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精選17篇)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精選17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

  真,是內容真實;切,是情感真實。所以能夠打動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觀眾。故事以八九十年代的西部為背景,而我也是出生的那個年代。

  男主馬有鐵和女主曹貴英都是苦命的人,命運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成為了夫妻。

  馬有鐵單身大齡貧困,連自己的房子也沒有,但是他淳樸、善良、誠信、勤勞;曹貴英身患殘疾,被家人排斥,但是她從未抱怨,積極樂觀。兩人從最開始的心存芥蒂,到最後的生死相伴,並沒有任何的轟轟烈烈,卻在無數樸實無華的細節中體現了他們的愛情。

  他們一起借東西、一起下地幹活、一起造磚蓋房,一起經歷磨難與冷眼旁觀,但是兩人從未埋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一直保持著那份淳樸與樂觀,相依為命。

  他們已經成了彼此的依靠,彼此的光,彼此的希望。經過了他們的努力,他們擁有了自己的糧食、自己的小雞、自己的房子,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錢都流向不缺錢的人,愛都給了不缺愛的人,苦都留給能吃苦的人,貴英意外去世了。

  我相信,他們肯定在某個夜晚徹夜長聊,聊以後每天都可以吃到雞蛋、擁有自己的電視,甚至是擁有自己的孩子,那時的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幸福與希望。

  如果貴英從未出現,有鐵一直會是那個有鐵,一頭驢,一塊地就是他的一切。然後現在,貴英才是他的一切,貴英的死讓他徹底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有鐵獨自收好好了這一季的糧食,還了兩袋土豆、十個雞蛋和一千多糧種錢,還把陪伴他多年的毛驢放了生,放生時他對毛驢說了一句話:“叫你走都不會走,叫人使喚了大半輩子,還嫌沒使夠嘛,真是個賤骨頭”。這句話不僅是他對毛驢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在有鐵生命的最後一天,他第一次吃了一個水煮蛋。並非是他想嘗一嘗味道,而是那農藥味道太苦了啊!有幾個線索貫穿著整部電影,燕子窩、紙喜字、小麥花,而它們有著不同的涵義。燕子窩代表希望;紙喜字代表情親;小麥花代表愛情。不僅是劇情,劇中人物的表演、人物的造型、場景的設計以及語言的表達都可以給觀眾帶來很強的代入感,特別是類似我這種80、90年代出生,農村出生的人!

  馬有鐵和曹貴英的一生就像《隱入塵煙》這個劇名,清清白白的來,清清白白的走。只有他們彼此在意對方,他們的離去就像兩粒沙子飛入塵煙,永不得尋。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2

  《隱入塵煙》是一部很難輕易界定的電影。有時它像紀錄片。沒有跌宕的情節,只有勞動的人。你甚至可以學習如何種地、養雞、打糧食。在完全脫離了機械自動化的條件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時它也像一則東方寓言。

  故事發生在西北,我地理不好,並不知道種小麥玉米,使喚驢子,有漫漫黃沙沙漠的地方,到底是哪?我以為可能是甘肅吧。故事從貴英和有鐵的相親開始,在貴英的離世後結束。應該是一個愛情片吧,讓人心暖暖的開出花來以後,又讓人心涼涼的看花謝,看一切隱入塵煙,化為虛無,好似一切從未來過,從未變過。

  貴英和有鐵,是村子裡的邊緣人,貴英身體有殘腿跛身歪還有便溺的毛病,有鐵死了爹孃和兩個哥哥,窮光棍一個。兩口子在親戚的撮合下不日成婚,隨便在村子裡找了個沒人住的屋子,規置成了他兩的一個家。愛情從兩個人初次見面當天,對驢子同樣的愛護中發了芽。在婚後的每個日子裡瘋長,簡單直接的愛意,在二人之間肆意流淌。

  有鐵有很多中表達愛意的方法,他在新婚之後帶著貴英去給故人燒紙時,把祭品遞給貴英吃,說:“後人不吃,先人不得。”他用麥粒在貴英的手臂上印出花形,說:“我給你種了花,以後就不會走丟了。”他用布條把自己和貴英拴在一起,說:“把你拴在褲腰帶上,防止你睡覺不小心滾下去。”他在大雨磅礴中,和貴英雙雙跌落在雨夜,渾身泥點的他們又哭又笑。他給貴英做臥雞蛋,買長大衣,蓋房子,他承諾著貴英,賣了苞米會給貴英賣電視,帶貴英去市裡看病.....這是有鐵愛貴英的方式,他籌劃著未來,為此每一天帶著貴英在土地中耕作,無休無止,無休無止的累,無休無止的愛。

  貴英愛有鐵的方式很簡單,她在寒冷的早晨一次次帶著開水瓶跑到村口等有鐵回家,她給有鐵揉大臂,拿眼睛不停的跟隨著有鐵,拿嘴巴不停的叮囑著有鐵,她一直穿著有鐵買的衣服,她告訴有鐵:“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炕。”她的愛,就是依靠,無休無止的依靠,絕對的依靠,這男人是天,是地,是世界,也許也是一種證明。

  我以為他們可以這麼辛苦卻也溫暖的活一輩子的時候,貴英還是死了,那麼突兀。那個幾次搬家都會帶走的雙喜字,被有鐵換上了貴英的遺像。於是,有鐵為貴英蓋的房子被推到了,驢子被有鐵放走了,他們養的豬和雞,他們種的糧食,全部被處理了,有鐵一個人去了哪裡呢?怎麼過這一輩子呢?

  其實愛情,或許就是這樣,將心比心而已。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3

  《隱入塵煙》主要反映了農民尤其是底層農民生活的艱辛,這與現在的主流電影格格不入,所以能上映便是好的,何況質量很高,以煙雲籠罩的行業環境它的公映更是難得。

  兩位主演的表演很是出彩,海清演技很出色了,聽說她戲裡戲外都做了充足的準備,十分敬業,但是總感覺和男主角比差了一點,查了資料才得知男主演是一個真正的農民,他的戲誠可謂渾然天成,果然真實和純粹有一種動人的魅力。

  故事比較悶,多半是內容沉重的緣故,可以理解。劇本真的很好,如涓涓細流般向我們展示出貧困農村生活的點滴,卻又如小刀悄悄的抽絲剝縷,把生活那殘忍的一面毫無保留的展示出來,震撼著觀眾的內心。劇本藉著鏡頭展示出來,毛驢與寶馬在同一條街上走著,借威逼利誘男主獻血點出社會對農民殘酷剝削吸其骨血的實質。當馬有鐵牽著毛驢穿行於城市中的街道馬路時,不由得心頭一緊,原來這片子的背景就是在現在,不是七八十年代,這種強烈的對比營造了一種魔幻感,猛然想到自己小時候也曾看到過這個場景,心裡陣陣酸楚:那個人的境遇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由於建設新農村的建築改造,夫妻二人只得四處搬家,一同搬的,還有那個燕子窩。喜字小心翼翼地貼上又摘下,最後當喜字換成妻子的遺像,還是從妻子僅有的照片---結婚證的照片裁下來的,當滑鼠一點,紅色變黑白,苦難的生命就此結束。夫妻二人都是可憐人,妻子受盡哥哥一家的欺侮虐待,烙下了病根,導演借她的病也暗示了我們她悲慘遭遇,丈夫父母雙亡,兩個哥哥離世,只剩了一個想榨乾他的兄弟,當他們的生命交匯在一起,一層層漣漪泛起,似乎一切都不一樣了,有了家的溫暖,生活也有了希望,雨中苦苦護磚,壘起新房,養雞耕地,辛苦但有盼頭,日子朝著另一個方向走著,直至妻子在意外卻又殘忍的合理中溺亡,馬有鐵才恍然醒悟,原來一切從來都沒有變過,只是身邊多了個人來默默承擔。馬有鐵在妻子冰冷的手上拿米粒按出一朵小白花,那往昔的美好,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和她,都如麥子殼,隨風去了。極諷刺的是,即使在死後,那個自己的侄子又借推倒他們的房子掙了一萬五。故事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暗流湧動,多處伏筆,再次驚歎編劇的實力。

  攝影也是一大優點。夫妻二人在沙漠和耕地以及晾磚的構圖美得像一幅畫。而且該片對窗子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第一個鏡頭便是驢探出窗子,隨即主人公出場,短短几秒就交代了馬有鐵家中的地位低微,只一驢作伴,但是對驢很有愛心。還有好幾次借窗子內外環境對比,體現貧富差距,人物地位,同時窺探多個人物心理,還能加一層光更有層次,畫面也立體起來,妙哉妙哉,可能窗子也同麥子是題眼吧。還有紙箱中溢位斑駁的光打在夫妻二人的臉上,那個鏡頭真的很美,有一瞬間我和他們一樣忘記了曾經的苦難。鏡頭中的農村,貼近自然之美,卻也貼近叢林法則。

  實不相瞞,這次觀影經歷是我初次進影院以來最差的一次,我也在短評裡說了,就不引大家氣憤了,總之觀眾種種不文明且自私的行為就像村頭說人閒話的老頭老太,欺負比自己境遇差的人,殊不知,都是一樣的可憐人罷了。窮人被壓榨也相互蠶食,也只有零星的少數人能守住自己的底線,窮是原罪,想到這裡,只好默默感嘆韓國電影的深刻和勇敢。

  慶幸自己活的還算過得去,以後見到他們能幫就幫,不要傷害他們也是好的。

  麥子被鐮刀割下,它又能幹什麼呢?麥子在磨盤中碾碎,它又能幹什麼呢?當種子埋入耕地的那一天,似乎一切都定了。風吹麥浪,這片土地溫暖而殘酷。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4

  影片開篇就是方言,他們說話的語調讓我想起了我老家在榆林的本科室友,同時還有點像up主品味新疆裡的淡嘴哥。本片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對農民夫婦從成婚到相繼離世的過程,從形同陌路到相互依靠,最終一個追隨另一個而去。

  可以看出海清為了演好本片還是很下功夫的,服化道也相當到位,我無論如何都認不出來這是那個高呼“你是我的神”的著名女演員。她甚至是個南京人,大概在本地人看來她的方言仍然有些塑膠,但已經殊為不易。

  在本片中,最符合“隱入塵煙”這一描述的,在我看來是男主馬有鐵一次又一次離開後被推平的一座座土房子。按照片中所呈現的,這些房子的磚塊是土坯曬硬製成的,磚縫也是用泥漿填充的,生於土地,又在一片塵土飛揚中轟然倒塌迴歸土地,和農民一樣。

  男主馬有鐵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兄弟四個,金銀銅鐵,他排行老四。他的父母和大哥二哥早已去世,住在老三家。按村裡人的說法,老四總是在給老三做長工,老三確實經常使喚老四,比如不願意花錢多僱車給兒子結婚搬家,就讓老四拖著頭驢進城。甚至後來老三的兒子結婚了,老三也沒有喊老四夫婦去吃席,只是末了給他帶了些剩菜剩飯,來這一趟卻是為了商量申請補貼房的事情。

  女主曹貴英大概從小與哥嫂同住,常年遭受虐待,比如睡在漏風漏雨的窩棚裡(因此她覺得有個自己的`炕可以睡就很幸福),還要被哥嫂打,落下了小便失禁的毛病,並且不能生育,身子骨也弱。

  老三一家和曹貴英的哥哥夫婦倆撮合了這場親事,實際上是想趕緊把自家的拖油瓶清出去。於是兩個素昧平生的,只是相親時匆匆見了一面的陌生人就結為了夫妻。

  本片的場景切換其實是非常硬且跳躍的。上一秒還是兩個人相親時一言不發,下一秒就是去領證拍照;上一秒是對麥子夏天長成充滿期待,下一秒就真的換了季節。大場景小場景交織在一切,前後並沒有非常強的劇情關聯,因此我乍看時感到很不適應。但這些場景都是相當真實的,大概在一部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裡展現一對夫婦十來年的生活難免跳躍,而這也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5

  看完《隱入塵煙》,我覺得人類的一切都離不開黃土地,因為這是我們出生和撫養我們的地方。即使你現在可能是城市戶口,你的祖先也在城市定居了很長一段時間。但你的祖先曾經是農民,他們靠土地生存。因此,人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也不能斷根。

  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減少生存中的一些體力勞動,所以追求自己的夢想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為我們都出生在和平時期,享受著無憂無慮的衣食和夢想。

  雖然我們不能說我們不需要談論生存,但我們去相比,我們是多麼幸運。但不能說這個世界上沒有這樣的人。在我們不知道的世界裡,仍然有這樣的人。

  從隱藏在塵土中的男人的鐵生活中,我看到了那些依靠黃土地生活的人的生活。一開始,他只是一個無緣無故地住在別人家裡的人,唯一的財產就是一頭驢。但後來,當他遇到一個女人時,他的生活有了動力。即使兩人的感情不能談論愛情,只是介紹理解,甚至女人也有一些小問題。

  但作為一個孤獨了半年的男人,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畢竟,人們不能獨自生活,所以女主人公的到來給了男主人更多生活動力。所以在女主人離開後不久,男主人也跟著走了。

  女主人的到來,讓男主人開始明白家,照顧家人,讀家人,心裡有地方安定下來。就像《春天》中的一句臺詞:他喜歡在外面走來走去,只是因為他知道有人在等他回去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也許在男主人的半生中,一直漂浮在半空中,但女人的存在,讓他的心落實,他的腳也可以站在地上。

  所以,即使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被迫搬家,這個人最終還是不遺餘力地建造了一所新房子。他們的生活樸實無華,日出作息,慢慢平和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業餘時間建造自己的房子。最後,我建造了自己的家。

  男人從一個人和一頭驢,慢慢地增加了一個人,加入了幾隻雞和一個家。他從來沒有得到過幫助,只是用自己的手建造了自己的一切。最初認為這種相互陪伴的美好生活會繼續下去,但天空並沒有實現人們的願望。當女主人離開時,男主人的動就會喪失。

  當男人卸下綁驢子的繩子時,我以為他會像《大雪即將來臨》中的男人一樣走進冰雪。因為這個人也走進了沙漠。但這個人一生都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他把欠別人的一切都還給了別人,而別人欠他的東西,他從來不想要。這種美麗的性格真的很罕見。

  就像別人想抽他的血一樣,他一句話也沒說就讓別人抽,別人說他借的20個雞蛋是給他的。但他說,既然是借來的,就應該還。所以當他不再欠任何人的時候,他隨著女主人的離開而離開了。因為他曾經一個人,他沒有動力,但他在女主人的到來後得到了動力,所以女主人的離開就像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他無法支援。

  這部電影以一種緩慢的敘事方式講述了男主角的生活。影片中的每一幀都很美,展現了黃土的美,人與自然的美,男女之間樸實無華的美。因為即使有些村民對他們開玩笑,他們仍然認真生活。男人不討厭女人。他們之間的對話不多,大部分都是用行動來證明的。值得一看。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6

  此刻才是真正屬於盛夏的天氣,酷暑難耐。火爐南京名副其實。昨天農曆六月十五,照例夜空澄淨,圓月當空,但是因為熱氣騰騰到了天際,感覺月亮都被薄薄的霧氣籠罩,天空宛若有一層薄如蟬翼的面紗。

  大自然和萬物一樣,從來都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場景出現,一切都在變化。

  擁抱變化是無奈之舉,卻也是最好的選擇。

  《隱入塵煙》後窗在南京點映,因為看晚了時間,錯過首映,彼時正是入圍柏林電影節期間,後來因為疫情的原因換擋,直至7月8日才正式上線。

  這部電影拍攝於武漢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報道中唯一看到海清是她給武漢捐贈防疫物資的新聞,其他時間基本銷聲匿跡。

  而我因為工作,孩子,疫情原因拖延了四個月的身體問題,最終不得不住院手術,那個寒冷的春天讓我終生難忘。

  海清電話裡鼓勵我的那句“不要怕”是寒冷中的唯一暖意。還有我沒能幫她實現的南京臘梅香腸,她計劃好買個十箱八箱的寄到村裡,給大家吃,身體原因和疫情原因疊加,尋常日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都變得如此難以實現。

  所以,當我終於坐在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著和以往任何一部片子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有點後悔,不該結伴而去,應該一個人獨自去看。

  片尾曲響起,字幕魚貫而上,我特別想安安靜靜地再坐一會兒,無奈被人群牽引著離場,轉角處,一眼瞥見那位影院正中央依然端坐座位上的獨立女性,沉浸在劇情之中,雙眼泛著淚光,我想,能夠選擇走進影院看這部片子的人,大多都會產生看似緩慢,卻彌久的共鳴。

  這部電影讓我忘記了海清這個人,貴英才是唯一的存在。

  我們的不幸福來自於擁有的太多,慾望太多,可選擇的太多,當物質和精神都極度貧乏的時候,我們的幸福就會來得簡單而又純粹,刻骨銘心,如同沙漠中的清泉,所有人都渴望奔赴而去。

  富有和貧窮並不是只有唯一的界定方式,對比村裡的人,貴英是最貧窮的,但她卻又是最富有的。

  而生生不息的四季勞作,因土地而生髮出來的播種、希望,果實,休眠中蓄勢等待,一年又一年,我們的生活總是能夠依靠我們的雙手變得富足起來,而大地給了我們最踏實的依靠,只有土地沒有分別心的給予了貴英應有的回報。

  當貴英和有鐵辛苦建造的房子被推土機最終還原給了大地,而塵世間的人們站在最公平的土地上,計算著利益的得與失,一切金錢顯得如此輕如鴻毛。

  人生的歸宿終究歸於塵土,貴英是幸福的,充實的,雖然短暫,卻超越了多少漫長而無為的生命。花開正豔只是瞬間,幸運的是她盛開過。

  立於土地,隱入四季。這部電影,我想,並且一定會一個人再去看一遍。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7

  看《隱入塵煙》我幾乎是從頭哭到尾的,那種卑微到塵埃裡卻長出花的真情太感人了。即使在看完電影很久之後的現在,也不能平復,這觀後感是一邊寫一邊哭的,後勁太大了。

  整部電影只有女主演海清一個著名演員,大部都是素人,男主演武仁林是導演的姨夫,其他大部分配角也多是同村村民。可是這部樸實無華的電影卻深深的打動人心。

  電影《隱入塵煙》講述的是西北農村裡被各自家人拋棄的老光棍馬有鐵和從小殘疾的貴英被湊成一對,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曹貴英從小殘疾,無法生育,還經常小便失禁,所以被哥嫂嫌棄,一直被養在後院的窩棚裡。而老光棍馬有鐵家中排行老四,父母大哥二哥都不在了,一直跟著三哥一家生活,半輩子都被三哥家當成免費勞力使喚,卻在三哥家兒子準備結婚之時,哥嫂一家嫌棄家中住著一位老光棍,為合理把他趕出家門,讓媒人牽線說了同樣被家人嫌棄的貴英。

  話都沒有說過一句的兩人就這樣結了婚,同村人廢棄的舊房子成了他們的新房。新婚第一夜,貴英就尿在了床上,怕被嫌棄的'她整晚坐著縮在一旁,不敢吭聲,而半夜醒來加煤球的馬老四覺察了,但善良的裝不知道,翻身睡去,早上醒來看到貴英撅著屁股對著煤爐烤了一夜尿溼的褲子。

  馬老四就此對貴英產生了憐憫,開始對貴英無比體貼的照顧。怕壓壞了驢,自己捨不得坐驢車,卻不管路程遠近都要讓貴英坐車;被三哥使喚去鎮上拉傢俱,出門前把一天的飯菜都給貴英備好;貴英去鄰居家看電視又尿在了椅子上,他就拿出備好的紙擦拭;貴英外出尿褲被村民嘲笑,他默默脫下大衣給貴英遮住。看他對貴英太好,村民們嘲笑他對一個殘疾人這麼好,恨不得把貴英放在頭上頂著疼愛,恨不得拿根繩著栓著貴英怕丟了,他從不反駁,依然如舊。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8

  從沒想到看一場劇情如此平淡的電影竟然能夠把眼睛哭腫,首先必須得誇讚一下導演的服化道,從小生在農村,對農村的一切非常熟悉,看到電影裡的場景,真的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有的人會覺得誇張,哪有人這麼窮?事實上是因為有的人生來就站在金字塔尖,前有韓雪自己感動自己的《超時未送達》,後有北京專家建議農民縣城買房開車種地,他們的眼睛看著更遠更大的世界,卻看不見腳下辛苦謀生的普通人。

  影片沒有為了煽情而特地製造的爛梗,只有生活中原滋原味的艱辛。有鐵和貴英兩個苦命人,在相守中苦中作樂,有鐵不嫌棄貴英身體的殘疾和疾病,貴英感動於有鐵的善良和勤奮,兩顆孤獨的心慢慢靠近,彼此溫暖陪伴。

  “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麥子熟了,自己的房屋建好了,雞開始下蛋了,明明一切都在往最好的方向發展,貴英卻淹死在坐滿了人的河渠。

  照相館裡,有新人在拍結婚照,有鐵卻請求工作人員把結婚照上的貴英裁下來做成遺照,兩個人的旅程太過短暫,以至於除了結婚照,他們再也沒有其他的照片。兩人多次搬家始終沒有丟棄的紅色喜字,終究還是被有鐵撕下來,換成了桂英的遺照。

  “西北大地種不出玫瑰,小麥印花是我最洶湧的愛意”,有鐵給貴英換上乾淨的衣服,在貴英的手上種上小麥印花,燒去她最喜歡的電視。他沒有掉一滴眼淚,可整個螢幕都溢滿了絕望的悲傷。

  有鐵有多善良,他愛護自己的驢,保護貴英的尊嚴,永遠不會拒絕哥嫂的請求,害怕醫院,卻還是三番兩次無償獻血,連兩件感謝的衣服都不肯收。儘管已經心如死灰,他還是默默的還上了向別人借的土豆,種子錢,甚至十個雞蛋他都一直記得,他還清了所有債,乾淨利落的帶著貴英曾經編的草驢追隨而去。

  影片結束,導演在結尾加上了一句,“2011年冬,老四馬有鐵在政府和熱心村民的幫助下,喬遷新居,過上了新生活”,或許是為了過審,或許是為了戲劇性的諷刺,但都已經不重要。人間有冷暖,皆隱入塵煙。如何證明我愛你,小麥印花是我最含蓄的告白,或許下一輩子,我會認出你,憑藉我親手種下的小麥花印記。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9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關於“陪伴”的電影。

  在西北某農村,年近四十的馬老四還打著光棍,他一直在哥嫂家做免費的勞動力,可是哥嫂卻嫌棄年齡愈來愈大的他成了累贅,於是以兒子結婚為由,把他趕了出去,不是直接趕,而是給他找了一個女人,以讓他結婚成家的名義把他趕出去。那個女人叫貴英,也是個苦命的人,從小像牲口一樣被人打罵,沒有生育能力,就這樣這兩個村子裡最邊緣的人被身邊的親人強行撮合成了夫妻。沒有人想到,平時任勞任怨默不做聲的老四是個心細溫柔的男人,他要攢錢給她買衣服、帶她去醫院看病,她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溫暖,兩人一起在田間勞作,一起暢想有房子住、有電視看的未來……可是意外來臨,貴英溺死,逆來順受一輩子的老四也殉情了。

  為什麼老四能忍受四十年來獨自一人的悽苦,卻忍受不了陪伴了幾年的貴英離去?因為一旦感受過被陪伴的溫暖,就很難再有勇氣面對之前異常冰冷的世界。

  為什麼陪伴那麼珍貴?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竟然能夠互相理解,互相給予關愛,就像電流與電流接通,會帶來驅散黑暗的燈火通明,也帶來內在的光明。在這光明裡,你看清了,有人懂你,你也懂他,而透過你對他的懂,你更懂你自己了。當一個人被人懂,當一個人自己懂自己,他就不是孤獨的,因為有一個懂他的人、懂他的心在看不到的地方與他相知,與他同在。

  人生的本質就是孤獨,和是否窮富美醜沒有必然關係,人生充滿了混沌焦灼,人情刻薄冷漠,被理解,被愛,本來就是一件機率很小的事情,一生中能遇到一個互相理解,互相陪伴的人,是多麼幸運又浪漫的事。可是經歷後再失去,又是何其的殘忍,這是馬老四殉情的原因,遇到貴英之前的苦並不覺得苦,可是沒有了她的陪伴,人生的苦沒有了頭,他在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羈絆,唯一的老夥計——那頭驢子,放生了也好,可以不再像他那樣勞苦一輩子,這是他反抗自己命運的形式,也是對貴英短暫陪伴他一程的謝意。

  馬老四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那個能夠撫慰他心靈,理解他的人。貴英也是,她不幸又足夠幸運,她遭別人嫌棄,可是她卻是他的眼中的珍寶、心頭的春意。真正的愛情,不一定是那些偉大的人才能擁有,善良和溫柔的人會遇到。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0

  這是一部非常溫柔的電影,它在認真講述一個距離很多影迷較遠的故事,但只要你進入其中,你就會被感動。比如電影從相親開始,我們看到曹貴英和馬有鐵第一次見面尷尬極了兩個人也可愛極了,電影中還有讓我們無法忘記的細節——他們倆後來回憶當天,馬有鐵說——你盯著我看,把我給羞的…

  電影中的曹貴英身體有先天缺陷,但她的智力和情感正常,馬有鐵是個憨憨的農民,沒有任何缺陷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求生本事,他已經習慣了被使喚,被欺負甚至被壓迫習慣了,但他的智力和情感正常。兩個智力和情感正常的人卻並沒有正常的前半生,曹貴英在哥哥家的牲口棚里長大,馬有鐵則成為了親哥家的“長工”,而他們的相遇的開始雖然尷尬,但相處的過程是“漸入佳境”,當他們發現了彼此的好以及自己最在意的事之後,他們相互依靠,走完了剩下半生…

  電影以4:3的畫幅展現了一副生動的極具質感的充滿細節的農村面貌,它或許和我們常看到的電影距離很遠,但和生活距離很近,我相信有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會一直提問——當下還有這樣的地方和這麼窮的人了嗎?有!雖然比以前少了,但是一定還有。

  但當我們沉浸在故事裡,感受了幾輪不太激烈但卻衝突飽滿的劇情之後發現,他們雖然窮,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馬有鐵和曹貴英的身上有三種性格特質是非常寶貴的,第一,他們尊重生命;第二,他們認真地對待生活;第三,他們珍視彼此,就像他們壓在手上的“麥子花”一般。

  城鄉二元,農民生態,農村現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不想這些問題,當一個只會種田的農民被要求住進樓房,他一定會想雞鴨鵝豬馬牛羊怎麼辦,他一定會想他的地怎麼辦…

  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將思考的視角無限制地伸向這麼深刻的現實問題,而是聚焦在兩個可愛的樸實的農民身上,甚至當我們看到的突如其來的悲劇之後,也彷彿有點能接受電影給出的結局了,哎…與其更加割裂的生存在裂縫中,不如就回到土壤裡。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1

  生活對每個人都非易事,有了陪伴,再困苦的日子都值得被紀念。

  看完電影《隱入塵煙》後,我覺得有鐵有了惠英,他是幸福的。惠英跟了有鐵,她是滿足的。兩個苦人給了彼此慰藉,相互成了依靠。

  當他們在田間有鐵向惠英說土地、種子,在他們在地頭休息時吃大饅頭;當惠英用草根編了一頭驢子遞給有鐵……;當惠英被有鐵抱上了驢車;當惠英坐在了耙地的耙子上;當他們在燈光下看紙箱子裡的小雞破蛋而出;當他們睡在房頂上有鐵用繩子把惠英的褲腰帶拴在了自己的褲腰帶上,為的是村裡的婦人們這樣說,為的是有鐵怕惠英夜裡掉下房頂;當有鐵在湍急的河水裡為惠英擦拭脊背;當惠英在寒冷的冬夜懷揣著開水瓶,殘疾的手臂夾著手電燈照著有鐵回家的道路;當惠英在採血車外等待被採血的有鐵而不吃那一桌酒菜;當有鐵穿著大紅背心和(huo)黃泥做土坯,當惠英有鐵在風雨大作的夜裡用塑膠布手忙腳亂遮蓋土坯,當黎明時分大雨過後兩個人坐在土坯上身上裹著白色的塑膠布,當終於土坯壘成了牆,惠英手編的草頂上了房;當借來的十個雞蛋孵化出了十隻小雞,小雞長大,下了第一個蛋;當他們喬遷了新居惠英再次說大紅雙喜字要貼高一絲絲;當他們把借住的房子簷下的燕子窩安放到了自家的新房子屋簷下……

  此時的他們會覺得生活難嗎?

  當惠英為有鐵送飯被水流裹走失去了生命;當高一絲絲的大紅雙喜被揭下來掛上了惠英的遺像;當有鐵把收穫的莊稼賣掉還了種子錢化肥錢大衣錢,當有鐵用兩袋土豆還了人家的牛糞,當有鐵最後還了十個雞蛋;當有鐵把毛驢身上的鞍韉龍套全部卸掉給它一個自由身讓它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當轟隆隆的推土機瞬間剷平了有鐵惠英不知用多少日夜蓋起的房子;當有鐵留給我們一個背影走向銀幕深處,走向了命運深處……

  我哭了,他將走向哪裡?新農村城裡給他的房子嗎?

  哎!每一個高貴的生命該如何安放自己的魂靈!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2

  《隱入塵煙》圍繞農民夫妻馬有鐵和曹貴英展開,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中,他們相濡以沫,希望靠著自己的雙手過上簡單、安穩的日子,可惜命運自有安排。對於習慣和喜愛商業片的觀眾來說,這部影片並不討喜。《隱入塵煙》用最貼近現實的影像提醒著我們,生命的來處是哪裡?人的歸處又是何方?答案指向土地——土地孕育生命,勞動創造財富,耕耘與付出讓人收穫最純粹的快樂。暴雨裡、大風裡、河裡、盛著開水的玻璃杯裡……你無法不為這兩個人的故事而感動落淚。而善良、真情確實能夠打動觀眾,評分上漲、口碑帶動排片,電影《隱入塵煙》上映近兩個月,實現了不可思議的票房逆跌。

  大雨裡搶救泥磚的場景最讓人難忘,暴雨說來就來,兩人在慌忙之中用塑膠布蓋住壘起來的磚堆,跌倒在泥地裡之後急忙互相攙扶,沒想到又一次次摔入泥水之中,滑稽的樣子把對方同時逗樂,於是他們便依偎在磚堆邊上,不再想著站起來。能夠坦然面對勞動成果毀於大雨的事實,並在惡劣的天氣裡苦中作樂,這該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

  劉慈欣在《鄉村教師》的最後寫下:“他們將活下去,以在這塊古老貧瘠的土地上,收穫雖然微薄、但確實存在的希望。”影片裡這對生活在西北農村的平凡夫妻在苦難中也是這樣心懷希望,那張經歷數次搬家的喜字、那個不忍丟掉的燕子窩、用雞窩和燈泡做成的星星燈箱,以及用米粒印在手上的小花,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兩人身上的知足、樂觀也都變得格外珍貴。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3

  可以說《隱入塵煙》是一部好電影,卻也是一部遠可以更好的中國電影。僅從抒情的角度看,它是精明且有效的。全片事無鉅細地展現農村生活:

  一輩子給兄弟打工,只有一頭老毛驢的老農民,是一個很溫柔的男人;一位身患重疾,被哥嫂嫌棄,只能住窩棚的老姑娘,是一個很倔強很有生命力的愛看電視的可愛女人。兩個苦命的人彼此溫暖的感情,說不好這是不是愛情,或許更多的是親情。他們彼此心疼、彼此溫暖。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今天的一則新聞,丈夫接到家裡電話,說妻子出車禍了,傷勢很嚴重。他趕緊開車往家裡趕。開到半路中,家裡人又傳來訊息,妻子可能不行了,他聽到後,一下人崩潰了,手腳不聽使喚,無法再開車,他自己打110報警,後來醫生檢查後,男子因為傷心過度引發的症狀。這則新聞打動了網友:這是多麼相濡以沫的婚姻啊。

  然而,生活的殘忍彷彿沒有底線,電影中的桂英走了,離開了深愛她的馬有鐵;新聞中的妻子也因傷勢過重不幸離世……

  透過這部電影,我看到了生活的苦,更看到了為了生活奔波的人們,作為小人物的我們或許參悟不透生命的真諦,但是我們也要善於安貧樂道、苦中作樂,在貧苦的生活中創造出麥粒印花的浪漫,願意用自己的汗水和勞動給自己愛的人創造美好的生活。

  一部人生必看的電影之一,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發和感悟,哪些品質值得學習,哪些事情最好或者一定不能做。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4

  最近一部熱門的電影《隱入塵煙》進入了很多人的討論之中。

  電影講述了兩個被各自的家庭拋棄的人,雖然沒有感情基礎,但卻在婚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學會了互相付出,學會了愛的故事。

  女人貴英佝僂著腰且先天尿失禁,男人馬有鐵則空有一身力氣卻娶不上媳婦。就這樣,兩個苦命的人建立了一個新家庭。

  此後,男人不管到哪裡,都會讓女人坐著驢車,帶著她一起在田間地頭勞作,一起種麥子收麥子,一起種秋菜,一起孵小雞,一起做土坯去蓋新房子……

  兩個從泥土裡生長的人,卻漸漸培育出一份脫胎於泥土的純淨感情。男人雖然不善言辭,卻常常想著把好東西留給女人,也會用幾粒麥子在女人手上印出一朵花的形狀,說這樣可以留下印記。女人則儘自己所能,做做飯,打打下手,為了男人回來能喝上一口熱水,大冷天的在村口一遍遍地等,熱水冷了就回去換。

  就是這樣笨拙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已足夠打動人心,誠懇而真切。

  可是,天總是不遂人願,正當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女人卻因為不小心栽倒在河裡,離開了人世。

  令人心酸的是,女人的遺照還是從結婚照上擷取下來的,然後調成了黑白色。

  美好的生活剛剛發了芽,就這樣被連根剷除。

  男人給貴英安排了後事,就變賣了家裡所有的糧食和牲畜,就連和女人一起蓋起的新房子也被剷車推倒壓平了。

  也許對男人來說,女人不在了,那麼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彷彿一切都回到了原點,歸於塵土。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5

  沒想到《隱入塵煙》這部電影給我巨大的驚喜,可能是我今年看過最值得看的電影。影片的節奏與鏡頭的推進都很慢,但細節的刻畫隱藏著巨大的能量,看完有一種不會流淚的感動,久久回味。

  馬有鐵是中國農民的典型縮影,生長於土地,土地也接納者他。不管怎麼樣,只要耕種,就會有收穫。

  這是一部講述西北甘肅小地方的底層農民的悲劇愛情故事。男人是村裡老實巴交的大齡單身漢,女人身有殘疾、尿失禁,在家裡被哥哥和嫂子嫌棄。經媒婆介紹,兩人可憐人“湊合”在了一起,媒婆拿到200塊介紹費走人,而兩家人的“麻煩”也得到了解決。

  電影刻畫了社會底層兩個邊緣人物相濡以沫的故事。很多普通人,或者說農村人,婚姻就是這樣的,你要說那種轟轟烈烈的,真的明確感受到自己愛上了,這種很少。就是相處著,互相幫扶。全劇沒有一個愛字,卻全是愛,全劇沒有一個苦字,卻全是苦。貴英和有鐵之間或許沒有愛情,但全是無法割捨的親情。

  導演是按照四季的生命迴圈來拍攝這部電影,就是想表達人生也是“變化”的這樣一個常態而已。所以人生就是苦難重重,但是還請放心,人生中某段時間裡,總是有希望的光線穿過陰霾,照亮你的世界。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6

  電影《隱入塵煙》是一部關於土地和農民的作品,是一段關於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更是一抔洗滌心靈的清水,作者貌似平靜實則飽含深情地描述著西部農村所發生的平淡的一切,描述著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需求,描述著邊緣人的艱難坎坷和隱忍不屈。

  電影的節奏緩慢,耕地,播種,鋤草,收穫,打碾,入倉,吃飯,睡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多人說它像是紀錄片。確實,簡直懷疑它是在記事。通篇暖色調的打光,但是直到有鐵與貴英一起躺在自家炕上微笑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一絲的溫情。

  影片呈現的是一個衰老、猥瑣、木納的小老頭,而觀影后我腦子裡看到的是一個堅韌高大的父輩英雄。有鐵與貴英的感情很真摯,兩個單純的人,兩個互相依偎著取暖的人,他們的相遇使各自不再麻木,他們相互照耀了對方的餘生。

  真實的細節、真實的情感,再加上不完美愈發現實的結局,時時刻刻悸動著人心。

  喜歡電影裡的那頭驢,受苦受累卻無法被理解,直到最後,大概也只有它的眼裡還有老四(有鐵)和貴英的印記。

  海清最近的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 篇17

  好的電影會發光。《隱入塵煙》就是那種會發光的電影,從公映初期不被看好,到後來一路逆襲,無論是上座率還是口碑,這是中國影壇的奇蹟,更是一部國產農村題材文藝片的奇蹟。

  和很多朋友也私下討論過,影片能夠一路逆襲的原因,畢竟,類似的作品,也不是沒有過,像之前吳天明導演的《百鳥朝鳳》也曾經一路收穫了八千多萬的票房,而如今,《隱入塵煙》無疑也照著這個方向邁進,或許過億,更是影迷們的心之所向吧。

  觀影的時候,腦海曾經泛起張國榮說過的那句話:“你只有一條命,我也一樣,有今生無來世。所以我們在這一世要儘可能地對身邊的人好,把一顆真心交出來。”其實在有鐵和貴英身上,也看到了兩個苦命人的唇齒相依。但影片最大的亮點,還是來自於毫不做作的真誠,無論題材故事,還是表演,對於看多了假大空的同類型影片的我們而言,這是一座寶藏。也或許,經歷了疫情之後,我們每個人也都更易從這種“眾生皆苦”的生活中,帶來太多的感同身受。

  好的電影會發光,能夠照亮我們內心的灰暗,驅走內心的嚴寒。當然,有關結尾,目前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也進一步增加了影片的討論熱度。毫無疑問,這個暑期檔,《隱入塵煙》是唯一可稱現象級的電影。

最近訪問