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通用14篇)

有關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通用14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

  《狙擊手》這部愛國主義影片,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到後面,選擇人命的交換,是對命令的絕對服從以及必須完成的信念,劉文武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那麼無畏,迎著光亮,就好像身戴英雄的徽章。

  是必死的決心的前往,不過是粉身碎骨再也沒有辦法回到家鄉。

  到後來,整個五班就只剩下一個人和坦克的對決,是人力和機器的絕對對抗。

  用美軍瞧不起的老辦法贏了一次又一次,用他們不可能想象得到的人力的極限取得絕對不可能的勝利。

  以絕對的血的代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志願軍前仆後繼,堅決完成任務的豪邁氣概,看到孤膽英雄的大智大勇,看到了英雄輩出的民族魂。

  適值國泰民安、和平發展進半世紀以來,居安思危,勿忘歷史,我們透過影視作品回憶起過去難點艱苦卓絕的歲月,時刻保持警惕,嚴防美帝的別有用心。

  今日之中國,國富民強,不光要保家衛國,更要擔負起一個世界大國的責任和擔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我者,雖遠必誅!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2

  今日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狙擊手》,談一下自己的觀後感和身心體會。抗美援朝可能對生活在這和平發展、越來越強大的國家的我們來說,可能很遙不可及,但是它就是真實存在的。戰爭對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說很不可思議,也很難以理解。

  抗美援朝發生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其實那個時候新中國也是百廢待興,畢竟國內戰爭也是剛結束,但是新中國還是義無反顧的要援助朝鮮,因為一旦朝鮮被美國佔領,可能新中國離這一天也就不遠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還是懂得。這場戰爭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犧牲了許許多多的志願軍,湧現了許多像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等這樣的英勇事蹟,我們對於抗美援朝的瞭解可能也就僅此而已。

  《狙擊手》講的就是抗美援朝戰場上“冷槍冷炮”運動中神槍手的群體事蹟改編的。講述的是美軍妄圖以一個“擔架兵”亮亮為誘餌,消滅狙擊五班的戰士,特別是班長劉文武,誰料亮亮的身份卻不僅僅是擔架兵那麼簡單,而是我軍的偵查員,美軍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在這其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亮亮與朝鮮小孩柱元的關係,那麼和諧。看這場電影給我的最大感觸就是扣人心絃,膽戰心驚。影片最後五班點名的時候應該是最催人淚下的時候吧。連長一個個點名,戰士的一聲聲到,彷彿五班所有的人都還在。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3

  首先肯定的要給贊,劇情緊湊節奏感非常好全片無尿點,黑白灰淺綠色背景場景很真實,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狙擊五班是個英雄的團隊。

  美軍精英狙擊小隊,又有當時最強狙擊裝備,並且利用偵察兵亮亮做了圈套引誘五班入套,然後先手功擊,贏了第一回合。

  五班班長劉文武沉著冷靜、無懼無畏、後發制人,智慧的指揮五班剩下的戰土堅定反擊戰鬥,超鴨子上架一招真神槍手。胖墩背鋼板救亮亮被威廉中尉兩槍擊手,第三槍擊斃甚是痛苦,特別慘烈!

  美軍喊話劉先生劉文武換人質,劉班長看穿敵人詭計,決然走出戰壕帶著老二走向受傷的偵察兵亮亮,因戰場情況突變,最後拉響手榴彈衝向敵陣地,令人淚目。

  愛哭的大永,美軍叫”幽靈槍手”,承受著全班戰友犧牲的痛苦,和班長的囑託堅強的反擊美軍,最後用馬勺引誘威廉出槍看火再擊完美一擊取得勝利,得到情報,完成任務,帶著朝鮮小孩柱元迴歸連隊,連長點名五班英雄永生(此處又哭了)。

  英雄的故事情節很多不能盡說!

  戰爭真是太殘酷了。

  向革命老前輩致敬,向志願軍英雄們致敬!永遠銘記先烈們無懼無畏艱苦戰鬥保家衛國的精神,激勵當下的中國人民為祖國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4

  昨晚,一個人靜靜地觀看了《狙擊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卻也是一個沒有被歷史記載的故事。

  影片全程讓人感動、敬佩,這是一群為了祖國和平,獻出青春獻出生命的人。他們勇敢、無畏、機智、熱血,他們捨身換盛世久安,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該由我們銘記。

  為了救亮亮,為了完成連長交代的任務,五班戰士一個個倒下了;而為了喊醒即將昏迷、身處危險的亮亮,他們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他們一遍又一遍地唱,他們唱得青筋凸起,他們唱得眼淚直流,他們不僅僅是為了亮亮而唱,他們更是為了鼓舞自己,鼓舞全中國的將士們而唱。他們深信中國必將勝利。

  班長拿自己的命去換回亮亮。在一步一步走向敵區的時候,他,一路走,一路叫著每一個已經倒下的戰士的名字,“胖墩兒、小徐、米老二、綠娃子……”他說,“我把你們從家鄉帶出來,卻再也不能把你們帶回去。”瞬間淚崩。

  最後,五班只剩下了一位戰士,他說“五班不在了”。而連長大聲地告訴他,“五班怎麼不在?”連長一個個叫響了五班那些英雄們的名字,應聲回答的是更多更多的戰士們。五班一直在,永遠在。

  螢幕上掃過一張張戰士們的臉,十幾、二十歲的孩子們,在冰天雪地裡,為了保衛祖國保衛家鄉,最終忠骨埋他鄉。只想告訴他們:祖國沒有忘記,人民沒有忘記,這盛世中華,你們看到了嗎?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5

  電影的上半場,五班一個個戰士為了救一個亮亮一一戰亡而憤憤不平,心裡只是想著:亮亮的生命是生命,其他戰士的生命就不是了嘛?為什麼要犧牲那麼多人只為了救他一個?後來說服了自己,總歸它自個兒的意義,果真猜對了,偵察兵亮亮為抗美援朝戰爭帶來了巨大的敵軍訊息。

  《狙擊手》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剋制。剋制住了戰爭題材的宏大敘事結構,剋制住了多線群像的野心,剋制住了煽情的衝動,每當我要落淚之時,也因為後面的劇情把眼淚憋了回去。轉而將視線聚焦於一場狙擊戰,去繁從簡,乾淨利落。沒有刻意貶低和矮化對手,戰爭是沒有選擇,但尊敬可以是互相的。

  兩個狙擊手合而為一,五班精神永不死去。集體由個人組成,個人因集體而長存。當主旋律片終於學會調整焦距,講好一個故事,收斂多線敘事、囊括群像的野心,不走廉價煽情的捷徑,大故事裡真實的“人”的形象才終於能放大、立穩。

  劉文武和大永的默契配合、以及劉文武的去世迫使大永成長,我都深深被震撼。五班的戰士雖然一個個倒下,但是五班精神將會傳染一個又一個戰士,只要五班精神猶在,五班永遠不會消失。

  戰爭場上留下了一個個戰士們思家的靈魂,卻只為了讓更多的人擁有家!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6

  2022年迎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日,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之所以取得軍事勝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導的政治工作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政治優勢成為我軍致勝的戰略優勢。無數先烈、革命前輩們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犧牲、貢獻,英雄事蹟可歌可泣。

  與許許多多的.革命前輩相同,我的父親母親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保衛和平,抗擊敵人,我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永遠懷念他們!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用鮮血染紅盛開在朝鮮大地上的烈士們,我們對逝者深切緬懷,對生者有著最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戰爭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們的英雄事蹟已經成為我們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把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腳踏實地、砥礪奮進,堅決完成每一項工作和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7

  戰場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戰爭的血腥殺戮和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戰爭意志,使人們產生了懷疑和幻想。即使是戰爭史上許多著名的將領也不可避免地會衰落。然而,抗美援朝戰爭並非如此。中國政府一旦作出參戰的戰略決策,就會表現出鋼鐵般的戰爭意志。

  鐵的意志是要有戰鬥的信心。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客觀地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優勢和劣勢,即“一長三短”:一是強項鐵丰度;二是三大弱點:一是前線太長;二是運輸路線太遠;三是戰鬥意志不強。針對核訛詐,毛澤東指出:“你打你,我打我,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美國的原子彈不能消滅中國人民。美國的原子彈無論威力有多大,如果扔到中國,都會刺穿地球,炸燬地球。對太陽系來說,這是一個大事件,但對整個宇宙來說,它算不了什麼。”正是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支撐著戰爭的大局。

  第二,有真正的決心。今年7月,美國作出介入朝鮮內戰的姿態後,毛澤東作出軍事部署,集結5支25萬人的軍隊,組成東北邊防軍。後來,他又把兩個團調到金浦、隴海支援東北。同時,他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規劃,並在東北南部轉移了一些工業設施和戰略物資。從部署戰爭到實際參戰只有一步之遙。一旦進入戰爭,一切都將集中在贏得戰爭的根本問題上。四支軍隊和三支炮兵部隊首次投入敵軍,七個月先後先後發動五次戰略戰役,把“聯合國部隊”從鴨綠江趕回“第三十八線”,殺戮奪取230000餘人,為整個勝利打下了基礎。戰爭。這個基礎是基於美國錯誤地認為中國不會參加戰爭的事實,而中國幾乎把所有的努力都獻給了整個國家。

  同時,它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中國政府在國內困難重重、各種浪費等待恢復的情況下,為出兵參戰做了最壞的準備。”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認真分析,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美國就有必要準備宣佈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而美國至少可以用空軍轟炸中國的許多大城市和工業基地,用海軍攻擊沿海地區;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無法在朝鮮境內殲滅大量美軍,兩軍陷入僵局已經陷入僵局,美國公然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建設計劃,引起了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一些人的不滿。同時,毛澤東充分認識到蘇聯支援的侷限性,準備不接受蘇聯的援助。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8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9

  近日在公司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抗美援朝紅色電影《狙擊手》,影片講述了一段中國志願軍狙擊小隊與美國狙擊隊之間的殊死對決,展現了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艱難取勝的英勇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在一個冰天雪地的無名山坡上,五班的狙擊戰士與美軍英勇對抗,為了救自己的戰友回家,在敵我裝備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用難以想象的毅力和智慧戰勝敵人,影片最後,當聽到犧牲的一個個戰友的名字時,我們看到了有許許多多同樣的熱血英雄在不斷湧現,追隨著奮勇前行,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久久不能平靜。

  目擊戰爭的殘酷,我們更應感恩今日的和平與安寧,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砥礪前行。要以史為鑑,汲取英雄前輩們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將對國家、對企業的熱愛轉化為我們工作的激情,傳播正能量,為公司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看後讓我體會到了,所有為我中華民族崛起而犧牲的人都是英雄,是真正民族之脊樑!

  今天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就是要學習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祖國危難時刻,無私無畏挺身而出的偉大精神,學習中國人民志願軍戰爭面前不怕犧牲捨我其誰的使命擔當。

  今天我們紀念抗美援朝偉大勝利,應取的是正確態度,尊重歷史,崇敬英雄,銘記英雄的精神!是他們給我們開闢了幸福的道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越走越欣欣向榮,我們只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一定能走得更遠!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0

  2月5日上午,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電影《狙擊手》。當電影結束,螢幕上出現“把青春獻給祖國,這盛世迎你回家”的字幕時,眼淚終於奪眶而出,心中湧起劇烈起伏,久久不能平靜。五班從班長劉文武,到每個戰士,他們和我們一樣普通,同樣會說髒話,同樣會罵人,同樣會犯錯,同樣愛哭鼻子,同樣有胖墩,同樣兒女情長,同樣想著自己的堂客……正是因為戰士們和我們一樣普通,所以更顯得他們那麼鮮活,那麼真實,那麼有血有肉!他們並不是完美無缺,並不是自帶光芒,並沒有一出場就高大上。他們只是和我們一樣,活生生的一個普通人!

  但就是這麼一群普通人,在民族大義面前,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在戰友危難的時候,他們敢於英勇無畏,敢於奮不顧身,敢於捨生忘死!明知是送死,但卻義無反顧!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志願軍軍人!

  初中時讀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雖然也感動,但絕沒有熒幕上看到的感受強烈。但當我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剛剛還像鄰家哥哥一般真切熟悉,但突然就失去了生命,只因他們在危險面前選擇了勇往直前!給我們留下的是無盡的心痛和惋惜!也讓我終於徹底明白了,最可愛的人的意義!那就是,為了祖國甘願犧牲生命的軍人!

  現在和平年代的軍人,同樣在用青春守護著祖國的安寧,他們每天刻苦訓練,就是為了防止戰爭。我想,一旦戰爭來臨,他們同樣會不惜為祖國犧牲一切。只因,他們傳承了我軍的優良傳統,永遠都是人民的子弟兵!

  很慶幸,我們有這樣一支偉大的人民軍隊守護著我們。和平時期,他們甘願為我們奉獻青春;戰爭來臨,他們甘願為我們獻出生命。他們無愧為最可愛的人!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1

  張藝謀、張末執導的《狙擊手》,是這個賀歲檔我最滿意的一部電影。之所以這麼說,部分原因是競爭對手屬實拉胯,不過有一說一,這個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也確實有其可觀之處。某些地方保留了張藝謀痕跡的同時,還帶來了新東西。

  我很喜歡它的“大背景,小故事”的設定,題材是_,主體故事集中在一個班上。由劉文武班長帶領的一支狙擊手小隊,奉命要將他們的戰友——偵察兵亮亮帶回來,後者不光身負著重要情報,還被不知情的美國神槍手約翰作為誘餌設了個圈套,要活捉劉文武。

  約翰的目的是以小喻大,希望造個大新聞,用“美國神槍手擊斃中國死神”這樣的噱頭、個人英雄主義,告訴世界:優勢在美。

  對劉文武而言這場決死的鬥爭卻另有意義:它首先源自於上級命令,從而將小戰役統攝為_大敘事的重要一環;其次是對戰友的情誼,正如約翰瞭解對手時所獲知的,劉文武僅有的兩次受傷,都是因為要救戰友。有大敘事,有革命風骨,切口雖小,電影指涉的內容卻並不單薄。

  並且,故事雖然簡單,推進過程中反轉很少很樸素,寥寥幾次也難稱出人意料,但就是這麼個事,拍得卻非常有看頭。

  由於陣地固定,後援難及,敵對雙方被鎖死在爭奪受傷員亮亮的一處舊陣地上。誰也不敢、不能率先離開,只得展開慘烈的消耗戰,甚至連亮亮本人的選擇也都牽動整個戰局。一個個設計精巧的對狙槍鬥,將觀眾的注意力死死吸引在這方不大的陣地上。每一次減員都是一次別出心裁的槍鬥設計,減員後隊友會把剩下的人數爆出來,消耗戰也打得更加白熱化。這種感覺,像是在看黑澤明的《七武士》,你會覺得每一個人物都特別有戲,每一場動作都和電影的敘事推進融為一體。

  從《湄公河行動》以來,主旋律電影的製作,開始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好萊塢工業化特徵。這在一開始,確實滿足了觀眾對動作奇觀的期待,但其程式化處理也很快形成審美疲勞,最典型的代表莫如首部《長津湖》,幾乎是為了動作而動作,為了奇觀而奇觀。

  《狙擊手》改變了這一點,將動作本身當成內容,低成本、強戲劇性的槍鬥,讓對陣策略成為看點,用動作塑造人物性格。滿足觀眾對“動作”的期待的同時,也將狙擊手群像的非凡身手,戰場重要性,塑造的極具信服力。所以如果你是想痛痛快快看一場槍鬥動作戲,或者是類似於《美國狙擊手》這樣的片子的愛好者,可以放心來看。影片裡章宇詮釋的班長劉文武,尤其能夠感染觀眾,幾乎可以稱為核心賣點。

  結尾無力是本片的一個遺憾,這個毛病和《懸崖之上》很像,給人一種導演也不知道如何收尾的印象,看得人意興闌珊。但整體瑕不掩瑜,特別是章宇的演技,已然是獨挑大樑,讓人非常期待他的下部作品。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2

  2月8日,公司團委組織集中觀看了張藝謀執導的抗美援朝影片《狙擊手》,這是一部以興化籍英雄、“上甘嶺狙神”張桃芳為原型的影片。作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張桃芳創下了“冷槍冷炮”戰中志願軍冷槍殺敵的最高機率,立下了赫赫戰功。懷著對張桃芳的敬仰,對抗美援朝英雄們的敬意,青年員工們回顧了這一段悲壯的遭遇戰。

  電影講述的是“狙擊五班”戰士們在敵我軍備力量懸殊的境地下,為營救戰友、保護情報,運用靈活作戰智慧和頑強拼搏精神,“以戰術勝戰力”,與裝備強大的敵軍展開殊死對決的故事。

  這部電影中最讓我動容的,是狙擊五班在死傷了多個隊員後,為了喚醒偵察兵亮亮,齊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場景,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他們內心除了飽含隊友犧牲的痛苦、對前線狀況的擔憂、對任務順利完成的執著,更多的是把祖國放在第一位,為黨和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信念。面對兇狠強大的對手,我軍狙擊手們沒有任何退縮畏怯,這與敵方的怯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士兵的年紀和我們差不多甚至比我們還要年輕,他們眉宇間的昂揚鬥志和勇氣令人歎服。最後在幹掉最後一個敵人後,狙擊五班只剩下一位士兵,這場遭遇戰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他們身後就是祖國,所以沒有人後退一步。

  張桃芳從新兵到狙擊英雄的蛻變過程,是不斷地突破自我,不畏艱難,想辦法克服自己的弱點的過程,他手中僅有一支並不適合用來狙擊的蘇聯產莫辛納甘步槍,卻透過不斷地練習探索練就了狙擊神技。當時的志願軍們手持著最簡單的武器,與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艱難作戰,到最後逆轉戰局獲得勝利,靠的就是像張桃芳這樣的不畏難、不怕苦、不斷突破自我的作戰精神,這樣的精神,需要我們去學習,去踐行。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我國迎來了幾十年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這個電影反映的是那個偉大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個縮影,作為新一代青年人,我們不敢忘也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做到敢於攻堅克難,敢於直面挑戰,繼續發揚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鬥。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3

  看了電影《狙擊手》很受感動。在觀影的過程中,整個影片塑造的緊張感,令人意猶未盡,看到五班與美軍狙擊手相互對戰的場景時,令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凝滯呼吸,連心跳聲都能聽到,觀眾也似乎感受到,如果稍一露頭,就會被狙擊手飛來的子彈當場擊中。

  中國志願軍們頑強而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也震懾了那些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人。這是史無前例的戰爭;是窮國打敗富國、弱國打敗強國創造歷史奇蹟的戰爭;是軍隊打出國威、打出軍威、打出骨氣、揚眉吐氣的戰爭;中國志願軍譜寫了中華民族戰爭最光輝的一頁,他們不愧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是他們讓世界從新認識了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作為中華的兒女,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打敗未來的敵人,保衛祖國的領土與祖國的強盛,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回報祖國和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志願軍們,不辜負祖國都對我們的悉心栽培與無限期望。

  我們應該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學習艱苦奮鬥的精神,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怕困難,努力學習,讓今天中國之盛世,如昨日先輩所願!

  觀紅色愛國電影《狙擊手》觀後感 篇14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江湖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計程車兵身懷秘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