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通用5篇)

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1

  2022年春節檔上映的張藝謀導演的《狙擊手》,是以張桃芳為原型,根據記載,張桃芳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狙擊手,是世界十大狙擊手中唯一的中國人,也是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因透過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驚豔表現,志願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二級狙擊英雄”稱號,朝鮮方面則給了他“一級國旗勳章”的榮譽。

  張桃芳憑藉一枝不帶任何光學瞄準裝置的老式蘇制步騎槍,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而自己卻毫髮無損,全身而退,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和一個更大的奇蹟”。

  我們要知道,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與平時的刻苦練習是分不開的,向英雄致敬。

  我想透過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下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劇中張譯再次用精湛的演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角色

  據報道,張譯這次演出是零片酬,很多人覺得張譯這樣做很傻,可我覺得張譯很令人敬佩,他懂得利他,要索取,必先貢獻價值,我相信一個懂得利他的人,不管在任何領域,一定會得到社會的青睞。

  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2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江湖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身懷秘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3

  電影《狙擊手》是著名導演張藝謀在春節檔推出的一部優秀影片。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五班班長劉文武接到了連長派發的任務,要他們班去前線戰場,營救一個叫亮亮的偵察兵。

  與此同時,美軍那邊有一個視劉文武為死對頭的中尉約翰,他意外發現亮亮和劉文武的朋友關係。

  出於對劉文武的熟悉,他準備拿亮亮當誘餌,活捉劉文武,給自己漲漲面。為此,他帶了一隊精英狙擊手小隊,在亮亮周圍設伏,準備來一個“圍點打援”。

  影片的重頭戲,就在於營救任務和雙方博弈。在這場博弈裡,沒有一邊倒的超神橋段,有的是勢均力敵的對手,我方是高手,對方也是精英。

  雙方都有運籌帷幄也有急中生智,既有生死關頭的勇敢,也有面對死亡的恐懼和懦弱。

  班長劉文武為了完成任務,不惜充當人質,慷慨付死。戰士大永利用班長傳授的經驗和技術,利用勺子完成絕殺。

  此片看得我熱血沸騰,英勇的志願軍在裝備落後對手的情況下,機智勇敢,不折不饒,前赴後繼的精神讓我動容。我曾經也是一名軍人,所在班級也是五班。把自己硬跟這部影片靠,非常牽強,有往臉上貼金之嫌。但是,能不能把前輩的堅強意志,堅韌不拔的精神,靈活多變的作戰方法,沉著冷靜地面對困難,精湛的殺敵本領,積極主動爭取勝利的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用到我們二小乒乓球隊中,來指導我們的訓練和比賽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

  我們的訓練條件和訓練時間以及器材和保障是無法和專業隊相媲美。好比是志願軍的條件和聯合國軍在裝備和保障上的差距。那麼,志願軍為什麼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就是有敢打必勝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精神!接下來我會把這種精神武裝到每一個隊員的頭腦,團結協作,面對艱難困苦和強大的對手,用“冷槍冷炮”的方法集小勝為大勝,打出血性。球可以輸,但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伴隨到永遠!

  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4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5

  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是這個賀歲檔我最滿意的一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說,部分原因是競爭對手屬實拉胯,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也確實有其可觀之處。某些地方保留了張藝謀痕跡的同時,還帶來了新東西。

  我很喜歡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設定,題材是抗美援朝,主體故事集中在一個班上。由劉文武班長帶領的一支狙擊手小隊,奉命要將他們的戰友——偵察兵亮亮帶回來,後者不光身負著重要情報,還被不知情的美國神槍手約翰作為誘餌設了個圈套,要活捉劉文武。

  約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個大新聞,用“美國神槍手擊斃中國死神”這樣的噱頭、個人英雄主義,告訴世界:優勢在美。

  對劉文武而言這場決死的鬥爭卻另有意義:它首先源自於上級命令,從而將小戰役統攝為抗美援朝大敘事的重要一環;其次是對戰友的情誼,正如約翰瞭解對手時所獲知的,劉文武僅有的兩次受傷,都是因為要救戰友。有大敘事,有革命風骨,切口雖小,電影指涉的內容卻並不單薄。

  並且,故事雖然簡單,推進過程中反轉很少很樸素,寥寥幾次也難稱出人意料,但就是這麼個事,拍得卻非常有看頭。

  由於陣地固定,後援難及,敵對雙方被鎖死在爭奪受傷員亮亮的一處舊陣地上。誰也不敢、不能率先離開,只得展開慘烈的消耗戰,甚至連亮亮本人的選擇也都牽動整個戰局。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對狙槍鬥,將觀眾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這方不大的陣地上。每一次減員都是一次別出心裁的槍鬥設計,減員後隊友會把剩下的人數爆出來,消耗戰也打得更加白熱化。這種感覺,像是在看黑澤明的《七武士》,你會覺得每一個人物都特別有戲,每一場動作都和電影的敘事推進融為一體。

  從《湄公河行動》以來,主旋律電影的製作,開始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好萊塢工業化特徵。這在一開始,確實滿足了觀眾對動作奇觀的期待,但其程式化處理也很快形成審美疲勞,最典型的代表莫如首部《長津湖》,幾乎是為了動作而動作,為了奇觀而奇觀。

  《狙擊手》改變了這一點,將動作本身當成內容,低成本、強戲劇性的槍鬥,讓對陣策略成為看點,用動作塑造人物性格。滿足觀眾對“動作”的期待的同時,也將狙擊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戰場重要性,塑造的極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場槍鬥動作戲,或者是類似於《美國狙擊手》這樣的片子的愛好者,可以放心來看。影片裡章宇詮釋的班長劉文武,尤其能夠感染觀眾,幾乎可以稱為核心賣點。

  結尾無力是本片的一個遺憾,這個毛病和《懸崖之上》很像,給人一種導演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的印象,看得人意興闌珊。但整體瑕不掩瑜,特別是章宇的演技,已然是獨挑大樑,讓人非常期待他的下部作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