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精選5篇)

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精選5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1

  近日,由毛衛寧擔任藝術總監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在廣東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聯合上星播出。該劇用11個單元劇的形式,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代鉅變。

  首先,這十年是在時代大變局下中國社會發生舉世矚目變化的十年,也是中國人民奮鬥歷程值得禮讚的十年。全劇從不同的視角,以奮鬥為主線,展現出極具煙火氣的時代畫卷。十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謂短暫的一瞬,但是,在3650個日日夜夜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至2022年,劇作熱忱描繪新時代宏偉氣象。該劇以當代生活切面為突破口,以各行各業從業者原型和他們真實經歷為基底,講述“我們”自己的奮鬥故事。鮮明的主題立意,新時代帶來新生活、新風景,特別是身邊人、身邊事,自然而然的“代入感”,勾畫了一幅幅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兒女踔厲奮發、砥礪前行的中國圖景。

  其次,《我們這十年》從小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的場景出發,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展現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的美好過程。廣東人愛吃早茶是遐邇聞名的,在吃早茶的時候腸粉又是經常必點的食物。《一日三餐》講述了靠平民美食腸粉發家的蔡五味(侯勇飾)為了解決女兒蔡雲(焦俊豔飾)的經濟困境,將腸粉店改為高檔酒樓,卻沒能如願以償,隨後將高檔酒樓恢復成腸粉店、做家常菜重獲老百姓喜愛的故事,可以說,《一日三餐》的內容相比其他單元更加接地氣,具有人間煙火氣,全劇演員專門學習粵語,日常對話都用廣東話交流。真實還原當地政商關係的變化,百姓對於美食的情懷,充分感受到劇情溫馨治癒,整體的質感令觀眾過目不忘。特別是國家一級演員陶慧敏、任正彬等戲骨大咖的加盟上陣,使電視劇好看、耐看。《前海》透過香港青年葉舟與夢工場事業部主任項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創業故事,書寫了新一代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精神風貌。

  當然,《我們這十年》並非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而是囊括祖國各地,中原地區河南的《唐宮夜宴》;以鄭州舞劇院《唐宮夜宴》節目的創作為原型,塑造了陳冉、易文豔為代表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形象;《堅持》講述了社群工作者譚靜的疫情防控故事,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眾生相,展現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動人事蹟;《熱愛》的故事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新疆,發掘少數民族地區少年的足球天賦,幫助少數民族少年改變人生軌跡、致使生命出彩的故事;《沙漠之光》則透過祖國建設者陳宇的海外援建故事,反映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累累碩果;《西鄉明月》透過基層警察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的鬥爭,表現掃黑除惡10年來取得的戰果;《未來已來》譜寫了兩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補、實現5G技術突破,讓中國標準得到世界認可的艱難收穫;《理想生活》透過華僑女孩阿香和“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的國際商貿故事,表達中國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願景,等等。這些發生在大家身邊故事接地氣,有溫度,自然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該劇塑造的鮮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形象串聯起中國故事,從十年奮鬥之人感受十年發展之變。既有從小人物個體角度對心靈深處的探微,又有從時代高度對人生百態的俯瞰,生動地詮釋這十年發展變革的非凡歷程。

  再次,《我們這十年》作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在主題意蘊、故事結構、人物塑造、視聽風格等要素的基礎上,確立主旋律的基調,更要在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播撒中國精神方面有所突破。這一點該劇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節奏和結構上創新亮點很吸引人眼球。自2020年以來,“時代報告劇”概念誕生,《我們這十年》同樣採取單元劇的形式,對真實案例進行加工,以小切口表現大主題,多個導演分頭指揮,多個明星分工合作,主創團隊集思廣益,有限的篇幅裡把故事講深、講透,使觀眾能看著片子為之哭、為之笑、為之感動、為之自豪!

  據悉,該劇海外發行團隊和本地運營的字幕團隊日夜奮戰,讓20多種語言同步翻譯上字幕。還將在海外20多個頻道播出,將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肯定,《我們這十年》將用我們新時代的國際化表達,更好地唱好“中國好聲音”,讓世界瞭解中國,認識中國,幫助各國人民更好地 “讀懂中國”。

  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2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的第一單元《唐宮夜宴》裡,當漂亮的舞蹈演員林蓓蓓面對未來的選擇,脫口追問“什麼是你要的日子”的時候,相信這個問題擊中了整整一代人的內心。因為,它或許是這十年中每個人都有過的追問。用主創之一毛衛寧的話說,這部劇裡能看到我們自己每個人。

  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日子?

  假如說,在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我們在追逐夢想和財富的路上高歌猛進無暇思考的話,那麼在這個十年,我們更多的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內心,審視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世界。我想這是這部劇把《唐宮夜宴》這個相對冷門但更貼近文化思考的舞蹈題材安排在第一單元的原因。

  這部劇由十一個單元組成,講了十年中發生的十一個故事。它包括《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唐宮夜宴》《堅持》。在十年的大背景下,選取十一個小切口,小中見大,管中窺豹,呈現這十年來我們關於這個時代的記憶。

  我們把這樣一種創作模式歸納為小與大的結合:小人物大時代、小故事大命題、小視角大背景、小生活大話題、小規模大製作……它以11個不同的視點共同組成一幅“我們這十年”的全景圖。

  但我更願意把這十一個故事看作是十一場靈魂對話,它以直面生活、直麵人生的姿態,來拷問我們的觀眾和我們的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生活?包括《唐宮夜宴》在內的十一個故事,吸引我們的,恰恰是它們對生活現實和人生困惑問題的不迴避。一個省級歌舞團,它的舞蹈演員哪怕奮鬥到臺柱子的住置,每年仍然只有六萬元的微薄收入,和財大氣粗的上海歌舞團比,至少是十倍的差距,但他們仍然以刻苦的排練,奉獻出轟動全國的藝術精品。他們到底圖什麼?

  什麼樣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在《唐宮夜宴》的這場靈魂對話裡,林蓓蓓的故事是這樣的——這個極有舞蹈天賦的女孩,歌舞團未來的頂樑柱,有一天突然面臨這樣一個選擇:要麼跟富二代男友結婚辭職回家做全職太太,要麼繼續跳舞過著每天早起練功回家睡小蝸居的清貧生活。

  這個時候,她和共居一室的同事王寶園有了這樣一場靈魂對話:這是你想要的.日子嗎?

  熱愛舞蹈卻缺少天賦的小胖子王寶園回答,每個月三四千(是少點),卻能讓我每天跳舞,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而林蓓蓓與男友分手前,這樣告訴對方:我喜歡過好的日子,也喜歡跳舞。但是,比起不跳舞的好日子,我還是更愛跳舞。

  這是折射一代青年人內心的對話。但我認為,僅僅看這一場對話,仍然沒有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答案:什麼樣的日子才是好日子?相比沒舞可跳的好日子,林蓓蓓為什麼更愛有舞可跳的窮日子?只有把這個問題放到它所產生的背景下去思考才會明白這種選擇的意義。

  在此之前,劇中有這樣-個情節:在KTV,林蓓蓓的富二代男友讓她給他的朋友們跳一段,她認為自己是一個舞蹈演員,不是唱堂會的,堅決拒絕了,被男友譏諷為“矯情”,她憤而離去。這讓她看到,她所謂的將來的好日子將是怎樣一種狀態——它的確不乏錦衣玉食、燈紅酒綠,卻可能沒有尊嚴。

  因此,答案可能就在這裡——我們想要的日子,一定是有尊嚴的日子!

  所以,在《我們這十年》裡出場的那些主人公,農創客李心遙回村種糧投身鄉村振興、陳劍鋒帶領猛虎團再展雄風、足球教練張雷圓足球夢想、阿香與彼得曹在義烏的共贏發展、刑警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正邪交鋒等等,他們所有的奮鬥,無非也是為了過一種有尊嚴、有夢想的日子。

  《我們這十年》被定義為一部時代報告劇,但我其實並不太認同這樣一個叫法,因為它聽上去過於概念化,容易先入為主而誤導。事實上,它不是一個工作報告,它仍然更像一部生活劇,更靠近我們的日常瑣碎現實,有著我們普通人所熟悉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之類的煙火氣息。

  也許比起林蓓蓓的精神追求,小胖子王寶園對日子的理解更生活化——“我想讓姥姥能在電視裡看到我”,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瞬間被觸動,這是一個小人物的小心願。那些在電視上跳著美侖美奐、妙趣橫生的舞蹈的小姑娘,當她們不跳舞的時候,和這個時代那些在外打工的、讀書的女孩子一樣,內心充滿平凡的想法:讓自己的親人為自己感到驕傲、自豪,證明他們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這就夠了。

  事實上,《唐宮夜宴》這個舞蹈本身的成功,也是因為它濃濃的煙火氣息。編導陳冉讓十四個各具喜怒哀樂之情的唐俑小姐姐穿越時空來到現代舞臺上,冒冒失失,憨態可掬,一舉手一投足,戲水,打鬧,既是舞蹈,又是生活,讓古典舞蹈、古代宮廷藝術有了現代生活氣息,讓人倍感親切。

  而其他單元,如《一日三餐》中做腸粉、聽粵劇、吃早茶的嶺南生活場景,充滿熱氣騰騰的市井煙火氣。

  《心之所向》裡的江南農村畫卷,粉牆黛瓦、晨昏炊煙、耕讀傳家、稻米為本,裡面既有傳統的夢想,也有現實的追求。

  還有那些生活化的卻又被高度提煉的臺詞,如“我想過好日子也想好好跳舞”“腸粉的根在街頭巷尾,腸粉的魂在老百姓的舌尖上”“做人不能光想著贏,也要經得起輸”等等,它們來自生活,卻又經得起咀嚼回味。

  十年過去,許多問題仍然在拷問著我們,現實問題、現實矛盾仍然需要我們去面對,但我們在精神上越來越明白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我們需要去做什麼,這也許是這十年給我們帶來的最大變化。

  我們始終在追問,始終在探索,始終在邁進,這大概也就是《我們這十年》這部劇的現實意義:它告訴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面對未來,面對將要到來的十年。

  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3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正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廣東衛視及多個網路平臺熱播。它是按照不同的板塊透過不同的故事展現不一樣的情懷。《我們這十年》這部劇透過十一個篇章分別展現從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來我們國家和人民在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該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充分展現了十年間,我們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演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

  精神需要傳承,語言要會表達。《唐宮夜宴》篇講述作為鄭歌的舞蹈編排總導演陳冉,在疫情的背景下,各個舞蹈團都舉步維艱。陳冉從博物館中的唐俑身上獲得靈感,她凝視唐俑,用心靈和她們對話,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將《唐宮夜宴》編排出來並贏得了大眾的喜愛。這說明高雅的藝術也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表達,不一定非要用專業、高雅但觀眾看不懂的方式去傳達。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度和共情感。傳承文化,傳遞情感,傳送仁義禮智信!身為基層幹部,作為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我們就是要用

  人民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話語宣傳國家政策,讓群眾更深層次的理解。

  克己奉公,牢記使命。《一日三餐》篇,劇中的蔡五味和蔡雲是一對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傳的好手藝經營一家腸粉店,因為良心經營和高超的廚藝,一直受到周邊鄰居和老食客們的青睞和光顧。但他和女兒蔡雲關於店鋪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親覺得只要自己的腸粉是良心製作,讓老鄰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於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良心過得去;而女兒蔡雲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畢竟每天的經營成本很高,要滿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階宴請。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父女倆一拍兩散:父親繼續經營以腸粉為主的早茶店,而女兒則開起了高檔酒樓。隨著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格落實,所有鋪張浪費的公款吃喝行為都受到嚴格的處分和處罰。身為基層幹部,要牢記杜絕鋪張浪費,嚴禁用公款做私事、吃喝,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己奉公,一心為民。

  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4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由不同編導創作的十一個單元劇組成,在時空場域、敘事策略、人物塑造、鏡頭語言等方面各具藝術特色。這十一個單元劇既能獨立成篇,亦能串聯成珠,這種類散文化的整體架構,以“形散神不散”的精神內涵,指向共有的藝術特性——真實性與現實性,全劇透過“以小博大”的藝術手法,彰顯了“非凡十年,奮鬥有我”的主題立意。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海報

  《我們這十年》沒有正面強攻重大事件和顯而易見的發展成就,主創以平視的鏡頭,聚焦了軍人、教師、農創客、創業青年、小吃店老闆、劇團編導、援外建設者等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物,從生活中淬鍊原型人物的奮鬥經歷,透過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產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共振,完成該劇對於主旨立意的藝術訴求。在《前海》中,觀眾從一個香港普通青年葉舟的勵志之路,看到了香港迴歸後,在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香港同胞擁有和內地年輕人一樣實現“中國夢”的機遇。在《一日三餐》中,似乎看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反腐倡廉的重大事件,但觀眾卻由蔡五味腸粉店父女經營理念之辯,透過“一日三餐”腸粉店由高檔酒樓改回大眾小吃店的劇情演繹,展現了從嚴治黨的“八項規定”對於中國社會各階層產生的深遠影響。在《礪劍》中,以男主帶領官兵歷經艱苦的實戰化訓練,重振老虎團雄風的情節敘述,反映了新時代裁軍、科技強軍等一系列軍改措施,看到了中國軍隊從戰鬥力到精神面貌帶來的深刻變化。在《心之所向》中,藉由回鄉女青年“農創客”的形象塑造,揭示了“新農村建設”時代背景下,中國農村正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嶄新風貌,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創業。

  如何講好十一個故事,做到平凡不平淡,這是最難的。該劇的突出藝術特色在於“寫人”,既以小切口拉近與主人公的距離,又以繁華都市、偏遠邊疆、沙漠異域、市井百態、鄉土風情等迥異的時空場域營造,給觀眾帶來熟悉下的陌生感而增強觀賞期待。看了《熱愛》,你才發現在新疆的邊遠鄉村,還有這樣一群熱愛足球的純真孩子,其中不少的孩子透過執著的努力或走進了職業足球俱樂部,或邁進了高校的大門,在觀看時自然地融入了孩子們的足球世界,被孩子們夢想成功的笑臉所感染。看了《一日三餐》,嶺南腸粉的傳統制作工藝,彷彿有了“舌尖上的中國”對美食探秘尋幽的意境,有一個普通老人對傳統美食文化的堅守。看了《唐宮夜宴》,一下了解了主創抓住熱點現象背後揭秘的良苦用心,挖掘了轟動一時的舞蹈“唐宮夜宴”,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賦予當下審美后煥發了勃勃生機。榨乾水分的十一個強情節故事以平凡中見奇雋的藝術構思,使全劇在新時代的昂揚精神中,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該劇將人物塑造與時代背景緊密勾連,強調人物之間的相互賦能。在《前海》中,香港創業青年葉舟,與深圳前海夢工場專案部主任之間上演了一段“千里馬遇伯樂”的佳話。在《熱愛》中,青年體育教師張雷在新疆伊犁加尕斯臺鎮中學“支教”中,被孩子們對於足球的熱愛所打動,孩子也對這個漢族青年足球教練的認真執著所感染,孩子們透過努力實現了夢想,改變了命運,老師張雷也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土壤而紮根於此。該劇正是透過這種彼此賦能的人物塑造,讓螺旋上升的正能量隨著劇情推進不斷累積,透過量變至質變的勵志劇情演繹,將“奮鬥有我”的小我,裂變成“非凡十年”中無數懷揣“中國夢”的共我,這種類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移情、通感的藝術手法,在達成觀眾與劇中人物的心靈契合中始終產生著共鳴。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在“寫人”中,非常注意以第三者的站位視角,以帶有弧度而非直線型的敘事策略,多方位講述故事,立體化塑造人物。在《沙漠之光》中,中國光伏發電建設者們在北非沙漠克服種種困難,為當地村民送去光明。主創沒有簡單“以我為主”去鋪陳劇情、刻畫人物,而是引入“第三者”哈桑,透過哈桑父親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他和爺爺相依為命,經濟拮据而又捨不得賣羊的情節刻畫,從側面映襯了中國人到來後村子的變化。以村長為首的部分村民經歷過所謂西方援助者的幫助,最後留給他們的是連棉花都無法種植的一地雞毛,只有中國人不僅給他們建了光伏發電站、打了水井,更可貴的是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這種透過第三者觀察視角,對於中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解讀,更加具有藝術層面的說服力。在《前海》中,以香港普通中年夫婦“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感視角,見證兒子葉舟屢敗屢戰的創業之路。羅嘉良與柯藍精湛的演技,將東方人內斂的情感表達,細膩而富有層次地刻畫出來。這種情感站位的第三視角,在接地氣的粵語臺詞、富有煙火氣的市井生活場景中,更凸顯了香港青年的奮鬥精神。

  該劇還以劇中人物真實的內心寫照直面了我們這十年社會轉型發展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熱愛》透過男主視角,真實再現邊疆“支教”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唐宮夜宴》訴說了傳統文藝團體在改制與市場衝擊下的痛苦轉型;《礪劍》更是直面軍改前部隊存在的“人浮於事”等問題。不迴避問題正是為了展現劇中人物對於理想與信念的堅守,真實呼應該劇“非凡十年,奮鬥有我”的敘事主題。

  正如《唐宮夜宴》單元劇中,女主透過博物館中唐俑帶來的啟發,將中國傳統文化賦予現代審美,從而編排出轟動世人的“唐宮夜宴”舞蹈一樣。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準確把握了當下觀眾的審美趨勢,從題材選擇、藝術呈現、傳播路徑等方面,以十一個平凡而不平淡的故事見證了這十年中國人的精神向度,對於主題性影視劇創作帶來了新的突破。

  我們這十年電視劇觀後感5

  這個部分由《心之所向》、《理想生活》、 《沙漠之光》和《西鄉明月》構成,其中有我最期待的演員王凱和楊爍。

  《心之所向》鄉情&創業

  該篇章由譚松韻、聶遠主演。

  近十年來,農民進城打工的現象日益增多,尤其很多年輕的農民朋友,更不願呆在家鄉當一個普通、沒有作為的農民,農民的身份在中國傳統思想裡有些卑微,哪怕在外打工苦些、累些也不願窩在農村做一個泥腿子。劇中的李心遙(譚松韻飾演)和方新桅(聶遠飾演)也是如此,一個在城裡的商場打工積攢經驗,為日後自主創業打基礎;一個在外成立公司多年且將公司經營的很好。每當農忙時節,家家戶戶因嚴重缺少勞動力而苦惱不已。後李心遙、方新桅回到家鄉後看到父輩們對家鄉、對土地的執著之情,激起她們的思鄉之情,在家鄉開啟農業創業之路。最後他們成功帶動了當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讓當地農業水平進入了現代化高科技的時代,不僅糧食產量大增,還節約了大量的勞動力,給很多年輕人做出了積極向上的榜樣。

  該部分特別感人之處在於一群年輕人可以放棄城裡的美好生活,因為濃濃的鄉情決定回到家鄉去創業,都說外面的月亮比家鄉圓,殊不知家鄉的月亮和城裡的月亮都是同一個月亮呢。

  這是聶遠今年上映的第四部電視劇,演技自不用多說,非常贊!

  我想說說女主譚松韻,我記憶中的她還是《甄嬛傳》裡那個活潑可愛、純真無邪的淳兒。在這部劇中,她飾演的李心遙淳樸善良,有理想、有追求、有想法和有作為的90後姑娘。她演出了來自農村女孩兒的樸實無華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理想生活》情感&生活

  該篇章由陳赫和楊子珊領銜主演。

  這個篇章展現的主題和之前幾部有很大的區別,前幾部都是透過不同的切入點展現那些從事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在這十年中取得的巨大進步,而該篇章則透過濃濃的情感:親情,愛情來展現一個人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理想生活,也演出了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國家為促進中外貿易發展而提供了特別安全和便民服務的貿易環境,促使那些從事外貿行業的公司乃至小作坊也能將產品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

  特別想說下陳赫,他是自帶笑點的諧星,無論什麼角色都能演出喜感,他與身俱來的幽默感是他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戲不僅傳達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還能給觀眾帶來歡聲笑語。這部劇中他飾演的彼得曹是一個認真負責且樂於助人的進出口展商的負責人,他說話風趣幽默,在情感表達方面卻有些語無倫次,陳赫演出了彼得曹的內心糾結和對愛慕的姑娘那種濃郁的愛戀之情。

  楊子珊演繹的阿香是個與眾不同、且極具藝術創造性的手工地毯藝術素人,她是華僑卻不願承認自己西班牙國籍的身份,她深愛手工地毯,本可以在手工地毯行業大展宏圖卻偏偏在巷子裡開一家小小的雜貨鋪,這麼有才華的人一直隱藏於民間讓人費解。這一切都源於她對原在西班牙爺爺的誤解與偏見。後在彼得曹的牽線搭橋幫助下,她終於理解了爺爺,最終她從過去不敢面對事實的情境中如鴕鳥般釋放出來,和爺爺回到西班牙將歐洲傳統手工地毯的製造方式和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相結合,造出了具有異域風情的手工地毯,同時也為中西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和彼得曹的愛情,還有小邱和雯雯的愛情,他們為過上理想生活的同時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

  《沙漠之光》希望&光明

  該篇章由王凱、袁弘領銜主演。

  這個篇章講述了陳宇(王凱飾演)和宋迪文(袁弘飾演)遠赴北非同當地人民攜手共建光伏電站基地,並與當地村民哈桑、賽義德等人結下跨國友誼的故事。在這漫長的援非專案中,他們不僅面臨艱苦的工作環境,還要克服很多由於當地居民帶來的困難:比如建立太陽能發電站會影響某些村民的生意,他們傳播謠言說太陽能電站會導致環境汙染,事後他們一走了之而丟下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等。在這漫無邊際的沙漠裡,缺錢、缺水、缺電、缺能源,很多當地居民對未來失去希望,為了養家餬口而不得不離開家鄉去很遠的地方打工,是陳宇他們的團隊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給他們的漫漫長夜帶來了光亮,燃起了沙漠之光。也反映了“一帶一路”花開結果,帶領非洲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寫照。

  這是我今年看到王凱的第一部劇,感覺他消失很久了,他塑造的陳宇和以往的角色不同,不再衝動莽撞,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勢。這部劇中他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陳宇年輕但不魯莽,年少但很老練,有擔當,有能力,對上不恭維不討好,對下百般維護、很“護犢子”。他對當地村民十分尊敬和友好,還經常幫助當地有困難的村民。王凱的演技自不用多說,陽光、帥氣的同時演技又超好,他將陳宇演繹的特別親民和善解人意。

  袁弘在這部劇中塑造的宋迪文是一個“刺兒頭”,雖說工作能力很強,但個性也十足,不服從管理還我行我素,狂、傲、衝,但是善良。這個人物被他演繹的很貼切。

  《西鄉明月》烏雲&明月

  該篇章由楊爍、王雷領銜主演。

  這個篇章的劇情是最為激烈和引人入勝的。講述了以程光輝(王雷飾演)為代表的刑警為了剷除西鄉鎮以周繼海、周大齊(楊爍飾演)父子為首的村霸黑惡勢力,當地民警在督導組和掃黑辦的指揮下,破除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的故事,他們撥走西鄉的烏雲,讓西鄉的明月亮起來。很明顯,四集故事的長度和寬度有限,但這絕對是濃縮的精華。

  楊爍的演技很贊,這是我第一次看他演反面角色,他嫻熟的演技將周大齊的惡、狠、壞、毒還有狡猾、刁鑽演繹的淋漓盡致,他不屑的眼神透露出對法律的不屑;輕佻的語氣演出對執法人員的挑釁;他對老百姓破口大罵展現他的不屑一顧;他對人大打出手顯示他對法律的褻瀆。終惡有惡報,他和他爹以及背後的保護傘被連根拔起,全部繩之以法。

  王雷飾演的程光輝,他初到西鄉鎮實習的時候還是一個愣頭青,空有一腔熱血但沒有策略和手段;後來經過六年的歷練,他開始沉穩和老練,懂得和那些惡勢力周旋來贏得餘地,最後將黑惡勢力和保護傘一網打盡,王雷將程警官演繹的貼切和完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