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通用15篇)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通用15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

  馬特達蒙剛一出場的時候顯得又胖又腫,最後瘦的麻桿一樣的身材,我想不出國內有同樣為角色犧牲形象的男演員或者男明星的名字。

  為此,我深深佩服好萊塢的明星,為了角色,可以犧牲一切,太敬業!

  情節減掉太多了,以至於結尾處根本還沒來得及講馬特達蒙內心的寂寞與波動造成他形象的迅速變化,食物短缺,水源短缺並不是造成外觀形象大變樣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一個人,被遺失在荒涼的星球上,是這個星球上唯一的生命,夜間仰望星空,沒有大氣層的星空是那樣蒼涼,廣闊,孤寂。如果一個人內心不夠強大,不夠樂觀,不夠善良,不夠可愛,是絕對不可能求生意志那麼堅定。

  選擇默默餓死,或者直接自殺更符合邏輯與人性。

  但男主角並不是一個這樣軟弱無能個性缺失的男人,他樂觀,善於尋找快樂,知道自己不放棄,希望就存在,哪怕營救人員需要4年時間才能返回火星將他救回地球。

  要知道,還沒等到那時候,他早已餓死、渴死,甚至是絕望而死。

  一個簡單的概括,這電影就是一個被遺失在火星的宇航員被同伴救援的故事。

  可這麼幹巴巴的故事梗概,硬是昇華出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的,視覺可觀的科幻電影。

  大量的資訊充斥電影情節中,都是當年我們最不喜歡的,枯燥的數學,化學,物理知識。

  從馬特達蒙的嘴巴里說出那些求生設計原理,是那麼的有意思,好玩,有趣。

  地球上的天才們也是花樣百出的迸發著智慧的火花,物理好好玩啊!

  最後的太空之舞堪稱經典!

  所有美好的都留存著,那些不開心,不快樂,絕望,聲嘶力竭,全部刪掉了,好像英雄永遠不會哭泣,永遠堅硬,永遠勇敢,但真要是那樣,就是人了。

  雖然依舊感人,卻太夢幻,前面所有的真實,都在太空之舞過後,成為虛幻。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2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個遙遠的星球,它是地球的孿生兄弟,名叫火星。在這個星球上,馬克、沃特尼經歷了許多事,這就讓我們走進《火星救援》的故事,發現他與火星的秘密。

  馬克與其它宇航員遭遇巨型風暴,而他不幸被重物擊中,其他隊員重返地球,終止任務,只有馬克留在了火星。但他樂觀向上,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種植土豆,存活下來。之後,在馬克聯絡地球的不懈努力下,人們接受了他生還的現實,並想盡各種辦法營救馬克。孤軍奮戰的他,在世界人民的關懷下,回到了地球。

  在火星上,馬克面臨著無數個困難。當他發現自己遺留在了火星上時,並沒有責怪隊友,也沒有自暴自棄,只是不停地思考計算,生存的機率與時間。當他能源不夠時,並沒有唉聲嘆氣,也不有悲觀消沉,只是用他靈敏的頭腦與勤奮,種下僅存的馬鈴薯,透過氣體對沖,獲得氧氣,食物與水源;當他悉心照料的土豆意外凍死時,雖然內心極度失望,可他從不放棄,還時刻關心著自己的父母、朋友,用自己幽默的性格和頑強的信念與意志力在火星上快樂的活著在馬克即將離開火星時,他曾多次寫下再見,火星,在火星車上留言請善待它,它曾經救過我的生命,以及臨走時對火星車的愛撫,都深深地觸動著我。我認為馬克並沒有迫切趕回地球,只是在火星上留下了自己的溫柔,他是多少熱愛火星,在他眼中,這裡並不是束縛自己的地方,火星是自己的朋友,最好的朋友!無數次在希望與絕望交替,幾經絕境地馬克,始終不放棄,哪怕一絲求生的希望。同時還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是這樣一顆積極的心,才使得他幸運解救,絕處縫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斷的努力,定會換取滿園的豐收!只要勇於嘗試,成功總會為我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記住這個名字馬克、沃特尼,記住他永不放棄,樂觀積極的面容。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3

  今天,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和父母一同觀看了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火星救援》。

  第一鏡頭就是馬克·沃特尼和其他宇航員在火星上採集標本準備帶回地球,但突如其來的風暴使他們迫不得已撤離。就在上飛船之際,沃特尼被物體擊中,消失在漆黑之中。為了能讓飛船安全起航,只能把沃特尼留在了火星。可是,沃特尼並沒有死,反而異常堅強地活了下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自行搬土、種土豆。還跑到大老遠找到訊號源,聯絡到了NASA。可是,上天並沒有看到他的努力,一次意外,把他的種植場炸燬了。他不能再種土豆來維持生計。後來,他的同伴知道他活著,決定回火星救沃特尼,這給了他很多的信心,他日夜兼程,來到了火星升空艙,也就是獲救地點。終於,沃特尼在火星過了512個太陽日後,重新回到了飛船上,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沃特尼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他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這便是求生準則!

  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幾句話就是:“當我獨自被困在那兒時,想過會死在那兒嗎?想過,當然想過。這是你必須知道的,因為他正發生在你身上。那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地面對。這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麼屈服,要麼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是的,如果說任何問題都能解決,那麼只需要你的時間精力和努力,沃特尼就是這樣度過這512個太陽日的。

  只要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4

  從沒想過一個人可以在無依無靠的環境裡堅持那麼多天。

  被同伴拋棄,Mark卻從未說出一句抱怨的話,甚至一直唸叨他們。他的心態太好,好到在荒無人煙的火星上自己和自己開玩笑;他腦子太好,好到在火星上也能種種蔬菜,活得逍遙。

  可以說,真正救了Mark的人,不是NASA,而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清潔了太陽能板,移動了火星車,沒有人知道,他還活著。當所有人都在為怎樣搜尋他的遺骸激烈討論時,他正搖著身體,聽著Disco,種著土豆。

  在每次錄製日誌的時候,他有過開懷大笑,有過無助,有過沮喪,但從沒有絕望,他說話時,眼睛閃著光,嘴上說著俏皮話,笑得像個孩子,我最喜歡這樣的他,聰明又調皮,陽光又性感。

  但在居住艙被風颳壞,種植的土豆全部死掉的時候,他沮喪地嘆著氣:“哎呀,都沒了。”然後又忙著去修補居住艙,計算食物量了。

  Mark的內心太強大,他在遇到這樣的災難後,仍然開開心心,按他說的:混吃等死。他與那種從一開始就抱有會有人來救我的人不一樣,他一直覺得不會有人來救他,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希望,反而活得更輕鬆,因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確實是在“混吃等死”,但是混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等得令人豔羨,他就是火星的國王!

  我是一個受不了打擊的人。一點打擊就會讓我痛不欲生,但想一想,對於獨自困在火星上,我的這點小打擊算得了什麼?心態不需要多麼樂觀,但要把每一天活得精彩,不要讓一點點打擊讓美好的一天蒙上陰霾。

  男主竟然是馬特達蒙,一開始沒發現,只覺得長得像,但是想到現在好萊塢的帥叔叔們現在的醜態,覺得應該不是。但看到演員表,發現還真的是,只記得馬特達蒙在《天才雷普利》還是個愣頭愣腦,相貌不算出眾的普通青年,現在又有了肌肉,五官好像也更好看了。再看裘德洛。我不多說了。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5

  2016年1月,《火星救援》獲得了第7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2016年1月14日,它又獲得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最佳視覺效果等多項提名。

  《火星救援》同樣也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原著的作者是安迪.威爾。故事講述的是身在火星的幾位宇航員,因為遭遇了一場沙塵暴,為了多數隊員的安全,在沒有與失蹤的馬可取得聯絡的情況下,飛船倉促啟航。等被沙塵暴打暈的馬可從昏迷中醒來,他已經成為唯一留在火星上的宇航隊員。

  《我是傳奇》中,環境是一個空蕩蕩的紐約市。《火星救援》中,不僅將場景搬到了外太空,而且是真正的“一個人”。就連有可能獲救的時間,都是那樣的不可確定。馬可要怎樣在火星生存,甚至返回地球,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

  更加難得是,電影並沒有在絕望的氛圍上進行深層渲染,我們甚至看不到幾分傷心難過,反而總是被馬可的那種樂觀、不放棄的心態與精神時時鼓勵包圍。馬特達蒙的表演輕鬆、生動又極具說服力,將一場絕境生存變成了觀眾的視覺、心理享受。(這麼說好似有點幸災樂禍哈)

  電影在細節的刻畫上做得非常到位又有信服度,完全不會讓觀眾覺得智商被侮辱。如果這是一部商業片,那這是一部聰明而帶腦子的商業片。同時,我們又可以將之看作一部勵志片——看到了嗎?就是把一個人丟到火星那樣的地方,也是有辦法活下來的。

  電影是群體藝術,演員是完成一部電影的元素之一。對於演員來說,能夠獲得這樣的一個角色,絕對是一場充滿刺激的挑戰和鍛鍊,但同時也是一場考驗。演員演技再好,駕馭角色夠嫻熟夠深刻夠獨到,也要有好的團隊掌控好別的元素。威爾史密斯救不了《我是傳奇》,單憑馬特達蒙也撐不起《火星救援》。所有的“獨角戲”,都仍舊是群戲。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6

  在剛開始的時候,即使《火星救援》在騰訊、愛奇藝等各大影片客戶端上佔據著顯赫的地位,我開啟看了發現沒有英文字幕,就把它關掉了,聳聳肩覺得它不是十分具備吸引力。

  後來,一個偶然,在音悅臺上無意中看到一個節目《與Taylor Swift的73道快問快答》,這是一個明星問答節目,十來分鐘時間,我感覺時間還是挺為短暫的也就看了。很意外的是,其中Taylor Swift兩次提到了《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一次是記者問道:“最近讓你最感動的事情?

  “再一次是記者提問:”哪部電影曾讓你眼淚潰堤?

  “這就讓我內心一顫了,原來《火星救援》在一些明星人物眼中那麼高大上的,我也就決定去觀看一遍它了。

  的確,《火星救援》帶給我一種純粹的感動。它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電影中的細節和許多技術使人覺得它很真實。其次,角色也是簡單化的,主要是馬克·沃特尼在唱獨角戲,而即使他被“拋棄”在無人的火星上,他卻依然樂觀以及充滿科學精神。

  他在火星的時候說:“我要用科學殺出一條血路!”而當他回到地球幾年後在學員培訓中對他們說:“你解決一個問題,然後解決下一個問題。當你把問題解決完了,你才有機會回家。”就是這麼一個有著科學精神的人對待苦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樂觀主義,所以我們也不怎麼質疑他在火星上的生活。

  另外一個我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中沒有壞人,不像什麼宮廷戲充滿勾心鬥角,也不像童話故事總有個壞蛋。雖然在那麼一瞬間,NASA局長猶豫過要不要救援,但他是在考慮未來的航天計劃;中國航天局高層猶豫要不要暴露絕密的“太陽神計劃”……但他們都只是在衡量利弊,不代表他們是壞人。所以,就覺得這部電影充滿善意與人文關懷。

  就衝這是沒有壞人的一部電影,看了沒有沉重感與沒有陰暗的人性,我十分推薦這部《火星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7

  當你身處困境時,你應該怎麼做?電影《火星救援》給了我們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說的是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的故事。他和5名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時遭遇巨型風暴,他受傷昏迷不省人事,同伴們誤認為他已死,結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為了重返家園,沃特尼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在多方力量的幫助下,奇蹟般生還,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訴我們,不管遭遇什麼樣的`艱難困苦,我們都不能放棄。遠離地球。沒有同伴,日漸減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絕望,沮喪頹唐。但是,後來他對自己說:“我不能坐以待斃。”幽默樂觀的他發揮自己作為植物學專家的特長,利用自制肥料種土豆,善用一切資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來。

  《火星救援》還告訴我們,不拋棄才能共渡難關。僅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無法離開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拋棄是他獲救的重要原因。NASA沒有拋棄他,他的同伴們沒有拋棄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記著他。NASA和中國科學家攜手努力,同伴們鍥而不捨捨身救助……可以說,火星救援行動集中了全人類的智慧、勇氣和努力。沒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援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務難以完成。

  不放棄、不拋棄,不僅是沃特尼的獲救秘笈,也是我們應對人生挑戰的一大法寶。人的一生往往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對個人來說,我們不能放棄,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後,只要堅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暴自棄、放棄希望;對大家而言,我們不能拋棄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難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濟。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廢墟中艱難求存的災民,那些為救助災民奮不顧身的救援者,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不放棄、不拋棄,漫漫人生路,讓我們共勉吧。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8

  那是太空,它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的面對,這就是我如何解決問題的。最近閒來無事,點開了愛奇藝電影排行榜,看到了這部經典影片。該影片講述的是宇航員馬克沃倫斯在火星獨自生活五百三十四天左右,最後被隊友救援了的故事。最令我動容的不是作為人類支援同胞的溫情,而是男主人公頑強的生命力。在了無生機的火星生存,面對著極大的挑戰。首先就是食物的問題,馬克利用了一切能夠充飢的備用糧食卻還是無法撐過去,慶幸的是他找到了一些土豆,利用這些土豆不斷的繁殖,從而有了生存的希望。他的聰慧以及知識儲備的豐富,讓他知道如何培育肥沃的土地、如何製造水分。其次利用基地留存下來的太陽能以及氧氣迴圈裝置確保氧氣的充足。除了生存必須之外,他還有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面前。人類都是群居生物,有時孤獨雖然是每個人的常態,可是身在火星的馬克是每時每刻都在承受孤獨的煎熬。當你現在火星上,面對的是一望無際的壯觀的地質風貌,你說話沒有人回應,只有火星上的風暴在肆意張揚,電影不僅一次的將馬克放在一個大背景之中,他顯得異常的渺小,在宏大與渺小的對比之中,這種無奈感、孤獨感深深的影響著觀眾。但是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讓男主人公活了起來,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呆萌的形象,他放著歌跳著舞,對著攝影機自拍,甚至在nasa直博時口吐髒話,在面對孤獨時,他竭力剋制以維持一個正常人的形象。他殖民了火星,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他殖民中,我們也應該看到科學知識的力量,這也證明好好學習是有必要的。然而我們除了看到馬克的突出表現後,也應該看看平行時空裡,地球人民的反應。一開始以為馬克死在了火星,於是全民開始裡面這位犧牲的英雄。再後來得知馬克的生命活動軌跡後,地球人並沒有放棄他,而是佈置計劃,與馬克取得聯絡,再到後來成功救出了馬克。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人類的溫情,這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大愛,也是值得被所有觀眾銘刻於心的部分之一。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9

  公司選擇在4月1日這天組織大夥觀看《火星救援》這部影片,4月1日?愚人節啊!小夥伴們頓時投來質疑。真的?假的?榕姐的腦門上一群烏鴉飛過......

  下午三點整,妥妥的《火星救援》開放,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看的我們熱血沸騰,在最後男主角成功獲救的那一刻小夥伴們是不是驚呆了!如果簡單的把這部影片看成“火星救援”,那麼你就out了,讓我們來扒一扒這部影片中的精髓。

  《火星救援》的開場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煽情,而是開門見山的將整個劇情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進行自救的過程。和《星際穿越》相比,雖然失去了野心,也沒有上升到全人類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為這份“安分守己”才讓《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讚。《火星救援》裡有著簡單易懂的科學知識,自帶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還有NASA內部的小爭小吵。隨著主人公一點點克服困難回到家園,觀眾得到了較為真實的體驗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對於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火星救援》是一部讓你在為主角獲救激動的熱淚盈眶時還能好好的開懷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著明確的敘事線,以馬克在火星的種。種遭遇為主,輔以恰到好處的支線情節,點到為止的笑點,令人大開眼界的小發明,5分鐘一轉折,10分鐘一起伏。“處處意料之中,卻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電影中馬克聽音樂,洗澡,種植,生存,對著攝像頭開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將孤獨和恐懼活成了幽默和樂觀。

  《火星救援》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才能生存,才能發展。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不放棄和努力才使得馬克“幸遇解救,絕處逢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0

  週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後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絡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後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夥伴,展現了生命高於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1

  “這部電影真好看,好振奮人心啊!”咦,五(8)班的同學在討論什麼呢?哦,原來他們剛剛看了部精彩的電影《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科學研究團隊要在火星上完成一個驚險的任務,但在出行途中遇到了一次沙塵暴,所以宇航員們不得不返回地球,而馬克被一塊石頭砸中了。等他的同伴們回到地球的時,他才甦醒。原來他被遺留在火星上了,而且身負重。馬克在火星上費盡了千辛萬苦,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動,讓自已能夠健康地活著。他一邊種植土豆,一邊等待著他的同伴來救援。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終於被他的同伴帶回了地球。

  整部電影故事非常驚險,情節引人入勝,音樂很有節奏感。同學們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時而緊張窒息,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嘖嘖讚歎。當馬克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被留下,而且腹部被戳入一根天線,他強忍著巨痛,回到太空倉裡進行治療。他在太空倉裡找到了雞肉、土豆和蛋糕,這些食物只能提供他短時間的能量,無法長久。馬克為了在火星上成功地存活下去,於是他想出了個絕對妙的辦法“種土豆”。他憑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和體能,在太空倉裡建造了一個陽光房,把土豆當種子、火星灰當泥土、自己的糞便當肥料,最後終於成功了。馬克對自己艱難的處境勇敢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志和聰明才智,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像他一樣拼盡全力。馬克在火星上呆了五百多天時,一個好訊息傳到了他的耳朵裡。他的同伴來接他回地球了。營救過程中,他的同伴不惜一節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經歷了艱難險阻。當馬克與女孩拉住手時,又被滑掉了,幸好馬克抓住了繩索,最後一刻同伴們終於把馬克拉上了宇宙飛船,真是太驚險了!在他們熱情擁抱時,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啊!在這一瞬間,我和許多同學們都熱淚盈眶了。

  這部電影讓我收穫到了許多,我要努力做一個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熱愛團隊的人。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2

  其實一開始我對這個電影並不是特別地感興趣,我覺得不過是講太空中旅行什麼的,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還是去了電影院買了張電影票。

  這部影片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沃特尼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儲備糧不足,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沒有深奧的科學知識,沒有華麗的技術特效,帶給我的,只有心靈的震撼以及無盡的思考。

  沃特尼獨自在火星上,即使不能聯絡上NASA,但他並沒有氣餒,憑著自己的知識和毅力,緊握著那一絲求生的希望。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樂觀,永不言敗以及對生存的渴望。

  當他的隊友得知他們能夠接到沃特尼的時候,他們幾乎是沒有猶豫,冒著生命危險以及NASA的反對去營救沃特尼,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團結。

  沃特尼在火星上利用火星上的土壤,透過燃燒氫氣來獲取水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源來取暖,依靠人工重力的技術使宇航員在太空中像在地球上一樣正常活動。透過這些,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也許有人對於沃特尼的“萬能”表示懷疑,但是,我毫不懷疑,因為我有親身體會。在今年夏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國太空夏令營,我跟的是一個美國組。在我所在的美國組裡,只有我一箇中國人,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剛開始,文化的差異以及語言的障礙使我一曾失落。但是不久我就調整好,跟他們進行訓練。我們需要完成的課程除了太空方面,飛船的知識及操作要求以外,還有各種各樣其他的課程,例如:生物(太空中生長的植物),物理(飛船的構造以及原理),化學(燃料的成分以及燃燒的原理),醫學(在升空或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疾病以及應對措施),潛水,水上求生,素質訓練(爬高臺,繩索)等等。教官們特別注重人人參與,以及要求我們自己動手從而訓練我們的動手能力,我從中也收穫到了不少東西。在所有活動中,我們都被要求團隊合作,每個人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從此可見,對於一個宇航員來說,“博學”自然是必須的了。

  在他們團聚的那一剎那,我被深深地感動了,被感動的原因也許是我感受到他們的那份激動和喜悅吧。

  《火星救援》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樂觀,團結······它給我上了一課,也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3

  一群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遭到突如其來的風暴,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機率活了下來。然而,他面對的問題是:與NASA失去聯絡,不知道別人會不會來拯救他;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想象一下,無論是抱怨同事拋棄了自己,還是擔憂害怕自己的命運都是很正常的。然而馬克卻表現出樂觀冷靜的一面,從昏迷中甦醒過來就很有條理地解決問題。先把傷口處理好,然後吃點東西,再坐下來分析目前的形勢。

  食物不夠?自己種土豆。馬克還調侃幸虧自己是一個植物學家,並且開玩笑說:對不起阿姆斯特朗,現在火星被我佔領了。

  水不夠?自己利用化學知識燃燒氫氧來生產水分。

  與地球失去聯絡?找到過去被埋起來的裝置連線地球,利用16進位制編碼傳遞資訊。

  這個過程中,NASA一直關注著馬克,並且他的同事也足夠聰明猜到了他的意圖,才能夠及時取得聯絡,讓他知道地球上的人正在想方設法營救他。並且馬克種植的土豆也都生成了,足以保障他等待救援的到來。

  意外不可預估,但是面對問題的心態很重要,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很重要,當然還需要神隊友的助攻。

  可惜禍不單行,突如其來的一場寒潮讓馬克的土豆全部被凍死了。食物的不充足使他等不到800多天後的救援。而救援又來不及在他食物吃完之前趕到。

  幸運地是此時有外援中國航天宇航局願意用保密中的太陽神來幫助美國救援,又有他的隊友們願意冒著風險在太空中多漂流500多天來拯救他。而在最後救援時因為距離太遠,馬克又想到了扎破宇航服,自己手動控制在太空中飄向隊友,最終實現了成功對接。

  這本是一次幾乎必死的災難,可是憑著幸運,馬克活了下來。憑著樂觀的心態,紮實的知識,馬克聯絡上了地球。憑著智慧和勇氣,馬克最終獲救了。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平鋪直敘,主題簡單明瞭。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4

  雷德利·斯各特(Ridley Scott)改編自安迪·韋爾(Andy Weir)暢銷科幻小說的新作《火星救援》(The Martian),重返他熟悉的未來世界領域。這部由馬特·戴蒙(Matt Damon)主演的Fox影片雖然以火星為故事背景,但其對細節的關注,給人以故事會發生在明天的真實感受。整部影片自始至終讓人慾罷不能,又不會讓人過份激動,必定會在全球掀起太空熱。

  斯各特向來以空間題材見長,這次他講述了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戴蒙飾】劫後餘生的故事,他與其他五位宇航員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是個植物學專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雖然這一等就要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在這顆乾旱星球上的時間,開始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亡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的運動跡象,懷疑可能是馬克還活著。雙方重新取得聯絡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編劇德魯·高達(Drew Goddard)保留了韋爾原著中對食物技術分析和氧氣供給、機械能力、星際航行物理等科學問題的大段詳盡描寫,並用觀眾能理解的方式再現銀幕。NASA官員想制定兩全的救援計劃,馬克的宇航員同事卻甘願冒著巨大風險前去營救,哪怕希望渺茫。

  斯各特為影片安排的懸念固然扣人心絃,影片卻以人物的輕鬆幽默、專業人士和高知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時彼此間的尊重為總體基調。導演和編劇淡化了傳統劇情作品的表現模式,強調描寫現實問題時理性反應要比歇斯底里、下意識的愛國主義更恰當。編劇高達對原著中馬克諷刺性的幽默略有放大,戴蒙的塑造又讓角色顯得極為可信。影片一反斯各特作品慣常的絕望與虛無,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風格。

  電影《火星救援》個人觀後感800字 篇15

  一個人,和同伴們一起執行任務返回時,被同伴們誤以為死去而被拋棄在太空中的火星上,孤獨地生活了將近兩年。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而《火星救援》這部電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魯濱遜”在火星的奇妙圖景。魯濱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漂流記令人震撼。而電影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無非是在火星的魯濱遜,情況甚至比魯濱遜更糟——因為在外太空。

  雖然情況嚴峻,我們也不得不說馬克也真是命運多舛。說他運氣好吧,因為他從死神手中撿回了一條命;說他運氣不好吧,因為他面臨著一個人孤獨地在火星生活,一切都得自己動手,直到航天局派人來救他。但馬克面對這些苦難,抱以豁達樂觀的心態。他憑藉植物學家的職能,開始改造他和同伴在火星的居住艙和探測車,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他還經常和NASA的系統自言自語來消遣時間,他說話十分幽默,懂得為自己尋找快樂,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生存下去。而在美國航天局,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為了儘快營救馬克,航天器發射失敗的教訓,他們決定讓馬克的同伴駕駛返程地球的赫爾墨斯號調頭到火星營救馬克。最後,馬克成功地被營救出來。

  這本應是一部斥資巨大且嚴謹的科幻大片,但導演卻巧妙地把嚴謹和幽默混合在了一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該片中,科學術語和知識涉及甚廣,但同時,男主角幽默的話語也穿插於此,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同時,我們也領略到主人公身上豁達開朗,無懼挑戰,敢於創新的精神,這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就是我對《火星救援》的一點看法。也把這部口碑人氣雙料佳作推薦給大家。被影片改編的小說也值得一讀。最後引用一句經典臺詞吧:

  那是太空,它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都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的面對,這就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麼屈服,要麼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