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1

  盧仁峰,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1979年參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一機集團焊工。

  他40年如一日地追求著焊接技能的極致化,篤定前行寫壯志、信守承諾獻國防,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先後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國“質量獎”,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提名獎,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範”提名獎、“自強模範”和“勞動模範”,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一機集團考察調研接見了盧仁峰;2012年,國家首批以個人姓名命名的“盧仁峰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2015年其先進事蹟登上《大國工匠》節目。

  1986年,盧仁峰在某軍品生產攻堅中意外發生工傷,左手4級傷殘。就在他要選擇放棄時,想到了當初立下獻身國防的誓言,決定不忘初心、信守諾言。

  重返崗位後,他給自己定下每天練100根焊條的底線。為了克服左手殘疾而帶來的技術“短板”,他自制了一隻“鐵環”套在手腕兒上固定支撐,吃飯時他把筷子當焊條、把桌子當練習試板,反覆訓練恢復技術能力。

  1994年,在團中央舉辦的首屆技能大賽中,盧仁峰在與正常人競爭的條件下,憑藉過硬的技藝獲得了焊工比賽第二名。憑著最純粹的信仰和一股子倔勁兒,他先後掌握了熔化極氬弧焊、微束等離子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研究出《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更是獲得國家專利。

  作為閱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次批次生產,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難以控制,影響整車的裝配質量和進度。盧仁峰始終沒有忘記“讓自己製造的坦克駛過天安門的夢想”。他主動請纓,經過132次失敗和第133次的從頭再來,創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對推動我軍輪式裝備效能和國防工業水平的躍升發揮了重要的牽引推動作用。

  2020年,盧仁峰對某海軍裝備鋁合金雷達結構件焊接變形問題進行攻關,透過最佳化焊接順序、改進焊接方法、製作防變形工裝等措施,一舉解決了該裝備變形問題,為開拓海軍裝備市場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40年來,盧仁峰踐行工匠精神,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餘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他參與制造的坦克裝備先後5次參加共和國閱兵。

  盧仁峰主動找到集團,簽下了“高師帶高徒”的.協議,一定要為單位培育更多的“大國工匠”。

  他把更多的心血花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總結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和三頂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帶水帶壓焊法、鋁合金結構件複合校正法等20餘項焊接操作技法,舉辦技術論壇150餘場,培養出24名高階技師、14名技師,50餘名徒弟先後37次在全國焊工比賽中獲得佳績。家風傳承、獻身國防,他的兄弟、愛人和女兒有9名家人幹起了電焊工作,其中1人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得“兵器工業集團級技術能手”,2人成為高階技師,4人成為技師,他的家庭成了名符其實的“焊工之家”。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2

  陳兆海:1974年12月出生,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陳兆海先後參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我國首座航母船塢——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工程;國內最長船塢——中遠大連造船專案1號船塢工程;我國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工程,以及目前在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

  陳兆海二十七年如一日地追求著測量精準的極致化,靠著鑽研和磨礪,憑著專注和堅守,重新整理了一個又一個的測量行業傳奇。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過程中,陳兆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團隊主動鑽研業務、統籌思考問題。在沉管主線基礎開挖施工過程中,總結完成了《多波束測深系統掃測代替傳統水工隱蔽工程驗收方式技術研究 》,構建了釐米級精度多波束測量方案設計與最佳化及測量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同時發明的兩項實用型專利也成功的應於主線施工中。在沉管最終接頭施工測量過程中,透過周密的籌劃,細緻的推演,反覆的論證,最終完成1毫米以內的主控專案測量精度要求。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3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舉辦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活動3月2日揭曉評選結果。

  山西省總工會推薦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周建民榮獲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這是山西省首位獲得“大國工匠”殊榮的職工。

  近年來,山西省總工會大力培育、選樹、宣傳優秀工匠人才,用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傳承創新、追求卓越。一個個模範人物和先進單位走上前臺,成為全省職工和企業學習的典範,引領全省職工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身為2018年“三晉工匠”年度人物,淮海工業集團十四分廠高階技師、研究員級高階工程師的周建民,製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裝置,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做出來的量具就能達到微米級精度。他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中華技能大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多項榮譽,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作為山西省第一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周建民在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一干就是40年。40年來,他完成了15000餘項專用量規生產製造任務,完成小改小革等工藝創新專案1100餘個,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3100餘萬元;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2項,發表論文11篇。他完善和發展了幾代兵工人在專用量規制造中的工藝經驗,歸納總結出“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絕技絕活;第一個獲得山西省國防系統以職工個人名字命名的“周建民操作法”,並榮獲中國兵器創新競賽一等獎、山西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賽金獎。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4

陳兆海,中共黨員,1974年12月出生,1995年畢業於天津航務技工學校測量試驗專業,現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測量首席技能專家,作為測量施工的主要負責人,他是索塔上隨叫隨到的“蜘蛛俠”,也是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獲得者,更是創下了靠人工測量方法,將沉箱水下基床標高精度控制在釐米級的奇蹟……一次次挑戰、一次次跨越,專業、專心與專注已經融進他的血液之中,他用執著與堅守、用心與細膩,一次又一次撰寫著中國工程的技藝和傳奇。

  他執著專注、不忘初心。從“攻克懸索安裝”到“高精度測量”,他不僅精煉了“中國速度”,更創造了“中國精度”。

  從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及我國首座航母船塢——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工程;到國內最長船塢——中遠大連造船專案1號船塢工程;再到我國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工程,以及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順利承建的背後,都見證了他攻堅克難、精雕細琢、勇於創新和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

  一路走來,陳兆海在平凡中創造著非凡,在非凡中演繹著感動。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持之以恆追逐匠夢、嘔心瀝血傳授技藝,憑著對測量事業的執著與熱愛,陳兆海將一團團永不熄滅的激情火焰點燃在無數的點與線之間,他所蘊藏的不竭奮鬥與赤子情懷彌足珍貴,不僅照亮了自己別樣的人生,也詮釋出新時代央企工匠的風采與活力,更托起了輝煌的中國夢!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優秀觀後感5

  由中華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舉辦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全國共10位勞動者獲此殊榮。其中,湘鋼焊接顧問艾愛國位列榜首,成為湖南省首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艾愛國是湖南省焊接行業領軍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於自主創新,由他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實驗室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被評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後參與了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建設,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百項。

  “快過年了,艾勞模又‘隱身’了。”1月21日,在華菱湘鋼,聽聞記者要找公司焊接顧問、“七一勳章”獲得者艾愛國,他的徒弟歐勇打趣道。只要過年過節,艾愛國總有辦法讓人找不到他。徒弟打電話,他說在廠裡忙;徒弟趕到廠裡,他改口說在公園散步……就是不願意麻煩徒弟,不想收禮。“那在哪裡能找到艾勞模?”記者急了。歐勇笑著說:“只要你有技術難題,師傅自然就出現了。”

  在接受記者時,艾愛國說道“我雖然72歲了,但焊接一天不學就落後,以前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艾愛國說著,眼睛卻不離開電腦,“但是我喜歡挑戰難題,解決了我就高興。”說罷,艾愛國繼續沉浸到眼前的焊接難題中。劉春說,只要有艾愛國在,他心裡就有底。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劉春說。重大專案,身影頻現在國內外不少重大專案建設中,也能找到艾愛國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為湘鋼只研發、生產鋼材,事實上,要承接一個重大專案,焊縫質量同等重要。”華菱湘鋼海工鋼研發工程師脫臣德說,“艾勞模就像一個‘鋼鐵裁縫’,研究的就是如何將不同效能的鋼板完美‘縫合’。”2020年,華菱湘鋼瞄準了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專案——流花專案。流花專案的導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強鋼,華菱湘鋼是國內第一家將新研發的高強鋼送去給專案檢驗的鋼廠,艾愛國參與了焊接工藝的研究。然而,在實驗室測試合格的焊縫,到了施工現場,卻是另一回事。艾愛國很著急,接到電話,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鐵到了珠海,在高鐵上一個個核對焊接資料。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到施工現場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艾愛國拒絕了先吃中飯的提議,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艾愛國趴在鋼板上檢視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後,他和現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優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現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場看看!”艾愛國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專案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艾愛國參與重大專案的憑證,並不容易。曾有人找艾愛國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艾愛國灑脫地說:“我哪裡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