓內地觀眾看到了香港愛國人士的情懷、真正看到了脫貧攻堅的成果,也讓香港同胞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國、增強了民族認同感。

  頒獎典禮上白巖松為陳貝兒提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著時代最美的風景。

  這是央視給予陳貝兒及團隊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看到了一位媒體人的堅守和道德素養。陳貝兒憑藉她的行動成為娛樂圈的榜樣,也給了很多人熱情和信心。

  陳貝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們團隊正在籌備《無窮之路》姊妹篇,想將這個系列延續下去,讓更多真實的故事展現,讓更多人感動。期待著陳貝兒新的紀錄片出現,讓我們更能清楚地認識到祖國的美麗與感動。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4

  一部以聚焦內地扶貧工作為核心的紀錄片《無窮之路》開播。主持人陳貝兒帶著一共5個人的團隊,歷時三個月的拍攝製作。

  從祖國最南端的海南出發,歷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寧夏等6個省份,探訪10個曾經是屬於深度貧困的地區實地採訪,展現了許多不為香港人所知的內地扶貧故事。

  陳貝兒攀爬過聞名中外的懸崖村鋼梯,滑乘過怒江天險溜索,甚至前往四川理塘去採訪了國民網紅——丁真。

  《無窮之路》對於香港人來說,是講述了一個個見證奇蹟的故事。

  對於內地人來說,是將我們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告訴整個世界。

  首先,主持人陳貝兒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物。香港土生土長,出生於中產之家,父親是被譽為“香港樂壇金牌監製”的陳永鎬先生。

  她精通三文兩語,從小到大都就讀於名校,是香港第一位採訪奧斯卡、戛納影展等國際盛世的女主持。她主持的《嫁到這世界便端》,取得很高的收視率。

  從這樣一位城市姑娘的角度,一路去探討、認識、瞭解路上的所見所聞。她沒有為任何人或者機構組織“背書”的責任,只是從內心深處去真實感受一切。她代表著700萬香港人來感同身受當地群眾數十年來的悲歡離合與變化。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5

  近日,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隆重舉行,相信大家已經被其中的一個又一個動人肺腑的故事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在眾多的得獎人中,有一位是TVB的藝人,這可以說是頭一遭,得獎者的名字叫陳貝兒,是一位主持人。

  那麼作為一位TVB的藝人,她為什麼會獲頒一個如此特別的獎項呢?

  陳貝兒的《無窮之路》用最真實的鏡頭帶著觀眾走進了貧困山區

  報道扶貧的節目其實很多,而陳貝兒的這檔節目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真實”和“樸素”這四個字。

  陳貝兒的這檔節目其實屬於紀錄片,整個團隊一共就4個人,陳貝兒擔任主持人。陳貝兒和她的團隊到了中國十個貧困地區,親身感受貧困地區的生活的變化。

  比如她去到了丁真的家鄉理塘,也訪問了丁真。

  理塘曾經也是一個貧困縣,於2020年2月脫貧。丁真就生活在理塘,而丁真之所以漢語說不好,文化知識有所欠缺,其實就是貧困惹的禍,他曾經上過學,但是家庭條件不允許他把書唸完,所以他才早早地成為一名遊牧少年。

  很多人都訪問過丁真,但是陳貝兒的風格讓人感覺格外舒服。其他主持人在訪問丁真的時候,似乎總想得到些什麼,提出一個又一個設計感滿滿的問題讓他去回答,其實很官方。

  陳貝兒的訪問則完全不同,她就像跟一位新朋友聊天一樣,只是簡單地提問和互動,從丁真的反應也能看出來,陳貝兒的訪問讓他感覺到比較自然舒適,就像一個大姐姐在和一個小弟弟聊聊天。

  除了親切感滿滿,陳貝兒在這個綜藝裡也是一路親力親為,她親自爬過大涼山的天梯,也體驗了溜鋼索橫渡怒江,讓大家感覺到過去的“窮”到底有多難。

  然後她又透過自己的所見所聞,讓大家看到這些曾經的“貧困地區”如今的喜人變化,沒有劇本,沒有設計,簡簡單單卻讓人十分感動。

  這部《無窮之路》也獲評為廣電總局頒發的2021年度20部“優秀海外傳播作品”之一。

  《無窮之路》豆瓣評分高達9.5分

  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分數,之所以評分那麼高,那是因為有兩個關鍵點:

  首先,這檔節目不是那種為了反映貧困地區多麼欣欣向榮、大家的工作做得多麼好而拍攝的紀錄片。陳貝兒和她的團隊把節目的重心基本都放在了普通人的身上,讓當地的民眾去訴說自己的經歷和故事,這是其難能可貴的地方。

  其次就是,這是一檔香港製作並且在香港播出的節目,讓港人看到祖國是如何為民生而奮鬥,這件事意義重大。

  《無窮之路》讓大家對TVB有所改觀,香港市民反響熱烈

  一說起TVB,大家都會說以前怎麼樣,說到現在,就有一種日落西山的感覺。

  然而《無窮之路》確實是一個驚喜,大家都沒想到,TVB還可以做出這樣的節目,而且也許因為企業運作機制不一樣,他們能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大家也別小看TVB,它曾經在電視行業裡領先了那麼多年,底蘊還是有的,還是期待它繼續為大家帶來一些新節目。

  對於這檔節目,香港市民反響非常熱烈。

  有網民留言,感謝他們讓港人看到國家如何扶貧攻堅,為人民謀福祉!

  也有香港市民接受採訪時表示,內地那麼大,農村那麼多,扶貧工作依然可以做到處處落實,非常了不起,為我們的祖國點贊。

  陳貝兒憑實力讓自己免受TVB內鬥的影響,實力決定一切

  陳貝兒最初並不是TVB的主持人,而是有線電視的。後來是被TVB的餘詠珊邀請加入,成為其中的一員。

  TVB內部的“山頭之爭”一直以來也不是什麼秘密,餘詠珊正是曾經的其中一位“山頭”,而陳貝兒很自然地就會被認為是餘詠珊這一派的人。

  在去年年初,TVB大變革,餘詠珊被架空,工作被曾志偉接手,不久後餘詠珊離職,這一派也就失勢了。

  就在大家都以為陳貝兒“前途難料”的時候,她憑藉自己的過人實力,完全不受影響,反而得到了TVB的重用,還憑藉《無窮之路》獲得了TVB的最佳主持人獎。

  陳貝兒的《嫁到這世界邊端》綜合評分9分以上,也不容錯過

  說起陳貝兒,其實她還做了一檔相當不錯的節目,那就是《嫁到這世界邊端》,這檔節目有3季,從2017年做到了2019年。

  這檔節目講述的是一些遠嫁重洋的姑娘,她們都是為了愛情義無反顧,有人嫁到丹麥,卻受到歧視和排擠,有人嫁到德國遇到婆媳難題,也有人嫁到阿聯酋信奉當地的宗教,愛情的背後是骨感的現實,到底值不值?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檔節目,連續三季都是高分,第一季8.8,第二季和第三季都是9.1,由此可見陳貝兒和她的團隊確實不一般。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6

  陳貝兒2003年加入有線娛樂新聞臺(CEN)擔任主播,5月3日是她最後一天亮相CEN,便要結束在這裡的主播生涯。她稱第一天“開工”時感覺很冷,因為那天要慶祝娛樂新聞臺開臺,她特意穿上性感晚裝報道新聞,但錄影廠冷氣很大,害她差點凍病,幸好當時有猛男區永權做拍檔,所以她最後一天“開工”也要求跟區永權做拍檔。

  區永權訪問陳貝兒暫別CEN的感受,她即忍不住在鏡頭前哽咽起來,自言是個十分幸運的女孩,期間結識到很多好朋友,還透露自己的心願是希望很多年後,有人說起CEN,仍然記得她。陳貝兒表示6年裡,最難忘的是到戛納采訪,戛納就像她的“老朋友”,令她有很多美好回憶,包括和木村拓哉勾小手指及在手掌上寫字等。一眾好友也為陳貝兒舉行歡送會,一起緬懷打江山的日子。

  2019年3月,參加《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

  2021年1月24日,陳貝兒與林溥來共同主持的節目《尋找家香味》在香港翡翠臺播出。8月,參演記錄片《無窮之路》。

  2022年2月,獻唱抗疫歌曲《獅子山下同心抗疫》。

  感動中國人物陳貝兒事蹟觀後感 篇7

  TVB主持人陳貝兒在《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去年陳貝兒憑紀錄片《無窮之路》深受歡迎,在《無》中,她每到一個拍攝地,都儘可能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融入當地人生活。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於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謙稱:作為媒體人,透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並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