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500字(精選11篇)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500字(精選11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500字(精選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1

  在觀看了《大國工匠》系列電視節目後,感觸很深,影片講述了8位不同行業的勞動者,用勤奮和專注,精益求精,創造奇蹟,在平凡的崗位上脫穎而出成為一個領域內手執牛耳的精英與技能人才。

  這些大國工匠大多出身於平凡的家庭,但是,他們沒有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而是用辛勤的汗水,在有限的資源內不斷提高自己,澆灌出成功之花,從而實現建功立業的理想。我們國家的底氣,不僅需要高精尖的技術人才,還需要不畏艱苦,銳意創新的技術工人。他們可能是學歷不高的普通人,但是他們透過鍥而不捨的刻苦鑽研和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詮釋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因為技術強國就是給我們展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鐵路人,如果都能繼承大國工匠的專注專心、艱苦創新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勉敬業,書寫一線工人不平凡的價值,聚沙成丘,那麼我們的企業效益定會蒸蒸日上,水漲船高,員工也會增加收入,讓普通員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煥發出昂揚的鬥志,全身心地投入生產中,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現在,合機給一線的普通員工提供了許多發揮自己特長的平臺,比如技能大師室、各類技術比武與技能競賽等,它們給青工們提供了張揚青春展示自己的機會,不怕你有能力,就怕你不敢來,新時期的鐵路詩篇,等著我們來書寫!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2

  《大國工匠》這部系列新聞報道帶給我的不只是震撼,更是一種啟發。影片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群不平凡的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家級”技工行列,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這些“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以為高鐵列車製造磨工,手工打磨工件,精度可以控制在0.05毫米,全國獨一無二的技術水準。可這位精湛技藝的工件,卻沒坐豪車、沒住豪宅,鏡頭前只是一家三口的蝸居;我作為一名正在學習技能的學生,沒有像他們那樣一絲不苟的獻身技能技術,卻一味的享受著所處的物質生活,為此我感到羞愧。

  在播出的八名大國工匠中,他們既沒有光鮮的學歷,也沒有超人的天賦,但他們卻用勤奮刻苦的鑽研精神,在本職崗位上將職業技能追求發揮到極致和完美。

  他們的技術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他們身上,卻還有一種力量,更值得我們學習和擁有——那就是刻苦鑽研地精神、一絲不苟地態度,精益求精的作風,愛崗敬業的品德和爭創一流的勇氣。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3

  學校在晚自習期間安排我們全校師生觀看了大國工匠,令我感受頗深。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蹟。

  大國工匠中高階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裡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當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我的技術水平,使自我在以後能夠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4

  《大國工匠》向我們呈現了兩絲鉗工顧秋高、航空手藝人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等典型人物,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中追求完美與極致、視技術為生命的崇高的敬業精神,他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令人欽佩與折服。在他們身上,勞動精神裉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每期介紹的都是一些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裝配蛟龍號,有的是高速列車,飛機的鉗工,在用他們一雙雙勤勞的雙手,高超的藝術創造者中國史上的一個個不可能。

  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苜都航天機槭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專案,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藉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摸素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他們熱愛航天,勤奮實踐,立足本崗,刻苦鑽研,我們應該時刻向他們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使自己在以後可以大有作為,成為大國工匠的一員。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我們勤奮勞動、誠實勞動、熱愛勞動,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且至會有奇蹟的發生。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5

  在歲月的長河裡泛起的點點漣漪恰似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你。總有那麼一些人,會觸及你的靈魂,會抨擊你的心靈深處,也許他們沒有憾動世界的壯舉,也沒有感動世人的經歷,卻總會牽扯你生命裡的某根弦,讓你不由自主的向他們靠攏。當今社會需要這樣的匠人精神,我們也需要這種無私奉獻,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來勉勵自己,奮勇前行。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他們擁有的高素質高文化之外,還需要擁有不畏艱苦,奮戰一線,努力創新的鑽研精神。在2019年三月一號晚上觀看的央視頒獎典禮中,給我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技術強國"。每一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技術工人,用他們的刻苦鑽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著一個個不可能而卻又可而為之的奇蹟,也在詮釋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

  最令我震撼的是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的"中國速度"─李萬君。“技能報國”是他終生夙願,“大國工匠”是他至尊榮光。多年的勤學苦練,李萬君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鏽鋼焊條,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不留一絲痕跡;20米外,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焊接質量如何。而後,李萬君又帶領團隊攻克了美國紐約地鐵列車轉向架焊接難題,透過32道焊接把4釐米厚的鋼板嚴絲合縫地焊在一起,用超探、射線技術檢測也看不到任何缺陷。這樣的技藝令我們歎為觀止。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6

  《大國工匠》介紹的是從事製造行業的技師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階技師高鳳林工匠老師傅胡雙錢,還有許許多多工匠英雄,他們有的是在生產一線做裝配高速列車、飛機的工匠、有的是在製造業、建築業等行業貢獻自己的聰明和揮灑青春的工匠巨匠。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高超的技藝為中國創造一個個奇蹟。

  中國經濟經過最近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都離不開這些工匠英雄們日日夜夜的無私奉獻。

  這些工匠,技藝非常精湛,他們當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失誤,也有人能把蜜蜂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等。高階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

  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由人不折服!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

  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7

  日本以精細化工業聞名於世,追蹤溯源,正是他們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網際網路時代,注重使用者體驗、提高使用者黏合度仍是企業的核心工作,要讓使用者以擁有自己的產品為傲,靠的正是與眾不同的那點沉潛功夫,或者說,“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瞭了。比如,同樣從事一份工作,為什麼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得心應手,風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許就是對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顯然,對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來說,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詩和遠方。古人有句話叫“技近乎道”:技藝層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為了尋求與最高的“道”相親,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了數不勝數的古代名匠。同樣,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乃至敬畏,就會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不經意間便可能累計出極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說“網際網路+”提醒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那麼“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種溫和的勸勉,讓我們在高喊“躁起來”的時代“想靜靜”,“靜靜”是誰?“靜靜”就是那個敢於為了夢想而努力沉潛的你自己。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8

  在上週四晚自習輔導員組織我們觀看了今年五·一特別節目《大國工匠》宣傳片,傳遞著一種正能量,看後我感良多。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相比他們的夢,我們的夢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他們為了夢想付出的汗水是我們的十倍、百倍之多。對比我們這些新一代的築夢者來說,這是多麼令人慚愧的一件事。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是發動機焊接第一人,他給火箭焊“心臟”,2.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的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高鳳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術,不得不讓人折服!

  還有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就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胡雙錢的任務難度之大,令人難以想象的。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來完成的零部件,切只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銑鑽床。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我們的時代、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讓我們不得不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

  我以後一定加倍努力學習,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紮實學習專業課知識,以創造出一個優異的成績而努力,更是為了我的夢想而努力。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9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裡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著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裡,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為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程式設計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床,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性透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10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本事、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資料。“工匠精神”是社會禮貌提高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使用者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所以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善、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為我們施工企業,更應當有這種“工匠精神”,應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為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

  2021《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儀式》觀後感11

  今日,專案領導組織大家觀看“大國工匠”紀錄片,讓我深刻地瞭解到“大國工匠”的故事,並且被他們的事蹟深深打動,他們都是在一線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們有機械工、維修工等等,無一不例外,他們都是普通的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個人都是靠著對職業技能完美的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著日復一日的鑽研,靠著年復一年的專注和堅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著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頂級的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更為可貴的是,他們身上所傳承的工匠精神。其中,由於行業的原因,李萬君李工給我印象最深刻,“復興號”當今世界上大規模執行的我國動車組的最快動車組,時速350公里,從“和諧號”到“復興號”,我國動車組研製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次重大突破,被稱為“復興號腿腳”的轉向架焊接直接決定這一突破的成敗,可是李萬君李工他做到了,研製出了一槍三焊的心方法,焊出了世界新標準,也讓“復興號”的批次生產成為現實,成為閃耀世界的中國名片。

  在那裡也感激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舉辦的“大國工匠”度任務釋出暨頒獎典禮,讓我們更多的認識到行業外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和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其最終目標是讓我們的祖國,讓中國強起來,祖國走向繁榮昌盛。為我國的高鐵事業付出更多的努力,爭取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