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1

  電影《鋼鐵意志》燃映國慶銀幕。天空中大雪紛飛,車間外寒風凜冽,高爐裡鐵水沸騰……這“最東北”的場景,彷彿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了70多年前遼寧的那段艱難困苦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改編自真實歷史的影片,為我們講述了中國鋼鐵工業在被帝國主義“卡脖子”大環境下艱難突圍的創業史,以孟泰、王崇倫為代表的鞍鋼工人透過技術革新提升鋼鐵品質的創新史,鞍鋼把最好的技術專家和工人送往全國各地支援鋼鐵企業建設的奉獻史,是一部歌頌中國共產黨、展示工人階級主人翁形象,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開展黨性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的生動教材。

  去年,我曾幾次到遼寧指導學習教育工作,對遼寧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這裡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特別是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遼寧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1000多個第一,其工業文化地位獨特,其工業題材極為豐厚,有著太多值得歌頌的“遼寧故事”。聳峙的高爐、沸騰的鐵水、鍛造的巨響……像一餐一飯一樣,早已融入人們生活之中,深深植根這片土壤之中。在這些司空見慣的場景背後,發生著諸多我們未曾聽聞或未曾深入瞭解的感人故事。所以,電影《鋼鐵意志》在遼寧產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和現實基礎的。影片所呈現的豐富歷史內涵和現實關照,是遼寧對紅色基因的最好傳承、紅色血脈的最好賡續。

  《鋼鐵意志》展現了共和國鋼鐵工業發展的艱辛與不易。1948年2月,鞍山解放。歷經戰火的鞍鋼回到人民手中已是千瘡百孔,工廠幾成廢墟、生產全面癱瘓,敵特破壞、物資匱乏、技術不足、國外“卡脖子”,專家斷言“這裡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在最短時間內復工復產、煉出第一爐鐵水、煉出第一爐鋼、煉製特需鋼材、培育技術人才……為我國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953年12月,鞍鋼“三大工程”——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7號高爐竣工投產,帝國主義“卡脖子”的圖謀從此走向徹底破產。這一系列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成績,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鋼鐵意志》反映了新中國第一代鋼鐵人的奉獻與擔當。在鞍鋼博物館,一面厚重的鋼板牆上,鐫刻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幾千名鞍鋼勞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樣”王崇倫、雷鋒……這些勞動模範是鞍鋼工人的先進代表,也正是這千千萬萬鞍鋼工人撐起了共和國的鋼鐵脊樑。趙鐵池面對鋼爐無法生產的困境時立下“黨派我來這,就是要改變這個現實”的錚錚誓言;程時勳面對美帝國主義鋼鐵侵略時發出“要徹底打垮他們”的豪邁之言;孟泰艱苦奮鬥建成“孟泰倉庫”,刻苦鑽研成為“高爐神仙”,譜寫鞍鋼自力更生凱歌;王崇倫大膽構想加工拉桿特殊卡具,急中生智發明“旋轉串鑄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線……這些人,以生命為熔爐,鑄就鋼鐵般的意志,與祖國融為一體,與鋼鐵融為一體;這些事,展現了新中國“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撓、奮勇向前。

  《鋼鐵意志》彰顯了鋼鐵意志的炙熱和力量。電影《鋼鐵意志》中,一爐爐鐵水變成了保家衛國最需要的優質鋼,一代代鋼鐵人也不斷淬鍊成鋼。影片中演繹的不僅是國家鋼鐵事業發展奮鬥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種時代精神——鋼鐵意志,是奮鬥、是熱血、是理想。不論是面對國內外專家對於鋼爐現場情況冷嘲熱諷時,趙鐵池的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勁”“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我就會讓鞍鋼的爐火永遠燃燒著”,還是孟泰的“煉不出好鋼,誓不為人”,一句句豪言壯語、一幅幅生動畫面,無不承載著鋼鐵般的意志。當為了讓2號高爐儘早恢復生產,鋼鐵人們不分日夜,一錘子一錘子地鑿、一鐵鍬一鐵鍬地挖,他們對國家事業的那股子拼勁,充分展現了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國民黨接收3年一事無成,我們只用了半年就煉出了鐵水”,原因何在?正如電影中的臺詞所說:“這是人心啊”,也正如電影的名字所示——鋼鐵意志。

  時代滄桑鉅變,鋼鐵意志永恆。鋼鐵意志傳承到今天,並不斷髮光發熱,必將激勵中國人民自立自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程序中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2

  由遼寧省委宣傳部聯合遼寧省總工會、鞍鋼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策劃並攝製,由北方聯合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鋼鐵意志》,今天在全國院線公映。瀋陽市將透過增加影院排片和組織包場觀看等舉措滿足廣大群眾觀影需求。

  今天,影片還發布了主題曲《鋼鐵愛人》MV。歌曲由詞作家張玉珠作詞,作曲家舒楠作曲,青年歌唱家湯非溫情獻唱。《鋼鐵愛人》MV不僅展現了我國第一代鋼鐵工人一心為國、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也體現出屬於那個年代工人階級那簡單而質樸的情感。

  昨天下午,電影《鋼鐵意志》瀋陽首映活動在中共瀋陽市委黨校舉行。來自瀋陽的200多名勞動模範、機關幹部、市委黨校學員代表參加首映活動並觀看影片。

  “看到影片中趙鐵池(劉燁 飾)來到瀋陽,看到我們廠鑄造出的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作為一名瀋陽機床人,我覺得特別自豪!”全國勞動模範、瀋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裝配切削工徐寶軍表示:“幾十年來,我們攻克過很多技術難關。有這樣的鋼鐵意志,我們一定會打造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機床,攻下更多的'技術高地。”

  “這部電影把勞模演活了!瀋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也是勞模輩出的地方。我們廠的老一代勞動模範尉鳳英,跟電影裡的孟泰一樣,身上有一股拼勁,韌勁!”全國勞動模範、遼瀋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工具製造廠熱處理工段工段長於東海說。“我們廠之前就是生產炮彈的,當時用的炮彈鋼就是來自鞍鋼。在那樣的年代,缺衣少食的年代,是鞍鋼的爭氣鋼,還有前輩的鋼鐵意志,才換來了今天好日子。”於東海十分感慨。

  “電影裡展現的這種鋼鐵般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正與我們瀋陽當前的‘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同頻共振。” 來自中共瀋陽市委辦公室的機關幹部隋紹巖表示:“我們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鋼鐵意志這部電影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鉚足勁、爭搶拼、挑重擔、解難題!”

  來自瀋陽市教育局的機關幹部段志慧,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幾次落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讓紅色基因融入、潤澤孩子們的心靈,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影片中爐火四溢、軍民同心的鍊鋼場景,讓來自共青團瀋陽市委的機關幹部任大林久久難忘。“電影裡的英雄人物都是年輕人,青春只有和國家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才會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動!這部電影是一部生動的教材。”瀋陽市委黨校劉亞軍表示,“這部電影藝術地講述了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我們向前輩致敬,更要凝聚起瀋陽振興發展的‘鋼鐵意志’。”

  諸多的瀋陽元素拉近了現場觀眾與影片的心理距離。很多觀眾認為,這部影片為瀋陽打造英雄城市提供了生動載體,彰顯了瀋陽的歷史擔當,對於凸顯瀋陽作為英雄城市的紅色特質有著重要價值,同時,對於培養新時代英雄,開創新時代英雄業績具有重要意義。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3

  節前觀看了由劉燁、韓雪主演的《鋼鐵意志》,本片講述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經千辛萬苦,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的,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實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屬於正劇,時代特點明確,電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點。

  作為一個80後中年人,處在物資匱乏的末期,對一些歷史年代劇,有著不同的情感,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電影薰陶和歷史宣貫中成長,所以對這些歷史劇,認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擬的,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優秀的地方,我不多說,媒體說得很全了,我說說我看完之後的感覺:

  本片劇情設計一般,更像是一部記錄片,矛盾衝突不夠明顯,硬傷有點多,尤其是間諜王博,劇中多次的做法,明顯不專業,作為一個曾經帶領連隊的連長,敵特鑑別應該有一定基礎吧,這麼淺顯都沒有發現。感情戲做得非常差,如周剛參軍,沒有告訴周母,周母就不會上廠子裡問?這是不是能體現當時的舍小家顧大家,工人階級的覺悟,說明當時對抗美援朝的支援。

  我不知道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其衝突的場面很一般。透過恢復2號高爐的過程,刻畫得不夠細緻,本身觀眾對鋼鐵煉製就不是很瞭解,過程中也沒有體現出趙鐵池發揮的作用。恢復2號高爐,主要的幾個場景,工人自願捐出材料,手工敲擊爐內廢鐵,亮點太少。

  劇中幾項衝突,一個爐內洩漏,一個王博炸廠,鏡頭給的高爐和炸藥沒有全貌,讓人感受不到危險,恢復的過程表現過於簡單,鋼鐵意志表現的不夠,儘管這是一部正向宣傳的影片,但我還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那個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員演得都不錯,都是老戲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師,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線上。但是兩位主演表現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劉燁老師,有幾個地方感覺有點用力過猛,我看到後,直接跳戲了,一個是韓雪住院看望過程,一個是吃韓雪做的酸菜表現,可能導演想表達那個年代人的單純,但是劉老師用勁過頭了,導致出戏。這種劇不用非得有喜劇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劇的場景,弄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所以希望導演們認真點,不管是什麼劇,請認真拍攝,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藉口,拍出優秀的影片,我們會買賬的,票房也會好看的,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能夠拍出更好的影片。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4

  故事聚焦於解放時期鞍山鋼鐵廠第一爐鋼的誕生,卻不止於此。整體沒有大畫幅的煽情,沒有喊口號式的強行昇華,而是類似於紀錄片一樣,把這些故事有邏輯地講好。人物刻畫得都比較生動立體,沒有說是群像戲就一筆帶過,更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即使是工人也有大力量,也從中看到了女性的力量,當我們都在紀念那些我們叫的.上名字的英雄烈士的時候,也要為那些幕後工作的無數工人致以敬意。劇情上有戰場的炮火,鋼鐵廠的爐火也有懸疑特務部分,有大國大愛,親情,友情,戰友情也有愛情,比較飽滿吸引人。

  在拍攝上,看不出是反季節拍攝的痕跡,我可以感受到那冰冷的雪地也可以感受到那滾燙的鍋爐。當然電影的完成離不開演員們出色的演技,林永健老師扮演的角色既是工廠裡的扛把子孟泰師傅也是家裡的父親,兩種角色的轉換令人記憶深刻。那場把豬肉帶到工廠,豬尾巴留給家人分食的戲,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國慶檔以及之前中秋檔的正劇主題電影,都開始講述大環境裡的小人物故事了,這是值得鼓勵的,也是觀眾想看到的走向。希望電影人們今後繼續透過電影的載體,講述好身邊的故事,真實的故事。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5

  劉燁終於帶著他的新作品來了,看完了首映,這部電影整體為劇情歷史電影,以鞍鋼為背景,解放鞍鋼,恢復鞍鋼生產為主題的電影,非常的有歷史價值,其中的鋼鐵精神也非常可貴。電影以劉燁主演的趙鐵池解放鞍鋼,並且恢復鞍鋼生產為主,克服恢復過程中的各種困難,最終恢復生產,對我國對外戰爭,對內生產生活中產生了重要作用。

  劉燁老師對於表演趙鐵池這樣的角色,輕車熟路,與之前的很多角色有點像,演技也非常的到位,韓雪老師飾演的老師也很好,兩個人在病房的對手戲可以說是電影中最佳笑點。電影中不僅展現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還表現出中國人不怕吃苦,勇於挑戰的鋼鐵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6

  劉燁飾演的趙鐵池讓我記憶非常深刻,他在自己所擅長的領悟成為了英雄,因接到上級指令,又投入為國鍊鋼的事業中。鋼鐵就是工人的信仰,面對工人的缺乏專業知識與專家的不太配合等問題,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自己的執著付出終會感動了眾人,大家團結一心,終於鍊鐵成功——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韓雪飾演的孫雪飛也很打動我,真的是感覺眼睛裡有希望,有光。生動的演繹出了青年女青年的活潑與奔勁兒,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滿腹激情的衝勁兒。作為年輕人,我們也應當為自己的夢想衝一把,無畏艱難!把好鋼好鐵用在刀刃上。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7

  《鋼鐵意志》打破了我對於傳統印象中獻禮劇的看法,影片沒有特別突出那一個人的英雄主義,而是用群生像來表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英雄,影片用磨剪子,戧菜刀的三段不同說詞來講述鞍鋼的三次變革,也隱喻著祖國的鋼鐵事業從無到有的變遷來見證的祖國的日益強大,以劉燁飾演的廠長趙鐵池為主的一個團隊,從把一個廢掉的鍋爐開始克服了種種困難,生產出第一鍋鐵水,到後來為祖國的需求生產出各種各樣的鋼材,到最後開始為其它鋼廠輸送各種人材的故事,全片故事緊湊,所有演員均演技到位,讓我好像也置身了那個年代,而媽媽更是在影片結束以後和我講了一路她們那個年代的故事,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年輕是的媽媽……

  電影鋼鐵意志觀後感8

  圍繞鞍山鋼鐵廠的故事背景,有真實人物原型,講述了在解放初期,共產黨人攜手廣大工人階級共同為鋼鐵事業撰寫的一段感人至深的歷史。導演能力:寧導依舊得穩定輸出,在影片聲效、畫面和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方面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演員表現:無論是熟悉的面孔,劉燁林永健張國強,還是新一代青年演員李沛恩,都有很好的詮釋故事角色,臺詞眼神和角色張力都把控得很到位,既不誇張又不缺失色彩。必須要說,在影片中後段,金屬國徽緩緩升起在天安門上時,作為一名中國人,心中的激昂和感慨不盡言說。希望能在影院多多看到這樣優秀的主旋律電影,不是攀附什麼,而是希望心中的信仰能夠以更融合更真誠的形式播撒展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